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宗璞的《红豆》,其实我读了它不下三遍。向来是不喜欢反复地去读一本书或者是看一部**的,但《红豆》对我而言,是一个例外。究其缘由,或许只是因为书中齐虹的一句话——每次目睹爱情里面的悲欢离合,目睹情人间撕心裂肺的争吵,我都会想到齐虹看着江玫的眼睛,叹了一口气,然后说,“好,那么,送我下楼罢。”
《红豆》的作者是宗璞,一个生于1928年的现代女作家。而《红豆》中故事的发生,却是在1948年,这样一个听起来就觉得没有也不该有爱情的年份。
但,或许就像《红豆》对于我而言是一个例外一样,齐虹和江玫的爱情也是1948年的一个意外。
我始终认为齐虹和江玫是一见钟情的,关于这点,我不接受任何反驳。毕竟江玫第一次见齐虹就会觉得齐虹如果没有看到自己会心中遗憾,毕竟齐虹在颐和园表白的时候就说江玫就像太阳一样发着光,谁能不看见她。
但我也始终认为,江玫对于齐虹的爱情,是远没有齐虹对于江玫的爱情那样强烈的。
我们可以从文中梳理出几个例子。第一件事,就比如江玫在齐虹主动表白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自己和齐虹的不同,感觉到有些“冷”。但其实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一个完全沉浸在爱情里面的人,对于其他方面的感知,是会很大程度弱化甚至没有的,就比如齐虹。可是江玫没有。
再说第二件事。当江玫和母亲谈及齐虹的时候,母亲表示,齐虹身上似乎少了一些什么东西,于是江玫的心里有了阴影。但齐虹不同,他经常跟自己的家人提及江玫,他对他们说,江玫是一首最美的诗,一支最美的乐曲。或许我们不能否认,五岁就没有父亲而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江玫对于母亲的依赖很重,母亲的话对她造成影响也是再正常不过。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局势动乱齐虹一家要搬去美国的时候,是齐虹到最后还是坚持单独留下来等待江玫回心转意。齐虹不爱他的家人吗?我们不知道。但齐虹爱江玫。
还有第三件事。其实相对于江玫而言,齐虹的爱意是尤其外露的。他嫉妒江玫和萧素走得太近,并且为此而暴躁,而生气。但江玫的爱意其实是收敛的,她有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因而齐虹永远不知道她的母亲生过病,也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江玫对萧素的依赖如此之深。这对于齐虹而言是不公平的,爱情里面,一定要有倾诉,但江玫显然自始至终都回避了这一点。
令我很嫉妒江玫的一点是,书中提到齐虹经常给江玫送水果和糖物。可能口腹之欲对于江玫而言算不上什么,但对于陷在美食里面的我而言,齐虹也是一个好男友啊!
