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只要作者和诗歌的名字)

外国诗歌(只要作者和诗歌的名字),第1张

D·H·劳伦斯:《产生意象的爱》

歌德:《爱人的近旁》

莱蒙托夫:《不,我不是拜伦》

莎士比亚:《爱情的礼赞 》

雪莱:《“啊,假若有辆白云小车属于我”》

叶赛宁:《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尼采:《决心》

席勒:《欢乐颂》

济慈:《灿烂的星》

普希金:《巴奇萨拉的喷泉》

聂鲁达:《傍晚》

拜伦:《哀希腊》

(一)选择题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伟大的俄国作家。普希金被高尔基称为“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创作: 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浪漫主义叙事诗《茨冈》:凸显了代表城市文明的阿乐哥与作为“自然之子”的茨冈人的冲突。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小说《驿站长》《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和《杜勃罗夫斯基》等。

《驿站长》是俄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上尉的女儿》成功地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

2普希金的主要成就在诗歌。(1)抒情诗有 880 首,内客丰富、体裁多样、感情真挚。

① 批判类: 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致大海》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抨击专制制度、同情人民不幸、歌颂为自由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量;

② 赞颂类: 咏叹爱情、歌颂友谊、赞美自然,以及表达积极生活态度和进步文学主张的抒怀之作,《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致凯恩》《给娜塔莎》《小花》《冬天的黄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纪念碑》等,诗篇凝练、隽永、真挚,内在层次丰富。

(2)叙事诗有 12 部,如《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茨冈》和《青铜骑士》等。

3“多余人”是指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既没有成为十二月党人,又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传统的影响,缺乏生活目的又无实际工作能力,最终一事无成。他们既不能站在政府一边,也不能站在人民一边,因而成为多余的人。这类形象充分暴露了沙皇专制农奴制扼杀人才和人性,并指出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通病及其后果。

4瓦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平民,有着强烈的民主思想。创作:诗集《草叶集》包含了他的全部诗作,其中较为著名的诗歌作品有《自己之歌》、《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斧头之歌》《开拓者!啊,开拓者!》以及纪念林肯总统的诗作《当紫丁春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

5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1783-1842)法国作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创作:《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宣言的美学论著,提出“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的现实主义主张。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被称为法国乃至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作品:小说《阿尔芒斯》和《法尼娜·法尼尼》等,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以及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逸事》等。评价: 歌德赞美司汤达对生活具有“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司汤达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现实政治生活,习惯于用爱情题材表现反对封建复辟的政治内容。人物性格典型鲜明,尤其擅长人物内心冲突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6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伟大作家。创作:1829年发表的长篇历史小说《舒昂党人》,标志其迈出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巴尔扎克将他的全部作品命名为《人间喜剧》。 这一小说总集包括 96 部长、短篇小说,塑造了 2000 多个人物,被誉为“法国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高利贷者》《古物陈列室》《红色旅馆》《驴皮记》《交际花盛衰记》等。

7《人间喜剧》(1)中心主题是揭露金钱罪恶。作家真实地反映了拿破仑时期、 王政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描写了 1816 - 1848 年间法国社会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攻击,揭示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的历史必然规律。

(2)用典型化的描写,暴露了金钱关系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控制和拜金风习下发生的一幕幕惨剧,尤其是成功地描写了许多家庭的悲剧,表明了新近得势的资产者也将毁于金钱与财富竞争的思想。

(3)体现了在当时社会中寻找新的社会力量的努力,塑造了一批“属于未来的人”的共和主义者形象。 恩格斯称赞《人间喜剧》包含着“了不起的辩证法”。

8典型化手法: 典型化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现象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

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化手法即表现为个性化与概括化的辩证统一,是通过个别形象来显示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通过发生在个别形象身上的特殊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一定时代某种社会关系的普遍本质。

