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骈俪、骈体等,具骈文要点而有押韵者称骈赋。该文体在文学史上评价不高主要因为后期华而不实,适于写景而不适于叙事。
骈文全篇文章均由对偶构成,除少数散句外,都可以分为上下联,字数、词性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行文流畅。
对偶句由四字或六字组成。初期以四字、六字为主,偶尔掺杂有五字、七字, 也有八字、九字、十字,齐梁以后四六格式定型化,所以也称四六文。
骈文讲究声韵上的平仄。初期骈体文分韵骈文和无韵骈文,南北朝开始讲究韵律,唐后愈发严格。
古代散文和骈文的相同点主要有: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古代散文和骈文的不同主要有:
一、形式上
古代散文对文章的形式不做统一的要求;而骈文形式上要求很多,如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骈文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二、内容上
古代散文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内容真实丰富;而骈文内容上华而不实,一味地追求对偶、用典等形式上的要求,导致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出现了很多质量低下的作用。
三、所流行的时代
古代散文流行了先秦和汉代,后受到唐宋时期韩愈等人的推崇再次流行。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唐代后期不断衰落。
如果想要写好一篇骈体文要做到押韵,对照工整而且环环相扣的同时,条理也要清晰,并且中心也要明确。同时想要写骈体文,难度也非常的大,首先在思想内容上面就有很多的限制。而且骈文本身就是要迁就句式,在词藻堆砌的同时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往往会非常的深厚。同时在韩愈以及柳宗元提倡了古文运动之后,骈文也遭到了挫折。但是这两人去世之后,骈体文的影响又兴起,后来到了宋朝,在欧阳修等人的影响之下,古文运动又进入到了高潮。
赏心悦目因此在这些名人的推举之下也慢慢的忽视了骈文,因此骈文也慢慢衰落。骈文和散文其实是相对的,因为讲究对仗,而且句式两两相对的同时,就像是两匹马一样,要并驾齐驱,所以称作是骈体。在文笔分裂之后,骈文就成为散文的一种文体。而骈文盛行于六朝,在与散文结构一致的同时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同时骈体文在语言上面也讲究节奏对称的字数不同,所以节奏也大不相同。
艺术化手段有些格式里面也会插入一些虚词,来承上启下。而且骈体温平仄协调,在增强语言声音美的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化手段。同时也可以看到古人在创造诗句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一种形式以及技巧。即使有所束缚,但是他们也能够跳脱这种束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骈体文在元、明成为绝响而且骈文在应用得当的同时也可以让文章有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大家一直都关注的一个存在。虽然有人并不看好骈体文,但不可否认的是,骈体文也有很多杰出的作家,例如徐陵、庾信等人。虽然后来也有过衰落的时期,但是在元明两代也成为过绝响一般的存在。
王腾馆序
唐——
张家县洪都新厦。星星被分成翅膀,地球与鲁恒相连。三河五湖,控蛮荆,引瓯越。华天宝,龙射牛斗的市场;人杰地灵,许茹下到陈帆的榻上。州有雾,群星灿烂。夏末之交,宾主共赏东南美景。杜风雅望,戟远;宇文新洲的樊沂,大幕暂留。十天假,赢友如云;千里相逢,婚礼。孟词中的滕奇峰:殿清霜,王将军的军械库。家是宰,道是名;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每一次低头都是胜利。
当九月,序列属于三秋。水流尽寒池清,烟凝山紫。在路上闲逛,参观崇加的风景。面对帝子长洲,你可以看到旧的仙人亭。舞台青翠,天空沉重;格非刘丹,在地下。汀朱富,一个穷岛的缠绵;桂兰宫,丘陵丘陵的姿态。
绣,雕,雕,山原满视野,川泽满视野。钟鸣石鼎的家扑倒在地;葛船迷宫,青雀黄龙之肥。云与雨滴,鲜艳的颜色。晚霞孤鸭共飞,秋水同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岸,严阵惊寒,声破衡阳浦。
你可以自由地歌唱,尽情享受。风一吹,微风吹来,细歌凝,白云停。绥远青竹,彭泽之瓶;华之笔,轻临川。四美,二难。穷人在天中间消磨时光,闲暇时享受游泳。天地宽广,我感受到宇宙的无限;当你悲伤的时候,有很多事情需要知道。阳光下看长安,云里看武辉。地势南极深,天柱高,北辰远。山难跨,谁愁迷了路;偶然相遇,我们都是外地的陌生人。跟皇帝在一起,但没见过,你在哪一年任职宣传室?
