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自己下定决心忘记一个人的方法

想让自己下定决心忘记一个人的方法,第1张

以下五点,可以参考一下

一、做自己喜爱之事,尽情释放。

人个性不同,能释放自己的方法自然不同。

吃货,点一桌平时不舍的吃的美味佳肴犒劳自己;购物狂,冲进商场血拼;

健身达人,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有诗和远方的朋友,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爱八卦的妞儿,自然可以招朋引友海侃;喜用眼泪释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声调嚎哭;酒壮怂人胆者,不妨借酒浇愁……

以上的种种方式,一次不行,可以两次、三次。若没有列举出你的发泄方式,可自行寻找最佳发泄方式,释放出来为好。

此方法谓之“情感物化转移”。

二、写下难忘之人可憎、可恨的缺点。

俗话说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情感蒙蔽了眼睛,只看到他的闪光点,找出一张纸写出他至少十条以上的缺点,写得越多越细越好,哪怕吃饭吧嗒嘴都要写上。

写完了一看,原来对方渣男垃圾一个,想想自己又不是收垃圾的,何必要把这垃圾当宝,把它倒入垃圾箱得了。

当初徐志摩爱上林徽因,写了许多至真、至诚、至美的情诗表白情感,林徽因一直不为之所动。

因为林徽感觉徐志摩不是爱上了生活中真实的自己,而是爱上了“徐志摩想象中的林徽因”。所以对方并非万里挑一世上难找,只是我们想象美化了他。

看到满满一页纸的缺点,你也会觉得原来他也是俗人一个,何必念念不忘!

三、投入新感情,选择替代品。

时光对谁都是珍惜的,何必拿来浪费,青春有限,及时消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把“前任”当做练手,赚取恋爱经验值。

**《失恋33天》告诉我们:失恋是移开了一叶障目的尴尬,放眼看世界,原来对你最好的一直在身边。

新的情感出现,旧情感自然不治而愈。

四、放弃治疗法,难忘就不忘好了。

想要忘记的往往是最难忘记的,何必跟自己较真、作对。“算你狠,在心里霸占着位置不放,你愿意在那待着,就在那待着吧。”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因为恨还代表着深深地铭记。冷静处理,允许缓冲,也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慢慢地,把情感交付给时间,时间是最好良药。

五、多和包容你、宠你的人在一起。

俗话说得好“一人难当百人意”,还有一句话是“你有多差劲让每个人都满意。”所以被别人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宠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爱人是辛苦的,被爱却是幸福的。

那么和爱你的人在一起,好好享受被宠的幸福时光。

总会有适合自己的方法,祝你好运哦

我是被书名吸引而来的。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幻想那女子,貌美而且有气质和内涵,能从灵魂中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读这本书以前,以为这是介绍那些不吃人间烟火的名媛,读过才知道,这些民初女子并不是每一位都出身名门望族,但每一位的经历都是值得我们借鉴。

她们并不完美,只是她们都有一份坚持,才让她们在人生重重波折中依然亭亭玉立,在生活的磨难中仍能幽然散发她们灵魂的香气。

作者的自序我很喜欢,女人,要爱自己,才能散发灵魂的香气:

一个女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分量,除了善良、美丽这些自然因素,还有很多社会化的标签,有时候,你是谁,比你做了什么还重要,甚至,因为你有价值,你的善良、牺牲、奉献,甚至爱情,才有价值。

灵魂有香气,不仅仅是善良,更是让善良多一个选择的余地:对别人心存善意,也不委屈自己,当你感受不到同等的友好,有能力选择转身离去。

你把一颗心全放在丈夫、孩子、父母、工作上,也得给自己留点空间,即便奉献是好女人的必修课,但先把自己过好了,才有能力照顾好别人啊。

我们不能活得本末倒置,忽视自己,关注别人,一颗心全吊在其他人其他事上。

自己高兴了,才能看到天空的蔚蓝和大地的碧绿,不然眼前全是灰蒙蒙的。

我相信有缺点的人性更真实可爱,一个女人「灵魂有香气」并不因为她没有缺点,而是,她有一个,或者几个独有而显著的优点,这些优点专属于她,无论她在岁月里蒙了多少灰尘,轻轻抖落,依旧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书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陆小曼、林徽茵、宋庆龄、阮玲玉等,还有一些才子徐志摩、梁思成、鲁迅、梅兰芳的妻子,对于她们的经历我完全不了解,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有点像看八卦杂志。

