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把人情当交情

别错把人情当交情,第1张

小A 是F是在高中就认识的好基友,即使上了大学后两人分别在不同的城市读书,依然经常联系,互相分享一些大学的经历。

但是F上的是重点大学,自己又肯努力,常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甚至在大三的时候就自己开始了创业,所以积累了不少人脉。她的创业项目很成功,算是同龄人里最出色的那一批。很多公司里的老总或者资深的HR知道她最近在找实习,都争着抢着要帮她内推。

而小A是在一所普通的大学里读书,虽然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却很少走出校园去做一些尝试,由于学校一般,也没能有什么比较好的资源或是机会,快毕业了简历上也没什么东西可写。暑期实习的简历投出去了几十份,竟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

小A知道F在大学里风风火火的,也知道她根本不愁找不到实习。在每次打电话的时候,听到F大谈阔谈她的项目、她的创业艰辛,她都不敢回话——生怕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其实什么都听不懂。

最近一次聊天,小A听到F又拒绝了一家大公司的offer,不禁怒由心生——自己拿着热脸去贴一个个冷屁股,好朋友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将机会拒之门外,为什么她就不能想想,我还找不到实习呢,就算她不要也可以跟人家推荐一下我啊!

”你怎么都不帮帮我啊,你还是不是我最好的朋友了!“

F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被“绑架”了,“友情绑架”。

其实F不是没想过要向别人推荐小A的,只是那些比较知名的公司,对学历是有要求的,必须是985重点高校,就算不是重点学校毕业,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是非常看重的,而偏偏小A连最低的门槛都过不了。

F试图解释,但显而易见,小A已经听不进去了。她现在脑子里只剩下闺蜜的冷眼旁观,见死不救云云。

“你还是不是我的好朋友了啊”,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感觉头皮发麻,浑身不舒服。这个世界上,除了生你养你的父母,没有谁有义务对你好。友情绑架?Excuse me?你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门槛之所以存在,是在告诉人们,适者才有资格生存——因为对于有能力的人而言,这不过是扇门,而对于平庸之辈,那就是道槛!都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那自然也不会有永远的人脉资源,唯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的本事。遇到困难了,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拼命回想,自己是不是认识什么牛逼的人可以帮忙。

所谓的人脉,所谓的资源,那是你最后的底牌。而聪明的人,是不会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的。

最近刚开了一个号,主要是想熟悉一下新媒体运营的模式,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满足一下自己的文艺情怀,可以与他人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的一个闺蜜也是做公众号的,不同的是,她凭着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现在已经是拥有十几万粉丝的大V。各种广告大单纷至沓来,她早已实现了经济独立。

很多朋友都劝我,天哪,你身边有这么一个大神,她随随便便帮你推荐一下你的粉丝都能增长个几十倍。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你是不是傻啊?

我当然知道和她互推可以帮我省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问题是,我的粉丝数连她的零头都不到,她凭什么和我互推啊!

“但是你们是好朋友啊!”

朋友间,交情再深,也不要忘了人情。

交朋友讲究“势均力敌”。尽管再怎么不愿意承认,交朋友的本质,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或是寻求情感上的共鸣,或是谋求利益上的共享。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与友情本身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只是这一切,要基于一个前提——你们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对等的。

一旦天平出现了明显的倾斜,你们之间谈的就不再是交情,而是人情了。

而这个世界上,最扯不清的,就是欠别人人情。

什么好朋友间不用谈欠人情,都是扯淡!千万不要轻易考验你们的友谊——再怎么坚固的友情,都经不起刻意的考验。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俩之间谁跟谁啊,你跟我说什么谢谢!