上当代文学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表达自己对于《红豆》的看法。很多人当即表示齐虹特别自私,他只为自己,其他什么都不想。但与大多数人相反,我恰恰认为齐虹温柔而绅士。尤其是在江玫身上,齐虹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善意。
在江玫和齐虹的这段爱情里面,齐虹首先是很主动的一个男生。在颐和园的表白之前,齐虹就主动了三次。第一次是主动给江玫指导钢琴并送江玫回宿舍,第二次则是图书馆的刻意偶遇。最为主动的就是齐虹在颐和园的表白,他对着江玫说,“我救了你,小姑娘,你是我的。”虽然《红豆》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但我想,齐虹的这种表白,即便是放在今天,还是会有很多女孩子为之怦然心动。
相比齐虹的主动,江玫则是显得有些退缩,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江玫的母亲,母亲对齐虹“他身上少了点什么”的评价让江玫有了阴影;第二个原因是萧素。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萧素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女孩。
萧素从一开始就告诉江玫,齐虹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只不过最初的时候,江玫受到荷尔蒙的影响,并没有听进去。但在母亲的话带来的阴影作为前提的基础上,萧素的引导就开始起了很大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一下萧素是怎么引导的。首先,萧素多次提及齐虹的自私,给了江玫心理上的暗示;其次,把江玫推到集体生活中去,比如在大家面前朗诵,比如游行。这样一来,江玫慢慢觉得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员,而对于齐虹的这种个人主义,自然也就产生排斥。再就是萧素在江玫母亲生病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当知道江玫母亲生病后,萧素主动提出献血,血型不符之后,又默默卖血来筹集医药费。试问在萧素这样的帮助下,江玫怎能不心存感激?而不知情的齐虹对江玫亲近萧素的嫉妒,就这样让两个人产生分歧,就这样让江玫心里的天平倾斜。
江玫退缩的第三个原因,其实是江玫自己内心的胆怯。在这里我不得不先补充一下《红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江玫生长于小康之家,父亲做过大学教授。即便是在五岁失去了父亲,江玫的母亲仍然把她保护得很好。她“白天上课弹琴,晚上坐图书馆看参考书,礼拜六就回家。母亲从摆着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正因为如此,江玫很单纯。并且这种单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不谙世事。也因此,来自母亲和萧素的话,很容易就能让江玫对齐虹的心有所动摇。而面对齐虹真挚而强烈的情感,江玫也因为太单纯而承受不住。
只因为江玫太单纯了啊!所以她喜欢齐虹只是因为齐虹身上和她一样的读书人的清高,只是因为齐虹俊郎的外形。而当齐虹赋予这种喜欢以更强烈的情绪,她在短暂的爱情漩涡过后,很快就开始退却。
再说齐虹。为什么我说我愿意拥有齐虹这样的爱人呢?原因很简单,并且我可以列举很多点——
齐虹很主动,并且是不止一次地主动,这个我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到。
作为一个男友,齐虹对于江玫的照顾是足够的。他和江玫谈肖邦和贝多芬,也给江玫买水果糖物。唯独关于江玫母亲的这件事,齐虹有所缺席。但事实是江玫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齐虹,齐虹并不知情。
知道江玫游行后,齐虹暴躁地扔了带来的糖盒子,摔碎了玻璃窗。但可能没有几个人注意到,齐虹最后还留下了补偿的费用。
齐虹会妥协和退让,并且这种妥协和退让不止一次。第一次退让,两个人因为萧素而争吵,齐虹道歉。第二次退让,齐虹选择先留在国内等待江玫回心转意。第三次退让,他求江玫跟他一起走,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求过人。最后一次退让,他说,“我原本预备抢你走的”,然后撕碎了飞机票;他说,“好,那么,送我下楼罢。”
每次读到“好,那么,送我下楼罢”这儿,我都为齐虹感到心碎。齐虹走之前,江玫看见他的脸因为痛苦而变了形,他的眼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了烦躁和不安。江玫忽然想起,第一次看见他时,他脸上那种漠不关心,什么都没看见的神气。是啊,这样一个“我恨人类,只除了你”的齐虹,最终还是在江玫面前败下阵来,并且遍体鳞伤。
很多人说齐虹自私,说他不考虑别人。但至少在对江玫的爱情这件事情上,齐虹不仅不自私,反而是温柔有加,痴情有加。此外,我还是想替齐虹辩解一下,即便众人都认为他自私,他的这种自私也是有原因的。
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时代不对,毕竟1948年的春天,不适合谈情说爱,也不适合个人主义。然后就是齐虹的家庭背景。齐虹出身于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就不缺钱,因而在物资匮乏的当时,齐虹见识了太多社会和人性的丑恶,而单纯的江玫,大概是身处黑暗的齐虹的唯一的救赎和光明。只是可惜,这丝曙光也在最后走向了破灭。
