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什么病,第1张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

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码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在心境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约1%),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

双相隐碍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以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等,导致躁狂和抑郁等情感症状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30%~34%,90年代则上升到55%~78%(Angst,1999)。Goodwin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Ⅱ型合并为3%,若再加上环性心境障碍则超过4%。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男女性别间患病率相近。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内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有资料显示,本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约40%的患者同时合并有物质依赖。可见,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心身健康的精神障碍。

目前,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从现有资料看来,我国不同地区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患病率相差悬殊。

如中国内地12个地区(1982)协作调查发现,双相障碍患病率仅为0042%(包括仅有躁狂发作者)。而台湾省(1982-1987年)在07%~16%,香港特区(1993年)男性为15%、女性为16%。同为华人地区,台湾与香港较接近,但较大陆高出约35 倍。

这种差别虽可能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的差别。

  情感性精神病

  affective psychosis

  一组常见的、以心境的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障碍。情绪高涨伴有联想加速、活动过多、话多和夸大,这称为躁狂发作或躁狂症。情绪低落时,伴有悲观、缺乏乐趣、缺乏精力以致动作和思维迟钝,这称为抑郁发作或抑郁症。患其他精神病或躯体疾病时发生的抑郁或狂躁发作称为继发性情感性精神病。以情感症状为原发者称为原发性情感性精神病。一般提到的情感性精神病多指原发性。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躁狂的抑郁可以单独发作,也可以交替发作,因此本病又称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或躁狂抑郁症,或简称躁郁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双相情感性精神病;反复出现抑郁发作而无躁狂发作者称为单相情感性精神病,或称为单相抑郁症,内源性抑郁症。仅有躁狂发作的病例十分少见,且在躁狂发作之前或后常有短暂的情绪抑郁或心境恶劣;因此,这类病例也划归为双相。有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既有躁狂症状也有抑郁症状,这类发作称为混合型。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的称为循环型。有些患者的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转变得很快,一年内可转变3次以上,这类发作称为快速循环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可持续几周、几月、甚至几年,但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精神活动完全正常。患者虽然多次复发,但不导致精神衰退。自杀是对抑郁症患者的最大威胁。若能及时诊治,意外当可防止。

  病因 本病的病因还不很清楚。原发情感性精神病有阳性家族史者占23~29%,甚或更高,因而推测它可能同遗传有关。家系调查发现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亲属中该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口高10~30倍;而且与患者血缘关系越密切,患病率越高。这更使人们相信情感性精神病同遗传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合子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7~79%,而双合子的同病率只有15~20%。寄养子研究发现患情感性精神病的寄养子的生身父母的该病患病率比正常寄养子的生身父母高,而生身父母患情感性精神病的寄养子的该病患病率比生身父母正常的寄养子高。这些资料强烈支持遗传因素在情感性精神病发病中的作用,但遗传方式尚不清楚。有些作者发现双相情感性精神病在双相患者的亲属中比在单相患者的亲属中更常见。单合子双生子双相情感障碍的同病率比单合子双生子单相情感障碍的同病率高。这些资料表明,双相和单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方式不同。有人发现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为与色盲有关的X染色体伴性遗传,有人用DNA重组技术和连锁分析方法发现双相情感性精神病基因可能位于第11号染色体短臂;但这些均未得到其他作者证实。

  人格在情感性精神病的病因中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轻躁狂素质的人表现开朗、热情、进取心强、精力充沛、乐观、常有轻度的情绪高涨,这类人容易发生轻躁狂或躁狂症。具有抑郁素质的人表现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愁善感,遇到挫折容易消极,常有轻度的抑郁情绪,这类人容易发生抑郁症。具有环性素质的人兼有上述两种素质的特征,而且两种素质交替出现,这类人容易发生躁狂抑郁症。有证据表明,在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亲属中,上述素质也较多见。但素质除同环境影响有关外,还同遗传有关;而且上面所说的素质,实际上可能就是一类轻性情感性精神病的表现。双相患者的体型多为矮胖型。虽然这种体型不可能是病因,但可能同情感性精神病的病因有某种联系。

  有人认为儿童期的体验,尤其是失去母爱或者父母对子女缺乏关心或保护过分,同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但证据还不充分。

  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发病之前有精神因素,如突然的灾难、失去亲人、失恋或婚姻不满意、工作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或者有躯体因素,如感染、中毒、分娩或内分泌障碍等。这些因素可能是继发性抑郁症或反应性抑郁症的原因,而它们同原发性情感性精神病的关系可能是一种偶合或非特异性的,充其量也只能称为促发因素。

