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在舞蹈中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是什么?

请问一下,在舞蹈中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是什么?,第1张

情感的表达是舞蹈艺术的魂,是演员测量自身水平的关键标准,也是编排者注入作品的关键因素。而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观众来说,充满着感情的舞蹈不仅让自己大饱眼福,也可以让自己的到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需要深刻了解到的是舞蹈表演不只是为了让观众体验到肢体的美,也不只是让观众看到你的基本功的扎实,更加要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宣泄,与演员们建立某种特殊的精神联系,从而让观众从内心里感受到某种情感

(一)将内心的情感充分地外放并加以面部表情的利用

情感的发源地是内心,它是由内向外的扩散。要把情感表达出来,舞蹈演员应该要能领悟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情感是真实的,是真正的在内心深处感受出来的,只有在真正体会到情感时,才能将情感表达得淋漓精致。所以,舞蹈演员们在表达某种情感时应该先感受它,理解它。情感的外放是由内心向肢体的延伸,这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但没有这种由内向外流露的过程则是虚假的。就像机械的躯体,它没有灵魂,没有内心,所以它是无味的。

在面部表情中,我认为眼神的利用是很重要的。“眼睛是打开心灵的窗户”。感情是可以通过眼神来传达的,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所传达的情绪也无处不在,比如,当你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时,父亲望向你的眼神与平常肯定不同。

而在表演作品时,不加以眼神的利用则会减弱情感地表达。我们在很多的舞种里都会注重眼神的运用。比如说拉丁舞,女生在跳桑巴的时候,必不可少的是那种火辣的,魅惑的眼神,充分地表达出了桑巴女郎的性格和热情。又比如,我们在表演维吾尔族舞蹈时,那种骨子里的自信,高傲,用一个眼神足以传达。可见眼神的重要性。

(二)注意结合自身的情感融入和个性的塑造

舞蹈艺术不是机械的表演,当编导表达出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情节时,不是纯粹的需要演员按照编导自己的想法来演绎,同时,也需要演员自己的理解,结合自身的条件,舞蹈演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比如说,融入自己的性格,再连接角色,通常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二度创作。一个成熟的舞蹈演员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在某个舞蹈作品里准确表达出来,并且能展示作品的内涵,并通过舞蹈演员的情感融合在人格形象里。

(三)在表演和日常训练生活中,要提升自己创造形象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演员创造形象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影响着表演过程中的情绪表达。舞蹈表演中对人物的想象是指对其年龄,背景,心理活动的想象,尽管不能完全想象出人物的状态,但可以想象出自己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是什么样的状态。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更多的体验生活,需要尝试更多的风土人情,在生活中把握最让人动容的人物或者情景,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塑造属于自己的舞蹈。

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舞蹈美是舞蹈反映出的具有一定美丑属性的感性形象。对舞蹈美的审美感受是舞蹈引发的各种情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审美反映。

世界各民族的舞蹈,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各自永恒而独特的魅力。芭蕾舞以“开、绷、直、立”为美,中国古典舞则以“拧、倾、圆、曲”为美,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展现,更是纷彩绚丽、千姿百态的美!

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善于用肢体动作抒发人的内心感受,表示人的精神面貌。强烈的抒情性是舞蹈主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舞蹈表示强烈情感的直接形式。

