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查为情感障碍,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医院检查为情感障碍,我到底该怎么办呢?,第1张

听起来你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母亲,因为孩子的“双向”要休学而焦虑,对吗?从你呈现的信息来看,孩子在两家医院做了诊断,明确得到是一个是抑郁症,一个是双向,这两个症状可以合并到一起称之为“情绪障碍”。这些充分说明了孩子的确不适合继续上学,而需要休学治疗,所以我们需要做从长计议。孩子目前的症状可能跟家庭的教育,成长经历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关,简要分析入下:

其一,你跟孩子的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通过复读的方式赢取了高考,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在剧烈的冲突中赢得高考的?一方面想着摆脱高中教育上一所大学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另一方面,还要顺从你们的意愿,而选择委曲求全的方式复读,从从而带着愤怒和无奈进行的复读,产生抑郁症也就无可厚非;

其二,孩子终于达到了你们期望的目标后,事实上丧失了一个学习和前进的动力,通过迷恋网游,补偿了学习生活丧失的兴趣和乐趣,但是挂科给他带来了创伤性的打击,激活了他内在的焦虑。

其三,不清楚你孩子是怎样的性格的人,如果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任何一方情绪不是很稳定,容易情绪化或者脾气比较暴躁,都可能带给孩子不利的影响,因为让孩子跟家人的互动中长期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也就很自然了。

如何破局?

首先,涉及到孩子已经到了需要住院的地步,所以建议首先考虑医院的药物治疗,稳定住情绪,在考虑心理治疗。

其次,作为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才是治愈孩子躁郁症的关键,否则。外在的压力源不解决,药物治疗非常的受限。

再次,如果孩子通过诊断,确诊具有精神病性的人格特质,或者边缘性人格特质,。可以建议家长跟孩子做系统的家庭治疗,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恢复以及人格重组。

最后,如果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家长可以试着带着孩子做一些公益的社会活动,多参加社会沙龙,总之,一定要让孩子走出去,走出去,需要通过社会的影响来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

一、什么事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

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危害:

1、偏头痛:躁狂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抑郁症型更为多见。

2、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燥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3、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躁狂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抑郁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5、行为失控:有的狂躁抑郁症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大发雷霆,严重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还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从而行为失控,事后后悔不已。

6、自杀:自杀行为在自杀患者中,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观念,1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是自杀死亡的。狂躁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仍然有自杀的行为出现。

三、双向情感障碍症和双重性格的区别

双重性格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1、本质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双重性格是在同一时刻存在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2病因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症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双重性格由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

扩展资料

1、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

2、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双向障碍

-双重性格

不要你觉得,你用什么方式判断出你没有任何问题?

首先,我们要谈的是之前你为什么频繁去医院?众所周知,没问题的情况下,没有父母会一直带孩子去医院的,所以你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其次,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目前比较普及的精神疾病,不要讳疾忌医。我们知道有些人因为工作学习压力或者生育压力都会造成抑郁症,要积极面对才能更好的摆脱这顶帽子。这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如果确证是这个病,长期不治疗对你和家庭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知道抑郁症的药物会对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如果不服用药物,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积极配合,和爱你的父母一起努力,这种病情一定会好转的。加油。

有些精神障碍是有一定的发病时期的,比如儿童时期发病或者青少年时期发病之类的,但有些精神疾病是不分任何年龄段发病的,比如双相情感性障碍就是一种,因此对于双相情感性障碍很难控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双相情感性障碍的相关知识吧。

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什么病

情感障碍有双相情感性障碍,那么双相情感性障碍是什么病来的呢?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又可以分为双相一型、二型、快速循环型和环形心境障碍,治疗原则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不同个体,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既往史等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躁狂症典型的心境是情绪高涨,但是激惹性较高,具有敌意、脾气暴戾和难驾驭等现象也很常见。双相情感性障碍病人的整个体验和行为都带上这种病态心境色彩,使他们相信自己正处在最佳精神状态。

双相情感性障碍的表现

双相情感性障碍需要自己平时多观察,那么双相情感性障碍的表现有哪些呢?