9人物再现手法: 指作家让某一部小说中的主角或重要人物,在另外几部小说中重复出现,并通过这些人物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与所表现的特征,更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由于这些人物的经历与性格特征相互联系,并在后几部中有所发展,使多部小说形成一个整体观。巴尔扎克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如他笔下的没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有良知,刚成为初出茅庐的野心家;可是在《纽沁根银行》里,他已成为投机的好手;到了《幻灭》中则当了男爵;在《不知道自己是演员的演员》中已上升为伯爵,还当上部长,成为无耻的政客。其他人物如伏脱冷、鲍赛昂夫人也曾在多部作品中再现。

(二)主观题

1《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奥涅金

(1)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走过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时代气氛和启蒙思想、颂扬个性解放的诗歌,对他产生了影响。

(2)他厌倦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但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习性和周围地主的非难,使他处于苦闷和彷徨的境地。

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和连斯基的关系,充分显示了主人公的深刻矛盾。

奥涅金误解和拒绝达吉雅娜对他的真挚表白虽然有傲慢的成分,也包含厌恶上流社会庸俗习气的因素。后来为了维护个人荣誉而轻率地与连斯基决斗则暴露了唯我主义的灵魂。重新回来后,对已婚的达吉雅娜的追求中真情中掺杂了更多的虚荣。

总结这一形象准确地概括了受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贵族圈子的年轻人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2《叶甫盖尼·奥涅金》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达吉雅娜

(1)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在乡村长大,纯真善良。

(2)她在爱情萌发时大胆表白的举动,反映了她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婚后成了贵夫人的达吉雅娜虽然更加成熟,但依然纯朴如一,思念乡村,

挚爱自然,厌恶灯红酒绿的生活,她把爱深埋心底,保持着精神上的纯真。

3《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点

(1)作品生活场景广阔,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体裁别具一格。

诗人注意对自然的描摹与对民间风俗的描写,

作品充满俄罗斯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用诗体写成,兼有诗和小说的特点,客观的描写和主观的抒情有机交融,被称为“诗体小说”。

4《叶甫盖尼·奥涅金》节选文段部分艺术特点

(1)选段部分抒情色彩浓厚,人物内心刻画细致。

尤其是达吉雅娜感情上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态度,体现了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复杂情感。既包含着她对奥涅金真挚的爱(如“只有你才能占有我的心”),也包含着因主动暴露心境怕被奥涅金看不起的担心;既有对奥涅金的无比信任,也隐含少女的羞愧和恐惧。虽然内心充满着矛盾,但仍然表现出了极大的追求爱情的勇气。而奥涅金看到信后(尤其是两人相对时)的思想矛盾,包括他对自己性格弱点的清醒认识,也描画得细致入微,真切自然。

(2)选文中独特的“奥涅金诗节”(每节十四行,根据固定排列的韵脚连接)使作品环环相扣,洗练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5《草叶集》思想内容

《草叶集》的主题是歌颂民主、自由和表现生机勃勃发展中的美国的进取精神。

(1)歌颂普通人生命力和劳动者的创造能力。

诗集以“草叶”为名字,是因为“草叶”象征了平凡而旺盛的生命力量。因此,他的诗中没有“旧世界赞歌中高大突出的人物”,赞美的是代表着未来发展力量的普通农民和工人。他纵情高歌,既歌唱高山、大海、草原,也歌唱火车头、电缆、脱粒机,这些都是新大陆、新时代的产物。

(2)反对清教桎梏,歌唱“自我”。

他在诗歌中既歌颂人的精神,也歌颂人的肉体,既歌颂劳动者,也歌颂妓女。诗人把精神和肉体并列,激昂地展示自我的生命、自我的欲望、自我的力量、自我的神圣。“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这样强悍的诗句显示了作者对生命的崇拜和作为新世界新主人的自信情怀,是美国蓬勃发展时期的乐观情绪代表。

(3)歌颂以林肯总统为代表的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英雄们,认为他们创造了美国的未来。