  继发性情感性精神病可因其他疾病引起,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症、酒精中毒、使用某些药(如类固醇)可致抑郁状态,而手术后及用类固醇后偶见继发性躁狂。

  发病机理 不很了解。由于间脑在情绪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此推测间脑,尤其是下丘脑功能障碍可能同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睡眠障碍、植物神经症状以及内分泌改变都提示下丘脑功能可能有障碍。手术刺激第三脑室附近或刺激下丘脑可诱发喜悦情绪和意念飘忽。间脑病变,如炎症、外伤或脑瘤可引起周期性的抑郁和喜悦。这些都表明间脑在本病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但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尸检却未发现间脑有器质性的形态改变。

  1960年代以来,对情感性精神病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化学研究,提出了情感性精神病发病的生物胺假说,认为躁狂或抑郁发作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增多或减少有关,但尚无足够的证据。

  流行学 国内报告,在一般人群中本病的患病率为003~009‰;而欧美等国则为36~25‰。两者相差十分悬殊,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除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之外,还可能同对情感性精神病的认识和诊断标准有关。国外最近报告,单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年发病率男性为80~200/10万,女性为250~7800/10万。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年发病率,男性为9~15/10万,女性为7~30/10万。本病多见于女性,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3~2:1。躁狂症发病年龄早于抑郁症,女性发病年龄早于男性。女性单相抑郁症的发病率以35~45岁为最高,男性则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病理生理 本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尚未能发现病理形态学改变。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揭示有些抑郁症患者中出现快眼动睡眠 (REM)潜伏期缩短,血中皮质醇含量升高,皮质醇对地塞米松的抑制反应表现为脱抑制,生长激素对低血糖反应明显降低,促甲状腺素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的反应明显降低,又可发生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如躁狂症和抑郁症患者都有体内钠增加。

  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表现不同,两相间歇发作或交替发作。双相躁抑症和单相抑郁症较常见,单相躁狂症少见。

  躁狂发作 多急性起病。起病前可先有几天的失眠,烦躁或情绪低落。有的一开始就出现兴奋和情绪高涨。患者的情绪可以从富有感染力的欢乐到极度的狂喜以及粗野的兴奋。可突然因想到或遇到不幸的事情痛哭流泪,也可因小事大发脾气,但片刻之后又回复到原先的高兴情绪,并可立即向被得罪的人赔礼道歉。也有一部分患者不是表现欣快而是表现易激惹,且很容易发怒。患者显得过分乐观,甚至把悲事当作喜事。有些患者好开玩笑,或一语双关,使人感到有趣,但捉弄人和自以为是的表现又常使人厌烦和无法忍受。活动普遍增多。睡眠需要明显减少,甚至一天睡一两个小时还感到精力充沛;因此,很早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活动。女性患者衣着多艳丽,甚至浓装艳抹。积极参加种种社交活动,显得过分活跃和过分自信。不停地从事自己的发明创造,或提出种种计划,且不考虑其后果就予以实行。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轻躁狂)也许可以作出一点成绩,但大多数患者由于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件事上,很快被另一件事吸引,因此做事总是见异思迁,有头无尾。严重的病人往往日夜活动不停,又唱又叫又跳。躁狂患者的联想明显加速,脑子里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这称为思维奔逸,患者感到“变聪明了”。说话明显增多,常主动找人说话;甚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们的联想和言语常取决于表面的联系,如由话语的声音、意义或环境中的种种事情引起的联想。较轻时,患者能将脑中的观念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因此言语前后联贯。稍重时,难以将全部观念表达出来,言语使人难以理解。更严重时则语不成句,并体验到“舌头赶不上思想”。患者自我评价常过高,有时形成夸大妄想。自认为有过人的能力、有权或是万贯家财,表现自负、傲慢和盛气凌人;对人指手划脚、武断专横。受到批评时则强词夺理或反唇相讥。很多病人变得慷慨大方、乐于助人,随意馈赠钱财,甚至挥霍,花重金购买昂贵的非必需品作为摆设。有时出现被害妄想,相信因为自己有钱或有能力被人嫉妒或谋害。这类妄想往往不能持久。偶可出现幻听,如听到声音说他有特别的权力,内容多与情绪有关。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面色红润,目光有神。口渴多饮,易饥,食欲亢进;但因活动过多,体重一般下降。性欲常增强;因自制力降低,可有不礼貌行为。这类患者坚决否认有病,因此拒绝就医。有些较轻的患者,家属或同事也可能认为他没有病。

