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书可以提高文学素养?推荐几本

有哪些书可以提高文学素养?推荐几本,第1张

能提高文学素养的书古今中外都有,最好是兼收并蓄,但由于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还是找比较典型的来读。

诗词、散文杂文、小说、戏剧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

说到诗歌,中国自己的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唐诗宋词,刚刚入门的可以就读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另外,汉武帝的古诗,建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的古诗都值得阅读,别有风味!

小说除了常说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以外,还应该看看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和《三刻拍案惊奇》为代表的《三言二拍》。中国现代的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阿q正传》。外国小说流派繁杂,建议读读英国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看看伟大作家笔下的金发碧眼绝色美女,是怎样在命运的漩涡中浮沉的。高尔斯华绥的不推荐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巨著,而是世代给人启迪感染的长篇小说《友爱》,和短篇小说《苹果树》,巨人就是巨人,有资产的名画家和模特的故事,爱情和绝望、阶级和情感在这些小说中,展现了空前绝后的融合与炫目;还有德国作家斯托姆的《茵梦湖》,淡淡清凉惆怅中的令人窒息般的情感,风格独特!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家喻户晓,是欧洲文艺复兴后再一次扫荡封建陈腐气息的锥心之作!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描写的黑暗时代被压抑的青年枭雄向往火热激情时代的奋斗,情欲与野心,爱恋与决绝,以王后捧着英雄头颅下葬一样的历史重复,达到主人公们生命的高潮时刻。同样法国作家的小仲马的《茶花女》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巴尔扎克的《交际花盛衰记》,都是描写道德上的另类女性,纸醉金迷中的虚幻与真情,挣脱与沉沦!更进一步的探索在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中,公爵从花花公子游戏人生到幡然悔悟,搭救昔日情人过程中展现的俄罗斯从妓女、农民到公爵、沙皇的广阔社会。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展示了人生苦斗的价值。日本川端康成的《伊豆歌女》,很有细腻清新的特色。丹麦安徒生的童话是妇孺皆知的经典作品,这位终生不娶的作家写出了万古流传的浪漫童话故事。

戏剧读读唐代传奇,各时代的《西厢记》,元杂剧《窦娥冤》、《牡丹亭》;更主要的看看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温莎的风流娘们》、《威尼斯商人》等。

郁达夫的散文,鲁迅的杂文几乎是绝响,当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值得一读。

特别强调下当代的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贾平凹的小说,还有女作家铁凝、张洁、毕淑敏、王安忆、池莉等的作品都很有可读性。另外韩寒、郭敬明的作品也是开卷有益!

  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欣赏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篇1

 浅析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 文化 大国,早在几千年前文字出现不久的时期,就有了各种类型的文献记载,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现今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作者通过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环境及背景的描述、事情的叙述等来表述作者的内心思想或社会现实的一类文化作品,同时也是作者思维和想法的具体形式的载体。然而不同的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感受又不尽相同,在我国文学作品的流变中逐渐形成“雅”、“俗”两大类别,这两类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之处。因此, 文章 从我国文学作品的雅俗概念着手,从文学作品的叙事特点、文体特征以及其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雅俗欣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沉淀,中国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类型多样,有诗集、词赋、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文学作品是作者表达自身情感或反映社会现状的一种载体,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划分成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两种类型,而无论是哪一类别的文学作品,其写作的手法、表达的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雅俗性。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对其雅俗性进行赏析和探讨十分必要。基于上述几点考虑,文章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的定义与关系做出说明,并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特点、文体特征及语言风格等几大行文特点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进行了阐述,详细情况如下文介绍。

 1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概要

 11 雅俗的概念

 雅俗是一对 反义词 ,在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两个概念,是在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广泛的、长期的研读之后,在文学领域形成的一类与作品的赏析和评鉴相关的专业术语。“雅”,即为优雅、美好的意思,用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通常用来指代程度很高,相当于“极致”、“典范”等释义[1]。与“雅”相对应的即为“俗”,其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通常用来代指该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易懂的特质。然而随着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研究程度逐渐深入,在文学领域中对这些作品的雅俗的评价也逐渐演化为更为委婉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12 雅俗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文对“雅”、“俗”二字的释义以及在文学作品赏析中所代表的含义的阐述可知,当一部文学作品被称为“雅”或“阳春白雪”时,就说明该文学作品具有庄重严肃、传统、经典规范的特质,相反地,当一部文学作品被称为“俗”或“下里巴人”时,该作品的内容的描述通常较为平庸和通俗,或者不够新颖、流落俗套。由此可见,雅是代指文学作品不受低级趣味的局限,而俗则是代指文学作品落于俗套且缺乏品味或较为普遍化、大众化。另一方面,雅俗虽在所代表的含义与立场上处于相对面,却具有辨证统一的关联,且在特定情况下,雅俗可以互为转换,甚至在同一部文学作品中可以出现雅俗共存的现象。这是由于在文学作品雅俗的流变过程中,当作者们一味地追寻高雅时就会造成许多作品风格雷同,而那些通俗易懂、趋于大众化的作品反而脱颖而出,在这一特殊条件下,雅俗便本末倒置了。

