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第1张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此诗似乎是《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原文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①。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②!

文彩双鸳鸯③,裁为合欢被④。

著以长相思⑤,缘以结不解⑥。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

注释

①端:犹“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

②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尔:如此。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然一如既往。

③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④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⑤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

⑥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⑦别离:分开。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

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赏析

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降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绮”),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女主人公,这是她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女主人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一端文彩之绮,本来也算不得怎样珍贵;但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便带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她的'多少关切和惦念之情!女主人公能不睹物而惊、随即喜色浮漾?如果将此四句,与前一首诗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对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不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凄苦吗?一封“书札”而竟怀袖“三岁”,可知这“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讯往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该是怎样痛苦难挨的事!在近乎绝望的等待中,难道不会有被遗弃的疑惧,时时袭上女主人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绮,那“千思万想而不得一音”的疑惧便烟消去散。那么,伴随女主人公的惊喜而来的,不还有那压抑长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么?张庚称“故人心尚尔”一句“直是声泪俱下”、“不觉兜底感切”,正体味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这种悲喜交集之感(见《古诗十九首解》)。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用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恐怕正是为了造成一种绝望中的“意外”之境,便于更强烈地展示女主人色那交织着凄苦、哀伤、惊喜,慰藉的“感切”之情--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以下,诗情又有奇妙的变化:当女主人公把绮缎展开一瞧,又意外地发同,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鸳鸯双栖,历来是伉俪相偕的美好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之结尾就是一例)。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她,不正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烈情意么?女主人公睹绮思夫,不禁触发起联翩的浮想:倘若将它裁作被面,不可以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吗?再“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该多么惬人心意!“著”有“充实”之意,“缘”指被之边饰。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这是制被的常识。但在痴情的女主人公心中,这些平凡的事物,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丝绵”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关之语,把女主人公浮想中的痴情,传达得既巧妙又动人!制成了“合欢被”,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那永不分离的情景,激女主人公喜气洋洋,不禁又脱口咏出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奇句。“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奇情。前人称赞此结句“语益浅而情益深”。女主人公的痴情,正的如此深沉和美好呵!

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全诗的色彩很明朗;特别是“文彩双鸳鸯”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似的锦的境界。但读者是否注意到: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又何曾有远客之“来”,又何尝有彩“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又何必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所以还是朱筠对此诗体会得真切:“于不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诗能’,形神俱忘矣。又谁知不能‘别离’者现已别离,‘一端绮’是悬想,‘合欢被’用乌有也?”(《古诗十九首说》)如此看来,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钟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心动魄”。

亭亭瘦影不加装扮,淡香轻渺又向何人暗通情愫。

翠叶红花凋残,早已让人不堪,更何况清江冷月,愈添惆怅。

本打算莲房结子保全晚节,哪知道秋风白露,严寒相逼。

盛衰无凭,只余老眼依然。莫要乘小舟浮泛,饮酒也容易喝尽啊。

醉花间·深相忆

唐毛文锡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

题解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思念。上片写法如汤显祖所评:“创语奇耸,不同凡调。”用“银汉”与“红墙”对举成文,见其近在咫尺,而情悖难通!牛郎织女之事,自然拈出。下片写梦境。全由上片“银汉”而生。“金盘”二句为梦中相见的环境;“风摇”句为所见情人风采;结末句为无比欢快之情。起笔虽与上章合拍,而“结笔尤胜上章”(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词意

我深深地想起你,想起与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但是我又不住地告诉自己,不要想念你,

因为想念你是完全不可能有结果的。

因为你我之间隔着的天河就是一条无法翻过的红色的高墙,

虽然那银河就像一条衣带一样近,但实际上却是遥不可及。

我端着金制的承露之盘彻夜等待天降甘露,

银河两岸,天上人间,那榆花又白了一年。

凉风吹起我腰间的玉佩,发出清雅的乐声,

今夕是良辰,得见此良人;今夕是何夕?良人永相隔!

注释

1、难极:犹言追根究底。《汉书·沟洫志》:“延世(王延世)与焉(杨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颜师古注:“极,穷也。”

2、银汉:天河;银河。南朝宋鲍照《夜听妓》诗:“夜来坐几时,银汉倾露落。”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参见“银河”。

3、红墙:红色的墙。唐李商隐《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宋晁补之《谒岱祠即事》诗:“碧瓦峙双阙,红墙缭长闉。”明陈子龙《灵济宫》诗:“绛树蓬莱近,红墙银汉中。”清吴伟业《琴河感旧》诗之二:“五陵年少催归去,隔断红墙十二楼。”

