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否定的。
人本身就是一种用感情行事的动物。
即使你的控制力再好也无法左右你的感情。即使别人看来你没有感情,但你自己的内心是有感情的,例如你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烦恼为什么后忧愁之类
。
冲动就是无法控制感情的最好例子,人人都会冲动。
恋爱也是可以证明的,哪怕是对别人的一点点喜爱或者厌恶都是你感情的杰作。
所以只有感情控制你,没有你控制感情的份
感情是大脑控制的!
情感大脑的发现 爱是情绪,由情绪而产生了那么多的畸形与变态,情绪就成为罪过了。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情绪的来源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近年来国外对情绪的研究有重大突破,纽约大学神经学专家约瑟夫·杜勒发现人脑中有形如杏仁的神经细胞核团位于边缘系统圈的底部,脑干的上端,它共有两个,分列脑的两侧,称其为杏仁核,它专司情绪事务,若将杏仁核与脑的联系割裂,则出现“情感盲”。 一个病人因严重癫痫而采取外科手术,切除了杏仁核,其后他变得对人毫无兴趣,离群索居,虽然他具备完好的会话能力,但却再也不认识亲朋好友,甚至连母亲也认不出来,亲人对他的冷漠痛苦不堪,而他却麻木不仁。鉴于这种理论,于是判断人有两个大脑,一个是理智大脑,一个是情感大脑。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某些情绪反应,情绪记忆的形成可不需要意识、认知的参与。杏仁核可储存记忆并促使我们还不知所以时就已作出反应。例如当人被蛇咬过后,一见到一段绳子,心中就会一惊,颤抖,出虚汗。这些就是杏仁核记忆被调出而作出的生理反应,而无需理智大脑的推演,最初的千分之几秒,脑不仅无意识理解了这是什么,还已决定了是否喜欢,可见情绪自有头脑,可拥有独立于理智中枢之外的观点。理智大脑与情感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呢?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的安东尼.戴马西欧博士致力于研究情绪对生活长期影响的重要因素,提出反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理性决策中情绪参与必不可少,情绪指引方向,纯粹逻辑再纵横捭阖。 我们今天面临的世界充斥着各种选择,生活教给我们的情绪经验,在决策过程中的一开始就排列,集合所有的可能性,筛除一些,突出一些,以便做出最佳选择,因而我们进行思考推断之时,不仅有思维中枢,同时也有情绪中枢的参与。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内驱力必须有情绪对其信号进行放大、提高和加强,才能发挥动机作用。另外,情绪也可以与有机体的能源系统相联系,单独动员有机体的能量,激发人去行动,起到动机的作用。情绪是认知发展的契机,它激发人去探索、去认知。大家知道,兴趣(兴趣具有情绪性特点)使人离开无关紧要的事物而集中指向于所要探究的客体上,并对孩子的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组织和监督作用。由此可见,情感在推理中举足轻重,情绪与思维携手共舞,情绪中枢引导我们的决策能够因时制宜,与理性中枢联手,或强化思维,或瓦解思维,虽然理性中枢是情感的行政长官,但边缘系统的杏仁核也有可能控制整个神经系统,那时情绪有如洪水决堤,使人完全丧失理智,更别说权衡利弊了,夏斐的母亲就是一例,因神经系统“短路”而失控,事后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干了什么。人们常常看到智商(IQ)很高的人,生活却并不如意;而智商平平者却获得极大的成功。以往的心理学很难解释这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尼尔.戈尔曼提出人的成功除了与IQ有关之外,决定人的成功还有另一种因素--情感智商(EQ)。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移情与社交能力。情感智商缺乏的人会影响智力的正常发挥,导致很多后遗症:心理压抑、饮食失常,年少早孕,冲动好斗以及暴力犯罪。戈尔曼还指出,情感智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对于儿童,情感教育对大脑的发育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当今最新的理论,再来看单向的爱为什么不美满的问题,发现解释它容易得多了。 专横的爱,没有让孩子感知到爱,孩子并没有在一顿暴打之中,体验到爱的舐犊之情,相反的得到的是成人肆虐的凌侮的影子,而这些可能将伴随他的一生。娇纵的爱,让孩子浸泡在爱河里,已经没有了被爱的感觉,前例中奶奶把别人让给自己的座位又让给了孙子,半大小子的孙子不认为这是奶奶给自己的爱,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话?他已经完全没有了情感知觉,当然也就没有了情感控制,被这样的情感左右理智,发展到后来,失手打死人就成为必然的事了。 赎买的爱,把情感当作一种交易,孩子会以为,因为自己的付出,换得了父母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不必回报的,也就没有了爱的体验。长期在这种愚蠢的爱的笼罩之下的孩子,情绪或暴躁、忧虑,或苦恼、沮丧,或轻蔑、懊恼,调控情绪的能力极差,从不关心别人,当然也就没有朋友,成为情感弱智,事业上绝难成功。怎样做才能使爱体现教育的功能呢?首先,父母的爱孩子需要感知。情感智商的核心就是自我感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这种知觉程度越敏锐,那么情感智商越高。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是对自己情感知觉的一种锤炼,如果孩子没能感受到爱,那么表示他情感迟钝,也就少了自我理解和领悟,容易被卷入自己情绪的狂潮中,无力自拨,听凭情绪的主宰。其次,通过爱的互动,必须让孩子体验付出爱的幸福。爱是相互之间完成的。父母爱孩子,孩子也要爱父母,这种心理体验就是识别他人的情绪,即移情。移情是情感自我觉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孩子有了付出爱的体验,才能关心别人,同情别人。孩子通过细微的爱的信号洞察到他人的需求,这对以后孩子处理人际交往大有好处,提高人际互动的效能。 由此我们可以称爱的艺术了。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种做法:当一个劈雷过后,婴儿被吓得一抖,母亲立刻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手轻抚孩子的头发,嘴里叨念着:“摸摸毛,没吓着;拍拍心,魂上升,宝宝跟妈妈回家喽”。如此数遍,孩子在妈妈的怀中,感受到温暖,脸色又红润起来,情感得到抚慰。无疑孩子体验到了爱的情感。但孩子大了,到了中学,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
