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写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学途中。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九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三十八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版点观看繁星的权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描写“我”最能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星天的情景和感受。接着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最后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描写的对象,我回到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
扩展资料:
全文只有六百字,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作者对繁星观察的细致,描绘得真切。
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阅历、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地点、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二为一,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巴金的散文《繁星》中,三次看星所表达的情感是:
(1)居所园中看星,表现的是对光明憧憬和视繁星为挚友的情感。
(2)海上仰望繁星,表达的是对亲情美好回忆和喜爱自然宁谧的情感。
(3)友人介绍繁星,表达的是热爱人类丰富想象力和赞叹天文奇观的情感。
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轮回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有这个规律,从哪开始到哪里结束,都是轮回的人生也是,先是成长然后到了老了的时候又返回儿童的心理(老人其实多和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们的心理很象小孩子)这是世界的规律
它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
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文章开头说过“我爱月夜,单位也爱星天……望着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段话,总起了文章的思想。小时候爱星空,那时候所在的地方是家乡。
三年前在南京,作者对星空的认识上升到了学识上,那时候对星空的认识是一种研究者的专注,作者对其的感情就像是朋友。
“如今在上海……现在睡在母亲怀里了”常年在外,背井离乡,唯有繁星是永远相伴的,寂静夜晚就增生出了亲人的感情。“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一句,与前文又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对母亲的想念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