6《草叶集》的艺术特点

(1)艺术上,惠特曼的诗歌不受任何格律的约束,每篇诗作都根据情绪的发展而写成,诗句如滚滚的海浪自由向前, 反映了一种高扬自由与战斗的时代风格;

(2)情感表达上,一反矫揉造作的诗风,各种意象(包括一些粗俗的意象)入诗,

粗犷奔放,刚劲有力;

(3)语言上,吸收大量的平民词汇,通俗易懂。

《草叶集》促进了诗歌形式的革新,因而诗人被誉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

7《哦,白昼哟,从无底深渊中浮起》选段的思想内容

写于 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主题是歌颂民主思想和呼吁为民主正义而战。

(1)诗人欢呼“民主”的到来。

在诗歌起始,诗人就把民主称为“白昼”,满腔热情地呼唤着让民主的光芒“更高地,更猛烈地扫遍苍穹!”“民主哟,雷鸣吧!阔步前进吧!

(2)诗人站在北方的立场,热烈歌颂正义的战争 。

呼唤“民主“借助闪电和暴风雨(革命战争)之力,尽快到来。诗中写到:“啊,暴风雨哟!更加猛烈地、猛烈地怒吼吧!是你给了我新生”。

(3)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

在此诗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诗句:“我亲眼见到真正的闪电,我亲眼见到带电的都城;我有幸活着见到人心沸腾和好战的美国终于挺立;从此我不再到北国的荒野寻求食物,不再漫游群山或在暴风雨的海面上航行。”

8《哦,白昼哟,从无底深渊中浮起》的艺术特点

(1)此诗在艺术上体现了格律自由,情感奔放和刚劲有力的特点。

(2)尤其是诗中以高昂的热情呼唤民主,呼唤革命暴风而到来的诗句,可以与高尔基在《海燕之歌》中呼唤暴风雨的诗句相媲美。

9、《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红与黑》被认为是一部“政治小说”。

(1)主要描写了即将灭亡的封建贵族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残酷 斗争,并揭示出当时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2)揭示了钻营的社会风气。

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暴发户,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在为获得权力、金钱等而不择手段地进行钻营的社会风气。

(3)揭示了有上进心的青年于连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风气下被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毁灭的过程。

他的性格是矛盾的:对社会的反抗和对社会的妥协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他奋斗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最终目的是要爬到上流社会。“爬上去”构成了他全部行动的动力和激情。正是由于他的奋斗缺乏更为高尚的目标,因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10、《红与黑》选文片段表现的层次内容

(1)从谈话中,显示了侯爵的虚伪自私、主教的圆滑世故。 (德·拉莫尔侯爵与皮拉尔主教的谈话)

(2)从情节中,显示出了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尖锐。

(3)重点描写上,写了于连 性格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的特点。于连再次征服德·雷纳尔夫人的过程,实际上是他自己战胜怯懦心理的过程;纯洁的爱情与征服的野心联系在一起,也显示出了于连高尚与卑劣交织的矛盾性格。

11、《红与黑》选文片段表现的艺术特点

(1)心理描写出色。

① 作家往往用行动来展示人物的心理过程和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对心理过程的展示十分细腻。

②在这章中,于连的心理活动是紧紧围绕着他去幽会雷纳尔夫人的行动展开的。去还是不去,雷纳尔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被人发现以后怎么办以及见到雷纳尔夫人后他的心理活动等,贯穿了他行动整个过程。

正是在行动中作家揭示了于连既真诚又虚伪,既矛盾又勇敢的复杂的性格特征。而雷纳尔夫人的心理变化也是在她的行动中逐渐完成的。

(2)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

如德·拉莫尔侯爵彬彬有礼话语后面的无礼与傲慢,皮拉尔主教的巴结与机敏,谢朗神父的严厉与正直,于连的热情与天真,德·雷纳尔夫人的话语中所蕴涵的恐惧与渴望的矛盾等。罗列具有英国乡村典型特征的秋天物象,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秋天的丰足之美。