 2中国文学作品中叙事特点的雅俗赏析

 在中国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叙事是许多作者通常采用的创作手法之一,其概念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情的进展过程采用一系列的词汇和语句来对整件事情进行表述。

 从叙事特点的角度来看,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也好,戏剧也罢,其能称之为“雅作”,必然是作者在叙事手法上采用了独特的方式,或是站在独特的视角对整件事情进行阐述[2]。例如,在大多数叙事的小说作品中,文中通常是以第一人称即“我”的角度来描述整个 故事 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且传统的中国小说中,阐述事情的视角较为单一,通常只有一个,这就容易使读者对整个文学作品产生片面的认知。因此,灵活的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进行叙事是体现作品雅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从作品开端以旁白的角度对黛玉进府的事情进行叙述后,作者接连以贾府众人、王熙凤、黛玉等众人的视觉进行描述,从而将众人的外表与性格特点刻画出来,使读者产生开门见山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作品的灵活多变,从而表现出其“雅”的特质。

 另一方面,在叙事的作品中,叙事的时间也是体现作品雅俗的另一重要成分。在通俗、大众化的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采用顺序的方式进行描述,即按照事情发生的一般顺序来阐述,这类作品通常被称为“俗”。然而为力求新颖,达到“雅”的等级,许多作者在文学作品的描述中采用插叙、倒叙等方式,从而读者们不仅在其作品中看到主观性,还能充分体会到客观的特性。如鲁迅的小说《狂人 日记 》,作者就是按照主人公零碎的浮想而行文的,使读者在研读时充分体会到时间的跳跃、停滞、交叉等感受。

 3中国文学作品中文体特征的雅俗赏析

 文学作品的文体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理解为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行文的风格,包括 议论文 、 散文 、叙事文等。文体主要是对作者的思维结构和方式以及社会的历史背景等的一种体现,是按照一定的话语组成顺序所形成的文体格式,也是作者个性及意识的体现形式。

 文体是文学作品的具体体现形式,早在我国封建时期,我国文学领域的学者们就将文学体裁进行了雅俗的区分,古人认为诗词歌赋是文学作品中高雅文体的代表,相对而言,戏剧、小说等则被认为是低俗的文学,难登大雅之堂。这是由于诗歌的起源悠久,且各统治阶级大力推崇诗词,而戏剧、小说等的发源时间较晚,难免受到歧视。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现代文学领域对于文体的定义则有别于古人,在现代文学界中通常认为阐述社会现象及处事真理等的文学作品是为“阳春白雪”,而以叙述个人情感,尤其是爱情的文体是为“下里巴人”。例如,描写***员在抗战时期坚强不屈好品质的军旅文体的小说作品《红岩》相比于描写都市爱情的小说作品《悲伤逆流成河》,读者普遍认为前者更为高雅,后者更为庸俗。

 4中国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的雅俗赏析

 语言风格是文学作品的艺术体现形式,若是没有语言的支持,文学作品将无法呈现。在对待语言风格的问题上,需要充分将时代的发展趋势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创造出有感染力的新型文学作品。

 由于戏剧起源于封建时期,通常在戏剧中,人物的对白及旁白的阐述通常是用文言文进行描写的,在古人认为是低俗文体的戏剧,随着现代社会对文言文使用频率的下降,而逐渐被看做是高雅的文学作品。相反,由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组成的文学作品则被现代文学界视为庸俗之作[3]。然而被视为高雅的戏剧却远不如被视为庸俗之作的幽默风趣的小说受读者青睐,由此可见,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作者在创 作文 学作品时应避免语言风格过于雅正而脱离群众。

 5结束语

 中国文学作品是经历数千年的文化沉淀、流变而沿传至今的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也是可以给予读者心灵慰藉的文化载体,对于陶冶读者的情操、提高读者文学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概念的阐述及各种行文手段的雅俗性的分析,为我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冰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试评当代中国文学评论的雅俗分化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3(28):137-138

 [2]杨剑龙执著探索于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之间 评徐德明《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J]博览群书2011,01(07):214-215

 [3]万木春一套雅俗共赏的现代文学欣赏丛书――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J]文学评论2012,06(29):313-314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篇2

