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作者在文中赞美的是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高尔基在《海燕》的结尾处,大声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现了作者以下的思想感情: “暴风雨”象征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风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扫除一切障碍、使民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以“海燕”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作者对恶劣的天气、乌云、峭壁、巨大的海浪等环境做了充分的渲染,
并且对瑟缩的企鹅以及其他动物的恐惧也给予了重墨,与海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的殷切期望。
《海燕》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整首诗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作背景,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紧张的气氛,状写出油画般浓烈、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蕴蓄着激越的情绪和讽刺的笔调。
这些都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特点,整体上营造了浓郁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氛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它反映了高尔基早期的美学主张──他在给契诃夫的一封信中说:“确确实实,需要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来到了。‘希望’是不像生活,而高于生活,比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由于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国,俄国倒闭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被开除的工人达10万多人,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
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揭露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它的结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散文诗《海燕》。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俄罗斯帝国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著名的作家、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和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海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