于是很多人就天真地以为朋友帮助自己都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是,别人跟你说“不用客气”,那是他在跟你客气;而你要是真的不客气了,那就是不要脸了。

前些日子我看了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的关于人际交往的见解,我深以为然。

人际交往这点事,就像是两个人间的情感账户。一味地支出而没有任何投入,早晚是要透支的。而一旦你俩的情感账户透支了,剩下的就是黑名单。即使是穿着同一裤衩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也千万别高看了这段感情,更别浪费了这份情感——随随便便就让利益与你们的友情挂钩,那你就要有勇气承担最后“人财两失”的风险。

别让感情沦为你获取利益的筹码,那是在辜负和亵渎你们之间的情谊;如非必要,也千万别轻易将感情和利益挂钩,那是在走钢丝,让你们间的情谊随时接受利益冲突的威胁和考验;如果很不幸,二者已经挂钩,那请记得,至少让你们的情感账户保持收支平衡。

                                                              The end

物业情感账户实现对物业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物业企业基础信息、管业范围、资质申报审批、物业企业招投标管理等业务,以及业主大会(业委会)的申报审批管理(区、市主管部门指导并接受备案)。

分手复盘:如何判断对方是否真的想和你分手

1、真性分手。

真性分手:对方对你没有期待/兴趣了,完全丧失了对这段关系的信心和继续下去的动力。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我们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伤害最小化一一如果说“假性分手”是对关系中的诸多好处还有留恋,目的是把“分手作为手段”获取更多好处。那么“真性分手”就是权衡利弊之后,对方已经确定“离开才是更优选择”,是理性参与决策深思熟虑的结果。分手本身就是目的,真性分手的时候,对方可能会表现得相对冷静,对你的挽留异常决绝:哪怕情绪上还对你有留恋和不舍,也不会改变自己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公开这个决定,分开后一般不太会有试探性的行为,更多会消失在你的生活中。那么,一般关系中哪些问题会导致“真性分手”的结局呢

第一种是权衡现实利益的结果:

譬如对方考虑到婚姻等现实问题,觉得两个人在收入、家庭出身、学历等客观价值上不匹配而决定分手。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是没必要挽回的,因此我们暂时不作讨论。

第二种绝大部分“真性分手”的根本原因:

就是你们共同的“情感账户”破产了,这里提到一个概念“情感账户”。什么是情感账户美国著名的婚恋专家John Gottman教授做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在银行存钱都会有个账户,当账户金额越存越多,对经济的安全感就比较强,适当花一些钱也并不会影响安全感;

但如果出了意外,消耗掉大笔存款,或者因为失业不再有资金存入账户,生活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亲密关系当中也有类似的情感收支:这个情感账户中的“存款”是双方相处的“正面体验”,“支出”则是双方相处的“负面体验”。情感账户和现金账户一样,如果里面“储蓄充足”,那么两个人偶尔吵个架,作一作,消耗掉一点资产也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反之,如果存款本来就捉襟见肘一-关系就随时会因为一点压力和冲突就濒临破产。

Gottman教授提出了一个公式,在一段双方都满意的稳定关系当中,正面体验和负面体验的比例需要保持在5:1。也就是1次负面互动的“消耗”,需要有5次正面互动的“储蓄”才能够抵消。关系的破裂无外乎是双方相处的负面体验远大于正面体验导致的,也就是平时“存钱不够,花钱太快”,你们的关系就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常见的“入不敷出”导致真性分手的原因包括:

01日常相处的消耗

反复出现类似的矛盾,根本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导致长期消耗对方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情绪负面或者不稳定,总是给对方输出压力和负能量;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和处理冲突能力,每次分歧都能升级成语言伤害/人身攻击;长期关系疏于经营,忽视创造正面体验,致使关系无力抵御任何冲突和压力等等。

02看不到未来

比如异地相处体验糟糕,并且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解决异地问题;比如面对父母的反对,自己无法独立做决定,也提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等。

03原则性重大伤害

比如暴力和出轨等重大危机,可能一次性消耗掉情感账户里的所有财富。这些问题显然不是几句道歉,或者几次简单沟通就可以解决的。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只能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从头开始重新存钱,但可惜的是,对方已经把你们共同的账户注销了。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愿意甚至主动提出和你再开一个“联名账户”呢后面老师会一步一步领着你再次获取对方的信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你打理情感账户,从“赤字”走向“盈余”。

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新人我们可以干干净净从零开始。但想和前任复合,我们很可能得先还清之前的“债务”,相比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复合这条路走起来要难得多。因此,在选择这样一条道路之前,我希望你可以冷静下来做一个认真的分手评估:和前任的这段关系,是否值得我去挽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925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