 论类比联想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摘 要: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读者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文学作品中,要注重类比联想的学习,提高文学作品赏析力,以便于更好地解读作品。

 关键词:文学作品;类比联想;周易

 类比联想思维是通过直观可感的物象,凭着人们的联想与想象,用来阐发事物更深层的意趣、意旨和事理。语言文学的赏析,重要的是读者会欣赏文学作品。而掌握一些研究文学的必要 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语言文学作品。其中类比联想就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尤其在欣赏古代诗文方面。

 一、《周易》:类比联想的起源

 从被汉史家司马迁列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周易》开始,就非常重视取象思维,不是“象”本身,而是“象”所蕴涵的“神圣明之得”。它也开创了类比联想思维的研究方式。而我们所说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都是取象思维所产生的妙不可言的“惊人”效果。类比联想是由某一事物引起人脑中与他有某种类似的另一事物的联想。它主要是从具有相似特点的同类形象、性质、内容等进行的联想。如枯木逢春,这种自然现象和人事有许多联想我们可以推导出没有希望的事件或境地突然又焕发了生机。《周易・大过》有两爻,一是“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二是“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前者是枯萎杨树发芽了,老头娶到一个年轻妻子,自然现象与人间世情联系起来。而后者是枯萎杨树开花了,老太太暮年嫁给了一个年轻小伙子。这两种情况,在今天我们看似正常,古今 思维方式 却不一样,“无不利”与“无咎无誉”体现了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另一原因是,当时的婚姻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从生育的角度来看,老头娶年轻妻子不影响生育,可是老太太嫁给了年轻小伙子可能就影响生育。这就是《周易》从天象推导人事,再推导一个吉凶的判断。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类比联想的范例。后世文学诗词大都受到它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借鉴了这种方式。

 二、类比联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意象、意境、情景交融,比兴,象外之象、意外之味,“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等,都与《周易》的类比联想有渊源关系。类比联想可启发人的想象和创新,增强审美情趣。它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主体的形象表现出来,获得含蓄蕴藉的效果。如“浮云游于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皆漂泊不定,因相似而意象叠加;“落日”,在农业文化背景中,黄昏意义重大,那是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漂泊异土他乡的游子每至黄昏倍思亲,“最难消遣是黄昏”。“落日”与“故人情”因相关而情景交融。《诗经・采薇》中有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别渐成一种习俗。因发音相似,“柳”可联想为“留”;又因“柳”生命力极强,插根柳枝就能活,于是就可联想到美好的祝愿。又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天象与他的离愁别恨相关联,表达了他的伤情。

 类比联想思维模式在诗歌鉴赏中更是不可或缺,能将诗歌中有限的时空巧妙地扩展。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歌字面信息有限,也就是述说了一件平常之事,但若展开联想,作品蕴藉不止在此,李龟年是唐时乐工,代表了唐文化最辉煌的艺术,当年出入将相王府唱尽大唐王朝繁华与昌盛,而安史之乱后,这位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流落江南,以沧桑之声唱出晚年境遇。当年之歌与今日之歌声对比,无限沧桑尽在其中,更令人想到一个逝去王朝的悲凉。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言外之意、话外之音的深义。

 三、类比联想思维方式的特点长于抒情,拙于说理

 类比联想思维方式模糊、灵活、开放,长于抒情,但所推知事理不够明确,具有很大的歧义性。如,古人常以水喻德和某种人生感悟。《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类治、事善能,沙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里实际说的人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有道德的人像水处在低下的地方一样谦虚,心就像水一样渊博沉静,付出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言行就像水照万物的清晰一样有诚信,为政就像水除污垢一样有政绩,做事就像水能方圆一样有最好的功用,有道德的人就像水的不争,因为不计较,所以没有怨尤。“水至柔,却柔而有骨,滴水穿石”“天外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可比喻坚忍。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与时俱进,因势而变,又可比喻灵活通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又可比喻胸怀博大。水去不可复返,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可以看出由自然现象得出抽象判断,只是相似相关。用于联想、抒情可以,但在说理上却有它的局限性。