一步一步地回到民初,一页一页地翻开那些女子泪水背后的经历。

张幼仪的经历对我来说,真的挺震撼的。 徐志摩我们一直读他的诗,对他的印象总是浪漫诗人的形象。

我能理解,这些接受西方教育而且思想感情热情奔放的人,对于配婚肯定是百般不愿的。 但是没料到的是,他不单是不爱她,就连基本的人性也没有了。

嫁给一个满身恶习拳脚相加的无赖算不算坏婚姻?

充其量是遇人不淑吧,坏在明处的人伤得了皮肉伤不了心。

但他不同,对别人是谦谦君子,唯独对她,那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不仅让人心碎,更是对自身价值的极度怀疑与全盘否定 。

而张幼仪后来的大翻身,确实是女人当自强的最好例子,她还很大量地继续为徐家奔走,这样高尚的女子,的确是灵魂散发香气的。

书中介绍才女林徽茵后,作者写了这么一段话:

女神是轻松做得的么?

她们光洁的脑门儿上都凿着三句话:

Never give up !

Always try hard !

Make every one happy !

花在饱读诗书上的时间不比保持身材短,用在规划人生的工夫不比梳妆打扮少,如

此,方能塞进零号礼服,拾起一身仙气,甚至她生的孩子,都必须是漂亮而有教养的。

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而且,非常不容易。

书中介绍的每一位女子都曾经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过,但不是每一位都有好的终结,唏嘘,但也是最真实的借鉴。

书写得很励志,透过各位女性在婚姻中的经历,我们明白,即使你对男人服从、甚至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是不一定会得到他的心,当你像陆小曼一样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但你不够爱自己,最终你还是感到人生一片空白。

虽然这些往事或多或少都美化了各位女子的经历,毕竟只有少数人留下了传记可作参考,其他都是口耳相传的故事。

不过真也好,假也好,这些故事都提醒了我们要好好爱自己,因为有些幸福和认同,只是迟到,并不会缺席。

佳句摘录:

1多情善感的她渴慕一个既有很多很多钱,又有很多很多爱的人。只是,有很多很多爱的人往往挣不到很多很多钱,而有很多很多钱的人又付不出很多很多爱,他的痛苦似乎早已注定。

2糟糕的婚姻可怕吗?它不过像一所学校,你在其中经历了最钻心的疼痛,最委屈的磨炼,最坚韧的忍耐,最蚀骨的寂寞,最无望的等待。以这样饱经考验的心面对未来,还有过不去的坎吗?

3最怕永远面对的是过去,背朝的是未来。

4原来,在生命的尽头,无论曾经怎样地丰富与绚丽,都不过是一个苍凉的句号。

5月亮总以璀璨的正面示人,直到阿波罗13号拍回照片,人们才看见那些坑坑洼洼的环形山;犹如,我们总是轻易发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看不见光亮背后的黯淡。

6婚姻中的人,冷暖自知,他自己的评价也许才是最中肯的结论。

7我们逐渐明白,人生的复杂与曲折远超想象,犹如情感的丰富与纤细远非一己之力所能控制。于是,收起轻易做出结论的习惯,对待周遭人与事,有时,慈悲远远比懂得更重要。

8虽然出过轨的男人就像一张掉在牛粪上的钞票,不捡闹心,捡了恶心,可是,谁的人生没有那么几次无奈的弯腰呢?因为孩子,因为面子,因为生活,因为那些不得已的不能分手的理由。