还有部分人可能会觉得齐虹不好,因为他的占有欲太强,想的都是去茫茫的大海,里面只有江玫一个人。就连江玫和萧素交往,他都会吃醋。但其实齐虹的这种占有欲是来源于对爱情的不信任。正因为看透了人性的丑恶,齐虹不相信人性,也不相信爱情。他监视着江玫,巴不得江玫只属于他一个人。总而言之,如果只用自私去定义齐虹,那真是远远不够的。
文学有一个很有趣的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我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一直在发展甚至变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衡量我们所看到的一切。
我不喜欢争吵,但我尤爱分歧。在很多人觉得齐虹自私的时候,我还是偏执地认为齐虹值得被爱,而我,也愿意拥有一个这样的爱人。
以下是红豆的四种寓意:爱情,美好的希望,吉祥祝福,忠诚。
1、爱情:红豆代表着浓烈的爱情和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豆被视为情人之间的象征,也常被用来描绘相爱的人们。
2、美好的希望:红豆寓意着美好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它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3、吉祥祝福:红豆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一些传统节日或者庆典活动中,人们会用红豆来祈求好运和幸福。
4、忠诚:红豆还有着忠诚的寓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用红豆来表达忠诚之情,如《红楼梦》中的“红豆词”。
表达了越美好的东西越容易悲伤。
“还没好好地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过荒芜的沙丘,可能从此以后 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这段描写里女性的细腻敏感很明显。相拥看雪,牵手漫步,都是爱情中的美好画面,但“还没”一词瞬间让这些画面变成了虚幻。实际表达了悔与憾。
扩展资料
歌词:
歌名:红豆
演唱:王菲
作词:林夕
作曲:柳重言
还没好好地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
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过荒芜的沙丘
可能从此以后
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还没好好地感受
醒着亲吻的温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
红豆词的背景及其情感如下:
背景:《红豆词》是由近现代作曲家刘雪庵作曲改编而成,这首歌曲改编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是一首古风很明显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爱情的歌曲,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
情感: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红豆词》赏析:
追诘红豆喻相思的由来。意谓自己在南国别离相思之时,无可奈何之秋,反复摩挲手中的红豆,禁不住深深地感喟:那一粒粒硬邦邦的豆种,不懂得人类的感情,没必要把自己的一腔情思、满怀闲愁,凝注在这本来无情无识的外物之中。
这种思考,似很清醒,意识到红豆本无知觉;又很浑茫,手抚红豆捺不下心头的相思。如果诗人真把红豆看成“累累无情物”,那么就不会发出“谁把闲愁付与他”的疑问。
世上一切外物,均可寄托或表征人类的情感,也只有敏感而多情的人,才能够体验到浪漫的情韵。倘若过分机械,过分求真,许多喻象都会索然无味。
一.概况《红豆》应是旧林夕代表作品之一,属情歌精品之列。它从各方面来说都极其精致。这是他在1年王菲《唱游》专辑里推出的又一经典。二.结构但凡歌词都有一个结构,就算原来没有结构,作曲的时候也得把它做出结构来。所以说,结构是歌词的基础。现在,结构也是我们分析的基础。一般歌词大概可以有下几种段落:主体段(body)、主题段(theme)、桥段(bridge)、升华段 (sublime)当然,在段落当中还会有一定的结构,我们主要讨论词的总体结构。《红豆》是典型pop music的结构:BBTBT。(见下)《红豆》 (王菲)-body1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body还没跟你牵着手 走过荒芜的沙丘可能从此以后 学会珍惜 天长和地久-theme1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theme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body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 相思的哀愁-body还没有好好的感受 醒着亲吻的温柔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 孤独的自由repeat theme1+theme三.