 由相似关系引发类比联想,这并不是对作者本意的理解,有时只是临时借用,但却直接影响了后世对著作解释的观念与方法。“以意逆志”,以己之意推求古人之志。更何况古人认为《诗》《易》乃圣人所作,于是从其选择诗句进行讽谏,表达自己的意思,赋诗言志,成为“人无定诗,诗无定指”,根本就不是解释诗人意旨,而是变成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在《庖丁解牛》篇,今天我们通常是通过庖丁解牛故事揭示“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精益求精“的道理。但庄子并不是这样的本意,他生活在那种战乱的年代,彷徨苦闷,只能走向内心世界的一种超越,追求一种逍遥游,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因此《庄子》整个的思想逻辑,就是过程要逍遥,而且尽可能自然而然,不能因为意外灾难而夭折,逍遥快乐地走完上天所安排的生命旅程,这叫“得尽天年”。《庖丁解牛》选自《养生主》,实际上讲的是养生的方法,所以《庖丁解牛》实际是在打比方,把刀比喻人,而牛的技经肯綮就是社会矛盾,即人如何生活在一个矛盾丛生的社会中生存。“刀刃者无厚”“彼节者有间”“以无厚八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其结果是“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表明自己不受政治的影响,快乐、逍遥地生存,庄子本来讲的是实现逍遥的方法。

 因此,读解作品不能随意戏说,至少要以文学四要素及四者之间的关系,整体性思维来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主题,如图所示:

 从读者角度说,读者要了解作品本义,就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就要了解影响作者创作动机的时代因素。

 所以说,我们掌握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欣赏文学作品,也需要联系现实,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把握其生活背景,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国古代诗文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恒君周易正宗[M]华夏出版社,2007

 [2]李俊岭《老子》解读[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2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篇3

 浅谈文学欣赏 教学方法

 摘要: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文学欣赏课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教学中不但要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表现,并多使用创设研讨与互动的教学情境等方式,都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实战教育多年,本人就将在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体会剖析给大家。

 关键词:文学;教学;作品

 1精心选择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可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设计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着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体现。所以在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以此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的生活,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掉换位置写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再如教学《死海不死》这篇 说明文 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本文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你认为这样介绍好吗谈谈你的想法。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由果推因的说明结构特点以及写作思路的优点。

 2教学的趣味性

 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学作品虽比较容易教出趣味,而说明文、议论文教学也不是不可做到。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对于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触动学生思想情感的,有它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咀嚼、推敲,体会到文章的味从而步入胜境。这里所说的趣味,绝不是庸俗低级或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青少年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了解并熟悉学生在阅读方面渴求知识的心态,紧扣课文的特点,以知识的清泉浇灌,学生往往就被吸引,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之中。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

 课中要注意张驰结合,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启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咀嚼到阅读课文的甘甜,可采用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开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讨论答辩、运用学生逆反心理等等方法作为阅读的直接诱因,也可充分调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与文字相互映衬,入目入耳,最终达到入心的目的。

 3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和引领作用

 将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转变,必将有效提升和活跃课堂气氛。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经常是被动、机械的教育对象,没有作为主动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针对某一作家或作品,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名著名片,然后谈 观后感 。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在课后阅读了许多作品,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更有许多同学把改编成影视的名著与原作进行比较讨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更善于听取和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给予各种不同意见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同时,还要不时地给他们以启发、引导。课堂上,老师既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生命体,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思考的成熟与否,观点的幼稚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4创设崭新的教学情境

 41学生研讨式。对话教学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提倡建立自由、开放的心理场境,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沟通、合作等特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力求创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和谐氛围,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前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不轻易指责或批评学生,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例如,在欣赏金庸小说时,设定的情景是"金庸小说研讨会",同学们坐成圆桌式,畅所欲言,教师不加任何评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谈到金庸小说中的"大侠"时,有的认为是郭靖,因为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有的认为是令狐�_,因为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的则认为是萧峰,因为他为了和平,为了阻止大宋与契丹两国交兵而不惜牺牲性命。在谈到谁的武功最高时,有的学生说是韦小宝,因为他的逃跑功最厉害(不时引起哄堂大笑)。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之满腔热情地投人学习。

 42师生互动式。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被消解了。教师虽然还要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了。在传统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听话,并把听话与否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对话教学则要求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即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教师作为引导者,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威性,又要以一种伙伴的姿态介入学生之中,做到既外在于学生,又与学生同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公布自己的阅读成果,以便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很多见解是独到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阐发自己的观点,形成对话能力,身临其境,身心俱动至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长期下去,我相信:情境教学的优势一定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在语文教学,尤其在文学鉴赏教学中得到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邹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代景民阅读期待和有效阅读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 文学鉴赏论文

2 浅谈文学鉴赏论文范文

3 文学欣赏论文硕士范文

4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5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参考