9一个女子最可怕的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件礼物,按照流行的样式包装,揣测他的口味改造,然后打包送上门去,巴望着别人珍惜自己。你一定要明白,你不是礼物,做你自己,清楚了解“我”的爱憎和优势,不要盲目地迁就别人,最后被人家说:没有个性,不喜欢。

10旺夫也是一种素质,需要怀揣满满的爱心和耐心,经历漫漫的忍耐和妥协,走过漫漫的纠结和磕绊,不然嫁得好也守不住。

11相爱简单,珍惜很难。相爱只是远距离的精神上的依恋,很容易通过想象美化弥补,保持起来相对容易。而珍惜,是现实中无限靠近的相看,是两人各方面习惯碰撞融合之后的体谅,是柴米油盐生儿育女的琐屑分担。

12无声的女子懂得隐藏和留白,沉默得让人猜不透却欲罢不能,无形中为自己和别人都留了余地;多话的女子则毫无保留尽示人前,看似气势如虹,实则自曝其短。

1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爱情生来不平等。你爱他,不畏朝云暮雨,不惧晚来风疾,甘心为他守得云开见月明,可于他,却恰是要苦苦挣脱的铁栅牢笼。他爱你,无需你明眸善睐,不必你长袖善舞,情愿为你撑起一片艳阳天,只不过,你是他需要的那个刚刚好的人。我们都曾是别人的蜜糖,或者砒霜。

14有些幸福和认同,只是迟到,并不会缺席。

15我们常常在冰冷的世界中怀疑温暖与善良的价值,斟酌对别人应该付出几分真情才不会吃亏,试探他人的友善里有几多真诚,彷佛感情也是一场博弈,以小博大才算赢家。实际上,只有和煦才能融化冰寒,只有付出才能得到认同,大爱并不是算计,付出的过程本身就是释放与满足。

陈蘅哲、胡适、任叔永的情感纠葛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19世纪晚期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在五四时期的中国风靡一时,剧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因为不愿每天被关在家里做丈夫的玩偶最终离家出走。女人居然可以离开她所不喜欢的男人,这无疑是对几百年的贞节牌坊的无情打击。统治了千年之久的传统贞操观念在风雨中飘摇,裹小脚的、梳长辫的、抬花轿的、吹喇叭的男男女女都在迎接太平洋彼岸吹来的自由之风。那些有文化的女性率先摆脱了为丈夫守节、为丈夫去死的做女人标准,中国妇女按自己意愿主宰命运的时代正在悄悄降临。

  在那个年代,真正做到自己的婚姻自己办的是新文学女作家陈衡哲。她生长于一个传统的书香门弟家庭,从小饱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在家里,对陈衡哲影响最大的是她的舅舅庄思缄。从见多识广的舅舅那里,陈衡哲了解到了西洋的科学和文明,但给她印象最深的还是西方女子的独立精神。在众姊妹里头,她的才华是出众的,她的文笔非常流利,她的汉文底子也很好,英文当然也很好,所以常常投稿到《独立评论》、《大公报》。

  投稿的不久以后,陈衡哲的父亲为女儿选中了一门亲事,很快就要定婚。陈衡哲听到这个消息只说了一句:我不干。就冲出门外,半天都不回家。她羡慕划天而过的小鸟,她想自由地飞翔。她的舅舅还对她说过这样的话,女人的一生,大多数有三种情况:一个是造命,就是创造生命、创造命运、掌握自己前途这个意思。二是安命,三是怨命。就我们中国妇女而言,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怨命。

  陈衡哲想造命,但陈衡哲的父亲出身官宦,认为子违父命是大逆不道。他勃然大怒,向女儿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答应这门婚事,就不再供给她学费。父亲的这一毒招击中了女儿的要害,对于把读书求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陈衡哲来说,不读书比死都难受。父亲的专制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刺进了她娇嫩的胸膛,她无力反抗家族的围城,竟然想以死了结与父亲的恩怨。这个时候,她跑到她乡下的姑姑家里,她姑姑是一个能书能画诗词都很棒的一个女性,她的一些好的思想对她影响很大,这使她看到了光明。因此,她要继续学习。

