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抒写暮春时节与恋人别离的忧伤。
唐代男女之间的情爱,并不象封建社会晚期防范得那么严厉,青年男女多少还是有一点自由的。从末联“蓬山此去”看来,这对恋人的分离,并不是来自礼教的压迫,而是另有一种外力在。他们已经难得相见,而这一次别后又恐怕永无再见之期。诗人满腔的忧思,在胸中潜流,肠回气摇,终于在千回万转之后吐出了这饱含哀思的第一声: “相见时难别亦难。”曹丕《燕歌行》: “别日何易会日难。”李商隐则用“相见”取代“会”,去掉“何”字,加叠“难”字,不仅音节和鸣,也使这一“情语”略具才一相见又将相别的形象。特别是两个“难”字重叠在前后音步的末顿上,形成诗句的往复纡回,更使两人睽隔之态、聚少离多之情随文而生。后来诗人在抒写“别” “会”时,总不能超越这一句。唐彦谦《无题》云“谁知别易会应难”,韩偓《复偶见》“别易会难长自叹”,都显得瘦硬乏情。只有李煜“别时容易见时难”,写出了心中的感慨,但终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深情绵邈,曲折回肠。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第二句横 来,似乎显得有点突兀,实在却是神来之笔。清人冯舒以为“第二句毕世接不出”,评价很高。“东风无力”即春风绵绵,连下“百花残”,不仅点明相别的时令在春之将暮,而且为两人的别离设置了一幅黯然销魂的背景。如果说第一句是情语,那么第二句便是景语。情语所表现的只是一种潜藏的心态,单有情语,意象常常不够鲜明,有了这第二句,男女主人公话别的情景便具象化了,达到情与景谐。所以,春风绵绵,百花凋零,既是引触他们内心伤怀的客观物象,又是别离双方忧伤、痛苦情感的外化;既是男女双方发自内心深处的咏叹,又象征了他们青春、爱情的即将消逝。
李商隐善于化用前人诗句,第二联也是很典型的。乐府西曲歌有“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思)”,南齐王融云“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但都未若李商隐“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来得沉痛执着。出句说“丝尽”,对句说“泪干”,但着眼点却在“丝(思)不尽”,“泪不干”,以表示虽后会无期,而相思之情永在,离恨之苦难消;除非身死成灰,此情不泯。诗人《暮秋独游曲江》云“深知身在情长在”,和这两句同一意绪,对生离死别寄托了深刻的悲哀,而对人生“乐聚恨别”的感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了欢聚,是可以用生命去换取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秀句”,刘勰所谓“篇中之独拔者也”( 《文心雕龙·隐秀》)。这种“秀句”,唐以后才多起来,而李商隐尤多。其意象所蕴含的丰富情思远远超过形象本身,成为一种蕴含哲理的警策之言。蘅塘退士孙洙评这两句说: “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由于它高度的典型化,故意蕴深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越出“春蚕”、“蜡炬”在诗中的意象,进行由此及彼的象外之旨、弦外之音的联想。
五、六句的表现手法又不相同。放开自己,从对方落笔,是翻过一步法。诗人设想恋人别后的情景:早晨照镜,愁白了头发;长夜吟诗,难耐孤寂。不说自己的相思,而拟想恋人对自己的深切怀恋,从脉络上说是透过一层或翻过一步,但从立意上看,却正是从相反方面拓展和深化了第二联,为全诗平添了一层悲剧的色彩。
末联“蓬山”指的是恋人被迫而必须去的遥远的地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仙界所在。对于凡人来说,“蓬山”是无法到达的,这是物理的距离。但从心理距离来说,不管天边海角,恋人们都是永远贴近的,所以又说是“无多路”。而更妙的在于以慰安之辞写心中之苦:别伤心难受了,你所去的蓬山离开这里也没有多少路程,我会经常捎信去探望你的。何义门评说: “末路人不作绝望语,愈悲。”自己已经伤痛到了极点,却反过来安慰对方,强抑自己内心的苦楚,更显悲痛。
显然,这首《无题》是恋人被迫离去时的哀诉,是诗人青年时期心路历程中一曲失恋的哀怨、苦痛的歌。
仲长统云: “垂露成纬,张霄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盖取无情之物作有情用也。自后窃取其意者甚多。……李义山《无题》诗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又是一格。今效此体为俚语小词传于世者甚多,不足道也。(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
绮靡浓艳,伤春悲秋,至于“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爱河而干 。( 〔清〕钱谦益《李义山诗笺注序》)
