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善良情感

如何培养幼儿的善良情感,第1张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互联系的体验,是后天学会的。幼儿期间是基本情感形成的开始,并处于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因而,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让孩子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情别人。为将来形成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培养善良的情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方面。幼儿时期易感性极强,是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善良情感的好时机。

但是,现在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极为重视,却很少考虑到如何教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同情他人,培养善良的情感。幼儿园虽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着善良情感的教育,但往往忽略了有计划、能持续地进行。而实际上,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情感内容会日益丰富。因此,善良的情感也不是通过一个活动或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巩固的。它需要多方面结合、共同影响,更需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地去培养。

一、用爱的教育激发善良的情感

爱是产生一切美好情感的来源。只要你对孩子付出了爱,他也会用爱来回报你,真诚的爱,是培养孩子善良情感的最好方法。要培养幼儿爱同伴、爱父母、爱老师和关心别人,是不能光靠几个故事、几句话就达到目的的。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设置情境进行爱的教育,激发内心的善良情感。

我们认为,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孩子,也许你看到这句话会嗤之以鼻,可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许多家长根本就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许多书籍都提到,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数都是任性、自大、对人冷漠、个性孤僻多疑,常常在同伴间进行攀比的。可见爱并非一味的迁就和宠爱,爱自己的孩子也是需要懂得如何去爱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

1、爱妈妈的教育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们会认为,大人为他们付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对待这些孩子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教育。如“三八”节到了,为了对全班幼儿进行“爱妈妈”的教育,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我邀请了幼儿母亲来到幼儿园,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中过节。在安排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中,我别出心裁地要求孩子们在动手前先认真地凝视自己的妈妈一会儿,再对妈妈说一句表达感激的心里话,带着感谢的心情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亲手制作,并将第一口水果送到妈妈的嘴边。在场的家长们有的甚至泪水盈盈,而孩子们也似有所感,情不自禁地和母亲紧紧拥抱。活动在《我的好妈妈》歌声中结束。回家后,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有的孩子见妈妈下班了,赶紧拿拖鞋、倒水,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一些家长高兴地对我说:“我们的孩子懂事多了。”

2、同情心的教育

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我们认为首先要爱孩子,但爱而不露。要给孩子体贴温暖,但同时也要防止其任性、娇气。我们不能让孩子习惯了被爱而不懂得去爱别人,不仅要让他们以为是自己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还要让他感到是父母给了自己幸福。当孩子逐渐长大以后,家长不宜过多地将爱外露,更不要给孩子“特殊地位”。一家人对孩子过分热情,基至祈求央告,这样,孩子会毫不珍惜父母的情爱,也不会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二要教育孩子关心、帮助他人,抓住生活中的每个机会,及时告诉孩子应尽什么义务。比如在班级里有一些行动不便或者体质不好的小朋友,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不便,像搬椅子,系裤子等需要其他能干的幼儿来帮助,这个时候,老师应该让幼儿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帮助他们而不是以为这单单是一项任务。某个熟悉的小朋友病了,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并告诉他们小伙伴在这个时候是很不舒服的,他们不能玩耍,也会很难受,他们现在最需要你的关心。这样,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的心理,。三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的感染力量。在童话,寓言中,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家长们在念给孩子们听的过程中也可以耐心地告诉他在寒冷的圣诞夜里,小女孩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冻死街头,丑小鸭因为相貌丑陋而遭到别人的排斥和嘲笑,年幼的孩子们自然地会同情他们的遭遇。四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和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孩子。老舍先生曾说过,他母亲的勤劳、善良、刚强给了幼小的他以“生命的教育”,以致先生的作品满含着对人民的同情和爱。

1、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精神环境,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情绪情感气氛,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满怀信心去创造。为此家长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时时处处都充满欢乐愉快的情趣。如吃饭时,睡觉前听听音乐、饭后在花园散步等。每日一故事、开心一刻,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等,促使幼儿养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在为幼儿创设精神环境方面,家长必须要注意自已的教育态度,因为幼儿的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成人的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就一定会感染幼儿并形成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若成人经常厉声厉色责骂幼儿,就会使幼儿对大人望而生畏,怯生缩脚,心情处于紧张压抑状态。

2、创造丰富适宜的认知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锻炼,以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发展。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其智力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培养幼儿智力方面,忽视了以培养优良情绪、良好意志和性格去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中,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及智力发展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幼儿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开始时期。情绪经常处在良好状态的幼儿,对成人的各种指示一般都乐于接受,这样就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我们怎样为经常保持幼儿的积极情绪而努力呢?