  也就是在她十四五岁的时候,清华学堂建立不久后第一次招收女学生,她去报名,她的舅舅非常支持她参加这个考试,结果她考中了。当报纸上的录取名单公布出陈衡哲的名字时,从小就特别爱哭的陈衡哲这时放声大哭了起来。也是为了实践身体力行,舅舅给她标出的人生路线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做一个真正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她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决定独身主义一辈子。

  陈衡哲没有在乎家里对她的怨恨,也不在意自己的逃婚会招致什么罪名,她坐上远洋轮离别了上海,迎着自由的海风走向一个湛蓝的未来。1914年,陈衡哲在美国主修西洋历史,副修西洋文学。她写文作诗,才华横溢,很快以中国才女著称。

  因为任叔永、胡适都是留学生季报的编辑,就是在这个时候,胡适、任叔永和陈衡哲认识了。任叔永回国之后,三万里求婚,给陈衡哲写了几十封信,希望她答应他的请求。陈衡哲最后耐不住感情的压力,答应了,可没想到这时的陈衡哲与著名文人胡适沉入爱河。

  胡适在1916年10月以后的五个月当中,给陈衡哲前后写了四十多封信,基本上一个月十几封。如果是一般的朋友关系,是决不至于这种写法的。但是他们都是非常严肃的人,已抱定独身主义的陈衡哲很希望有一只强有力的手拉她一把,可是胡适已有了母亲包办的妻子,他又不愿意伤害好友任叔永,于是两人的恋情悠悠而来悄悄而去。陈衡哲和任叔永二人之间的三万里求婚,最后任叔永算是一个胜利者。婚姻不仅仅是缘分,也是机会,一旦踌躇错过,再回首只怕已是百年。陈衡哲和胡适的一段恋情宛如一节优美的旋律,美好中带有几多的遗憾。

  1918年夏天,拿到一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的陈衡哲从美国归来,与任叔永结为伉俪,并一同被蔡元培聘任为北大的教授。以后的生活应该是令人羡慕的,她有自己的包月车,每月工资也不少,房子住得也很好,衣食无忧。尽管任叔永的工作不断换来换去,但这个家的结构始终非常坚固。已是著名科学家的任叔永十分珍惜自己苦苦追求而得到的爱情,四十余年如一日地对陈衡哲倍加呵护。而陈衡哲呢,她对任叔永充满了三重感激,最初的知遇之恩,其后的苦追之情以及半辈子的一往情深。

  无论是从任叔永身上还是从胡适那里,幸运的陈衡哲都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情爱,这份果实来自她对家庭包办婚姻的抗争。她的勇气与她的才华一样被后人传为佳话,冲出父母包办的婚姻围城,寻找自己喜爱的男人,这是中国妇女们在摆脱贞节牌坊的束缚后,所走出的可歌可泣的一步。

金岳霖与林徽因--转自《读者》 略有改动2008-06-28 21:23 说起林徽因,很多人会想起徐志摩和梁思成。其实最爱林徽因的并不是这两个人,而是哲学家金岳霖。

他一生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娶。

金岳霖早年留学欧洲诸国,讲一口漂亮的西式英语。他一米八的个头,看起来十分魁伟。

回国后金岳霖在西南联大教书,也是出名的怪人。他言语木讷,总戴一个遮光帽。于是人们常常看到这个总戴着帽子的金先生,在大学讲堂上走来走去的讲课,或坐在讲桌上对着同学。他很少板书,却从来不忘带粉笔。

听课的同学很多,没有点名册,他记不住大家的名字,提问时就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台下穿红毛衣的同学又紧张又兴奋,后来听他讲课时,穿红毛衣的女生越来越多。

他讲逻辑课时,有人问他逻辑学这么枯燥,你当初为什么学这个?他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有一回,同学请他来讲小说与哲学的关系。听者甚众。同学都以为他会讲出什么有意思的观点,结果到最后,他的结论是:小说与哲学没有关系。