哦,妈的!运气不好,运气不好。冯唐虽老,李广难封。贾谊在长沙,并非无主;洪亮在海里的时候不是很清楚吗?赖君安想到马腾在五月秋的穷困,便成了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才。当你年老体壮的时候,你宁愿移动你的光头?如果你贫穷而坚强,你永远不会落到顶端。当你贪恋春天的时候,你感觉很好,但当你干枯的时候,你感觉很快乐。北海虽然赊账,但是可以接;东方之角已去,为时未晚。品孟,闲有报国之感;阮籍横行,穷途末路哭也没用!
鲍勃,三尺生命,一个学者。没有办法加入,等着最后大军的弱冠;有怀之笔,羡之长风。她活了一百岁,早上死在万里。不是谢家的宝树,是孟家的邻居。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法庭上,陪伴鲤鱼;今天,我要欢迎你来到龙门。杨不喜,爱抚凌云,爱惜自己;时钟相遇时播放流水有什么丢人的?
喔!度假村不俗,盛宴难得;兰亭走了,齐泽徐秋也走了。告别词,感谢魏巍;登高望远是大众的希望。敢竭藐视,谦恭短引;字皆赋,四韵皆成。请洒下泛江,倒出海云:
腾高阁临江竹,鸣鸾,载歌载舞。
画飞南浦云,珠帘卷西山暮雨。
云池满影,物换星移。
内阁的天皇现在在哪里?槛外,长江自由流。
典故盘点:
1洪都新府张羽县:王腾亭位于南昌,汉代设张羽县,现位于南昌市境内;唐代改称洪州,有巡抚署。
2星星被分成翅膀,地球与鲁恒相连:anc
4人杰地灵,徐儒下到陈蕃的榻上:据《晋书天文志》,陈蕃是当时张羽郡的地方官,也是一代名士。他从不留客人在家过夜。只有当时大师徐如子来访,才放下家里高悬的客人,陪着徐如子。徐子回去后,又把客人晾平了。
5滕蛟,孟的词作:据《晋书张华传》的记载,董仲舒曾梦见一条龙飞进怀中,次日,思绪澎湃,创作了《后汉书》。在他的书《西京杂记》中也记载了杨雄曾经梦见凤凰跳舞。
6紫电霜清,王将军的兵工厂: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有六把剑,紫电剑最为著名;记载刘邦斩首白蛇起义后,那把剑上经常出现霜雪,故名清霜。
7落地石鼎贾:古代有权有势的贵族举行宴会时,敲铜钟,奏乐,各种美食盛极一时。古代严格规定学者用一至三鼎,医生用五鼎,诸侯用七鼎,皇帝用九鼎。因此,“钟鸣石鼎家”指的是富裕的家庭。
8葛船迷津,青雀黄龙之刺:青雀指当时第一只经过长江流域的鹳船;黄龙不愧是古代航行在大江上的重型战舰。
9寒惊,其声破衡阳之蒲:据古代传说,大雁南飞至恒山之阳而居于此,不南迁,北迁至天暖。
10随园青竹,一瓶青竹:随园是汉代在梁孝王建立的一座园林,又称梁园,园中种植了许多竹子。俗话说“梁园虽好,非长情之家”就是由此而来。彭泽之尊,彭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他辞去了知府的职务,写了《春秋繁露》,上面写着“酒有余”。彭泽在南昌附近。
11水冶朱华,点亮临川之笔;当时,曹操、曹丕、曹植父子都曾在水冶游玩并赋诗。曹植写了一首《太玄经》的
12四美,结合两难:四美指好日子,美景,盛宴,享乐。还有
13阳光下看长安:晋元帝时,有人从长安来述职。晋元帝问当时只有几岁的太子晋明帝:“太阳和长安哪个远?”晋明帝说,“太阳,因为我听说有人来自长安,但没有人来自太阳。”第二天,晋武帝和袁又问,说:“长安很远。”晋元帝问:“你为什么改答案?”晋明帝回答说:“因为我抬头时可以看到太阳,但我看不到长安城。"
14怀了皇帝却不见皇帝:皇帝是皇帝的守门人,这里指的是宫门。
15冯谖室是哪一年:宣石是汉代的宫殿名称。贾谊贬谪长沙三年,被朝廷征召重入长安,在宣室受到汉文帝接见,长谈一夜。此时,王波正在流亡中。
16冯唐一老:冯唐是汉文帝、景帝时期的官员。他敢说敢谏,却始终没有得到多少重视。汉武帝上台后,广纳贤士。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很尴尬。
17李广难封:李广武功高强,弓骑娴熟,一生征战,形成了一支战斗力相当的军队。然而,它一再未能服兵役和获得法院授予的头衔。最后在漠北之战中迷路,未能及时与卫青率领的主力会师,受辱自杀。
18屈家义出生于长沙
20年纪大了身体壮了,还宁愿动光头?东汉建立后,南方蛮夷造反。当时,开国将军马援已经很老了,但他自愿参军,人们称赞他“身体硬朗”。
21喝馋泉感觉凉爽:馋泉是一种古老的明泉。晋代人记载,饮用此泉水会产生贪欲,故称贪欲泉。
22墨守成规的时候开心就好:《西京杂记》有一个“流浪的可怜虫”的寓言故事:
庄子家里缺粮,无奈之下,去剑河侯那里借粮借米。主管一听,故作大方的说:“好的”,没问题!但是,在收了田租之前,我不能借给你300斤粮食。可以吗?"