音韵该作品押韵上十分工整的,清一色的整韵,即押ou韵。现着重点处解析如下。1. 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最后一句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可以是一个分句,也可以在中间加个逗号。押的韵是,与什么是温柔正好押反韵(一开一闭)。此后的几段body在这个位置都有个反韵出现----这就是整首词读起来如此顺口而不沉闷,如此抑扬纯挫的原因之一。.最优美的是theme部分: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theme除了特殊的最后一句,每一句都是相同的结构,牢固的结构是优美变化的舞台。这里最具特点的是几个变幻的,使整个一气呵成的语境产生了一种回旋上升的美感。第一个普通,第二个作为强调,在一个“相聚离开”作为呼吸之后,第三个就不是原来的了,在语义上应该是+,我们在音韵的感觉上却仍有的影子存在。在一个作为转折后(这个转折里的“是”的音s也能造成一些听觉上的回旋),第四个出现了,但这里的所带来的意义是一个新转折。最后的那一句里,的影子终于消失,因为它是作为突出的总结性发言。想想吧,如果再在这里塞入一个“有时候”会不会画蛇添足呢?四.用词我们知道中国古诗词非常精练,可以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让你回味无穷。如何在通俗易懂的缝隙里,用更精练的方法提取得更多内涵呢?我们来看看林夕的“大力无敌运词功”吧!本词中大约用到了以下几种手法:A.老词新意: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B.组合新词:雪花绽放的气候;……C.词态转幻:选择留恋不放手;……D.一词多义:陪我看细水长流;……E.修饰创新:熬成缠绵的伤口;……注意,林夕很少用到生涩的字,这是他的词得以“通俗流行”的很大的原因----通俗也是需要很大功力的!五.跳跃的节奏词在音韵上有一定节奏,但其思想上的节奏更显重要。这里我们主要讲的就是思想或意境上的节奏。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有跳跃感,正是这种意境或思想上的跳跃使作品来驾驭了欣赏者,让欣赏者的情感或思想得以寄托。《红豆》的节奏较缓,每一次大的跳跃都很明显。这可以在主题段中看的更仔细,从几次转折再到升华:有时候 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 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六.意境的组织其实林夕作词的歌很容易拍MTV,他的词里有很多场景化的意境(有人说他受张爱玲影响很深,善于“戏化人生”)。《红豆》中最初的两段,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他所设计的场景中:雪花绽放、荒芜沙丘(很典型的MTV场景吧)。环境的荒凉与浓情的温暖对比在一起,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而在body的部分,有更丰富的味道在内: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 相思的哀愁一层:雪冬 (前面交待了,听者的印象应该还在)熬汤(同样这里也没提到汤,但我们听到”熬”字肯定会想到热气腾腾的红豆汤),相依品味----温馨的场景。二层:缠绵的伤口和相思的哀愁----爱情的苦涩交溶在甜蜜中。三层:本意:苦、伤是爱情中无法避免的。但我愿意与你共同去面对;或者是只有历尽磨难才能真正体会爱情;……短短几句话,却千百种意味在内,你可以慢慢品味。这些味道一路流动下来,一波三折,更有回味。这种优美的韵律感不用你细想就能感受,而如果再细细品味还能得到更多。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所在。七.主题和角度一个鲜明的主题是使一首词最终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主要原因。《红豆》的主题是爱情,这是流行歌曲里最常用的主题。它所使用的角度是一位深情的女子,那种对爱情的细腻思在不经意中就感染了我们。林夕所作的词大部分是关于爱情的,不知是商业需要所逼还是他擅长如此。但无论如何林夕寻找到新主题时,不仅技术依然娴熟,所采用的角度,也是很新颖的。《红豆》古典派的凄美便是很好的一例。八.定题与切题基本上写词一般是先定主题,再写内容,最后再来确定词的题目的。为词起个好名字非常重要。一首词如果没有好名字,就如同画一条龙没有画好眼睛一样,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红豆》这个名字取得看起来太普通了,很难把人一下子就吸引过去。但就主题来说,却又是很切题的。有另外切题,又更吸引人的题目吗?似乎也想不到。也许是否吸引人,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但是否切题却应该是一个硬性指标了,无论是什么样的歌词。这首词在林夕众多佳作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极具典型性。我们的目的不仅是复制林夕,而是学习林夕。也许这些文字,对一个的菜鸟来说,已经足够踢开一扇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