6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2000字

让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有以下几个方法:1阅读与讨论:读故事书、传统童话、经典名著等,让孩子通过阅读探索文学作品的世界和内容。同时,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帮助孩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2感性体验: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文学体验活动,如朗诵诗歌、表演短剧、创作绘本等,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3关注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通过解释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孩子理解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增加对作品内在含义的理解。4采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动画、游戏等多媒体资源,为孩子呈现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孩子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总之,帮助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需要引导孩子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探索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8.读了语段你知道“文学”包括: (2分)9.读了语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下面的内容吗?(2分)A、文学的内涵: B、文学的功能: 10.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怎样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答: 11.语段中“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的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3分)答: 12.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体会,谈谈你对“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句话的理解。(2分)答: ゛Dainty蓶亽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8-11-05 19:22检举 词语释义: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词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使用举例: 民众文学当有一种“~”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挂职干部》

  作者: 于卓 著 http://bookidoicancomcn/detail/defaultviewaspxBookId=m20070529m007w011063

  驻京办主任 http://wwwcnhubeicom/zjbzr/这样的小说多着呢

  http://wwwduyiducom/可以在百度输入官场小说搜一搜

  http://wwwbooktidecom/newcreader/mzkj/BETTER/fiction/fiction-china-gcsshtm

  |

  小说世界 -> 中国小说 -> 官场小说

  ■《梅次故事》

  如果您曾经读过《国画》这部小说,如果您曾经为《国画》所揭示的官场故事而拍案惊奇,那么您就一定会想读这部《国画》的续篇——《梅次故事》,王跃文在这部新书里为您继续讲述了朱怀镜(《国画》主人公)去梅次地区担任地委副书记后,显现在他身边的人性百态

  作者:成坚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定价:2500元

  ■《亡魂鸟》

  以“官场文学”著称的王跃文沉寂两年之后推出的又一新作!一个名叫陆陀的准流亡作家,处在四十岁的边缘,在孤寂中静静地等着自己发疯……从中你能读到凄惨的爱情,领略暴虐的权力、纵览无边的欲望、看到荒诞的命运。《亡魂鸟》是一部独特的作品!!

  作者:王跃文 出版社:中国**出版社 定价:1980元

  ■《人事故事》

  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王跃文总在写“官场小说”?他的回答是:“如果把作小说比作化学试验,那么人就是试验品,把他们放进官场、商场、学界、战场或者情场等等不同的试剂里,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他因“官场小说”而成名……

  作者: 王跃文 出版社:中国**出版社 定价:1980元

  ■《痛失》

  作品以一个乡土小县的权力争夺、人、事流变为结构故事的纽带,以人性的变异为叙事元点,来建构乡村权力场,编织一个宏大的政治权力寓言。 作者凭勇气和正义感,写出了滋生腐败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成功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作者:刘醒龙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价钱:18元

  ■《水灾》

  我们抗洪,我们自己就是洪水。1998年,长江两岸,洞庭湖边,农民、记者、局长、秘书、书记,我们一起沉沦,联手腐败,我们又一起抗洪,共同英勇,腐败和反腐的背反命题,振聋发聩。作品在“当代”2001年第四期隆重推出后,引起强烈震颤,被认为是最有批判力度和自省精神的反腐佳作。

  作者:刘春来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1680元

  ■《班子问题》

  班子调整是某些人的权力争夺舞台,明争暗斗演绎出形形色色的故事。县委书记袁之政等人,为了乔迁,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引起民愤。然而孔令才,牛蕙等一批年轻干部,则一心为公,处处为民着想,可谓为官者,各有其志,道所不同……本书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值得一读。

  作者:李祝尧 出版社:中国**出版社 定价:1980元

  ■《机关滋味》

  渴望权力的黄三木进入市政府后,并没有领略到权力的快感,相反,冰冷的游戏规则使他感到不适,因在内参上撰文批评本部门的问题,导致上司晋升的希望泡汤。他被打入冷宫,极度的压抑迫使他寻找机会发泄,为此他不惜一切……

  作者:立言 出版社:中国**出版社 定价:20元

  ■《幻城记》

  经济调查局开出的一份“黑名单”,引出了城市中这群“灰色贵族”的生活实景:惊心动魄的商场鏖战,不露痕迹的惊人敛败,机关算尽的内部倾轧,不关爱情的男女交往……他们在智慧的对博、利益的争夺、正邪的较量中,各自展示着自我存活的依据和技巧。而大量金融经贸界和官场政坛的最新信息与秘密规则也尽显其中。

  作者:钟道新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定价:16

  ■《红色康乃馨》

  财务总监暴尸荒野,立案警官锒铛入狱,三亿七千万国有资产离奇流失……有思想、有手段、有魄力的年轻女律师周旋在编织得一张滴水不漏的黑网中。该书改编为电视剧,刘蓓饰女律师,在法庭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改她以往情感剧中形象。