庄子很生气,但又不想直接揭穿对方的谎言,就讲了一个故事:
昨天我正在路上走着,这时我听到了呼救声。我环顾四周,原来是一只发情的千鸟。珩见我,大声叫道:“老老师,我问他:“珩!你怎么了?上面写着:我是从东海被冲到这里的。你能给我一桶水来帮我吗?
我大方地点点头,说:“好!我去南方说服武王和越王,并吸引西江水来救你,好吗?这是一个水乡泽国,那里有很多水。
鱼听了,生气地说:你在说什么?我失去了正常的生活环境。只要我有一桶水,我就能保命,但是你要去南方,放西江的水来救我。你要这么说的话,到时候,恐怕你得去鱼干店里找我了!
所以用“干涸”来表达困境。
23北海虽然赊账,但是可以接:《归去来兮辞》《公宴诗》。据说鲲鹏起于北海,翱翔于南海。这时,王波正准备去南海的交趾见他的父亲。
24东隅已去,桑葚未迟:古时村西种桑葚榆树,故桑榆比喻黄昏暮光。
25孟昶高洁,自由报国:孟昶也是东汉名将。他曾是一名县长,以诚实正直著称。后来汉桓帝上台,他再也没有得到重用。
26阮籍横行,穷途末路哭无效:阮籍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他喜欢开车旅行。每次看到路堵了,他就想到真正的困境,哭回来。
27没办法要流苏,等着最后军队的弱冠:西汉的使臣在派最后的军队去南越之前,要求汉武帝给他长流苏,如果南越不放弃独立,就把南越王绑回去。这年年底,参军二十岁,与王波同龄。
28我怀里抱着一支笔,很佩服宗羲的长风:宗羲是南北朝的将军。他从小习武,父亲曾经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说:“我愿乘风破浪!”
29不是谢家的宝树:晋代谢安曾问他的侄子谢玄:“人为什么要后代优秀?”谢玄答道:“这就像兰芝的一棵树。人们希望在自家门前种植。”因此,“谢佳宝叔”是对优秀年轻一代的隐喻,而这里是王波的谦虚。
30捡孟的邻居:三迁,为孟子找了个好邻居。这些是吹嘘参加会议的客人。
31他变得越来越宫廷化,伴随着鲤鱼:鲤鱼指的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孔鲤路过孔子家时,遇见了他。孔子问他学习的情况,劝他学习《庄子》,《庄子》。这是王波想象见到他父亲的场景。
32今天,我要欢迎你来到龙门:李颖在东汉时期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在他家做客并不容易。如果你有幸去他家被他招待,都叫“托龙门”。
33杨之恋未遇,而爱凌云:西汉的经同乡杨得义推荐,得以结识汉武帝。听完司马相如的《逍遥游篇》,汉武帝感到一股凌云之气。
34你怎么能进食
37请洒潘江,倒云海陆:晋代的潘岳、陆机都有文采。南北朝人评价盘菜如河,鲁菜如海。所以用潘江、陆海来形容人的文采。
南朝骈文的形式特征如下:
(1)以对仗为基础:南朝骈文以七言或五言绝句、对联等对仗工整的形式为基础,每个句子或每两个句子之间都存在着平仄、齐整的关系。通过对仗的运用,使文章更富韵味,立意更加深刻。
(2)框架分明:南朝骈文篇幅适中,一般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开头多以点拨、设问、描写背景等方式引入文章的主题;中部则体现作者的思考和心得,结构清晰;结尾则总结文章,发表观点。
(3)多采用象征手法:南朝骈文常常运用隐喻、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借助物象与人情来达到抒发情感、抒发思想的目的。这些象征手法能够加深读者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增加想象力和文化体验。
(4)细节描写:南朝骈文注重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细节描写,设色生香,点石成金。通过对微观现象的描述,引导读者从细节中领悟大道。
综上所述,南朝骈文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仗工整,框架分明,象征手法多样以及细节描写入微,这种文体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希望对你有帮助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二种文体。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使用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好用典故,讲究声律,多用四、六句。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代。
这种文体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中国古代散文中,讲求偶句对称,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言忠信,行笃敬”(《论语》)之类,甚至还有许许多多长短不齐的偶句,在经子书籍中屡见不鲜。这是因为汉字是独音体,因此在行文中可以构成字数相等的并列偶句,而且在这种整齐、对称美中,于文章的关键处,可以精炼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往往能收到警世动人的效果。但是,此种句法在文章中,毕竟是偶然出现。总观散文史,文章的骈化,开始于两汉辞赋,成熟于南北朝时期。