他认为意义愈清楚,情感寄托愈贫乏;情感的寄托愈清楚,意义愈不清楚。

金岳霖就是这样一个怪人,有时也办些呆头呆脑的事情。

他一直单身,为了多接触生活,他约了一个三轮车夫,每天拉着他去王府井转一大圈,还养了只斗鸡,脖子可以伸的很长。每日他吃饭,斗鸡就立在一旁,也伸长脖子叼桌上的饭。他也不恼久了就习惯了与斗鸡共食。

有时,他竟连生命也不知道爱惜。抗战时期,警报拉响,金岳霖只顾在书房苦读,并不知日本飞机来袭。结果几枚炸弹丢在金岳霖住处前后,他才惊醒过来。待跑出时,发现前后房子已经不复存在。

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文学,喜欢读《江湖奇侠传》的文学博士,对待感情问题却相当理性。他钟爱的一个学生因爱情受挫,萌发轻生念头。他对学生说:恋爱是个过程,恋爱的结局是结婚或不结婚。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该仅仅用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如果用此标准来衡量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他对她的精神之恋远远超过了梁思成与徐志摩。

金岳霖评价徐志摩追林徽因是自不量力。事实上徐志摩是他的好友,他认识林徽因还是志摩牵的线。他说林徽因与梁思成自小是两小无猜,两家又是世交,徐志摩想钻进去怎么可以?

要说金岳霖也不是没有机会。据梁思成的续弦林女士转述的回忆,说在三十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住在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后院,平时走动很勤。一次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有些沮丧的对梁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怎么办好。梁思成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祝愿你们幸福。说毕,两个人都哭了。末了,林徽因又将此话转告给金岳霖,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的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正在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他退出了,但不代表他对她的感情很轻。恰恰相反,他对林徽因的爱已经超越了肉体,他与徽因的心灵沟通已经非同一般。这让在得不到徽因时,依然可以待好她。他关心她的写作,很多年后,依然可以背出她的诗句,与梁思林徽因,很多人会想起徐志摩和梁思成。成也保持友好关系,这让他可以自如的出入梁家。那时,林徽因与梁思成喜欢在家里聚会,金岳霖几乎每次都是座上宾;他与徽因和思成经常毗邻而居,而徽因与思成有了摩擦,也总会找金调解。

林徽因生前,徐志摩追不到她而改追陆小曼,成就一段姻缘;林徽因死后,梁思成也再娶。独独金岳霖用一生痴情守望着林徽因。徽因刚过50岁便因病去世,金岳霖异常悲伤,在挽联上题词: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也承认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依然独处,时常去给徽因扫墓。某年,他又在北京某饭店请朋友吃饭,众人赶至问请客原因,他说:今天徽因生日。

她就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金岳霖依然无法忘记她。在《林徽因的诗集》出版时,编辑曾去拜访过金岳霖,当他看到编辑手里一张32开的林徽因的照片时,竟然孩子气的问能不能给他,那时他已88岁高龄。当编辑说明来意并请他作序时,他好半天才一字一句的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说。

晚年,金岳霖一直和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孩子住在一起,对待他们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

金岳霖用浪漫的一生诠释了他对林徽因最高贵的爱。这样保持了一种距离的情感,成为他一生最幸福的回忆。

正确叫法是 林徽(hui)因

她确实很神……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

 作为女性的林徽因 我又何苦为难女人?

  林徽因向来是一个群体的中心,不管是远远向往著的群众,还是登堂入室加入她的沙龙的客人,我们得到的画像,总是一群男人如壁脚灯一样地抬头仰望她,用柔和的光线烘托她,愈发显得她眼波灵转,顾盼生姿。

