青春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青春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第1张

青少年的几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欢乐、悲伤和爱的起因以及表现特点与儿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绪情感已经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于智力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长,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

这一方面表现在青少年情感持续的时间延长,情感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转换,受外部情境的影响减少。另一方面表现在青年的情感类型正从外倾型向内隐型过渡,他们能根据条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

两极性是中学生情绪的基本特点,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在初中学生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内心体验。

例如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表现的非常得意,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强,别人不行。一旦考试成绩下降,

又陷入极端苦恼的状态,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真的不如人,就是不行。

这种快乐与悲哀、愉快与忧愁、肯定与否定的情绪体验,从性质上说应该是相互排斥的、对立的然而在初中生的情绪活动中却同时表现,而且显示出协调与统一。

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快速的成长,情绪情感日益丰富起来,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因而中学生的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易冲动失衡的特点。

中学生情绪情感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心理学家曾把处于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情感情绪形象地比喻为“像一个钟摆”,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摇晃于两极之间,这主要与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

(3)外露性和内隐性

随着年龄的增大、认知范围的扩大、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 青少年学生情感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观察体验、自我监控的能力逐渐增强,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

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情绪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表现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有时往往带有很大的文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心境化和持久性

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的情绪体验延长成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败会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烦躁、失望等)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影响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身心因素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同其整个身心发展特征密切联系的。中学生的整个身心发展都处在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地位和发展状态决定了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常常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既具有儿童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成人的某些特征。

影响和制约青少年情绪和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身心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迅猛

中学生处在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从外形上看,他们身高猛长,体重猛增,到青年期已经达到成人体型。

从内部机能看,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机能虽然不及成人,但远远比儿童强;内分泌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特别是性腺的发育和性成熟,对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

随着经验的不断增长,以及同认知发展有关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发展与成熟,中学生对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认识远远超过小学生。

(三)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随着认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很大发展,成年意识成为左右其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

(四)活动领域拓宽

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活动领域更为宽广。他们摆脱了家庭和学校的束缚,进入社会,并力求摆脱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独立地评价社会现实,从而上升到再认识社会现实的阶段。

(五)社会交往增多

小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带有相当的依附性,中学生同成人的交往则带有更多的独立性。随着性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进入异性交往、异性相爱的时期。

青春期主要出现在大多数人的中学阶段,而青春期又是成长阶段中最重要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的中学生都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却很难把握住孩子的心理,从而导致在亲子交流沟通时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而此时,中学生又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战---中考, 作为家长来说,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尤其重要。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有心理问题,而且比较多:

1、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3、孤独心理;

4、嫉妒心理;

5、考试焦虑心理;

6、厌学心理;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他人交流沟通过程中,不自信,畏畏缩缩,说话支支吾吾。遇到问题时没有自己的主见,在碰到事情时总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从而一味地自责。中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不擅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中遇到不解的题目总是躲避,不去请教老师或者别的同学,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妄自菲薄,不爱说话。其实适当的自卑感是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是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和关爱,不要特别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经常鼓励他们,给予最大的肯定,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人群当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大多数家长,在跟老师谈到自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时,总会提到逆反问题:孩子在家总是违背父母的要求,不听从父母的说教,我行我素。不认可老师以及父母的教导,甚至对其他人物,榜样无端怀疑,否定。这主要是由于不少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逆反问题时,要有耐心,理解,不要一味采取强制措施,跟孩子较劲,进行打骂。应该心平气和地开导和教诲,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孤独心理

这种心理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紧张、不安、孤独无助,可能与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没有人理解他们,接纳他们,从而将自己的心门紧闭,经常产生落寞无助的负面情绪。拥有这种心理的中学生,通常在班级属于不合群的一类人,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互动,总是默默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做着自己的事情。这类人群的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陪伴孩子,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安全感,而不仅仅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空闲时间,可以适当地带他们出去散心、放松,尽量更多的接触外面的世界。

 四、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每个人的成长阶段都会时不时地产生,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总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好,极度渴望能够超越他人,本身却不肯努力和奋斗。嫉妒源于同一领域的竞争,比如中学生,主要是与同班同学的成绩比较方面,成绩差的嫉妒成绩好的,嫉妒老师对他们的表扬与赞赏。另外,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引起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的给予这类学生肯定和赞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

  五、考试焦虑心理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紧张。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和源源不断的各种考试,还有各种各样的成绩排名:班级排名、科目排名、学校排名、区排名、省排名。。。。。。这些使孩子的内心产生极度的不安和恐惧感,造成很多学生在面临考试时出现晕考等现象。据调查,在中学生里面,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六、厌学心理

  厌学是中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具有厌学心理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有意思,缺乏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对学习丧失信心,作业无法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但他们对其他感兴趣的领域和事物却十分上心,充满激情。对于这样的中学生,家长一开始可以进行正确的开导,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沟通。当然,如果在经过长期的交流和观察后发现,孩子对学习真的提不起精神和兴趣,那就不要再勉强,让他们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丰富性和细腻性。青少年学生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学习各种社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中学生的道德感和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日益丰富和深化,对人际关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而也变得情感细腻,对别人的言语和行为变得敏感起来。

爆发性和冲动性。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极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比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心理。

外露型和内隐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认知范围的扩大、个人经验的积累,青少年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情绪反应,对外界事物的爱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极致的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

(1)中学生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波动性和固执性共存;外显性和内隐性共存;内心表现的两极性;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容易移情。

(2)中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心境。比如烦恼突然增多;孤独;压抑等。

(3)中学生高级情感日渐形成发展,不过尚未占据主导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