此等诗似寄情男女,而世间君臣朋友之间,若无此意,便泛泛然与陌路人相似,此非粗心人所知。(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卷十)
迮鹤寿云:义山诗,当赏其体物之工,毋羡其丽事之密。《马嵬》诗“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尚不过作对活泼。《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非体贴人情,推寻物理者,岂能出此。( 〔清〕王鸣盛《蛾术编》卷七十七引)
李义山诗歌及其生平研究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豀生,又号攀南生,原籍怀州河内(含河南泌阳)。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享年四十七岁。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唐后期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代王朝,主要活动在文、武、宣三朝。
就内容而言,李商隐诗包括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和爱情诗几方面。李商隐在政治诗中表达了奋发进取的精神;他的咏史诗构思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咏物写景的境界苍凉悲壮,意蕴含蓄;他的爱情诗更是为人们广泛传诵。� 李商隐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诡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王安石曾说:“唐人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李商隐的一首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白韵》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一系列重大变化,以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贺善于写梦,李商隐也受其影响。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如《牡丹》中的“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东还》中也有“十年长梦采华芝”的名句。�
李商隐诗深厚沉浑,得杜甫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同时,李商隐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似乎李商隐一直被认为是宋代“西昆体”的始祖,可是那些西昆至明清的钱谦益都只给人病态的感觉,因为他们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词藻,而未能得到李诗的精髓。李商隐善于采用非常病态的素材,用病态的素材来衬托美丽的词藻。他用华丽之极的色彩来配上病态的素材,这种享受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得到的,只有在读他的诗的时候,才会不知不觉地走上只有在想象中存在的奇特意境,满足审美的需要。李商隐的手法是病态的,题材是病态的,就连自然界在他的诗中也是病态的。李商隐的诗虽病态却并不萎靡堕落,他的病态下面还有深藏的东西,那种东西是和他的词藻和他的病态的取材配合得天衣无缝的,使他即便是病态也是有力的病态,是有所表达的病态。李商隐用病态是手法和题材来写他的并非病态的心理,也许是一种无可言喻的失望所致吧。任何一个杰出的诗人都必须具备叛逆的精神。李商隐将这种强烈的秉性在艳情诗中埋葬。美丽总是致密地铺展在与人生悄然相对的内心世界昏暗的表层,而深层的潜在往往是虔诚的深无声息的孤独和恐惧,这也可以算作是李商隐诗的性质吧。李商隐的诗情真切,缅邈曲折。他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巴金的《激流三步曲》中,梅表姐临终,见到彼此有情却不能成眷属的觉新,以虚弱的手从枕头下抽出一条白绫,上面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也喜欢李商隐,雪芹先生把“留得枯荷听雨声”写作“留得残荷听雨声”,“残”字虽然雅些,终不如“枯荷”声响效果好。传云毛泽东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在中国从古代诗人当中,李商隐的诗也许算不上正声,但他就像《红楼梦》中的晴雯一样,虽人不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却将永远受后人的偏爱。因为他的诗恰似诗苑奇葩,文也正如文囿异卉。