  ■《抉择》

  中阳纺织集团公司工人闹事,捅出了公司领导层的腐败问题后,市长李高成开始秘密调查。结果发现,他的老部下、老上级以及他的妻子都与这案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办?在老百姓与亲朋戚友之间,他必须作出抉择……

  ■《官场春秋》

  官场,一个神秘而又复杂的独特世界;官员,一种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的生活角色。作家以冷静的叙述揭示了官场上的诡谲,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展示了官员微妙的心态,使读者从这些跃然纸上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一幅官场图景。

  ■《大雪无痕》

  大雪纷飞,北方某省会城市,市长,股票,九天集团,凶杀案。一个工人的儿子,一个出国深造过的大学教师,一个刚刚提拔起来的年轻副市长,无端地陷入权力与腐败以及杀人案中,官场与案情一样迷离。《大雪无痕》——著名作家陆天明继《苍天在上》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反腐力作,央视黄金时段正在播放。

  ■《跑官》

  本书是继《国画》《大雪无痕》之后又一部广受关注的官场小说。书中延续了官场小说的犀利手笔,重新演绎“官场”的经验逻辑、权力规则、权力和利益的致亲关系。权力场中每一幕活剧都暗藏着机关,一句无关的话都可能是一个险滩暗礁。

  ■《没这回事》

  也许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王跃文生在官场,所以对官场的认识更加细致入微。在他的官场小说中,不仅以冷静的叙述表现了官场的生存状态和游戏规则,更写出了一种超越道德标准的官场文化。在他的笔下,这些被称作新时代的“官场现形记”的小说暗示的已不是单纯题材上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文学态度和取向。

  ■《官人官事--中国第一部新官场小说集》

  政府机构改革和惩治贪污腐败是当今社会焦点。官场是人生的竞技场,为官从政自古以来都是智慧和权力较量的最高境界,官场题材的小说,以其现实性和通俗性也成为大众阅读热点。

  ■《权力场》

  本书是继《挪威的森林》之后村上春树再次淋漓酣畅地发挥其编织故事驾驭挥洒文字的气势与才华,可称其为作者步入中年之后向所谓文学极限全力发起的又一次冲击。作品荣获日本第47届读卖文学大奖,名列《朝日新闻》十大畅销书之一。

  http://wwwbooktidecom/newcreader/mzkj/BETTER/fiction/fiction-china-gcsshtm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一、名词解释

抒情: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 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唱词也多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

抒情话语: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二、简答题

1抒情与现实的关系

①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所以,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

②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其特殊性在于:首先,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现实生活并不只是物质生活,它还包括现实存在着的精神生活。文学抒情主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与时代精神。其次,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以,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再次,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情感又是一种主观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包含着对事物的主观评价。抒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赞美、歌颂、向往、同情、憎恶、厌烦等情感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现实的价值判断。

③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化景物为情思”。通过创造性想象,抒情主体把现实之物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形象,使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与内心世界协调融洽的审美世界。“化实为虚”得力于创造性想象的虚化功能,它可以打破客观世界原有的物理结构,创造出一个可以充分寄寓和象征情感的心理空间。因此,文学抒情一方面受到特定现实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具有较高的心灵自由度。与叙事相比,抒情更少受对象的客观性制约,心灵更加自由。

2 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辩证关系。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没有抒情主体富于个性化的情感倾诉,没有抒情主体自由自在的内心独白,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文学抒情。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想,成为抒情主体自觉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个性的情感表现,成为评价抒 情性作品的重要尺度之一。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条件的。各种社会关系都会对个性自我发生影响。所以,自我不是与社会截然对立的,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这是一种辩证关系。抒情自我,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是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素养以独特方式构成的。它充分地吸收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使之与个性气质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和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方式。所以,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②创造过程是自我与社会的结合。自我表现的社会属性还可以从抒情性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中见出。文学创造是一种社会性生产,抒情性作品的创造也不例外。抒情是一种社会交流,作者表现自我的感受同时意味着向隐含的读者进行心灵的交谈。文学抒情不是一种完全自我孤立的文学事件,而是与某些社会成员(读者)发生内在联系的。一方面,抒情主体的自我表现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发生独特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某些观念意识、接受习惯、理解能力等也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转化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有机因素,给作品打上社会的烙印。

③抒情自我的社会意识形态性。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抒情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在审美化的情感反映和评价中,抒情自我总是要么维护和加强要么反抗和削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从属于某种社会意识形态。当然,抒情不是说教,在具体的抒情性作品中,意识形态内容并不是以完整的观念体系和概念形式出现的,而是体现为某种感受、评价、信仰和表现的模式。在这些模式背后,却潜藏着一定的观念体系和价值规范。