双相情感性障碍病人有时候会显得不耐烦,爱管闲事,频频打搅他人,如果遭到反对,便大吵大闹。结果便与他人产生摩擦,可能由此产生继发性的偏执性妄想,认为自己正被人迫害。双相情感性障碍有精神运动功能的加速,使患者体验到思想像在赛跑一样,可以称为意念飘忽,如果很严重的话,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散漫相区别。双相情感性障碍很容易随境转移,患者常常会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

还有双相情感性障碍思想与活动的境界都很开阔,进而发展成为妄想性夸大。有时在躁狂极期会出现一时性的幻听或幻视,但均与病态心境具有可以理解的联系。睡眠需要明显减少。在双相情感性障碍病情达到极端时,可能显得十分疯狂,以致在情绪与行为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理解的联系,呈现为一种无意义的激越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

双相情感性障碍为何不能彻底治愈

患有双相情感性障碍很难治愈的,那么双相情感性障碍为何不能彻底治愈呢?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一般是根据病人的表现,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果病人表现为抑郁相,就需要服用抗抑郁剂进行系统治疗,如果病人表现为躁狂相,就需要选用情感稳定剂进行治疗,但大部分病人,由于选用的药物剂量不合适,会导致病人复发,另外,病人服药不规律,也是导致复发的原因之一。

在情感性精神障碍出现之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情绪无法控制等问题,如果想要摆脱伤害,必须要重视药物治疗。通过药物快速控制病情,其中常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有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碳酸锂、丙戊酸钠等。合理通过以上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更加好的控制病情,缓解疼痛。

双相情感性障碍能治好吗

双相情感性障碍治疗方法不少,可是双相情感性障碍能治好吗?

目前来看,总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治愈率可达到70%,当然这里指的是临床治愈,因为目前的情感障碍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不能做到对因治疗。即使患上双相情感障碍也不必过于担心,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但通过治疗可以将病情稳定,因此患者也能正常生活。

通常药物仅仅是在病理上减轻双相情感障碍,要想有更好的效果,必须在患者心理上介入治疗。选择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的情绪,找出引起心理疾病的根源,再对症一一克服。双相情感障碍的长期持续性发作,因此心理治疗应该和药物治疗一样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

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一、概述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躁狂型先兆

病情性格多呈循环特点,即兴奋性病前性格与抑制性病前性格相交替。

1.早期先兆 本病以失眠、头痛、烦躁、易兴奋激动、话多,以及无原因的、持续性的、高涨的兴奋激动为先兆。

阻截治则 以平肝解郁、养心涤痰为原则,方宜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泽泻、茯苓、法半夏、枳实、竹茹、胆南星、生姜、菖蒲。

2.典型征兆 以无原因的、持续的兴奋躁动、活跃乐观为典型征兆。即“情感高张、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主征,无幻觉、妄想,本能亢进(食欲、性欲)。

3.处理 以平肝泻心、豁痰开窍为原则,凡邪壅上焦的以瓜蒂散或莱菔子涌吐痰涎。服法: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研细为末和匀,每服0.6~3克,不吐者,以翎毛探喉,但只能用于实证。湖北省沙市精神病院,用莱菔子30~50克,为末温水调服,比瓜蒂散平稳。邪阻下焦皆可酌情选用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控涎丹、龙胆泻心汤、防风通圣散、涤痰汤、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白金丸、朱砂白金丸。发作后、休止期又须以养心阴、益心气、舒肝解郁为辅。

(二)抑郁型先兆

1.早期先兆 无重大原因的进行性忧抑、悲伤、孤癖、消极迟顿,为该病早期先兆症状。

阻截治则 宜舒郁豁痰、化瘀开窍,方予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或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酌加化瘀开窍涤痰之品,如桃仁、丹皮、菖蒲、郁金、竹沥、牙皂(一次量,半克)。女性患者伴有经闭者,可用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化瘀通经开郁。属阳虚者,可酌用壮阳刺激法,方用起抑饮羊藿、仙茅、仙灵脾、甘草。

2.典型征兆 从忧郁、悲伤,发展至悲观失望,消极低落,自罪妄想,甚至自杀或木僵,即所谓“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3.处理 以涤痰疏郁、化瘀开窍、壮阳兴奋的原则,方宜涤痰汤加味:茯苓、法半夏、橘红、枳实、竹茹、胆南星、菖蒲、郁金、远志、牙皂、细辛、苏合香丸、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阳气虚的用壮阳刺激法,予起抑饮化裁: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仙灵脾、鹿角霜、壮阳汤:巴戟天、*羊藿、陈皮、黄芪、附子、肉桂、干姜、党参、熟地、仙茅、龟板、砂仁、甘草。有瘀象的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三棱、莪术等。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神经官能症为大脑非器质性疾患,主要病理为兴奋与抑制失调。由于患者的自知力较强,愿意积极就医,因此客观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利。体质预报,所谓神经质,具有超早期先兆意义,本病主要特点为躯体症状大于精神症状,故先兆信号首先来自躯体方面的不适……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大脑功能暂时失调的疾病,虽仍属于精神方面的疾患,但无精神错乱,尤其是对疾病的自知力较强,而不像真正的精神病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该病共分为八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癔病,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恐怖性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疑病性神经官能症、人格解体性神经官能症,本文仅择其发病率较高的三种类型进行叙述:

(一)神经衰弱症先兆

神经衰弱症是一种长期大脑超负荷(包括工作过度紧张和心理矛盾)之后,出现的大脑衰弱。主要为兴奋与抑制的失调,易于兴奋亦易于抑制,并且躯体症状较为明显,如乏力、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等。

神经衰弱症发病率很高,且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常互为恶性循环,对生产力影响很大,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期阻截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早期先兆 患神经衰弱症的人常早期即有神经质的素质,弱型、强而不均衡型皆易得此症。易罹素质约为两类,一类为纤弱质倾向,怯弱、敏感、多疑、自卑;一类为不均衡质倾向,即易于激惹,自制力弱,易发脾气,主观,任性,易“冷热病”,一段时间热情,一段时间消极。

先兆症的类型在上述两种易罹质的基础上表现为兴奋型先兆及衰弱型先兆,前者以焦虑、敏感、易激动为特征,后者则以沮丧、萎靡、暗疑为征兆,二者都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如出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性功能减弱以及头部的神经衰弱三主症:头昏、头重、头痛。发病前早期信号集中表现在睡眠障碍方面,以失眠,尤其入睡困难为特征(包括早醒、醒后不能入睡),其次为不易抑制,情绪不稳定,焦虑急躁为信号。

2.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先兆鉴别 由于精神病也有类神经衰弱症,因此二者必须进行鉴别,神经衰弱多有心理矛盾史,情绪焦虑,忧心忡忡,但生活兴趣浓厚,对疾病有自知力,积极治病。精神分裂症则精神创伤不明显,情感冷漠,对生活无兴趣,不承认自己有病。此外,某些患有慢性躯体疾患的人也可能出现症候性神经衰弱,其他,脑力劳动过度同样也可出现一时性神经衰弱。

3.阻截治则

(1)兴奋型

先兆阻截治疗 宜柔肝益心舒郁,方用一贯煎加减:柴胡、白芍、杞子、川楝子、沙参、生地、茯神、远志、炒枣仁、寸冬、龙齿、辰砂。

典型征兆 发病为易虚性兴奋、激动,紧张焦虑,旋即倦怠萎靡,神经过敏,多疑,注意力不集中,顽固性失眠,头昏头痛头重,食欲不振,即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处理 必须打破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以突破失眠大关为第一要义。主要立法为交通心肾,佐以化瘀通窍,方宜百合饮子肉、丹皮、菖蒲、远志、黄连、肉桂。

(2)衰弱型

先兆阻截治疗 宜益气养心、安神解郁,方予天王补心丹加味: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菖蒲、郁金,另服朱砂安神丸。

典型征兆 忧郁寡欢,乏力自汗,失眠食欲不振,在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的相互作用下,逐渐由神经衰弱导致躯体衰弱。

处理 关键在于阻止向躯体衰弱的发展,立法为补肾扶阳,其中,属肾阳虚者,用壮阳兴奋法,方予起抑饮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鹿角霜。久郁多挟瘀,则当服鸡血藤饮:鸡血藤、丹参、党参、麦冬、五味子。

(二)癔病先兆

癔病即歇斯底里,多发生于青年女子,包括精神,神经、躯体三方面的病症,中医称为脏躁、梅核气、奔豚、暴瘫、暴瘖、暴盲、暴聋等,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其病机认为系心血虚肝郁,神魂无所依所致。临床特点为情感性强烈(包括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高度自我中心,症状千恣百态,变幻万端等。

癔病病机的最大特点为心理性,心理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心理治疗及暗示治疗作用,比药物治疗有效。

1.早期先兆 癔病大多出现于弱型神经类型兼有艺术型的人。早期多感情丰富、脆弱、敏感、多疑、自尊心强,且躯体症状较明显。其中,尤以植物神经失调为明显,如恶心、食欲不振等。

阻截治疗 以滋润五脏之阴为主,用甘麦大枣汤合地黄汤:甘草、小麦、大枣、百合、生地。

2.典型症状 癔病症状的特点为突然性、暂时性和可恢复性。如突然丧失某种感觉,包括失嗅、失听、失明;突然丧失某种运动能力,如单瘫、偏瘫、截瘫;突然出现震颤、惊厥;突然精神出现障碍,如意识丧失,痴呆,精神错乱等,以及突然出现躯体内脏功能紊乱,如忽然出现气喘、厌食、咽堵、抽搐、仆倒、吐白沫等,但都可经心理暗示或药物暗示而得以缓解。