4、一带: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像一条带子。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像一条带子。唐冷朝阳《登灵善寺塔》诗:“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前蜀毛文锡《醉花间》词:“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诸子与某相隔一带水耳。”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宋张载《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窃见古渭州一带,生熟蕃户,据地数百里,兵数十万,土壤肥沃,本汉唐名郡。”《元史·世祖纪一》:“率蒙古、汉军驻燕京近郊、太行一带,东至平滦,西控关陕。”《儒林外史》第1回:“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

(3)表数量。用于像带子样的物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看那从嫁锦儿时,脊背后披着一带头发,一双眼插将上去,脖项上血污着。”《元史·舆服志二》:“龙头竿绣氅,竿如戟,无钩,下有小横木,刻龙头,垂朱绿盖,每角缀珠佩一带,带末有金铜铃。”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唐羊士谔《泛舟入后溪》诗:“两馀芳草静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明梵琦《怀净土》诗:“一带云山一草堂,一瓶浄水一炉香。”《儒林外史》第1回:“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水浒传》第68回:“只听得排门一带都倒,正不知多少人抢将入来。”《荡寇志》第71回:“又只见密密层层,成千成万无数的帐房,一带一带的鱼鳞也似比著。”郭沫若《孔雀胆》第一幕:“桥下为盘龙江之支流,岸边有石栏杆环护,向左绕去,隐没于左手一带**围墙之后。”

5、金盘珠露滴:传说汉武帝作柏梁台,建铜柱,高二十丈,大十围,上有仙人掌金盘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这里用此典故,意在表达苦苦相思之情。

金盘:金属制成的承露之盘。

(1)金属制成的盘。A、餐具。汉辛延年《羽林郎》诗:“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南史·刘穆之传》:“及至醉饱,令厨人以金柈贮槟榔一斛以进之。”清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金盘罢进,讵擘麻姑之脯。”B、烛盘。唐岑参《陪群公龙冈寺泛舟》诗:“紫鳞制芳饵,红烛燃金盘。”C、承露之盘。《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唐韩偓《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D、古代博具之一。唐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诗之一:“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2)比喻日月。宋陆游《金山观日出》诗:“遥波蹙红鳞,翠蔼开金盘。”元萨都剌《织女图》:“西楼月落金盘倾,暖霞拂地海棠晓。”明刘基《归朝欢》词:“乌鸦立遍城头树,看云头金盘涌出,身在广寒府。”

珠露:露珠的美称。南朝齐王融《青青河畔草》诗:“珠露春华返,璿霜秋照晚。”元吴师道《晚霜曲》:“九天青女曳裙带,笑抛珠露成飞花。”明刘基《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潇洒。”

6、玉佩:也作“玉佩”。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宋梅尧臣《天上》诗:“紫微垣里月光飞,玉佩腰间正陆离。”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缥缈,玉佩丁冬。”冰心《寄小读者》二四:“其馀众人,或挂中国的玉佩,或著中国的绸衣。”

7、清:韵味清雅、清脆悦耳。这里指的是风吹玉佩发出的声音。

8、今夕为何夕:今夜是何夜?今晚是什么样的良辰?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郑玄笺:“今夕何夕者,言此夕何月之夕乎。”孔颖达疏:“美其时之善,思得其时也。”唐杜甫《今夕行》诗:“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宋张孝祥《念奴娇·离思》词:“扣舷一笑,不知今夕何夕。”《古诗源》卷一载《越人歌》曰:“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据说这是最早的歌颂男同性恋的诗歌。但是这里所抒发的情感应该不是同性恋情。)这里用“今夕为何夕”,表明在梦中遇到了所爱者。

作品名称《雨晴》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简斋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陈与义

雨晴陈与义翻译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雨晴陈与义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领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作品简介

《雨晴》由宋代诗人陈与义于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作品原文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词句注释

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⑥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⑦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⑧报:回报,报答。

⑨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创作背景

宣和五年(1123)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名人点评

清朝诗词评论家贺裳评曰:陈简斋诗以趣胜,不知正其着魔处,然俊气自不可掩。如《雨晴》诗:"墙头雨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末平。"

现代作家鹏鸣评曰:在陈与义许多抒写日常生活睛怀的诗篇中,常常可以看到既新颖精巧,又显得自然清丽的特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齐平评曰:经历了北宋灭亡后,陈与义的诗学习杜甫,转变为风格雄浑沉郁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雨晴》是他前期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征。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文学家,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后贬为监陈留酒税。北宋灭亡后,避乱在襄阳、汉阳和湖南一带。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召为兵部员外郎。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后任礼部侍郎。公元1134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召为给事中,因病告辞后,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复任中书舍人。后来又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任湖州知府,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67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