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生命之流,锚定目标从当下出发

顺生命之流,锚定目标从当下出发,第1张

(一)、什么是真正的生命成长

真正的生命成长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和邀请,一份想要成为自己的愿力

真正的生命成长是穿越童年的伤痛与内在小孩儿的相遇和拥抱

真正的生命成长是褪去面具和外在的荣光,是放下后的坦然和内心的宁静

真正的生命成长是顺生命之流,用临在的品质,体验当下的邀请,

真正的生命成长是用呈现真实的自己触碰内在的脆弱和柔软,用慈悲疗愈自己,整合自己

真正的生命成长不是为生命增添荣耀,而是一份生命的经验和奉献,是一份这个世界“我来过”的宣言

真正的生命成长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一份回应当下发生的体验和联结感

真正的生命成长不是人格模式的修补,而是与内在自我、外在关系的修复(一份允许、接纳、尊重和爱的表达)

生命成长的关键点

生命成长的关键是与内在自我的和解,是与曾今过往一切的接纳,是与当下的共融

之前自己成长的误区和理解的偏差

四年来的成长我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期待能够在成长的路上得到同修、老师的认可(依然是小我的外求),我用力的成长,进入成长的快车道(看更多的书、讲更多的课),以致脱离了大道(内在的一致性)。

我以为成长是结识一群想要成长的伙伴一同前行,但是,当真正开启后才发现其实是“小我”得到了机会,在新的团队中无觉知的努力的“彰显自己”,实则是拯救者模式的升级换挡,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喂养“小我”(写到这里,我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

身体的罢工和许多过去坚实的信念的崩塌,让我进入了混沌状态,这段时间的沉淀,才真正让我体验到了成长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急不来也快不了,是一趟只有开启没有终点的旅程。

我接纳和允许自己,也欣喜自己在成长路上对自己的遇见和窥见,那份体验是真实的,也是值得留存的(心中有一盏明灯在指引)

(二)、之前自己的生命成长回顾

我的生命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工具应用阶段:

初识九型是在2015年的11月我邀请陈老师来油田为我当时主办的一个一百多人的论坛会举办讲座《九型人格与思想政治工作》,在那次一天的讲座上,我以为我是3号-成就型(我自认为我是有成就的)。

在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课堂,我才发现人格类型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关于“我是谁?”的拷问,更让我迷惑又新奇,课程中我终于清晰了我自己的内在核心价值观是“关系和爱”,那份找到自己有感动(好像初识、了解自己一样)也有对自己的否定(原来我以为的付出和爱都是有汇报的、是有期待的,甚至是我实施对他人掌控的“武器”)。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习我觉察到其实是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把九型当成工具来学习,庆幸自己又为自己的职业提升找到一个新的工具,断人、识人、用人,也确实好用,在学习完一阶后,热衷于给同事、朋友辩号,为自己找到了“解码”而自豪,其实回顾那个阶段,无非又为自己的社会角色新加一个标注而已。

第二个阶段,开始真正面对我是“谁”的问题:

随着三个阶段的学习和不断的复训,特别是一期、二期助教班的学习、实修,我开始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我是谁?我身体带着什么样的密码来到人世?我的二号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我的一对一副型又是如何形成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呈现给我的是一个个清晰的自我和虚假的自我,清晰是我知道我是谁,我就是一个聚合了家族信息密码带着全然的爱来到人间的真实存在,然而却被那个虚假的自我所掌控,用大部分无觉知的模式演绎着我的人生,可喜可悲可叹!可喜的是在走完人生下半场之际,我终于知道了我是谁!我将要走向何方。也从自己的成长变化中看到了自己,开始触碰到自己的内在小孩,也开始让那些童年的伤痛慢慢浮现出来,一次一次的表达、释放和疗愈,也让我看到了我自己伤痛背后的天赋---敏感力、亲和力、同理心。