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要细心了解幼儿的需求,并给以恰当的满足。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成人必须细心体察、了解,随后正确对待。要引导幼儿不将爱集中于一两个人身上,以避免在分离时产生痛苦的情绪。婴儿对于直接养育照料他的人特别依恋,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大,应该引导幼儿对更多的人产生爱,这样他们不致于因为同某一个人分离而产生忧虑和痛苦的情绪。

成人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尤其是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经常发怒的幼儿及情绪焦虑的幼儿,基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有的幼儿虽然父母的心情较好,但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迁就,因而脾气暴躁,经常发怒。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要给儿童有“情绪准备“的时机。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立刻听从,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使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如有个幼儿迷恋于看电视,但睡眠时间一到,母亲就立即将电视机关上,命令他上床睡觉。开始时,这种简单、快速的处理方法激起孩子大哭大闹。以后,父母商量改变方法,当睡眠时间已到,孩子仍在看电视时,母亲就说:很乖,再看一会儿就去睡的。“有时则说:“我喊一次一二三,你就上床去睡觉,好吗?“这样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幼儿接受承认要求时就容易适应了。

(一)要时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如某幼儿已6岁了,某家长仍不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他与邻居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孩子不

高兴时,就让他挑好吃的食品,买他喜爱的玩具,可是孩子仍然不高兴,经常发脾气。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玩,并帮助家长干些简单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同时孩子在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欲与愉快感,有助于形成其积极的情绪。

(二)幼儿一旦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长要设法尽快消除这种情绪,恢复他们愉快的心境。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就很可能引起某种神经性病变。例如,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要严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要速战速决。当孩子认识了错误并表示改正时,家长应马上收起严肃的面孔,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的情绪。又如,当孩子受到什么委屈而很不高兴时,家长应设法转移孩子的情绪,即用一种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吸引他,使他注意这一事物,而忘掉不高兴的事情,转忧为喜,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在家庭生活中应该经常有幼儿所喜欢的琴、棋、书、画以及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气氛之中,有助于其养成活泼、开朗、乐观的情绪。如吃饭时、睡觉前全家人听听轻音乐;茶余饭后带孩子散散步,与孩子一起讲讲故事,唱唱歌;节假日可带孩子搞一些手工劳动,开展一些游戏、下棋、打球之类的体育活动,或去公园观花看草等。这样,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情绪,可促成孩子养成积极良好的情绪。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有很多途径来教育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伴侣,同时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会做游戏,于是孩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对孩子的游戏漠不关心。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做游戏是找麻烦,要胡弄东西搞乱整洁的屋子,因而阻止孩子游戏这些做法对孩子的全面的成长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游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成人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对幼儿的游戏给以指导和帮助。在幼儿园,教师按教育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知道幼儿游戏,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毕竟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照顾得十分周到。因此,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游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最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并帮助孩子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做游戏,往往会带来更热烈的气氛,使孩子做得有声有色。这种和谐热烈的气氛是充分发挥游戏教育作用的良好条件。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孩子一起动手操作,使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父母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2 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父母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情感。

3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父母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育孩子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4 教育孩子如何处理情绪

情绪管理是情感教育中的一部分,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和处理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5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父母可以通过肯定孩子的优点和成就,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避免孩子对自己的否定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6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情感教育中的一部分,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负责任。