下面以李商隐三个时期生活背景为线索来分析其主要作品及特点。�
(一)
�李商隐的青年时期是813年到838年,其中进士后卷入宫廷争斗之前的一段时间。李商隐诞生在获嘉,当时其父在获嘉当县令,所以义山幼年时期算不上太艰难。不久,父亲前往浙江任职,全家随父一同迁到绍兴。在绍兴的六年里,李商隐受到了父亲的启蒙教育。然而父亲的病故使作为长子、年仅10岁的李商隐不得不帮助母亲挑起支家的重任。在家境极为困难时,他们辗转迁到了洛阳。这些变故促使李商隐奋发好学,立志晋身仕途,振兴家业,以尽长子责任。�
后李商隐受教于一位学教颇高的堂叔父,在他严格的要求下,加之李商隐的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使他在古文、诗歌、书法各方面都有所成,16岁便凭《才论》和《圣论》两篇古文崭露头角。之后又凭《无题》古诗一首,显露出卓越的才华:�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迎春风,背面秋千下。�
此诗写一个姿容美丽志向高洁的少女,由于青春虚度前途茫然而产生的苦闷的心情,借此寄托诗人自己渴求入世而不可得的感慨。语言风格清新明朗,刻画少女情态活泼传神。按几岁形成的排比句式显然受民歌的影响,而假托言情以抒述政治抱负的写法又出于文人诗的传统。从这篇早年诗作中,已初步显示了诗人多方面的文学修养,包含着他后来一生都未得到解决的思想矛盾。因李商隐文章写得好,得到了当时位高权重的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使他与其子一同学习今体文。很快,李商隐便能写出一手颇显功力的今体文。这便更坚定了他入世的决心。�
从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起,李商隐一共两次应举落第,直到二十六岁得令狐楚之子推荐才得以中举。这段时期属于李商隐青年时最多产的一段时间。作品主要是写少年涉世的理想,对当时重大事件的认识,不如意时的愁绪,也有对异性追求的热烈感情。在这些作品中,有部分是受人瞩目的,如下面这首《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此诗为“甘露事变”而发,即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宦官幽禁文宗,屠杀士民的重大政治问题。这首诗从事件侧面落笔,借曲江的兴废以寄兴,即兴见大,以空灵蕴藉的曲江的繁华永谢,暗示了“甘露事变”的灾祸和唐王朝的国运沦替。全篇哀感缠绵,体现了李商隐情深词婉的作风。�
中进士后,因为李商隐的才思敏捷,刚从政的生活又使他倍感振奋,他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更是被评为政治诗的长篇巨制。本篇内容丰富,体式阔大,对历史的追溯与现实社会的剖析纵横交错,构成唐代百年历史的画卷。而且创作手法和构思上明显受杜甫的《北征》影响,所以被认为是政治长诗的典范。�
由开成三年(838年)开始,李商隐踏上人生仕途,卷入党争旋涡的另一阶段,同时也是他的诗作,他的思想感情的另一时期。�
(二)
开成三年,也就是李商隐得中进士的第五年,他踏上仕途,也无辜地被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第二年,他娶派宋节度使王茂元的小女儿为妻。他的这一举动被属牛党的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会昌二年,李商隐被选为秘书省正字。同年,其母去世,孝顺的他离职服丧三年。期满回到朝中,人世变迁,宣宗即位。朝中政治派别形势大变,所以他在仕途上就更加举步艰难。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在艺术表现技巧上愈趋成熟,并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
下面这首《安定城楼》是作者在娶妻之后,应博学鸿词科考试未中,回泾原幕的途中登楼抒怀之作:�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表现出诗人高尚的人格修养——“功成身退”。表明作者仍有积极“入世”之心,希望能在建功立业之后白发归隐,决不贪图荣华富贵。正在作者抒发自己的壮志凌云时,现实的残酷景象又在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不知腐嵌戒滋味,猜意鹓雏霓竟未休”,作者借庄子的寓言表白自己,名利有如敝屣,哪里值得留恋 作者以鹓雏自喻,自谓志趣高超,绝非恋此区区科第;而鼠辈猜忌不休,使自己却遭排挤落选。“入世”与“出世”这一对矛盾体在诗中和谐的统一。诗人的左右为难,恰似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心情。通读全诗,一位年轻诗人激动而复杂的情感,包含理性的思辩,不得不令人佩服!