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但是唯独感情是控制不的,不然怎么会有人因为爱情而自杀,会因为友情而伤心抑郁,会因为亲情而无法释怀,如果情感可以控制,我们就可以理性的告诉自己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告诉自己不要在去想了,而我们也会轻松的放下或面对那些所谓的情感,而不至于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就拿失恋这件事情来说,分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痛苦难过的,我们想要快点忘记对方,快点开始正常的生活,可是,即使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这样一万次,我们也做不到。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想起对方,总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难过到痛哭流泪,就算你在理性,可你依旧逃不出感情的牢笼。因为情感是不可能完全自控的,就像会不经意间爱上一个人,是不受你控制的,同样,想要忘记一个人,也不会由自己所控制。爱情之所以美好而痛彻心扉,大抵都是因为如此,幸福的时候让人如此快乐,难过的时候,却又让人如此伤神。
还有一点就是失去亲人以后的那种无奈和痛苦,我永远不愿意面对第二次,一个至亲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在见到,如果我可以完全控制我的情感,我真的不想一次又一次想起,一次又一次回想起分离时的场景,那种感觉太过于压抑,太过于难过。
情感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它就这么不知所以的发生了,带给你快乐或痛苦,却不受你的左右。
当被情感控制时,很容易让自己在进行判断时出现失误,想要不被情感控制就要抛开情感去思考当下,遇到事情时要保持冷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被情感控制的习惯。
试着从情境中把自己剥离出来,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不带任何成见,也不带任何私心杂念,不要主观,要保持客观,在神经语言程序学中,这种方法被叫做“重构”。但是经常将自己的感情分离出来,可能会导致心理及人格出现问题,所以不要遇到困难就依赖脱离情感。不要在失控的情感影响下去臆断,应该从事实出发,有逻辑地思考,让逻辑帮助你看清事实。
不要有消极自贬的想法。不要只看到别人展现出来的完美,一旦你开始与人比较,你就会看不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在处理事情时,情感有时也能发挥作用,跟着强烈的感觉走也许不是坏事。
面对困境时,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恢复平静,用鼻子吸气2秒,屏气4秒,再用4秒呼气,重复这个过程,你会感觉到自己在慢慢冷静下来。不要整天不安,与其如此,不如起来做点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注意力,把头脑里的想法都换成积极向上的,赶走坏念头。不要用酗酒或是伤害自己来麻痹情感,这听上去也许可行,毕竟“一醉解千愁”,但实际上,放纵自己之后,你会感觉到比之前还难受,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身体还受到伤害。
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情绪低落,可能跟你所处环境有关,你周围要是有一些成天意志消沉的朋友,是会容易受到影响的,要想办法脱离出这种朋友圈。
摆脱情感的控制,从平时的生活出发,养成不被情感控制的习惯,不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学会理智
一旦出现感情问题,人的情绪很容易波动的,处理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出错,我们经常听说一个词叫感情用事。所以想要控制自己的感情,首先得使自己心平气和下来。
也许我们已经积聚了许许多多的不满,心里的那口气过不去,很是恼火,但是不管如何,这个时候不可一股脑儿地抖了出来,而应该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谈论问题。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感情用事,将无法清晰地说明我们的理由,想要表述的观点都是乱的。
如何才能增强我们的理智呢?这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过来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有这种意识,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多思考,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事情的后果,认真对待,慎重处理。当我们想要争吵时,可以反复提醒自己:我不能发怒,要冷静,冲动是魔鬼。这个需要多次提醒自己,一次两次是不行的,每次都这样去做,慢慢你养成习惯了,就会自然而然变得理智了,也就遏制了感情的冲动。
2、警示标语
很多人通过自我提醒可能还不行,这时候我们可以写一些警示标语,比如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卧室,办公室的桌子上贴上一些控制感情类的警言或关键词,时刻提醒自己要冷静,如我不生气,我要冷静。
3、学会转移