(3)在特定的情境和情绪下安排故事情节,推进事件发展的进程。

①第三十章描写的情节本身就带有紧张的特点。

于连在不知道雷纳尔夫人对他态度如何(此前雷纳尔夫人已经对她与于连的关系感到羞愧并向教士进行了忏悔),市长已经对二人关系有所察觉,市长家里的人对他充满敌意等特定境况中,偷偷进入雷纳尔夫人的卧室与其相会的。

② 作家在故事叙述中又加大了紧张的力度,从而造成小说紧张的情绪氛围。这种“紧张的氛围”曲折反映了 1830 年前后法国社会气氛的本质特征。

12、《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1)通过对 1820 年前后发生在巴黎下层社会的伏盖公富和上流社会鲍赛昂子爵夫人客厅等场景中故事的描写,揭露了资本主义初期金钱泯灭人性,拜金主义使人道德沦丧的丑恶现实。

(2)作品通过鲍赛昂夫人等人的命运展示了封建贵族日益没落、资产阶级上升得势的历史趋势;

通过伏脱冷的命运,表现了资产者之间相互掠夺的残酷性;通过拉斯蒂涅的堕落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败金风气对青年一代的毒害。小说勾画出一幅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生动图画。

13、《高老头》的人物形象与社会主题 本篇选文是刻画高老头形象的重点篇章。

(1)高老头是个通晓资本主义发财原则,却不懂得其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典型。

他曾利用粮食投机和政治投机大发其财,是金钱社会中的暴发户;

在家庭中却无限溺爱女儿,用金钱满足其一切愿望,没有看到女儿们用感情在掠夺他,最终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

(2)当钱财被女儿们榨干后,他才在临终的哭嚎中有所醒悟。

高老头临终哭嚎这一篇文字,被誉为“千古绝唱”,也是一篇对金钱罪恶的血泪控诉书。

14高老头临终哭嚎的复杂情感

(1)高老头对女儿思念的那种“父爱基督”般的感情:“看不见孩子,做父亲的等于入了地狱”。他忍受着疼痛,回想着女儿们小时候父女相聚的快乐情景。

(2)从女儿们都不看望临死父亲的残酷现实,又使得高老头领悟到:“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拉紧儿女的缰绳,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3)与父亲的哭嚎场景相比,在他的女婿和女儿们那里,却是对无钱父亲的无情冷漠。

甚至在送葬的行列中,只有两辆“有爵徽的空车”。

(4)在《父亲的死》中,作品还通过拉斯蒂涅目睹高老头对女儿的思念和赌咒、两女儿及其夫婿的行为态度,特别是在受到高老头之死的“教育”后,心理上的变化过程,揭示了金钱使他堕落的原因。在毕安训身上,则说明了在金钱社会中还有正直的人在。

15、《高老头》的艺术特点

(1)把情欲作为人物性格特征,夸张的手法,独特的个性。

高老头临死时的惨状,特别是他交织着爱与恨的大段的哭嚎,就写出了他矛盾复杂的性格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从客观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来刻画人物。

作为一个来自外者的淳朴青年,拉斯蒂涅就是在巴黎社会腐化风气的熏陶下变成野心家的。性格演变过程中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就是高老头的死。高老头惨死之前人们种种唯利是图的表现(包括高老头女儿女婿、伏盖太太以及房客等),就使他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而高老头的悲剧则使他彻底认识了现实社会拜金主义的本质,终于“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甘心堕落了。

作家描写了恶劣环境引起的他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最后使他下定决心与巴黎社会“拼一拼”(即同流合污),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

(3)强烈的批判性。

突出表现在:高老头大段的呼天抢地的哭嚎以及女儿最终也没有来为父亲送葬的描写,其间融注着作家对拜金主义罪恶的憎恨之情。

(三)配套练习题

1在《高老头》中,高老头病重期间陪伴在他床前的是拉斯蒂涅和 (毕安训 )