  这个中心在让人神往的同时,也让人神伤。梁思成说到林徽因因为爱上了金岳霖而痛苦地找他商量的时候,云淡风清地说了一句"我们都哭了"。哭过痛过,伤痕应该还在,只是出于矜持和自尊而不愿意提及。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穿插著许多矜持的缄默。徐志摩是嗓门最大最不知顾忌的,但是碰到林徽因也颇为委婉,并且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坠机身亡,永远沉寂。陆小曼于是也缄默了,素服终身。梁思成也是沉默的,我们只从他第二任妻子林洙那里,知道一些只字片语。林洙也是缄默的,提及林徽因的时候,她永远会想到少女时期去拜见她的情景。金岳霖面对采访者更是如此明言:"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与别人)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但是如今这个时代,或许不允许有什么缄默,爱情事件中的神秘隐讳,更像是在白猿肚子里的《九阳真经》,大家恨不得扒了出来复印之后人手一册地传看。1994年费慰梅所著《中国建筑之魂》一书出版,1996年张幼仪的侄孙女张邦梅出版了她口述的自传,也揭秘了一把。

  李健吾曾说:"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或许是因为她身边都是男性朋友的缘故,她的一生才没有被一堆回忆录的口水所淹没。当林徽因这个名字越来越流行,对于她的崇拜和对于她的伟大的消解同时进行,或许女性观众/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或者蔑视她,就像她们关注格雷丝。凯利,前者是一个有爱情有婚姻有事业的名媛,后者是有事业有婚姻的明星。说到底还是林徽因更高一筹,融合了亦舒式女性理想和琼瑶小说的满天诗句。

  但是,在这一场场的文化关注中,到底有多少男性参与其中呢?这是让我好奇的一个问题。费慰梅的丈夫费正清绝对不会去写老友的传记,张邦梅若是个男子,也不会把自己姑婆的故事拿来做毕业论文。说到底,这么关注他人故事的,总是女人。

  既然关注他人是女人的通病,林徽因是否是一个例外?张幼仪的自传中说到,林徽因在1947年见了她一面:"一个朋友来对我说,林徽因在医院里,刚熬过肺结核大手术,大概活不久了。连她丈夫梁思成也从他正教书的耶鲁大学被叫了回来。做啥林徽因要见我?我要带著阿欢和孙辈去。她虚弱得不能说话,只看著我们,头摆来摆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晓得她想看什么。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绷著脸……我想,她此刻要见我一面,是因为她爱徐志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她即使嫁给了梁思成,也一直爱徐志摩。"

  林徽因的举动的确有些让人费解,不由得人家不浮想联翩。她要看什么?张幼仪又有什么好看的?这位高傲的女神还做过另一件颇近常理的事情。徐志摩死后,凌叔华处存有他的日记和手稿,林徽因并不掩饰她对此的好奇和渴望,"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1932年农历正月初一给胡适的信)如她所愿,她拿到了徐志摩的《康桥日记》,但是少了几页,为此她还和凌叔华怄了好一阵子的气。

  我一边带著后天培养的男性良知,希望死者安息,一边又出于女性犯滥的柔情,希望看到更多的有味有料的关于这个女人的回忆录的出现。这是我所能做到的极限,在此与各位女性读者共勉。

  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

  萧乾先生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这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时发表的感慨,同时,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林徽因女士的作品集搭乘世纪末班车在中国大地适度地流行了一阵子。我们当然无法用文学家张爱玲女士的文字感染力来衡量建筑学者、美术设计师出身的林徽因,这种相提并论的做法本身就是愚蠢的。但是令人悲哀的是——当下大部分读者因为无聊文人的杜撰炒作将林女士当作一条美丽的金鱼供养在床头案边,对于真正的文字工作者而言,这种荒唐的炒作已近似于耻辱。

  上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和日军在中国八年的种种残虐暴行相对比,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进步。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纵是佛经中九天十地诸神菩萨,胸襟也不过如此吧。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的丈夫,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后不

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他人眼中的林徽因 真实比想像更风华

  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采访札记》)

  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得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与美丽相辅相成的,自然是她过人的才气。文洁若为林徽因的美而惊叹之馀,毫不掩饰对她才华的钦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卞之琳慨言:“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这一点也可以从林徽因在文学沙龙上的高谈阔论得到印证。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