当我们在现场遇到自己的感情激动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这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是做点儿别的什么事情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使自己紧张的感情松弛下来。比如迅速离开现场,去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干脆去外面疯跑几圈,这样可以将自己感情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4、换位思考
也就是站到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俗话说:将心比心,通过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别人这一角色,进行体会别人的感情和思想,这样就有利于防止不良情感的产生,也就可以达到消除我们已经产生的不良感情。比如,当同事触犯我们时,可以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可能我们就会觉得同事的行为情有可原了,也就不用生气,感情也就自然散去了。
5、升华感情
感情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我们所说的升华感情是指将消极的感情,如痛苦、烦恼、忧愁等,转化为积极的,而且有益于我们的行动的。比如当我们的工作表现不好时,被领导训斥了,心理不舒服,心情低落,这时候我们如果不甘心落后,不甘心失败,继续振作精神,奋起直追,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将消极的转化为积极地的呢?
6、学会发泄
人有感情是非常正常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感情发泄出来,否则就会憋出病来,但是发泄感情一定要注意场合哟。
我记得美国有一位教授说过一段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不是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也就是说我们发泄感情要注意场合,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人少、无外人等),少使用正式的场合(人多、有外人等)。如果是在公司,尽量与领导或者同事私下里聊,避免公开场合表达不满,否则到时候自己不仅没有回旋余地,甚至还可能损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5个办法,主要有用明智控制你的心情、学一点抑止暴躁脾气的方法、经过心理换位法来抑止心情、学会用升华的方法来控制心情、留意抱怨的场所。
1、用明智控制你的心情
公平、不满、冤枉,也应当尽量先使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说。或许你已积聚了许多不满的心情,但不能在此时一股脑儿地抖了出来,而应该避实就虚地谈问题。过于心情化将无法明晰地说明你的理由,而且还使得对方误以为你是对他本人而不是对他的布置不满,如此你就应该另寻出路了。
增强明智感,可以使我们遇事多思索,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事情的结果,认真对待,慎重处置。当想与人争持时,也可反复提示自己:千万别发怒,要冷静。这样,就可以遏制心情冲动,避免不良结果。
2、学一点抑止暴躁脾气的方法
在卧室或在办公桌上贴上动怒、制怒一类的警言,时辰提示自己要冷静。
当察觉自己的心情激动时,为了避免立即迸发,可以有认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儿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留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使慌张的心情松弛下来。比如疾速分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痛快到外面猛跑几圈,这样可将因震怒激起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宁静下来。
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有多种处置办法的,遇事要灵活行事,不要那么僵硬,有时可以退让一下,给对方改动主意和态度的机遇,选择方法要思索事情的效果。
3、经过心理换位法来抑止心情
心理换位,即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俗话说:将心比心。经过心理换位,充任别人的角色,来体会别人的心情与思想,这样就有利于防止不良知情的产生及消弭已产生的不良知情。
当同事冒犯自己时,也可以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可能就会觉得同事的行为情有可原。这样,不良知情就会削弱,以致消逝了。
4、学会用升华的方法来控制心情
所谓升华,也就是将消极的心情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络起来,将痛苦、烦恼、忧虑等其他不良的心情,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例如,当我们工作业绩不是很理想时,我们可能会意情低落,但假设我们不甘心落后与失败,能振作肉体,奋起直追,这样就把消极心情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了。
5、留意抱怨的场所
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动自己的见地,但是假设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愈加顽固己见,以致会一心一意地去维护自己的见地。不是那种见地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遭到了要挟。
发泄心情时,要多应用非正式场所,少运用正式场所,尽量与上司和同事私自交谈,避免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这样做不只能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见呈现失误,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利于维护上司的威严,不至于使别人堕入被动和难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