3.处理 除加强心理治疗之外,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立法。

(1)症状表现为抑制性的:如突然失听、失明、失语的以豁痰开窍为治则,而突然丧失运动能力的以解郁通络为治则,突然意识丧失的以疏肝开心窍为原则。

(2)症状表现为兴奋性的:如突然痉挛抽搐或哭笑奔走,怒恚叫骂或腹如豚奔,又当以平肝泻火、养心敛神为治。在发作间歇阶段则须侧重养阴解郁、豁痰逐瘀的原则,防止复发。临床可酌情选用甘麦大枣汤、温胆汤、涤痰汤、天王补心丹、龙胆泻肝汤和礞石滚痰丸、朱砂安神丸等。

(三)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先兆

主要症状是存在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和精神病的区别在于,对病有自知力,但无法摆脱,在疲劳、静止、疾病后加重。此类疾病,其病机主要为肝胆虚,肝主藏魂,胆主决断,肝胆虚则逐渐胆怯多疑,不能决断而成病。

1.早期先兆 患者多为内向型,但过于谨细认真,发病前忧柔寡断没有主见,多疑善虑,伴犹豫不决进行性加重。

阻截治则 此型多呈肝胆虚先兆,治疗当补益肝胆,方宜滋肝益胆汤龙眼肉、菖蒲、远志、郁金、大枣、小麦、甘草。

2.典型征兆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特点是强迫观念,即被迫思维、强迫心理,主要为惊恐综合征以及强迫行为,如做一些无聊的动作。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为,前者为对疾病的不知性,本病为可知性,但不能自制,前者淡漠,不愿治病,本病则疑病,愿意治病。

处理 宜滋肝益胆、养心宁神,方予滋肝益胆汤3.生脉饮加味:当归、白芍、柴胡、枣仁、百合、合欢皮、龙眼肉、菖蒲、远志、郁金、党参、麦冬、五味子、龙齿、辰砂。

情感障碍的人的情绪是不能自己控制的,有的时候非常的开心,有的时候又非常的低落,患者当然也知道自己这样不行,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又表现的非常的狂躁焦虑,让身边人也很痛苦,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情感障碍的情况吧。

情感障碍症产生的原因

患有情感障碍症会影响感情生活的,那么情感障碍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情感障碍症可能是因为中枢神经递质异常。人体内部的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且该系统中的各种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而相关研究发现情感障碍和多种神经递质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异常,是引发情感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

还有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情感障碍症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情感障碍症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情感障碍症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

情感障碍通过仔细的观察是能够发现的,那么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是什么呢?

情感障碍因为疾病不同表现也有不同,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典型的疾病是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主要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活动减退、缺乏兴趣乐趣、丧失愉悦感为主的疾病。

情感障碍附加症状包括了饮食、睡眠、性功能障碍、疲乏无力、自我评价比较低,无能无用、绝望、无助感,而且患者自罪自责严重的患者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除了上述抑郁发作的症状以外,还会伴有躁狂发作,如比较常见的出现了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活动增多,伴有兴奋话多、夸大吹嘘或者是参与各种活动,但是有始无终等等内容。往往患者精力充沛,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

情感障碍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

精神病和心理病其实还不太一样,那么情感障碍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呢?

情感障碍属于心理病还是精神病要根据其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如果是单向情感障碍则属于心理病,主要是指因为感情生活障碍引起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情感高涨或者情绪低落,因为存在心里排斥反应,所以无法与伴侣以及家人进行正常沟通。如果是双向情感障碍则属于是精神疾病,不仅会出现情感异常,还会伴随躁狂抑郁等精神疾病表现。出现情感障碍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加强护理。

有时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情感障碍虽然不会危害到身体,但会危害心理健康,那么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情感障碍能治好。情感障碍通过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是有治愈的几率。很多患者出现情感障碍后,首先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病情基本上得到控制,日常还要做好心理治疗。因为患者在发病时会有情绪波动大,容易激怒等特点,还会出现思维以及行为的相应改变,反复发作等症状表现。

通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通过各种心理学的方法治疗情感障碍,例如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等,让患者放松心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情感障碍,能够摆脱不良的情感障碍困扰,让情感障碍患者回到健康正常的生活中。

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 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8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