可叹的是,这个过程中伴随自我探索的深入,我开始经历自我否定,可那就是是一直引以为豪的助人者、好人都是在无觉知中模式中为了满足自己的伤痛而采取的掏空自己演出的拯救者大戏,我开始觉知到该是“戏”收场的时候了。但是人生如戏,想要脱掉沉重的戏服却是那么的难,有觉知的脱掉一件却又在转瞬间无觉知的再穿上另一件,学习成长就是在这脱脱穿穿中进行着,在不断的照镜子中觉察着,只是随着不断的成长,“脱功”开始大于“穿功”的时候,身体才开始变得轻盈了,意识才开始变得清晰了。而这一切都是九型人格的学习--自我觉察习得的“真功夫”。特别是在我写下《我一直在扮演妈妈》这篇觉察日记是,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痛,那种对自己的“悲”,一个整天扮演小大人、小妈妈、万能人的我,用四十多年的时间不断地演绎着这个故事,越来越娴熟,但却活丢了自己,成为没有根的浮萍,我清晰看见自己、也照见自己,我决定为自己的存在喝彩,为自己负起全然的责任,用生命拥抱自我。

    第三阶段我开始有了一种重生的感觉 ,特别是助教班一阶一下次帮我打通了我的使命天赋,时至今日,我依然是怀抱感恩的心,童年的伤痛是伤痛,却也是给予我天赋的良药,成就了今天的我,特别是我一对一副型对我在关系和职场上的影响,带给我的人生上半场的收获和经验,我开始清晰我人生下半场的蓝图—自助助人的圆满人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我梳理了我的使命宣言:依内心指引,沿康庄大道,传递爱的能量,分享生命体验,用心灵呼唤心灵,用生命唤醒生命,渡过一个自利利他的圆满人生。也有了行动计划,也有了落地的实操,

而2019年疗愈课上的深入探索,和父母的真正和解,这个和解确实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谴责、审判、原谅、包容、接纳直至感恩。当看清这些,自己的心一下子打开了,敞亮了。

自己在生命成长哪个阶段

这次沉淀下来我觉察到自己处在破碎阶段,我的破碎是自我人设(外在坚强的我)的破碎,非常无力,我最近不想在群里互动,是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无能为力),家人、身边人一个个的想要去救,但真的救不动了(过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两个妹妹婚姻破碎,我自己无能为力,老爸现在这个状况(讳疾忌医,不愿意去彻底检查,不接受任何治疗,只是输白蛋白来控制腹水)我也是无能为力,完全失控的感觉(这几天回老家的相处,我开始接纳他的决定)。

我自己觉察到在破碎挣扎期(还有不服的念头),整个人处于混沌状态,一会儿清明(做个案时通过联结自己可以感受学员,也可以清晰那个当下支持到学员),一会儿迷糊(发现自己在群里互动少,许多信息都无法收进来,糊里糊涂的);

在这个阶段在陈老师的支持下,我开始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不勉强自己(拯救者总是勉强自己,努力的撑着)看看不做什么会发生,特别是可以看见这些念头了,被带走也能回来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我也不期待去改变自己的状态,只是去感受和跟随。

目前成长的卡点和需要的突破

最大的卡点是如何真实的成长状态的呈现(不再被模式和形象掌控)?

这个过程非常难,一次一次的自我否定,确实备受打击,(这个过程会疼、会恐惧—没有了保护层),而这份打击或许就是在不断的提醒我,看清模式的把戏,脱下那层外壳让内在的力量真正生长出来(找到内在的合一性),才能得到内在的清明,而这份清醒需要在临在的基础上不断的觉察。

需要的突破是真正的放下形象,放下拯救者的模式。

真正看清自己一直维护的拯救者形象其实是在用“打捞”别人隐藏自己的脆弱(这也是为啥我身边总能找到受害者?这其实也是投射,把我不想要的脆弱和无力投射出去),这样就不用去感受时时升起的那份自卑、脆弱、无力(假装坚强的活着),慢慢就与自己的内在越来越远了(甚至根本感受不到自己了—-更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

在社会层面这是“坚强、有作为”的表现,其实我自己知道自己是在扛着、撑着。要打破这个模式的束缚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持续的觉察不断的惊醒。

(三) 、面对自己的意愿度(0-10)

面对自己需要一份勇气,真实的自己是完整的自己(阳光面的自己—有爱、积极、主动;阴影面的自己—匮乏、怠惰、自私等等),我有10分的意愿度去敞开、坦诚自己。“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现在越来越深刻的清晰自我探索的成长之路真的是勇敢者的游戏,是不断的解除防御和解开模式枷锁的过程(但凡还有一丝希望就会紧紧抓住模式不放—小我也会复辟的)

自己下一步成长的打算

再次清晰我要去到哪里?