总之,在文学史上,伟大的抒情诗人总是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的发展怀有深深的关切,对人类面临的某些共同问题有深入的体察与领悟,总是把自我与进步的或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统一起来,使个人的命运和追求同人民群众的命运和追求融为一体。他们的抒情既是十分独特的自我表现,又是为时代和人民发出的呼声;既是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同时表现了人类情感的本质。

3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①比喻与象征

比喻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法。象征(狭义)是以具体事物(形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抒情诗多以声音和画面来表现情感,所以,象征是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象征形象由于反复使用,便渐渐带上了相对稳定的象征意义。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抒情便会造成抒情诗的含蓄风格,由此可以传达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耐咀嚼,有余味。所以,“诗贵含蓄”成为中外古典抒情诗的一个重要艺术准则。

②倒装与歧义

倒装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常常体现为惯常词序的颠倒。在格律诗中,有些倒装句是为了迁就格律;有些是为了强调某一形象,加强语气、音节,突出话语的表现力。既照顾到格律又增强了抒情效果,这是最理想的。由于词序被打乱,自然流动的句子突然被切割开来,从而使某些词语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这些独立的词语所呈现的往往是一些感觉化的形象,所以,倒装往往可以大大强化诗句的感觉效果。当一句诗中并存两种或更多的语法结构时,这个诗句就有可能被读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一个诗句包含多重意义的情况就是歧义。由于汉语的句法关系本来就比较宽松,而且抒情诗人常常为了创造表现性话语而有意超越语法规范,所以,歧义成为中国古诗(特别是格律诗)的一个普遍现象。歧义造成语义的含混、复杂,丰富了抒情话语的情感内涵,是抒情诗产生“余味”的重要源泉之一。

③夸张与对比

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对比的运用可以使诗人的主观态度以比较婉转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含蓄的风格和反讽的意味。

④借代与用典。

借代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者是用一物指代另一物。巧妙地运用借代手法,可以写出新颖别致的佳句来。用典又叫“用事”,就是在诗词中借用故事来造句表义。典故可分神话典故、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三大类。典故的容量比较大,所以,用典会使抒情话语简洁经济,内容丰富。典故又多涉及历史,所以用典可以使诗词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广。另外,用典也是一种替代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话语更为含蓄。

1、仰望世界文学史的巅峰

十九世纪是世界文学史的顶峰,直到今天,我们的文学仍然难以达到那种高度。

那时,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像珠穆朗玛峰一样,至今仍不可逾越。托尔斯泰作为当时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十九世纪的良心――不仅仅是俄罗斯的良心,也是整个世界的良心。

俄罗斯文学有两座高峰:一座是托尔斯泰,另一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奇怪的是,这两位大作家都出现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尼古拉时期,那是俄罗斯封建专制统治最残暴、最严酷的时期,俄国十月革命马上就要爆发。

在那个专制的时代本不该出现大作家,但这两位大作家出现了。他们的出现难能可贵,他们是非常伟大的,他们在戴着镣铐跳舞,却跳出了一种难以逾越的辉煌。

我发现了这两位作家能成为大作家的三个秘密:

第一,两位作家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侧重于对人类心灵或灵魂的描写。

作品能让人读出活着的灵魂,才算成功。

第二,两位作家的作品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记录了一个时代。

第三,两位作家的作品,都渗透了浓浓的宗教精神――不是形式,不是标签,而是精神。

宗教精神就是利众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托尔斯泰作品的背后就有了一片大海,有一种涌动的大力,就像汹涌的海涛一样,不断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2、托尔斯泰独有的“气”

托尔斯泰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有一种独有的味道,一种托尔斯泰独有的“气”。这股“气”,由他饱满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博大的胸怀汇集而成,贯穿在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印章般的存在。

作家达到一定境界时,其生命、灵魂之“气”,会贯穿在每一个文字当中。

3、伟大作品是大海,不是精美的杯子

随着《战争与和平》这部伟大作品面世,托尔斯泰从俄罗斯一流作家升华为世界级大作家,这部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已经超越了它本身――它开创了一个时代。

在托尔斯泰之前,小说只是一个杯子,很多作家都在杯子里编故事。因为这种局限性,小说只可能是完美、精致的艺术品,却写不出一个时代,也写不出一个世界。直到《战争与和平》的出现,小说才变成了大海――托尔斯泰称之为开放式结构的小说

对此,欧美地区的一些批评家发表了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它非常糟糕,另一种认为它非常伟大。

前者觉得,小说不能这么写,它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有封闭的结构,必须在精美的象牙塔里,结束所有该结束的东西。