  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这样的林徽因,也许才是最可纪念并且最应该为后世所记住的。

  作为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 

  在《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一期上,林徽因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2,,这应该是首次由中国专业的学者发表的关于论述中国建筑的理论性文章。林徽因首次在理论上定义了中国建筑的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

征。这一点的意义是更为重大的。因为在此之前的西方建筑史学家都曾对中国建筑的诠释之中产生的一些误解,基本上都是在这一点上没有清楚的认识。这与西方的古典建筑多以砖石建造及垒砌结构有关,框架结构方法被建筑师们很好理解一般要到近代的铸铁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后。这些误解在早期西方建筑师在中国所做的所谓"中国建筑文艺复 Chinese,Architectural,Renaissance)一类的教会建筑中,被反映得尤其明显。以此可见林徽因对建筑的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尽管她在宾大就学的专业是美术而非建筑。至今为止,这一基本认识仍然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并不断被发扬光大。其实仅仅凭这一点,我们足以将林徽因定为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奠基者与先驱者。

  笔者以为,从深层次来看,林徽因先于其他中国建筑学者而对中国传统民居,及现实住宅有所关注和热爱,应该还缘自于另外两个特殊因素:一是她作为一位,具有敏锐观察生活眼光的文学家之缘故;二是她作为一位因战时而不得不从事乡,间家务劳动的女主人的缘故。这种关注"人"与建筑物的关系的思维特点应该最易在居住建筑中反映出来。,在"现代住宅设计参考"一文中,林徽因明确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建筑学,不重视住宅问题必将改变,这种情况也会明显体显在战后的社会发展之中:,"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多数国家都对于人民个别或集体的住的问题极端重视,认为它,是国家或社会的责任。以最新的理想与技术合作,使住宅设计,不但是美术,且,成为特种的社会科学。23,"在当时建筑学术界多以大型公共建筑和古代尊贵建筑,为主要关注对象的情形下,这种非常有见地的学术眼光,显然与她重视"人"的,文学家思维有相当的关系。

  林徽因还是在中国建筑界率先提出要保护民间建筑的学者。根据罗哲文先生,的回忆,在一九五三年由北京市政府召开的"关于首都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上,林徽因特别提出了要保护民居住宅建筑:,"北京市保护旧文物建筑多半属于,宫殿,庙宇,对民间建筑便没有注意。艺术从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宫殿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店面,有些手法非常好,如何保存这些是,非常重要的。,"31,她的发言得到了时任国家文物局长也是著名文、史学家的郑振铎的支持,从而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对以后的古建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从建筑学术的角度来看,如此明确地提出对民居建筑遗产之保护,在当时来说即便是在国际上都是十分先进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能够认识到,林徽因基于她广博而深厚的中、西学功底“文艺复兴色彩”般的艺术气质,敏锐而准确的洞察力,为中国建筑学术作出了基础性的和发展方向性的重大贡献。她在理论上的作用完全不应低于任何一位与她同时期的建筑学者,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先行者和思想者

  以上节选自,《作为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

这首诗最初发表在<<语丝>>杂志上,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在《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谈到本篇时说:“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吧’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这诗后来又添了一段,登在《语丝》上”。我的失恋是《野草》中惟一以诗的形式出现的一篇诗章。当时,有些青年不是积极地投身于方兴未艾的人民革命斗争的浪潮,而是沉溺于个人恋爱的狭小天地里。他们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重于一切,似乎失恋就失去了生命,就没有生存的必要;一旦失恋,他们就大作起“啊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无聊的失恋诗来。为了讽刺这种无聊的失恋诗的盛行,鲁迅“故意做了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给予讥刺。

《我的失恋》全诗共四节,作者选取了几个求爱的典型事例,运用排比叠段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概述了“我”失恋的原因和经过。幽默风趣,讥刺辛辣。

四节诗中,每节诗的前三句都写“我”求爱之难。“山腰”“闹市”“河滨”“豪家”,这样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地点选择,概括了“我”失恋之前的全部求爱生活。……