摘要: 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以确保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正文: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来认真对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怎样通过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的。可见,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一次吃点心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盥洗室的门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幼儿路过都视而不见,个个绕开椅子走进了盥洗室。后来通过我随机讲述了自编的故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它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又如,一次起床后,班上有个叫别艺南的小姑娘个头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裤子提了好长时间都没提好。当我讲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 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续编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中班综合《快乐公寓》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主要让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并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以及共同合作劳动和为别人解决困难都能得到快乐。课上,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主动带领部分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同时,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 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 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如,在大班语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一活动课中,在请幼儿相互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这一话题时,立刻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好多乐于助人的事例来。最后再巧妙地展示出拍摄下来的场景,那些助人者脸上在活动课现场个个充满了自豪感,使其他孩子一下了也萌发想要助人为乐的情感。 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少若诚天性,习惯成自然”,每当幼儿通过小故事萌发出不同方面的积极情感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幼儿将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确保了幼儿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 各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和说法,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七月初七有“牛郞和织女”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当这些节日到来时,我们常请家长向孩子讲述这些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如,一天放学时间已到,班上谭辰小朋友的家人还没来接他,他便对我们说:“老师,等我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我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一句话时,我们顿感诧异,等家长来孩子时,我们和家长一起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通过 “小老鼠波波离家出走”这一故事的讲述,让该幼儿意识到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并在交流讨论后从中初步萌发出尊敬父母、爱父母的情感。 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教育,我们积极倡导家长尝试此方式的采用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我班张婕小朋友坚持在家学看“学会感恩”这一故事书,并把它带到班级里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幼儿多方面的情感。另外,班上大部分幼儿在家利用休息时间适当观看了巧虎系列动画片,增强了幼儿在认识、道德、关心他人及关注周围事物等方面的情感。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我们要通过幼儿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故事为切入口,对他们有效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争做一个具有情感教育经验的教师,积极为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网络) 摘要: 情感教育是向幼儿进行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以确保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正文: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它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曾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而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幼儿期,更是培养儿童健康情感的黄金时间。没有情感,就没有童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和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把积极的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未来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来认真对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来实现。怎样通过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规程》中指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的。可见,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一次吃点心前组织幼儿洗手时,发现盥洗室的门前有一张椅子倒放着,给幼儿的进出带来了不便,而前面几个幼儿路过都视而不见,个个绕开椅子走进了盥洗室。后来通过我随机讲述了自编的故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还主动把其它没放好的椅子全都整齐排好了。又如,一次起床后,班上有个叫别艺南的小姑娘个头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裤子提了好长时间都没提好。当我讲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故事不能只由教师来讲,要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平时,我们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创造条件进行故事教学,让幼儿学会听、讲、编故事。 这一形式在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同时,对幼儿各种情感的萌发和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幼儿在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情感的发展。如,我们经常利用午餐前的准备时间或区域游戏时间,请幼儿轮流讲故事,并一起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另外,我们也会经常请幼儿续编故事的结尾,不仅增强了参与性和想像力,而且通过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感情激励。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因此,教师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要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中班综合《快乐公寓》这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主要让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并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以及共同合作劳动和为别人解决困难都能得到快乐。课上,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主动带领部分幼儿去帮助他人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同时,故事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纽带,还要通过自身的愉快情绪去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努力把自己积极的情感传导给幼儿,达到了以情育情的效果。 3、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的有效条件。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故事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组织幼儿通过一定的情境尝试分角色表演,增强了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4、故事教学中鼓励幼儿多维交往,培养社会感情。 幼儿的有效交往是其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常带领幼儿和同伴一起尝试交流故事中所习得的经验与感受,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的水平。如,在大班语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一活动课中,在请幼儿相互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这一话题时,立刻像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好多乐于助人的事例来。最后再巧妙地展示出拍摄下来的场景,那些助人者脸上在活动课现场个个充满了自豪感,使其他孩子一下了也萌发想要助人为乐的情感。 5、“情” “行”相结合,保持幼儿健康的发展方向。 “少若诚天性,习惯成自然”,每当幼儿通过小故事萌发出不同方面的积极情感时,我们通常会组织幼儿将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并转化为积极行为,确保了幼儿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家园携手,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生活空间 1、利用节日小故事对幼儿情感教育。 各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来历和说法,可以搜集相关的传说或者感人的故事,让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端午节有“屈原”的故事、春节有“年”的故事、七月初七有“牛郞和织女”的故事、清明节有“革命烈士”的故事等。当这些节日到来时,我们常请家长向孩子讲述这些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幼儿的情感。 2、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利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好教材。如,一天放学时间已到,班上谭辰小朋友的家人还没来接他,他便对我们说:“老师,等我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我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一句话时,我们顿感诧异,等家长来孩子时,我们和家长一起抓住了这一教育的契机。通过 “小老鼠波波离家出走”这一故事的讲述,让该幼儿意识到父母把自己养大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并在交流讨论后从中初步萌发出尊敬父母、爱父母的情感。 3、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的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教育,我们积极倡导家长尝试此方式的采用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如我班张婕小朋友坚持在家学看“学会感恩”这一故事书,并把它带到班级里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幼儿多方面的情感。另外,班上大部分幼儿在家利用休息时间适当观看了巧虎系列动画片,增强了幼儿在认识、道德、关心他人及关注周围事物等方面的情感。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我们要通过幼儿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故事为切入口,对他们有效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争做一个具有情感教育经验的教师,积极为确保幼儿的情感得到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网络)