后者觉得,托尔斯泰的作品像荷马史诗一样,不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而是大海,是长河,是无法被一个小小的容器所局限的巨大存在,它包容了那时俄罗斯大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它定格了一个时代,写出了那个时代非常鲜活的灵魂。

我的“大漠三部曲”也属于这种类型,它不是故事,是世界。把这个时代砍上一刀,出现的横截面就是我的小说。无数的人、无数的故事、无数的命运,以及这个时代,都在我的小说中展现出来,其中没有狭隘的、封闭的、能让很多读者觉得非常熟悉的故事,也没有任何编造的痕迹。

我称之为“生活的森林”。这是我的小说非常明显的特点。

4、热爱经典文学的人坏不起来

文学可以让人变得非常诗意、富有情感,变得更像“人”。没有文学,人就会变得非常实惠、功利、计较、迟钝、麻木。

文学可以激活我们潜在的情感,让我们变得更细腻――哪怕有一点多愁善感,也没关系,那是人的本色。

热爱文学,经常读文学作品的人,一般不会太坏,也坏不起来,反而会显得傻乎乎的。

人不要活得太精明了,有时要允许自己好好挥霍一下人生。

我的挥霍人生,就是读文学作品;我最大的享受,就是躲到一个地方,关了手机,看文学作品。

5、心灵的独特,造就了作品的独特

托尔斯泰虽然写了一些历史事件,但它把历史事件和人的情感、灵魂结合得非常完美。

托尔斯泰不仅把历史、社会和人物的情感、心灵、灵魂、文化、精神都展现在作品中,还将抒情与叙事结合得非常好。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托尔斯泰独有的激情。

另外,托尔斯泰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人物形象。托尔斯泰还有一部伟大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它可以说是俄罗斯的《红楼梦》,或者说它和《红楼梦》一样伟大。

收获:

终于知道了成为大作家的秘密,也就是雪漠老师在这一章节公布出来的三个秘密:

一、文学要侧重于对人类心灵或灵魂的描写,让读者读出鲜活的饱满的灵魂。

第二,文字要记录一个时代。作家安丽芳老师的《施南往事》一书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这一点。

第三,文学要渗透宗教精神。

雪漠老师的作品,不管是文学类的还是文化类的,都是他智慧的载体,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本质上没有不同。

读者无论是读他的文学类的作品,还是文化类的作品,都会有收获。

他的作品具备了以上三个要素,所以他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作家”。

他的部分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外文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尽管现在国内还有不少读者不熟悉他,但他的作品就在那里,耀眼光芒,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因为读者需要这样的作品,只是发现早晚的问题。

    从11年开始阅读各种书籍,文学类的尤其多。在阅读的过程中,鉴赏的水平也逐渐提高。怎样判断一本好的文学作品,我是通过以下三个特征,仅供参考。这三个特征分别是 趣味性,启发性和充沛的情感。

一,趣味性

    文艺作品首先应当有趣,然后才是它的社会功能,这是我对文学的全部理解! 陈杰先生在他的作品 大染坊 序言里面的一段话,我很是赞同。趣味性很强的书籍,不会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乏味,读完一遍,过段时间还想读第二遍,甚至更多遍。不仅如此,而且还能提升读者的幽默感。

二,启发性

      对头脑的启发,对灵魂深层的启发。血色浪漫里面的钟跃明,他做任何事情,更注重体验过程中的乐趣,而非最终的结果。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启迪着我,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还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他将明史的发展过程写得生动精彩,读起来非常的有味,不像正史那样的枯燥,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这两本书的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给我带来不同的启发。

三,充沛的情感

    如果读一本书籍,情感太过于匮乏。读起来是没有什么生气的,很难通过文字起到传播的效果。不能引起共鸣的文字,读完后,大部分读者会直接过滤掉,不会去分享。作品情感充沛,把人性描绘到极致,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非常深刻的情感共鸣。我在阅读这样书籍的过程中,会经常停下来,仰望着天空,或者天花板。我停下来,是因为刚刚阅读过的地方,让我非常有感触。时而摇头叹气,时而兴高采烈。各种各样的内心波动,惋惜,欣喜,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停的转换。

    那我阅读过的哪些书籍有以上三个特征呢?目前能想到的有五本。 陈杰先生写的旱码头,大染房,还有都梁的亮剑,血色浪漫,以及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五本书籍,每一本我都读了两遍以上,将来有机会了,我还会再读。这些书籍使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以上三个特征,或者说条件,如果其他的书籍,只要具备其中的任何两个,也都是不错的书籍,读者朋友们不要错过哦。最后,请问喜爱阅读的您,对好的文学作品有那些见解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6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