“李商隐的爱情诗严肃而不轻薄,绮丽而不肤浅,有真实的感情和体验。从这些诗里,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和在艺术表现上的技巧。”(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如以下这首《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敞开窗户,等穆王重来,可是望眼欲穿,听见人间《黄竹》哀歌悲声动天,乘八匹骏马日行三万里的穆王却为何不见踪影这首诗字数虽少,但理解起来的确不易。大量运用典故是李商隐作品的一大特点,这首《瑶池》显露得淋漓尽致,还突出了作品的朦胧的特质,和《锦瑟》一样,没有人能参透这到底是爱情诗
还是政治诗,到底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还是对国君的讽刺。但从现代人对诗的感受来讲,更愿意将此诗作为爱情诗去解读、品味。寥寥的二十八个字,把那似乎能主宰万物的神仙放在茫然、无奈、忧虑的情境中。这首诗所作日期不明,很多人认为这是诗人在妻子去世后,为表达对她的思念之情所作的。诗人便好似瑶池阿母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而诗人与妻子天上人间两相隔,又如何能再重逢穆王又怎会重来但在诗的末尾,诗人以问句作结,显示出对自己无奈的安慰,更似绝望的自慰。�
(三)
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时期的政治措施,李党遭贬逐,令狐当了宰相。由于李商隐被视为“背恩”而多遭排贬,先后赴桂州,徐州,漳州,三入幕府。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之妻王氏病故,这一刺激使他痛不欲生,精神上蒙受沉重的打击。为悼念亡妻,他写出《房中曲》: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整首诗哀婉动人,先写娇儿失去母亲的悲伤;再从看到妻子的遗物,引起“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回忆昔日离家时的情景,归来便不见人,令人越发感到哀痛;最后设想来生即使想见也不相识,只能永怀无穷的遗恨。四节诗意各有起结,回环复迭,抒写了诗人那种追思迷离、呜咽难绝的心情。�
往后几年,诗人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加之体弱多病,开始有出家的念头。然而这一阶段乃是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是最为成熟的时期,大量的爱情诗,无题诗,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
即以短短一首《天涯》观之,表现手法也很有特色:�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春日”与“天涯”并用,便使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春日越是美好,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越是感到惆怅。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伤悲啼而垂泪,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然欲绝。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破坏,和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
生的诗人的命运又多么相似!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气氛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这首艳而凄的绝句可以说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怨愤。如闻杜鹃之凄者,送春归去。托春心于杜鹃,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际,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蓝田日暖”与“沧海月明”并举,造成异样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词藻上讲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闪遁,表现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的心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他的几首《无题》诗都被推为古往今来描写爱情的绝唱,以其朦胧的意境感人肺腑,如下列一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以首句的“别”字作为通篇诗眼。