  抑郁发作 多缓慢起病。最主要的症状是情绪低落,可由心情不佳,不高兴或高兴不起来到压抑、悲伤或沮丧以至极度的忧郁。抑郁情绪可晨重夜轻,这称为昼夜节律变化。严重的患者有明显的抑郁外貌,也有的表情焦虑或淡漠的表情掩盖了内心的严重抑郁。大多数患者都有焦虑情绪。易激惹也很常见。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常不随使人高兴的事件或环境而好转。有些患者看见别人高兴反而感到更痛苦。缺乏乐趣,对日常活动或爱好兴趣降低,即使勉强参加也体验不到愉快感。生活也成为一种沉重负担,常感到度日如年。避免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避开路上遇到的朋友。精力减退,容易疲劳,即使不做事也感到疲乏无力。完成日常的工作也要花很大的力气。尽量避免接受新的或额外的任务。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专心于学习或工作。大多数患者感到动作和思维迟钝。病情较重者行走和活动都很缓慢。言语的缓慢反映思想的迟钝。有些患者感到“思想开不动了”或“脑子凝固了”。严重者可不语不动不食,这称为抑郁性木僵。焦虑较明显的患者伴有激动不安,如搓手顿足或不停地来回踱步。患者常体验到自己的决断能力降低了,对一些小事都很难作出决定。脑子里充满了悲观思想。对过去感到一无是处,为过去的一些微小过失或缺点自责,甚至感到有罪;或者总是在回想过去的事情而无法摆脱。对现在的每一件事情只看到不愉快的一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别人也是这样看他。毫无信心,对将来感到绝望。认为自己丧失了工作能力,耗费了钱财,拖累了家人,因而死是最好的解脱办法;甚至周密地计划自杀。自杀可能是引起人们注意的第一个症状,也可能是抑郁症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症状。有些患者的自杀企图可以在言语中流露,有些患者对其自杀企图则守口如瓶。除罪恶妄想之外,可有虚无妄想(认为一切,包括自己都不存在)、被害妄想(怀疑食物中放毒是因为他犯了罪,要毒死他)和疑病观念或疑病妄想(怀疑或坚信自己患了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人格解体也常见,尤其是诉述失去了体验情感的能力;也可出现现实解体,如感到周围世界变得不真实了。可有幻觉,如听到镣铐声或哀叫声或看见愁眉苦脸的面容。失眠是一个十分痛苦的症状。可以是昼夜不眠、难入睡或睡眠中多次醒来,更为典型的是早醒,且醒后不能再入睡。食欲、体重以及性欲降低十分常见,但也有少数病人为多睡、多吃、体重增加和性欲亢进。绝大多数患者都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如口干、心慌、胸闷、胃部不适、怕冷、头痛或其他部位的慢性疼痛。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的主要根据是临床征象。本病以情感障碍为主,情感、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并与环境联系。症状典型者诊断多不困难。轻躁狂时工作、学习和社交的效率提高,患者甚至其家属都不认为这是病态。有些以易激惹为主要表现的躁狂症患者常因发脾气、好争论、甚至一些过火或违法行为而被认为是思想问题或个性不良。有些所谓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不明显甚至没有,但主观的躯体症状却非常突出,他们到综合医院反复检查和化验,均无阳性发现,治疗效果也不好。有些较轻的抑郁症患者以心烦、失眠、头痛、疲乏、记忆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诉,因此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多由精神因素引起,且不会出现自责自罪和自杀企图。详细的体检和适当的化验可确定是否为继发性抑郁症。同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区别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活动(情感、思维和行为)密切协调,并与环境一致;发作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虽反复发作也不导致精神衰退。在强烈精神因素作用下出现的抑郁症称为反应性抑郁症,这类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但易受环境的影响,症状的内容也同心因密切相关。在更年期发生的抑郁症称为更年期忧郁症,这类患者多表现焦虑和激动,自责自罪和疑病妄想也较突出。

  治疗 锂盐,如碳酸锂和枸橼酸锂是主要的抗躁狂药、卡马西平对躁狂也有效。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呱啶醇也可用于控制兴奋躁动。三环类(如多虑平、丙咪嗪、阿米替林)。四环类(如麦普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苯乙�)都是抗抑郁药。锂盐也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尤其是双相患者。电休克治疗对躁狂和抑郁发作均有效,尤其对木僵、拒食、自杀和过分兴奋躁动者显效较快。