舞蹈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经过肢体语言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来深刻反应人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人类情操的高度升华,它以鲜明的美感和强烈的抒情性深深感动着大家。舞蹈以情感为动力,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以外化的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美学特征。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 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以少总多,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虚拟的动作表演重在动作的高度美化和感情的充分抒发,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由,拓宽表现生活的领域,超越有限的“实境”,营构无限的“虚境”,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旨在调动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艺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艺术意蕴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一般来讲,艺术意蕴还不完全是由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意境,主要是指抒情性舞蹈艺象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分虚实,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即“如在目前”的“象”。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其意蕴虚涵,具有暗示性,只能领悟,不能直陈。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无形君有形”。但再好的虚境也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表现上,“真境逼而神境生”,“有形发未形”,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创造。就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看,意境创造又是情、景结合的艺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会,景与情合”,意境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融中创造的。借用王夫之的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舞蹈艺术也是如此。韵味无穷,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隽永的意蕴和综合美感效应。意境是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共同创造的多层次、整体的、动态的、空间的意象,是作者得于心、观者会于意的产物。艺术主体的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欣赏主体在接受中的再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复现、衍生和深化。意境的整体性象征具有朦胧性、模糊性。创作主体的个性、创作的时代性与欣赏主体的个性、欣赏的时代性之间的差异,形成同一艺术意境在创造和再创造的时代、历史背景中的意蕴的变异性。同一艺术意境可以生发出多种不同的阐释,从而构成意境的多义性。意境美的创造是有抱负的舞蹈艺术劳动者刻意的审美追求。 应当指出,舞蹈艺象的三个层次的美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在舞蹈艺象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艺象都必须具有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这两个层次。意蕴,不是每个艺象都有。有,也不是每个欣赏者都能体悟到。能体悟到的,也有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别。有的舞蹈艺象,或者有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或者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或者有发人深思的艺术意蕴。但是,真正优秀的舞蹈艺象,必须是用生动传神的舞蹈语言、塑造出内蕴着隽永深邃意蕴的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的结构有序、有机融合成的一个完美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舞蹈艺象才能传世不朽。 舞蹈艺象不仅讲究动作、结构安排的对称、均衡,而且注重场面的丰富变化与和谐统一。还要借助服饰、道具、灯光和象征性的舞美设计,特别是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形成多层次的美感效应,产生震撼人心的巨大感染力,综合体现多方面的舞蹈美。 欣赏者通过对多方面舞蹈美的反复品味,会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增强对舞蹈美的欣赏能力。对舞蹈艺象传达美的方式和技巧认识得愈深,理解力愈强,就愈能接受美的信息并不断强化审美感受,深化自美体验,内化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进而升华成对美好人生境界的自觉追求,逐渐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朗、大方、文明、健康的操行仪态,健康、健美的体魄和自由、和谐、完整的人格。

舞蹈表演中动作与情感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艺术表现的需求

舞蹈的艺术性不是仅仅通过高难度、繁琐的动作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仅仅在舞蹈中渲染情感就能增强其艺术性。舞蹈表演中的动作与情感表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和谐统一,才能够令舞蹈表演回味无穷。比如,《碧波孔雀》是杨丽萍所创造的一种新孔雀舞,正统的孔雀舞来自于傣族部落,是只限男子跳的舞蹈,舞者手持两片道具翅膀,并在腰间栓系羽屏挂饰,在舞蹈最后张开羽屏模仿孔雀开屏。杨丽萍所创的《碧波孔雀》则是通过女性舞蹈者柔美的舞蹈动作,展现傣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画面。孔雀在傣族象征着吉祥、幸福、美丽、善良,舞蹈者柔和的手部动作和微笑的面部表情,都深刻的诠释着傣族人民的这些情感。舞蹈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将《碧波孔雀》的艺术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两者的结合下,既能使观众欣赏到优美的舞姿,又能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独特的精神色彩。在技巧性的舞蹈动作中能够将舞蹈所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情感的表达中又能显示出舞蹈动作中的技巧,从而使整个舞蹈作品显得更加出色。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只有表演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积极的调动起来,才能通过舞蹈动作对情感进行展示,观赏者在对舞蹈者的肢体动作进行欣赏时,才能够领会到每个动作的具体内涵。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每个动作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

(二)是观众欣赏的需求

观众欣赏舞蹈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自己内心对美的追求,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对观众而言,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是要在动作上进行创新,增加舞蹈动作的难度,还要在动作中融入情感,注重情感的表达。

舞蹈艺术和情感表达的联系:

(一)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其通过肢体语言和舞蹈者的形态美、动作美来表达情感。由此可见,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能够极致地表达舞蹈艺术创作者的情感。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要以情感表达为主,使情感成为舞蹈作品的灵魂和主题,让作品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产生思想共鸣,增加舞蹈艺术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二)情感表达是表现舞蹈艺术的核心元素