孩子的情感教育非常的重要,而且这样的教育甚至比一些学习上的教育更为必要。作为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地给宝宝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宝宝体验到吃惊、热情、喜欢、高兴,害怕、气愤、好奇或者是厌恶等情绪。让宝宝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对于宝宝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宝宝学会同情和关心,而且要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当中的事情来进行引导。

教育方式

比如说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很多流浪小动物,而爸爸妈妈在宝宝懂事的时候就可以带着宝宝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救助。当然爸爸妈妈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宝宝,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宝宝和这些野生的动物所接触,因为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一旦被这些细菌所感染的话就非常的麻烦。因此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用吓到的方式让宝宝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而且让宝宝感受到同情心和爱心的存在。

以身作则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可以适当地鼓励自己的宝宝进行相应的表演,比如说宝宝今天学会了一首新的诗歌或者是听老师讲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爸爸妈妈可以鼓励自己的宝宝在自己面前将这些故事或者是诗歌讲述一遍。如果宝宝能够完整地完成的话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进行相应的奖励,这些都能够鼓励小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小孩子更兴奋一些。

爸爸妈妈对于宝宝应该有着正向的情绪反馈,不要让宝宝在非常激动的情况下收获到爸爸妈妈的敷衍,这样的话对于宝宝的情感教育是非常不利的一种因素。所以说爸爸妈妈在教育小孩子的同时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情绪来带动宝宝的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对其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重视、加强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 我们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呢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环境,软硬环境都适宜 1、营造整洁有序、合理协调的活动环境

对幼儿而言,环境是会说话的。当他们看到五彩的玩具,夸张的墙饰,美丽的区角时,幼儿便知道可以在这里快乐地玩耍;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小书架、小椅子时幼儿就知道应该安静地看书„„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幼儿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布置应注重幼儿的情趣,为幼儿营造整洁、和谐的环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

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注意物质环境的安全,而且更应当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生活环境, 有助于幼儿形成轻松愉快的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首先,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一方面, 幼儿模仿性强, 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 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的情绪就愉悦不起来。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的孩子, 吃喝拉撒睡事事都要操心,弹唱跳画说样样都要会教, 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园内的互评、家长的高期望值以及自身面临的继续教育、教育教研与评级晋升等问题, 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容易表现出急躁、情绪易变、偏激、动辄训斥等不良情绪, 这些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紧张, 使他们产生无助感和压迫感。如果幼儿经常处于这样的情境中, 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 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热情的言语和鼓励期待的目光, 来面对繁杂的一日保教活动, 这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 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 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 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以关怀、理解、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