  预后 一般说来情感性精神病预后良好。不管是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均可有效控制,而且多次发作也不导致精神衰退。但也有少数患者迁延不愈或频繁地反复发作以致无正常期。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躁狂症患可因鲁莽行为引起意外。

  预防 较好的方法是在即将复发之前采取预防性治疗。有些发作频繁的患者可坚持长期服药。有本病的患者应避免同有类似疾病的异性结婚,因为这样的夫妇生下的后代有很大可能患同样疾病。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强健的体格,也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情感分为正性情感(如高兴)和负性情感(如悲伤)两类。

1、情感高涨:此时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总是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

 2、欣快:一般是指在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及麻痹性痴呆等疾病时出现的快乐心情。虽然病人经常哈哈的,也有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的体验但其面部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同时病人自己也说不清高兴的原因,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刻板,因而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

 3、情感低落:这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它和情感高涨恰恰相反,病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这种情感低落经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要求的减退,反应迟钝。但整个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仍有密切联系。

 4、焦虑:这是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在缺乏明显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其本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焦虑。

 5、情感脆弱:病人的情感容易引起波动,反应也迅速,有时也较强烈,常因无关重要的事件而感到得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6、情感暴发: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病人表现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有时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有时则又满地打滚,整个现象杂乱无章,这类发作持续较短,情感色彩异常浓厚,并且常伴有撒娇、做作、幼稚以及演剧式的更替动作。病人对周围情况的感知并无障碍,意识也颇清晰,但严重时也可出现轻度障碍。一般来说病人的暗示性较高癔病性格特征也颇为明显。

 7、易激惹:这是一种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病人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既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病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大发雷霆,与人争吵不已。

 8、情感迟钝:指病人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较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

 9、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竟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10、情感倒错:这是指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性而言。些时病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当他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感到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得非常高兴愉快。

 11、表情倒错:这是指情感体验与协调不配合或相反的表现。

 12、恐怖症:这是一类不以病人的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怖情绪。病人对平时无关重要的物品、环境或活动,产生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甚至感到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但无法摆脱。

 13、病理性激情:这是一类突然发作、非常强烈但又较短暂的情感障碍。一般地说,病人既不能意识到由此产生的冲动行为的后果,也不能对其发作加以控制。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残酷的暴行,以致严重地伤害别人。事后可能出现遗忘。

 14、强制性哭笑:病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或带有强的哭或笑。表情呈现为一种奇特的、愚蠢的、与其情感内容完全不相符合的面部表情。病人既缺乏任何的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哭和笑。

 15、矛盾情感:同一病人对同一件事情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感体验。

 16、病理性心境恶劣:是无任何外界原因而突然出现的低沉、紧张、不满情绪的发作。一般持续1-2天。病人易激动,无故恐惧,提出各种要求,诉说各种不满。

双向情感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

 双向情感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现在很多人精神压力比较大,当情绪没及时缓解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接下来我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双向情感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的相关资料,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双向情感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1

 发生双向情感障碍,最初的症状是有情感比较脆弱,而且非常容易发怒。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一、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痛苦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痛苦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痛苦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痛苦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痛苦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痛苦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痛苦患者被误诊为单相痛苦,长期使用抗痛苦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躁郁症患者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最佳控制。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15%到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当心。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

双向情感障碍早期症状有哪些2

  一、双向情感障碍病症(什么叫双向情感障碍?)

 情绪障碍分成单边情绪障碍即单边神经衰弱,和双重的情绪障碍即双重神经衰弱或是精神分裂症。单边神经衰弱以心情低落主导,而双相痛苦症要繁杂的多,病人除开具有痛苦症状外,通常还随着躁狂发病。

 “双相”,全称‘躁狂痛苦症’。有几回发病是痛苦症,另一个几回确是心态过多激动,乃至不可以自动化控制,展现躁狂情况。

  二、双向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

 “双相”与一般神经衰弱的关联性:他们全是发病性的疾病。通常每一次发病延迟时间数日,乃至会有不断几个月时间的。通常历经1个发病期之后自主减轻,减轻期彻底恢复过来,并且自身彻底可以了解发病时的异常,自身自心也期待再不发作,但却通常数次发病,这一非病人自己能够操纵。