我笃定我的使命:为了实现生命唤醒生命的使命,我要成为爱的发光体,爱的河床,让流经我的有缘人能感受到温暖和爱(我只是“在”就够了)。

秉承自助助人,真实面对自己,爱自己,真诚面对他人,真心服务他人的价值观;

运用我敏锐、敏感的天赋,感知、感性,善于沟通、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去分享生命的体验,成为一个分享者和生命教练。

真正开启我的人生下半场,我愿意带着觉知为自己的使命去学习、成长和践行。

参加支持助教共修的态度

真实、敞开、接纳、支持

更多的真实敞开自己,“无情”的揭露自己,也用更多的慈悲接纳自己,允许自己;

用这份对待自己的态度去支持同修。

(四)、我能为团队做什么

贡献自己(我在这里,也邀请你与我一起在这里,无论你来或不来,我都愿意在这里)

希望得到团队的什么支持

期待大家对我真实的反馈和接纳

对下一阶段本群共修的建议

1、 立足当下学员的状态,有重点的引导和支持成长;

2、 不断的协助学员锚定成长的方向(这是有一个不断清晰的过程)

3、 更多的、多角度、多维度的彼此照镜子,通过结对子、小团队共修等方式,联结学员,导向深入觉察。

        “我是带着目的来看这部**的。看完后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同时也感受到影片中的情感……生活里所有的事情,都不外乎于与情感有关,处理好了情感,事情也能很好的解决了……”

        “若是像影片中的卡特那样只体验了3个月的活出自我的生活,而用了45年为家人为生活牺牲了自己的爱好、梦想,这样的人生我想我一定不会选择。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我在这部影片里看到了生命力。活着的生命力!”

        “生活里总有我们害怕我们恐惧的东西。哪怕跟家人的相处里,我们也会设想了很多束缚我们行为的场景出来,而让我们一直想表达的爱都没有说出来,也不敢去面对。”

        “我们生活中总会有无常的事出现,总以为做好了心理准备,就一定能按照自己预想的去面对那涉及到死亡的事件。然当真正听到事实时,无论前期作了多少自认为的充分准备,可也难以面对死亡这个课题(哪怕不是自己患病)”

        “嗯,知道怎么面对死亡,才能更好的活着。”

        “家庭很重要!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家都是最挂牵的。用心待家人,好好爱家人,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比拥有财富更重要。”

        “想做的事,就尽早及时去做,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快乐本来不就是很简单的事吗?看到可爱的小狗逗着玩就快乐了,吃到一顿美食就觉得开心……快乐幸福没那么难”

        “大家一起看**,还在如此舒适的环境里,感觉身心都好满足。”

        “看到最后,我流泪了,不仅仅是被影片里的场面感动了,还有一部分是为自己感动而淌下的泪。感恩自己一直都不放弃,一直都很努力,一直都热爱着生活……”

        ……

        11月13日,观影《遗愿清单》后,众友的分享再次让我内心涌动:回观自我、体验情感、认知关系、感受当下、憧憬未来……最重要的是,我越来越懂得如何跟自己相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要看他留下了什么,有人说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说要用爱来评判,还有人说人生根本就毫无意义。我,我觉得可以 从那些以你为镜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义 。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么标准,爱德华·科尔在人世间的最后时光,比大部分人毕生的光阴更为充实。我知道,他在离世的时候 合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

        嗯,接下来,话不多说,预告下周**。

(1)积蓄情感

你用一个不短的时间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自由与约束、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你需要积攒一定情绪压力,感觉到自我的无助、无能和渺小。

(2)回归自然

山水、林间,旷野,海岸、峰顶,把心智长久集中凝视眼前一花一木、一沙一石、草地、星空、海潮、山峦、地平线上。

(3)感觉自然

然后闭上眼睛,让风吹拂着你,水流冲刷着你,山林的气味,虫鸟的声音,宇宙的深邃包裹着你。感受自然神奇的力量、活力,感受生命中你理解的或不理解的一切。

(4)缓慢思索

无意识去思索我是谁?我存在那里?100年后,或者1000年后如果我存在,会是什么?如果我只有一天的生命,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但不要立即给出答案。