交往, 使幼儿产生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 从而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例如: 上次实习的时候,我们班的李浩安把厕所的水龙头弄坏了,溅了一身的水,当别的小朋友都来告状,隔壁班的老师来找他麻烦的时候,他立马就哭了,哭得很伤心。而我们班的班主任则没有和严厉地批评他,只是给他拿了干毛巾。他一边抹眼泪, 一边用干毛巾吸水,渐渐地他平静了, 并主动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道歉。李浩安情绪能很快地安定下来, 缘于他对自己调皮行为而紧张愧疚的感受得到了教师的理解与宽容。这说明只有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使孩子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以愉快的情绪继续投入到活动中。

因此, 教师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 多一份童心, 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 读懂他们的“快乐”, 从而促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1、 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正确引导幼儿以积极和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才能逐渐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

2、 我们认为幼儿教师还应该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不能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应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在学习、劳动或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对于年

龄较大的幼儿,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此,幼儿教师应让幼儿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活动,使幼儿的生活得到充实,同时也是他们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感。 三、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对于幼儿的消极情绪,我们不是要求幼儿一位压抑、控制,帮助他们学习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由于幼儿还不具备完善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所以运用转移注意力,开展运动、游戏的活动来疏导和缓解幼儿消极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寝室的成员在实习的时候多被分在大班和学前班,于是我们在上次的观察活动中主要观察的是大班级学前班的幼儿。在这些观察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果果二班的程子轩因为应经读过一个学前班了,所以比其他小朋友显得成熟一些,对所学的内容能基本上掌握,他总是很积极地发言。但是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发脾气,而且脾气很大,有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又发脾气,推椅子和跺脚,当时我们实习老师就给他一件事情做,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事情,他就忘记了不愉快,而是开心地去完成老师的“任务”去了。

总之, 幼儿期是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幼儿进行合乎规律的塑造和指导。树立民主、开放的教育态度,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尊重幼儿的个性, 鼓励幼儿积极上进, 从而促使孩子的心理在健康的轨道上得到不断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情感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除了家庭教育以外,学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到底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情感呢?

第一,给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班级里面的气氛应当宽松愉快,做好卫生工作,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快乐轻松的氛围,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当中,在良好的环境当中,生活才能让孩子放松心情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把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给孩子做出可口的食物,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让孩子在学校里面感受到快乐,比如说可以经常带着孩子们唱歌,讲故事,到操场上做游戏。

第三,对待孩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要和颜悦色,保持微笑,让孩子对你产生亲切感,不要太过严肃和严厉,也不要经常批评和责骂孩子,那样会让孩子有一种紧张压抑的心理。平时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展露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四,经常跟孩子互动,了解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在生活当中仔细观察孩子,当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安抚和安慰,带孩子认识班级里面的其他同学,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让大家快速熟悉起来,让孩子彻底融入到学校生活当中去。

第五,积极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成就感,引导孩子和班里面的其他同学配合,让孩子感受朋友之间的友谊,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家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年纪小的幼儿,应该让他知道:大家都爱他,他也应该爱大家;别人关心你, 你也应该关心别人;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小;见了强于自己的不要怕,见了幼小的也不要欺侮;遇到困难要去想办法克服,遭到挫折要不灰心丧气;成功时不自满, 失败时不沮丧;对坏人坏事要憎恨,对好人好事要热爱;看到比自己强的,要通过努力去赶上,而不是嫉妒,更不能愤恨;还要学会抑制,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等。

  1、上述这些情感培养,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例如,给孩子讲故事, 和孩子一起看有益于幼儿的影视节目,看完之后和孩子讨论: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等等,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幼儿爱憎情 感。也使幼儿从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中学习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感和聪慧的理智感。例如:家长在给幼儿讲一些以弱小战胜强暴的故事后,应问一问:为什么小白 兔战胜了大灰狼?为什么小山羊战胜了大老虎?等等,让幼儿知道,遇事不慌张,冷静思考就能发挥人的聪明和本领,想出好办法来。