一个艺术作品只有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这样的艺术作品才会拥有灵魂,使人看到其中的价值。舞蹈艺术作品也不例外,情感表达作为舞蹈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方式,也是舞蹈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在舞蹈艺术作品中,情绪的表达除要通过肢体动作形态外,还要通过演绎者的情绪和面部表情。但要注意,这些细节只是情感表达的催化剂,作为升华情感所用,不能够过于夸张,否则就会对舞蹈作品的完美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和表演时,舞蹈艺术创作者要将情感融合在舞蹈艺术表现的各个部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蹈艺术作品中所要呈现的情感,增强舞蹈的欣赏力和感染力,使舞蹈作品能够与欣赏者产生共鸣。

加强舞蹈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的途径:

(一)关注生活,感受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舞蹈艺术创作者要想使舞蹈作品更具情感表现力,除要丰富舞蹈艺术中的动作外,还要懂得将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及思想融入作品创作中,提升作品的内涵与意义。这就需要舞蹈创作者懂得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奠定自身的情感基础,从而打造具有情感的舞蹈艺术作品。而要使情感主题表现明显,舞蹈艺术创作者需要对一些独特的文化、风俗人情进行研究和深入了解,从而为舞蹈动作与情感的融合奠定情感基础,把握舞蹈作品的主题。例如,著名舞蹈作品《一片绿叶》讲述的是一位女子在观看一片绿叶时,引发对生命流逝、青春逝去的思考。这部作品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舞蹈创作者通过对生活一些常见元素的思考,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从而使作品更富有情感。

(二)提高表现技巧和舞蹈动作的顺畅性

作为舞蹈艺术创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以便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时,将情感与动作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在舞蹈艺术表现中,创作者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根据舞蹈动作及舞蹈节奏和力度来表现的,掌控舞蹈节奏,既能给该舞蹈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又能使情绪和情感得到良好表达,以此来达到提升舞蹈作品内涵和可欣赏性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表现舞蹈的主题。

综上所述,情感表达作为舞蹈艺术作品的基础与灵魂,是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舞蹈艺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必须要加入情感表达,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在进行表现时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使其更具价值和可欣赏性。

一、从物质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这就规定了在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现和说明的一切,都必须通过艺术的形象直接地表现出来。舞蹈舞台上没有“过去时”和“未来时”而都必须是“现在时”。2、动作性,是由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人体的舞蹈动作所决定的。舞蹈作品由一系列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的不停顿地发展、变化来完成。3、节奏性,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即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机体内部引起的各种不同节奏的发展变化。这种内在节奏会转化为外在节奏的各种形式表现。所以,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外在节奏又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听觉的节奏,是听觉对象在时间上有规律的变化,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而视觉的节奏则是视觉对象在空间上作有规律的变化,如线条的由短而长,形体由大而小、高低相间、曲直有序等。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4、造型性,舞蹈必须具有造型性,这是使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条件和主要的因素。造型性本身,就要求了动作的构成具有美感的形象,它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最生动、最鲜明、最有表现力,也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动作。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一是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也就是舞蹈的构图———舞者在舞台三度空间所占据的地位和活动的路线。

二、从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抒情性,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有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人的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体的动作却能予以充分的表达。所以,用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语言难以表现和描绘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成为了舞蹈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作“表情动作”。舞蹈中的表情性动作,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基础,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的。舞蹈即能表达自然情感,也能表达社会情感。善于抒情,也能叙事。

三、从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舞蹈艺术是综合性的。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的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象。随着舞蹈艺术表现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活内容的需要,特别是产生了舞剧这种舞蹈体裁后就使得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发展到更为高级的阶段。它把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声光等艺术都融合在舞蹈艺术之中,这就极大地增强和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同时就相应地促进了舞蹈艺术更高的发展。