但是,作为骈文几个重要因素同时集中于文章之中,那是经过了一番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总体上讲,文章骈化的趋势,在东汉的文人创作中已经形成,不过一直到魏末时期,文章的骈化,辞句偶对来说,还是很自然的,很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像曹植的《求自试表》中的语言:“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读起来,自然流畅,毫不费解。又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有骈散相间的句式:“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控一也……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这样骈散相间的文章,很具一种气势,又显得语势灵活,使人感到有词义丰富、音节铿锵的效果。从西晋开始,文章骈化的形式走上更加凝炼的道路。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一篇之中,句子几乎都是排偶的,建安前后那种以散文的气度带动骈句的特色逐渐消失。其次一个重要变化是,文章中使用的词语均力求从典籍中提取来阐述事理。比如陆机的《豪士赋序》就是典型代表。到了刘宋时代,骈文进一步表现出的持征就是使用典故繁多,钟嵘《诗品序》中说:“放大明(宋孝武帝)、泰始(明帝)中,文章殆同书抄”,说的就是这种弊端,其中有的文章甚至“句无虚语,语无虚字”,使人读起来非常滞涩。到了齐梁间,由于声律说的兴起,文人们更有意地调节声音,使文章具有抑扬顿挫之美。其具体要求就是两句为一联,每联句末的音平厌互异;同时在句法上力求匀称,大体趋于四、六。至此,可以说骈文这种形体不仅完全具备,且到了无以复加的“完美”境地。南北朝时期,文人很看重骈文,当时那些说理、议论,甚至诏奏书札,几乎都用骈体文。恰因如此。这一时期的骈文、骈赋大都是过分追求形式、过分用典,“有辞无情”之作。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骈文这种新的文体,乃是在文学独立化的发展进程中,作家对文学特质的一种探索。在这种探索与尝试中,也出现了一些情思与辞采并茂,千古传诵的骈体文名篇。推其要者,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硅的《北山移文》、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庾信的《哀江南赋序》,就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是写给妹妹鲍令晖的一封家书,这是鲍照随临川王刘义庆赴江州时所作。在这封家信中,鲍照描写了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及其感受,色彩瑰丽,写景生动,在语言上刻意磨练但不使人感到艰涩,是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骈文佳作。我们仅以其中对庐山的描写为例: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湖,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纟采,赫似绦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岑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这里以骈整的句法,描绘山川景物,精工雄健,很有气势。
丘迟《与陈伯之书》是齐梁间的一篇骈文名篇。丘迟也是齐梁日著名文人。这篇骈文书信的写作背景是:陈伯之,原为齐朝将领。梁武帝起兵灭齐,陈伯之降梁,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公元502年,起兵叛梁,战败逃至北魏,任平南将军。公元505年,梁武帝任命临川王萧宏率师北伐,当时陈伯之驻军寿阳梁城(今安徽寿县)抵抗梁军。萧宏请记室(秘书一类)丘迟写信劝陈伯之归降。陈伯之见信后,终于悔悟,于506年三月重返梁朝。
以文章而论,这封书信虽为骈体,但仍不失为以情动人与辞采并重的一篇佳作,与齐梁间流行的过分追求辞藻华丽,内容空泛,语言板滞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文中以利害相劝,以情动人,几乎无处不见。信中开篇说“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自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指出陈伯之降魏只不过听信流言,一时迷惑;信中还尖锐指出陈伯之身处险境,应明察时局,“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此处虽是用典,却明白易晓,在生动的比喻和对偶工整的句式中,晓之以利害。特别是第四段,作者以江南景色,故国之思来震撼对方的心灵,使其终然醒悟。信中描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降,岂不论恨!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此为全文中最感人的片断。
总之,对待骈文在文学史上形成与发展这一现象,应该全面观照。骈体文注重形式美,限制严格,往往成为文章的桎梏,很少有佳篇佳作;然而骈文史中也为我们留有诸多优秀之作,如上述例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