  2、丰富幼儿生活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途径。家长在节假日里带孩 子旅行、参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观大海,心胸旷达;登高山,眼界开阔;入森林、绿野,心灵安宁喜悦;过峡谷、急流,倍感新奇惊险;倘佯青山绿水,无比欢 乐;游玩名胜古迹,长见识学问……带孩子旅游观光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好办法。其次,可适当地饲养一些小动物,养几条金鱼、 养一只或几只小猫、小狗、小鸡、乌龟、鸽子等等,除供幼儿观察之外,要尽量让幼儿饲养和照料,家长引导幼儿耐心饲养,珍惜爱护,使幼儿感到这些小生灵的可 爱,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此外, 家长还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交往、与成人交往,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懂得被爱,也学会去爱别人;在被人关心中,也学着去关心别人; 同情不幸的人;憎恨给别人造成痛苦的人,学习热情,也学习冷静,让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尝试、总结,家长要教给孩子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和方法,使孩子逐渐 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

  3、创造家庭温暖、愉快、民主的气 氛,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友爱、谅解、谦让等友善关系,及大人平和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及善于控制的能力等,对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有极大的影 响。生活在整天吵闹、非打即骂的家庭中的人,是不会有好情绪的,更何况幼儿的感情脆弱,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摧残!相反,处于冷漠的环境,从小失去母爱的人, 也多缺乏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有的甚至残忍、冷酷。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家庭中冷热变化急剧,说打就打,说好就好,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也是情绪不 稳定,好随心所欲,丝毫不顾忌别人的情感的变化和需要。

  4、家长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和情感。控制消极情绪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转化控制和冷化控制。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免任性、好哭,在别人面前逞能、疯跑,甚至搞一些破坏活动。遇到这 种情况,家长不要用粗暴、冷淡、威吓或欺骗等态度和手段强行制止,可以用“情感转移”法,爱抚他、关心他、询问理由、耐心劝告,指出危险,使他们觉得受到 同情、爱护;也可以拿出他心爱的玩具、他喜欢吃的糖果,使他的注意力转移,以缓和其冲动的情绪。他平静下来了,这便说明他已经在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和情绪了。事后,家长再和他平心静气地谈一谈,指出这样做的后果,使幼儿慢慢意识到应该掌握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尺度。冷化控制是使强烈的消极情绪处在消退 性抑制状态中。也就是“遇事冷静”的意思。对于年龄小的幼儿,要求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而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特别是接近少年期的儿童,则应该这样要 求或要求幼儿学着“冷静”!

  18至30个月的孩子情绪最不稳定,极容易出现不好的激烈行为,要避免这种 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冲动是不可能的,例如任性、大哭大闹等,常常是大人越哄越厉害、越打越不怕。这是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一反抗期”的表现。出现 这种情况,只要不会有危险,尽可以不去理他,让他自己慢慢消气、慢慢冷静下来。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要把孩子抱起来赶快离开,把他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不 去理睬他,直到他平静下来。事后关心、爱护他,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但不喜欢他这样发脾气,总是这样,父母就不喜欢他了。

  5、 锻炼孩子的意志。人非草木,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家长虽需要尽量加强自身修养,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平静只是相对的,忍让和克制也总 是有一定限度。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怕孩子不快、生气,为了让孩子生活得高兴、愉快,尽量地将忧愁、愤痛压在心里,在孩子面前强装欢颜,这样不好。什么都需 要锻炼, 只不过锻炼要有分寸。从小缺乏精神意志锻炼的人,会产生心理偏移,有的专家认为这样的儿童成年后还可能出现精神病态。所以,应该回避的要回避,避免不了 的,也不要让孩子回避,适当地经受点“风雨”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因此要把孩子当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尽量避免孩子的优越感,放手让他们与同伴交往、游戏,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与人的接触中培养丰富的情感,学习交际的本领;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培养坚强的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69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