舞蹈表演中情感概述

舞蹈表演的实质是在情感基础上建立视觉艺术,舞蹈表演不仅需要表演者掌握更多技巧,还需要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融入情感表达的内容。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不仅是表演者的个人情感,还是有价值的情感,这些情感既可以是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又可以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还与舞蹈创作背景息息相关。例如,少数民族舞蹈中应具备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生活乐趣,这样舞蹈表演者就能够生动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并将这些情感表达在肢体动作中,进而表达出情感更加丰富的舞蹈。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想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仅依靠单纯的动作、语言、视觉等无法完成。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形象的基础上映衬出其中的情感。除此之外,不同的舞蹈表演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会像影像一样映射到观众的眼中,这样才能够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因此,这种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既能够使大家更好地体会并理解舞蹈表演过程中表达出的情感,又能够使人民群众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

2 舞蹈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1 舞蹈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情感是舞蹈的灵魂

演员的思想情感主要是表达对价值事物的反应,而舞蹈表演指的是表演者在表现形体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表情和形态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能够焕发出生命活力,舞蹈具有丰富的感染力,能够全面表达出演员的内心情感,洗涤大家的灵魂,情感为舞蹈添加一层神秘面纱。

22 情感表达确保舞蹈表演的完整性

舞蹈表演过程中的独特情感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价值型,表演者需要充分了解舞蹈的创作背景,以此为基础掌握舞蹈风格、韵律等内容,以创造出生动的形象。舞蹈动作和情感联系十分紧密,两者的有效融合构成了一个整体,舞蹈表演者在伸展多样化的肢体动作过程中,表演和情感是不断改变的。除此之外,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需要掌握更多的舞蹈技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确保舞蹈内容和舞蹈形式的统一性,提高舞蹈表演过程中艺术的完整性,观众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舞蹈表演中的情感。

23 舞蹈表演的过程就是情感表达的过程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赋予表演内涵,在情感诠释的基础上展现出舞蹈过程。舞蹈表演者具备情感表达创作的能力,而舞蹈具有抒情的特点,在思想情感表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舞步和眼神表达出情感寄托,因而舞蹈表演过程指的是情感表达过程,主要是由各个舞蹈表演者赋予对舞蹈情感领悟的过程。在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具备个性化特点,这直接关系着舞蹈者在专业领域中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舞蹈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功底,在专业化训练的过程中,协调各个肢体动作,这既需要舞蹈者具备先天的表演优势,还需要后天的努力。

3 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31 情感表达是舞蹈者素质水平的展现

从技术角度来看,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表达中具备的艺术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表演者的综合素质。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为了向观众展示艺术感染力丰富的作品,需要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因此,在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艺术表演者需要在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使观众感同身受,根据表演层次的差异性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这样观众才能够沉醉在艺术表演过程中,其主要原因是情感表达不只需要舞蹈表演者用眼睛进行观察,还需要观众在艺术表演过程中不断理解和体会,这样就能够领悟到与传统表演不同的感受。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需要掌握表演技巧、音乐节奏,以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感染能力。

32 情感表达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性

舞蹈表演是一项具有动作变化多、感情充沛的艺术,表演者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表现出舞蹈的艺术性,而舞蹈表演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表演者造型、情感变化中。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应用正确处理感情表达的方式,提高舞蹈的艺术性和综合性。同时,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出的情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表演者需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因此,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人员需要将情感、舞蹈动作、面部表情进行融合,这样观众就能够感受到舞蹈的真实性和特殊性。

33 情感表达影响着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很强,为了充分发挥出感染效果,舞蹈表演者需要确保自身的表演具有较强的张力和感染力。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表演者展现肢体动作的过程中,实际是向大家讲述了完整的故事,这种故事性特点的舞蹈表演会展现出舞蹈层次存在一定差异的情感变化,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观众就能够感受到舞蹈表达出的人间悲喜,这样舞蹈的感染力会更加强烈,使得观众和表演者更加亲近。因此,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舞蹈表演的感染力,表演者需要在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发挥出舞蹈的艺术性、完整性和感染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29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