乐聚恨别,人之常情;离亭分首,河桥洒泪。古有成语“别易会难”,细解起来人生聚散,周遭曲折,故为甚难;而临别分手之时,只得说一声“珍重”,从此就要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了。好一个“东风无力”,只此一句,已令人置身于“闲愁万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中了。一到颔联,笔力所聚,精彩愈显。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有此痴情苦意,几乎九死未悔,方能出此惊人奇语。下句一个“改”字,从诗的工巧而言是千锤万炼而后成,从情的深挚而看则是千回百转而后得。青春不再,逝水常东,怎能不悄然心惊,而惟恐容华有丝毫之退减本篇的结联,意致婉曲。蓬山万里,青鸟难凭——究竟是否能找到他面前而且带回音信呢抱着无限的希望,可是也知道这只是一种愿望和祝祷罢了。只有这,春蚕和绛蜡终生的期待。�
再来看另一首著名的《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有作者自己直接出场的《无题》诗,抒写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隔的意中人深切的怀想。诗人没有去具体叙写昨夜的情事,只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构成一种圆转流美,富于唱叹之致的格调。然后由追忆昨夜回到现实,抒写今夕的相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和心灵契合的欢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欢喜。尽管这种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受阻隔而显得弥足珍贵。�
宣宗九年(855年)李商隐返京。次年,任盐铁推官,曾南游江左。两年后罢职回郑州闲居,写下了绝笔《幽居冬暮》:�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倏云暮,颓年寝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诗篇写冬暮幽居的感受,情味清冷,但并不一味消沉。“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从惨淡寂寥的画面中透露出坚持操守,不忘进取的精神。结束两句更是在深沉的叹息里蕴含着无穷的悲愤,显示了严寒压抑下的一颗炽热的心。这是诗人对自己“夙心”未遂,“匡国”无门的悲剧生涯的总结性自白。当然,他的报国热情的表达,不像早年诗歌那样直接喷发而出,也不像中期诗作那样表现为牢骚不平,激进顿宕之音,而是更多地隐藏,凝聚在沉静平和的风貌之中,反映了前后诗风的变化。�
宣宗二十年(858年),47岁的李商隐满怀报国的素志,在悲愤和寂寞中离开人生。�
夏初临,春正满,花事在红药。一阵光风,香雾喷珠箔。画堂旧日张家,梦中玉燕,早拂晓、飞来帘幕。酒深酌。曾记走马长安,功名戏樊郭。螺浦如杯,豪气怎生著。直须用了圮编,封侯万户,却归共、赤松翁约。
苏州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碧绿狭长的河流,连接成串的灯笼、干净质朴的人民,来到苏州旅游的小伙伴们可跟着以下路线游玩,不同的主题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苏州。
1、苏州园林文化主题游苏州园林近百座,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浓缩大自然之精华,典雅古朴、精致秀气,花光水影、蕉窗听雨,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石,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品园雅逸园林经典线
苏州园林,花草树木中赋予文人风骨,分水裁山中孕含吴地雅蕴。拙政园山水萦绕,花木繁茂,层次分明,厅榭精美,清新秀雅,极具诗情画意,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网师园布局精致,深藏文化内涵,极富园林气息,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艺圃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艺术价值远胜晚清。怡园博采众园之长,以琴会友,“怡园琴会”成为千古佳话。
赏园问月夜赏幽庭线
夜风习习扣门环,深院幽庭坐听曲,夜间园林里独享细赏。网师园的《网师戏语》实景戏曲演艺,在岁月中打磨,凸显迷人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特定旅游项目。拙政园的《拙政问雅》,一条游线穿越500年,乘夜园之幽,回归清心自我。沧浪亭的《浮生六记》,“春再”一折戏,昆曲正上演。严家花园的《遇见姑苏·木渎往事》,首部园林沉浸式实景话剧,戏中有戏,景中生景。退思园的《退思邀月》,造就“月是人间客,嬉戏夜色间”的浪漫意境。