A:纽沁根夫人

B:毕安训

C:伏脱冷

D:伏盖太太

答案:B

2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 (红与黑)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巴马修道院》

D:《红与黑》

答案:D

3美国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的是

(惠特曼)

A:马克·吐温

B:惠特曼

C:T.S 艾略特

D:叶芝

答案:B

4被认为是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的是(多余人形象 )

A:拜伦式英雄

B:浮士德精神

C:托尔斯泰式主人公

D:“多余人”形象

答案:D

 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1]“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的欲望,又受了一阵暴风雨般的煽动。我的《凤凰涅槃》、《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做成的。”[2]

  一黑暗势力的摧毁

  惠特曼的民主精神首先表现在废奴立场上,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废奴战争,为北方联军的胜利战斗呐喊。内战前的《面团人之歌》(1850)和《在朋友家里受了伤》(1850)勇敢地揭露了奴隶主和他们的代言人。在南北战争时期,诗人的诗篇是革命的号角,歌颂反对奴隶主战士的英勇行为,把林肯当做反蓄奴制的战士、民主的代表来描写(《当紫丁香在庭中开放的时候》、《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内战后,诗人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和道德的堕落,鞭挞了资产阶级各类人物的残酷和贪婪(《致政府》)。诗人对蓄奴制下惨遭压迫的黑奴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自己之歌》中,作者描写了他怎样救助一个为争取自由而受伤逃亡的黑奴,让他复元后到北方去,而且赞叹了黑人健美的身躯、圣洁的灵魂和远大的前程。在《敲吧!敲吧!鼓啊》这首诗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战争放在首位,奋勇走上前线。诗人还把目光投向世界,写下了一些声援欧洲和世界人民革命的诗篇,如《欧罗巴》、《永挂在心头的一个思想》、《向世界致敬》等。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争取自由的斗争充满胜利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女神》的民主精神首先表现在对一切阻碍新生和解放的黑暗腐朽势力的极端痛恨上,并力图将他们摧毁。《风凰涅槃》对整个旧世界发出强烈的诅咒和控诉,把旧世界比作“屠场”、“囚牢”、“坟墓”;对宇宙万物发出“天问式”的质问,正是诗人对现实失望和愤慨情绪的曲折反映;在滔滔泪水中倾诉悲愤,诅咒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沉睡、哀朽、死尸似的生活。郭沫若对旧中国的黑暗并非只是苍白的展示、无力的呻吟和悲观的叹息,现实的沉痛和争取解放的艰辛激发他诅咒、反抗黑暗社会的战斗豪情。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写道:“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律吕)哟!”诗人颂扬“不断毁坏,不断创造,不断努力”,实际上是颂扬“五四”时期那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总之,惠特曼和郭沫若都以战斗者的姿态向黑暗的现实摇旗呐喊、冲锋陷阵,《草叶集》和《女神》吹响了摧毁旧世界的战斗号角。惠特曼生活的时代特征是反蓄奴制度,而郭沫若生活的“五四”时代特征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启蒙”与“救亡”成为中国的“双重”时代主题。因此,“女神”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显然比“草叶”沉重和艰难。惠特曼作为资产阶级民主诗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他对社会缺乏具体的阶级分析。郭沫若则不然。虽然“五四”期郭沫若的文艺思想的主轴是经过改装后的泛神论思想,社会主义思想还没有在他的文艺思想里生根开花,但正如诗人所说:“十月革命对我是有影响的——虽然没有到太阳,但对太阳的热和光已经感受到了。”[3]思想上浸润着社会主义素质的郭沫若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显然比惠特曼深刻得多。

  二理想世界的蓝图

  惠特曼一生酷爱民主自由,他以民主歌手自任,憧憬正义、自由、友爱的民主国家。在《斧头之歌》中也抒发了民主的思想,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城池”:那是一个富足繁荣的地方,“没有奴隶”,市民“勤俭谨慎”,人人平等,总统、市长是人民的公仆,妇女与男子的权利相同,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人人相亲相爱。这种理想社会虽然涂抹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朦胧色彩,但充分露了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北方资本原始积累和南方蓄奴制的残酷性。诗人把这种理想作为政治立场和民主信仰的艺术表述,客观上否定了现存社会秩序存在的合理性。在《火路之歌》中,诗人直接呼唤为民主而斗争。诗中写道:“走啊!带着力量,/自由,大地,暴风雨,/健康,勇敢,快乐,自由,好奇;/走啊!从一切的法规中走出来!/从你们的法规中,/啊,你们这些盲目的和没有灵魂的神父哟!”