(5)放弃自己

然后,深深缓慢的呼吸,放弃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弃自己,忘却自己,让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意识无意识都随风而去,随浪而流,思维停滞,情绪凝结,物我两忘。

(6)寻找心灵

用内视的方法,探索心灵深处那一丝光亮,在它的指引下,你游走在宇宙的深处,感觉自然的博大、广阔、神圣、恒久,感受人性的温暖、和谐、博爱与一体。

(7)体验高峰

体验这一时刻内心的宁静、平和、舒缓,由此而引发一种缓慢的喜悦、涌动和心灵振荡,听凭这样的感觉席卷而来,听凭心身轻轻的颤栗,激动和欣喜。

(8)检视自己

这种体验过后,重新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有了对自我的满足,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灵感和创造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

对高峰体验的追求应该是人们追求心灵超越的体操。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或第十次,是否获得那种超然的感觉,你都要牢牢记住,当这种心灵的提升训练到了某一个境界,高峰体验便会突如其来,并终身伴随和照耀着你。

孩子们游学回来两天了,各个环节的温馨画面,学长的谆谆教诲,依旧萦绕在脑海,接下来的是如何践行于生活,进步一点点了。

1尊重孩子,分享快乐

游学中有很多活动,心笛最喜欢的是抓鸡,她用自己准备的用米引诱的方法抓了四只。到了挖红薯时,因为上周才回老家挖了,她很不愿意挖红薯,只想去掰玉米。因为学长引导的挖红薯很有教育意义,开始我很期待孩子能参与进来,用各种说服的方法和孩子沟通。还好,最后我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沟通时还和孩子说了“如果不一起挖,午餐就没得吃了”。——我觉察到了自己平常挺喜欢用这种反面结果来沟通。这不就是用恐吓控制的假爱吗?!就算孩子做了也是带着恐惧不得不去做的。

学长强调的是要分享做事的快乐,通过自己体验的快乐来吸引孩子参与进来。比如做家务时自己可以打开轻松愉快的音乐,快乐的做,做完后喜悦地欣赏干净整洁的家,自然会吸引孩子来一起参与。

而不是总抱怨自己做家务很辛苦,要孩子体谅自己的辛苦,然后来帮忙。——人的天性都是懒的,有谁愿意主动做苦的事?!除非这件事里面有他感到美好而想要的东西。

见微知著。反观自己的生活,也总是习惯用“不做………,就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来给自己制造焦虑、压力、恐惧。因此给生活种下了很多不快乐的种子,尔后“心想事成”,活出与初心背道而驰的状态。

刘珅宏导师课中常说:你想要什么就去赞美什么。一样的道理,就是胸中先有美好,生发已然拥有的喜悦感,然后带着这份喜悦去行动,美好自然会如约而至。孩子被喜悦吸引后的行动一定是自发的。

也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设立梦想,梦想实现后的美好感觉就是孩子努力向上的内驱力。——以前物质匮乏,可能就因为向往城里人吃好穿好玩好的生活美好,而发奋学习。现在孩子啥物质都不缺,再用上好学获得好工作来换去努力学习是没有吸引力了,但不管什么生活状态下的人都需要自尊感,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可以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去定梦想。

2拥抱孩子,保护感受力

因为我要顾着整个队伍的活动,所以少有单独的时间去顾及自己孩子的状态了。孩子在活动中哭了好多次,甚至大哭。(平常在学校老师反映也爱哭)。基本都是团队其他老师和家长在安抚孩子的情绪——感恩!

午餐闲下来时,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学长,本期待学长能分析一通原因够再给建议。谁知学长一句话就让我释怀了!他说:爱哭很是好事呀,说明她感受力强,情感丰富。

学长看我一脸疑惑惊讶,继续说:你看现在多少孩子很冷漠,对什么都不会动情动心的?你要一个冷漠的孩子,还是要一个情感丰富的孩子?

原来如此!反观宝贝确实情感很细腻丰富,也会比我更懂得表达爱。观察力也很强,出去玩能发现很细小特别的花花草草。看来以后孩子哭时,不要再说教——磨灭情感。正确的做法是共情孩子,然后给一个充满爱的拥抱就可以了。

学长很智慧,总是能看到问题背后的美好!

一天的游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点,与其说陪孩子成长,不如说是孩子陪我们圆满生命。感恩智慧父母团队和学长的倾心付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56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