游园石趣假山真趣线
石为园之骨,山由堆叠出。园中假山有如天开,尽得造化。留园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变化万千,内藏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狮子林拥有国内最大的古代假山群,出神入化,堪为迷宫,誉为“假山王国”。“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黄石假山气势雄伟,浑厚古朴,苏州园林假山之上品。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出自叠山大师戈裕良之手,将名山洞府融会于胸,运石如笔,终成千古名作。
2、苏州山水文化主题游苏州百余山峰星罗棋布,万千水系纵横交错,美在简约的水墨写意,美在多姿的湖畔奇山,感受迷蒙江南烟雨,记下淡远岁月印迹。
水上休闲线
2万余条蜿蜒河道,300多个清澈湖泊,水上画舫点点,湖面扬帆奋楫。环古城水上游,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古城墙下垂杨轻拂,水陆城门国内唯一,昆曲水磨调、悠扬琵琶声耳边回荡,多彩华灯璀璨呈现,古城夜色美轮美奂。金鸡湖水上游,欣赏主题音乐喷泉,远看东方之门的霓虹闪烁、科文中心的流光溢彩,李公堤已然成为一条妩媚灵动的彩带。石湖泛舟游,泛起一叶扁舟,漫步十里长堤,沉醉于吴越争霸的爱情传说中。水乡古镇手摇船体验游,岸边村姑捣衣,船上渔歌唱晚,水岸联动其乐融融。新近推出的吴门望亭、浒墅关、横塘驿站、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处美景开启苏州运河旅游的新篇章。
太湖醉美湖畔漫游线
三山岛素有“世人呼为小蓬莱,胜概甲吴中”美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太湖半岛的石公山,观太湖碧波万顷,赏奇石千姿百态,明月湾里望明月。登上太湖第一峰的缥缈峰,看飞瀑流泉、怪石嶙峋,听水声淙淙、鸟啼虫鸣。到达峰顶,三万六千顷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如临仙境。天下“第九洞天”的林屋洞,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一泓池水与状态各异的钟乳石,创出无尽想象的优美韵律。盘桓于此,静享太湖之美,恍如忘却归期。
寻幽毓秀城西访古线
沿乾隆登山石阶至穹窿山,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山道蜿蜒盘旋,曲折伸向山巅,遮天的密林深处,掩藏着孙武苑,孙武隐居于此,写就兵法十三篇。古老的灵岩山,流传夫差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吴王夫差馆娃宫旧址是最好的见证。天平山的“红枫、奇石、清泉”堪著三绝,赏漫山红枫,观奇石嶙峋,饮甘冽山泉。遥望虎丘,形如蹲虎,山小景多,山中泉水,奔涌不息,山下“剑池”,幽深莫测,山顶斜塔,斜而不倒,难怪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传世慨叹。
诗画水乡江南古镇线
苏州古镇,旧时江南的缩影,一草一木,一水一屋,都仿佛还是那个时代的模样。在人来人往的快门下,一张张定格的照片越镜而出,尽显岁月沉淀的韵味。周庄,一幅《故乡的回忆》,让双桥闻名世界;一台《四季周庄》,展现水乡原真画卷。同里,手摇橹上听渔歌,退思园中邀明月,传统古镇与湿地公园完美结合,开创古镇旅游迭代升级的崭新模式。黎里,80多条明暗弄堂堪为一绝,古有柳亚子立“百年南社”,今有国际友人建“六悦博物馆”。锦溪、千灯、_直、沙溪等十余个古镇各有风情、风姿绰约、引人入胜。
红壤忠魂红色经典线
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清静幽雅的双山岛度假区内,坐落着渡江战役纪念馆,教育后人铭记历史、感怀先辈。泛着小舟穿梭在沙家浜千亩芦苇荡,耳边回响着京剧《智斗》唱段,仿若回到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面朝太湖,近看粼粼波光,远眺绵延湖岸,依稀聆听新四军冲锋杀敌的战斗号角。重访革命印迹,赓续红色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不能错过的还有五卅路红色支部、枫桥铁岭关和苏州革命博物馆。
3、苏州工匠文化主题游“天工开画卷,苏作见匠心。”苏州拥有160多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技法精益求精,可谓以匠心追求艺术,于水乡雕琢净土。