  郭沫若的《女神》不仅吹响了向旧世界进军的战斗号角,而且是热情讴歌民族和祖国新生的华丽篇章。“五四”运动的爆发,使整个中国呈现出崭新的气象。祖国新生的景象,也鼓动他自我新生的信心和勇气,燃起了他弃旧图新的强烈愿,写下了《凤凰涅槃》这不朽的时代颂歌。它既是诗人的涅槃,也是中华民族的涅槃。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它“象征祖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 [4]。尽管当时诗人对新社会的图景和构架还十分朦胧,但在当时却鼓舞着“五四”的时代青年,“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女神·序诗》),“唱起歌来欢迎新造的太阳”(《女神之再生》)。

  总之,惠特曼和郭沫若这两个时代的歌者,在各自的思想基础之上构筑理想的大厦。惠特曼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人生的目标、社会理想都笼罩在“博爱”的光环下,他所展示的“充满着永恒的伙伴之爱”的“伟大的城池”只是一个虚幻的世界。由于离开对社会本质的正确剖析,他的政治思想和乐观主义显得空洞。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思想尽管比较驳杂且以泛神论思想为主轴,但毕竟在“五四”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浪潮的冲击下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而且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感受到“太阳的光热”。因此,《女神》对新世界的理想构架虽然有些朦胧,但却因对旧世界的深刻揭露而使他理想的大厦,在破土动工时地基深厚。

  三人与劳动的颂歌

  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开始就竭力肯定人的价值,歌颂人的力量,以反对封建教会的神本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在惠特曼的《草叶集》和郭沫若的《女神》中都得到了新的发挥。

  惠特曼在《自己之歌》、《斧头之歌》等诗篇中描写了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农民、渔夫、水手、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在《职业的歌》一诗中,诗人写道:“你美国男女工人们,/有你们自己神圣的、强健的生活,/其他任何东西都应该让给这种男人和女人。”在歌颂劳动人民的同时,诗人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意义。在《开拓者哟!啊,开拓者哟!》中,作者讴歌了开拓者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雄姿。

  “五四”时期,在“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烛照下,“人的发现与觉醒”仿佛初生的朝阳照亮了一切、激活了一切。郭沫若的《女神》就是一组“人”的赞歌,诗人把对“人”的颂歌投射到对自我、对劳动者的咏叹上。《晨安》里,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向宇宙一切新生的景物和叛逆者道晨安,“他有如一个巨人,脚踏喜马拉雅山,身披白云,沐着晨风,俯瞰着江河海洋,长城旷野,呼唤着年轻的祖国,先驱俄罗斯,东方的各民族,呼唤着大西洋畔的新大陆和他的开国者,呼唤着为民族解放的诗人、战士”[5]。在《地球,我的母亲》诗中,诗人赞美“炭坑里的工人”和“田地里的农人”,把煤矿工人称为“全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把农人称为“全人类的保姆”,表现出对他们的敬慕。在《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颂扬了清洁工人。这种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倾慕,是追求新生、改造自我的动力,明显表现了“五四”时期“劳工神圣”的思想。诗人如此热情地追求、赞颂个人和民族的新生,完全出自对祖国的热爱。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诗集中虽然都对劳动人民进行了热情赞颂和着力描绘,但又不同。惠特曼受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博爱”光环的迷惑,没有看到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的根本对立,他对受苦的劳动人民仅仅是同情。而郭沫若则不同,在“五四”民主思想影响下,“劳工神圣”的思想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郭沫若对劳动、劳动人民的歌颂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如果说惠特曼对人的颂扬尚有自然主义的描写成分,那么郭沫若则力求避免这些描写给作品带来的消极影响,而着力写人的“伟力”。