反复渲染了“我”痛苦的心情和无能为力的苦衷,为下文写“我”在失恋之后所受到的刺激埋下了伏笔。

每节诗的后四句都是写“我”失恋的经过,原因和失恋之后的痛苦、烦恼、抉择。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里说:“这诗挖苦当时那些‘阿唷!我活不了,失了主宰了!’之类的失恋诗的盛行,……阅读者多以为信口胡诌,觉得有趣而已;殊不知猫头鹰是他自己钟爱的,冰糖壶卢是爱吃的,发汗药是常用的,赤练蛇也是爱看的。还是一本正经,没有什么做作。”这正是理解诗中赠物的注脚。猫头鹰,冰糖葫芦,赤炼蛇是鲁迅最喜欢的,而发汗药是他常用的。他把他最喜欢和最需要的东西给了爱人,爱人却不理解,甚至反脸不理。这种没有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爱情,又如何能维持还是"由她去罢"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十大单身名人。

  1、柏拉图(公元前427---前247)

  古希腊圣贤,“精神恋爱”的鼻祖。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慕为世间最高级的情感形态。他还是最早的共产主义分子。81岁的时候,在一次婚宴上兴高采烈谈笑风生之际溘然长逝。

  2、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天才

  一个和小帅哥迪卡普里奥有着同样姓氏(莱奥纳多)的百年难遇的天才。24岁的时候,曾被指控与男子有暧昧行为,遭其否认。1519年病逝于法国。但其“同志”的身份,基本已被后人公认。

  3、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国女皇

  年轻漂亮而且开朗的伊丽莎白25岁就走上了英格兰之巅。只是不幸的是,她为了巩固王位,纵横捭阖于当时的强国西班牙与法国之间,放弃了婚姻。最后以老处女的身份绝后而终,换来的是大英帝国的崛起。

  4、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

  牛顿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记录,他孤独地走完伟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有一点应该强调:科学与宗教是可以并存的),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5、伏尔泰(1694---1778)法国近代思想家

  他有99卷的皇皇巨著,与有夫之妇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后者去世,没有子嗣。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去世,教会拒绝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他的遗体被迁葬在巴黎先贤祠,并补行国葬,墓在卢梭的旁边。他的心脏,被装进一只盒子,存放在巴黎国家图书馆。

  6、贝多芬(1770---1829)德国音乐家

  贝多芬一生充满了痛苦,爱情不顺,壮年失聪,他爱慕过数不清的女人,但她他都宁愿嫁给别人,是因为他相貌丑陋,还是出身卑微?我们难以知晓,我们知道的就是他更加愤怒,接着写出更多美好的乐章,《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致爱丽丝》,幸耶非耶?谁能说得清?

  7、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作家

  奥斯汀聪明而且美丽,据说也曾情痴,年轻时失恋是她终身不嫁的原因。也有人说她可能是lesbian,跟自己姐姐的非常亲密关系让人起疑(她姐姐卡桑德拉死前曾焚烧了简给她的大部分信件),但这些都已不可考。可考的只有,小说里伊丽莎白找到了达西,而奥斯汀却没有找到属于她的那一位,42岁的时候,她英年早逝。

  8、诺贝尔(1833---1895)瑞典科学家

  诺贝尔不是没有恋爱过,可惜的都是被爱的可心人儿都另嫁他人,至于说最后没有设置数学奖,是因为他的情敌是位数学家,其实多半是好事者杜撰,我们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诺贝尔没这么小气。

  9、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情痴

  若论近现代中国第一才女,非林徽莫属,我们的金先生,为了她,一辈子不娶(想想林去世后,梁思成都曾续弦),且与情敌比邻而居,终身为友,一段情,三洲人士共惊闻。

  10、文森特。凡高(1853---1890)何兰画家

  无论凡高的画作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天价,这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他短短37年的人生,到处充满了屈辱与酸楚,无数次的解雇与不解,无数次的拒绝与争执,让他陷入执迷的疯狂。直到1890年7月的那个黄昏,他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4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