云裳锦绣丝绸刺绣线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一针一线,织成历史的霓裳羽衣,绣出姑苏的繁华安乐。苏州丝绸博物馆活态展示古法丝织,精美文物争相陈列,述说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苏州刺绣研究所摆满当代工艺大师得意之作,购得、赏得更谈得。镇湖刺绣一条街,“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如今已成特色产业小镇。中国宋锦文化园汇集“锦绣之冠”,领略非遗惊艳。“蚕丝之乡”的震泽古镇,自古以来描绘着“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棹缫车”的繁忙盛景。
苏作匠心苏作开物线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运用“开物”“成器”“致用”手法,再现御窑金砖历炼艰辛,讲述点土成“金”的无穷智慧。苏扇博物馆隐藏平江路深处,犹如美人举扇遮面,精致庭院中陈列着或清新雅致,或华丽精巧的各式苏扇。东方红木家俱艺术馆展现苏式家具的“书卷气”,古典韵味的秩序感中,跃动着时尚灵气。桃花坞木刻年画,传颂着亘古久远的“一团和气”。太湖之滨的舟山核雕村家家户户讲核雕、做核雕,刀刻之间让花鸟、人物与山水变得如此灵动。
天工承启建筑美学线
蒯祥与香山帮已为一体,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永恒流传。苏州园林博物馆“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揭示着园林历史、工匠技艺与文化底蕴。苏州博物馆新馆由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量身定制,汲取古典园林精华,体现天人合一意境。沧浪亭以一曲回廊、半幅碧波,分割着尘世喧嚣与山水野趣。梅花亭为清代香山帮大师传世作品,与“香雪海”暗香浮动,见梅之形,得梅之意。太湖书院和香山工坊,带来的是一种尊重、几多记忆和无尽传承。
4、苏州街巷文化主题游1400多条街巷,古城肌理脉络;2500多年历史,历尽沧桑,始终坚守,见证着苏州的曾经过往。幽幽街巷,聚起来是烟火,散开来是人间。
古巷寻踪小巷悠游线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平江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展示疏朗淡雅。大儒巷,观大隐隐于市的儒雅之巷,享小隐隐于野的安逸时光。富仁坊巷,坐拥一代王府,隐匿潘家宅院,深藏盆景“慕园”,前世今生历历在目。剪金桥巷里有记忆,演绎着一段颇具浪漫色彩的“吴王剪金买胭脂”的故事。在苏州古城,无论哪一条街巷,轻轻扣开,或许是古朴典雅的精致园林,抑或唯美风情的苏式人家。
历史相逢古音今风线
古色古香的东北街,名园汇聚,人流如织,名为一条街,实则园林陈列馆。干将路,因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在此铸剑而得名,现为贯穿古城东西的景观大道。道前街,金黄银杏飘荡的季节,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色大道”。观前街,“苏州第一商圈”,清朝时期成街,始终繁华兴旺,古老的物件,时尚的商品,随处可见。山塘街,西起“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彰显盛世繁华。更为惊喜的是,信步在苏州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江南小书场、小剧场的曲艺之音。
览故知俗民国风情线
石库门住宅群信孚里,触摸清水砖墙上的岁月痕迹,观赏古罗马式的拱券门。五卅路的一栋栋老洋房,一排排法国梧桐,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尽情演绎与深度碰撞。同益里和同德里,打卡网红剧《都挺好》取景地。不仅有上海式石库门,也有两层砖木结构,还有清幽洁净的小街巷道,穿梭小巷之中,来一场古今对话,享一次闲适之旅,留下的是足迹,挥不去的是几多思绪。
5、苏州府衙文化主题游府衙建筑,镌刻时代的深刻印记;府衙文化,串起了古往今来。或完整或残留的府衙旧址,见证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定格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地位。
司政探源讼事文化线
江苏按察使衙门为清朝司法主管部门,深入其中,潜心探究,体会法治理念,感悟法治精神,晚清名臣林则徐任职于此。江苏巡抚衙门,明清时期省级最高行政衙署,凸显苏州城市地位,风风雨雨五百年,周忱、海瑞诸多名臣治事其中。江苏按察司监深系国之法度,现为苏州警察博物馆,米字形的古老建筑,完整呈现苏州警察的历史变迁。一株千年紫藤,植于校园内的元和县衙旧址,花开时节,繁花似锦,静观县衙更替与兴衰。
繁荣问古天下衣食线
督粮道署明清时期掌管督运全省漕粮,调整地方赋役编审与征收制度,驰援中央,地位非凡。凸显江南富庶历史的苏州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曾担任织造之职。康熙帝六下江南,均在此驻跸。在觅渡桥西、红砖外墙的西式别墅建筑为关税务司署旧址,国内较早的近代海关,内设壁炉,烟囱高耸,英式建筑格外显眼。
6、苏州庙宇文化主题游“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游古寺名刹,悟生活五味,寻访心灵净土;凭思历代名士风骨,传承延续着生生不息,抚今追昔中畅叙人生。