  四对科学技术、文明进步的肯定

  当欧洲的风车和机车在太平洋海岸奏起轰隆绝响的工业革命的交响乐时,科学与技术的理性旋风荡涤着整个美洲。惠特曼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颂扬了科学技术给美国带来的科技文明。他赞叹科学的威力:“看啊!/明察秋毫巍然高耸的科学,/如同高峰上俯视现时代,/连续发出绝对的命令。”(《常性之歌》)他称道化学家、地质学家、数学家的工作,要“为实用科学欢呼”(《自己之歌》)。

  “五四”知识分子认为民主和科学是推动社会进化和文明进步的两大力量,“若舟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民主,就无法摆脱“奴隶之羁绊”,就没有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没有科学,就会陷人“迷信”、“无动妄作”而不能自拔[6]。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实用论、怀疑论、未知论的方法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等理性思想使他们在思维活动中力求达到思维的清晰。郭沫若在《女神》诗集中充溢着理性的精神,对科学和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在《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热烈歌颂都市物质文明。诗中写道:“黑沉沉的海湾,/停泊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一枝枝烟筒都开着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

  如果说惠特曼歌颂的是科学技术、工业文明的本身,而郭沫若则歌颂的是科学技术、工业文明的一种伟力。这正是两位诗人的最大不同,这既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地域环境、民族本性使然,也是诗人自身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潮、文艺思想和创作个性不同使然。

  五自然风光的图画

  《草叶集》中有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无论是雄伟的自然现象,还是那细微的生命迹象都能激起诗人的赞颂之情。山川旷野、纤草弱枝,都显示着奇迹般的美,都是宇宙之谜的启示。诗人说:“我的脚在大地上践踏流露出一百种感情,/我尽最大的努力也不能写出使他们满意的叙述。”(《自己之歌》)惠特曼认为,大自然“不是小的主题”,“人们希望诗人表现的,不只是这些不能说话的实物所固有的优美和庄严——他们希望他揭示出沟通现实与他们灵魂的道路”(《草叶集》序言)。所以,惠特曼并不是从唯美主义出发,单纯描写大自然的美,也不像欧洲某些浪漫主义作家描写自然是为了消极遁世、迷恋过去,表现出种种神秘悲观的情绪,而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表现劳动者和大自然的和谐以及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国人民蓬勃向上的活力。诗人呼唤大海:“请以多情的浪潮向我冲击,我定能以同等热爱报答你,/叱咤风云,任性而风雅的大海啊,/我也是简单而又多样,/愿和你融为一体。”

  郭沫若视自然为朋友、爱人、母亲。如果说惠特曼的自然风光诗力图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那么郭沫若的自然风光诗则力图将自我融化到自然中去,或对物倾谈,或化物为我。他的自然风光诗中,跳动着强烈的生命、火热的情感和无穷的创造力。在歌颂自然的诗中,歌颂太阳的诗最多,也最能体现诗人憎恶黑暗、追求光明的精神。在《太阳礼赞》中,诗人用全部的热情去迎接那“光芒万丈”的太阳,他请求太阳,“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鲜红的血流”,“把我全部的诗歌照成金色的浮沤”。在《日出》中,诗人愿意做太阳的“运转手”,用“亚坡罗”的雄光把一切的暗云驱除净。同惠特曼一样,郭沫若的自然诗中也洋溢着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折射出诗人热爱祖国、追求光明、自由和新生的思想。在《心灯》中,诗人从金**的衰草中听到“快向光明处生长”的急切呼声,看纸鸢在空中飞翔便觉得那是在“不断地努力、飞扬、向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03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