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我终于重新踏上了这片土地。
路边的树上还能清晰的看见我儿时刻的四个字:“保家卫国”。正是这四个字促使我在日后走上了从军的道路。我十五岁从军,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这六十多年来,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我的家乡,我的亲人。六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每天在刀光剑影中过活,我早就厌倦了。我多么想再一次听到家乡的歌谣,多么想再一次见到儿时的伙伴,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终于回到了这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了!
我满心欢喜的向前走着,六十多年了,家乡会有什么变化?
我突然停住了脚步,我居然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我该往哪走呢?这知,对面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樵夫,我赶紧上前询问:
“老哥哥呀,请问李老根家怎么走哇?”
那樵夫疑惑的问:“你是谁啊?”
“我是李铁柱啊,我打仗回来了,可我不知该走哪条路啦。”
“啊?!柱子啊?你……你怎么才回来啊”
“你是”
“我是张三啦!小时侯咱们一起抓过螃蟹,掏过鸟蛋,偷过红薯,咋了不记得了”
“原来是你啊!”我不禁老泪纵横,“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没见了……”
“唉……你我都老了……”他也忍不住叹息起来,“你一走就是六十多年……唉……这仗,总也打不完呀。”
“唉……对了,我家中还有谁呀?我爹娘呢?我的弟弟妹妹呢?”
“他们都死了。”
“什么?都死了!”我的身子不由一颤。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谁活得长啊……你妹妹死的时候才二十多岁,你弟弟是十年前死的。”
“啊……”我哽咽着。
“前面那棵松树后面就是你家了,很久没人打理,松果都落了一地了。”
我拜别张三,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家里走去。
院子里一片荒芜。突然,我听到背后有响动,回头一看,是一只兔子从狗洞钻进来。我一边环顾四周,一边向前走着,一只燕子从梁上飞出来,箭一般的冲向天空。
我回来了,可是……
庭院里长着野生的稻谷,井沿上长着一株葵,一切都变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向邻居借了点谷子,自己舂米做饭,然后又采下井沿上的葵叶来做羹。
饭熟了,羹也好了。
小时候,我总是先把饭分给弟弟妹妹,可是现在,我应该分给谁呢?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放下勺子,走出门去。
夕阳的余辉洒在地平线上,家家都燃起了炊烟,农夫三五成群地扛着锄头回来了。村子里响起了妇人呼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凉风习习,我倍感凄凉。我倚在门边,唱起了童年的歌谣,恍恍惚惚中,我仿佛又回到儿时,我坐在院里看妹妹放风筝,弟弟坐在墙角玩泥巴,爹满头大汗地从地里回来,娘端着一盆水给他洗脸。爹把弟弟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用悠长的声音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常常听得入了迷,忘了吃饭。
想着想着,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六十多年了,这六十多年来我都没有再见过他们一面,而今我回来了,他们却都不在了,留下我孤独一人。我一个人要过完残留的人生,一个人慢慢地走向死亡,漫漫长夜,我将如何是好?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我知道,官兵又来抓壮丁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要重蹈我的覆辙。
选我了谢谢!~~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扩展资料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
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