定慧悟道名寺古刹线
唐代张继一首《枫桥夜泊》令寒山寺闻名遐迩,踏上枫桥,畅想诗人夜泊之境,古今变换中听钟声悠远。云岩寺与虎丘山浑然一体,层楼叠宇,错落有致,掩映葱茏古木之间,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紫金庵罗汉彩绘装銮,工艺精湛,世人称之为“天下二堂半”之一堂。上真观乾隆六次驻跸,几经损毁重修,依山而建,气势庄严。灵岩山寺处太湖之滨,居高临下,奇石嶙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
铭记思忆历史人物线
苏州杰出人物不可胜数,百姓为其建祠立庙,追思风骨,踵事增华。伍相祠庄重肃穆,抒发吴人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与惋惜。泰伯庙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三让高踪,至德无名,东奔至吴,始启蒙昧。白居易为苏州修筑七里山塘,苏州人在山塘街建起白公祠,石雕壁画精雕细琢,生动展现美名美迹。苏州文庙府学由范仲淹亲创,江南学府之冠,如今成了“天、地、人、城”为主题的碑刻博物馆。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言子,用文学礼乐启迪江南文化,常熟言子祠始建于宋,重建于元,历代修葺,至今文风蔚然。张家港东渡苑,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的启航福地。太仓郑和公园,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传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
7、苏州乡村文化主题游“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近百个乡村旅游点遍布姑苏城外,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与幸福。
振兴典型乡村活化线
长江之畔的永联村,集工农业旅游于一体,用风情小镇手法书写共建共享,农耕文化园、陶瓷手工坊和特色民宿深入解读乡村休闲。蒋巷村走出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富家的特色之路,美丽乡景绘就幸福蓝图,置身农事体验园,感受庄稼人的劳作辛勤。传承冯梦龙廉政文化的冯梦龙村,纪念馆中看冯氏戏剧,山歌酒馆里听一曲吴语民谣,农耕地头体验农趣,乡村民宿创意无限,在传统农家乐感受当地人的烟火气。
田园乡愁优先养生线
离苏州古城最近的最美山村,当属旺山村,竹林郁郁葱葱、茶园青翠欲滴,戈家坞里民宿集聚,遇见卢浮宫美味纯正,乡村创客首选基地,登至山顶吴中大地一揽无遗,可谓生态美、人气旺、产业兴。树山村,姑苏城外的世外桃源,梨花遍山野,片片杨梅林,都喜酒店提升乡村品质,温泉酒店享受不一样的体验。谢家路村,水乡慢生活,深度悠休闲,这里曾是周瑜水上练兵之地,至今周生荡里宛有鼓响金鸣。苏州乡村旅游之美,美在花开遍地,东西山岛里的民居、民俗、民风中散落大量的精品民宿;临湖片区的“森林里”特色民宿、“呼吸森林”的咖啡屋;藏在虞山尚湖之间的乡村茶舍;还有每到菊花黄、蟹脚痒的季节,阳澄湖边的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
8、苏州民俗文化主题游悠悠岁月的积淀,辛勤劳作的休憩,孕育出独特民风民俗,节令庆典热闹非凡,四方艺人轮番献艺,游客与市民彼此在举手投足间共享生活的惬意。
庙会轧仙市集风情线
苏州民间最大的庙会轧神仙,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五月初五,来山塘街轧轧吕洞宾,看看舞龙狮,赏赏花鸟鱼虫,尝尝风味小吃。金秋季节,虎丘庙会,白天提线木偶、对顶唢呐竞相争艳,晚间曲词名家吟咏较艺、竞技演唱,共聚昆曲集会。八月十八,皓月当空,赏石湖串月奇观,逛夜间集市,呈现“走月亮”盛景。_直的打连厢,融合水乡妇女服饰和“_直连厢”,裙舞飞扬中展现道地的原汁原味。
迎新纳福迎春祈福线
辞旧迎新,每一个仪式都是一段历史演绎,每一句祝福都是一种质朴问候。绵延42年的寒山寺“听钟声”,除夕夜晚聆听108响钟声,除旧岁烦恼,生智慧菩提。正月里,东山民众“抬猛将”巡游村户,手持“帖子”,互道吉祥。正月初一,周庄庄主持彩鞭,绕福禄寿三星,边“打春牛”边祝祷,“金元宝”洒落人间、满地是福。同里的“春台戏”,一出接着一出,共祈平安吉祥。
端午乐聚吴风传承线
端午佳节,纪念苏城设计和建造者伍子胥,佩香囊、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场面热闹非凡,主客乐在此中。金鸡湖国际龙舟赛,每年9月如约而至,国内外龙舟蓄势待发,一起迸发团结协作、奋力前行的力量。木渎水乡古镇乌米粽,艾满香溪岸边行,佩一枚沁心的本草香囊,尝一口乌汁的独特米粽。古镇端午手作,编织五彩网袋,特制艾桂香包,手绘写意团扇,真诚祈福心中的“粽”情“粽”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