 “双相”与一般神经衰弱的差别:有50%的焦虑症患者,发病并不是很经常,乃至将会一辈子只发病一回,总得来说躁狂痛苦症,也就是说说白了的双相痛苦症的发病频率要高得多。而假如病人是初次发病,并且是痛苦症性的'发病,那麼没办法区别两者关联,直要等你出现心态过多激动,能够诊断为“双相”特点。

 1、感情敏感:病人经常由于某些细微或不相干关键的事儿而觉得忧伤或激动兴奋,无法克制。多见于脑血管硬化性精神疾病,也看得见于神经症的精神衰弱等多功能性精神疾病。

 2、易激惹:病人非常容易由于某些小的事儿而造成明显的感情反映。比如发火、兴奋、恼怒、乃至火冒三丈,延迟时间通常较为短暂性。多见于脑器质精神疾病,比如脑血管硬化性精神疾病。也看得见于躁狂情况等多功能性疾病。

 3、强制笑哭:病人在没有外部要素的危害下,突然冒出不可以操纵的、没有分毫感召力的脸部情绪。病人对于既无一切心里感受,也说不出来需不需要那样哭和笑。它是在脑器质精神疾病时比较普遍的这种精神病症状。

 4、欣快:是在痴呆症基本上的这种“热情高涨”。病人常常满面简单而且呆板的微笑,连自身都说清开心的缘故,因而使人呆傻、愚昧的觉得。看得见于麻木性痴呆症和脑血管硬化性精神疾病。

 5、生理性热情:就是指忽然产生的、十分明显但又短暂性的这种情绪障碍。它与感情暴发的不同点:其主要表现为欲望、致死、毁物等具备较强的毁灭性的个人行为,大多数有必须水平的意识障碍,过后忘却。常见于癫痫病、脑颅外伤性、中毒副作用精神疾病及精神分裂。

  三、双向情感障碍的痊愈方式

 身心健康专家指出,相对性于单相电神经衰弱最关键的是想方设法领着病人从痛苦症情况中走出去,这一除开用药治疗外应大量的辅之以认知行为疗法,根据关爱和户外活动游戏使病人的心身体会到衣食住行的温暖。

 而针对双相躁狂痛苦症病人而言,由于发病将会比较经常,因此主要的是根据药品调节情绪,防止在偏激心态发病时导致损害,在心态得到操纵后,再辅之以心态指导,慢慢使其能自身把握,稳定情绪化是首先,以后能够再想方设法开展事件的认知行为疗法。

 在单相电和双相型的痛苦症期,都是出现显著的精神实质健身运动和植物性神经系临床症状。病人主要表现精神实质自主运动缓慢,或逻辑思维、语言及-般姿势的迟缓,乃至会发展趋势到痛苦症性木僵的程度,这时全部独立姿势彻底消退。约有15%神经衰弱有无精神疾病性病症,最常见于痛苦症。期待大伙儿铭记,倘若发觉症状,要立即采取有效。

双向情感障碍很多人都称之为“天才症”,但是我觉得这不算是病,只不过是在感情上比较敏感罢了。

我们来看一看双向情感障碍的定义是什么,双向情感障碍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分为两个不同的极端,对于一些受到这种情感折磨的人来说,自己的生活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就像是黑与白的两个极端,有时候会莫名的开心,有时候会极度的压抑。

造成双向情感障碍这种情况也是分为三种原因,第一种就是来自于自身的家庭,双向情感障碍有很多人都是因为家庭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当中,本身就有人是有这个症状的,所以会遗传给自己的孩子。

也有可能是因为离异家庭、父母分居、自己独居、家庭环境不和谐等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当然除了家庭的原因,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来源于社会和自身的因素。

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如果负情绪莫名的增加,并且使得自身的压抑感总是蓬发,对于生活中的一些负能量的事情过于在意,就会让自己产生双向情感障碍这件事器,也会让自己烦躁起来。

而从自身的角度去讲的话,就是双向情感障碍是与中枢神经传递有关的,其中也包括作息时间等情况导致的,内分泌的紊乱也会让双向情感障碍发生的概率增加。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种情感上的经历,只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就会很容易解决这些事情,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对于自身永远充满希望,对于自己的未来来说,要保有着动力。

这才是一个正常人才会有的心态。如果你一直都不会对于自身产生希望,那么你的人生永远都是灰蒙蒙的,不会有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7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