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对他人最有效的事奉---读《接纳是最好的治愈--渡过2》心得

分享是对他人最有效的事奉---读《接纳是最好的治愈--渡过2》心得,第1张

分享是对他人最有效的事奉”,我也将我的阅读心得分享给大家!

                ----题记

《接纳是最好的治愈--渡过2》是张进老师编辑的第二部关于治愈抑郁症的经验书,上篇为“幻象”,是患者诉说疾病的感受;中篇“光明”,是患者交流康复的经验;下篇“知行”,是知名医生、咨询师、专家记录案例和科普知识。

张进老师在前言中说:写作是心灵秩序重建的过程,也是自我心理治疗的手段。从心理建设的角度看,写作无异于清理自我,和自我对话。写作又是一个把思维碎片逻辑化的过程,在自己的故事里不断的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在理解中带出新的灵感、意念、感受,转化为新的动力。当然这不一定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面对过往的伤痛,常常会有逃离的冲动。但是当直面内心,在故事的叙述中,你可以收获感动。这是一种自我拥抱,带出温柔的力量,抚慰伤痛的心,如同抽丝剥茧,把生命的真相逐层揭开。

张老师的这段话让我灵感迸发:我何不将写作技术应用到心理咨询当中去,让来访者带着使命感和价值感在一个接纳的状态下直面内心、进行内省和重建呢?

在上篇“幻象”分享中,有举行婚礼前三天发病的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患者sarina、有受尽双相情感障碍折磨的患者迪诺龙华、有姜涛医生分享的多重人格分裂的小姑娘,有克服幻觉的精神分裂患者聪明,还有一个直接用真实姓名分享的抑郁症患者陈余等等,他们选择公开分享,就是一种勇敢的接纳,这种不亢不卑的真实的分享让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多了一份同理心和理解。

在中篇“光明”中,我特别喜欢题记中的话:“你受的苦、遭的罪、忍的痛,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走的路。”这也是一位从疾病中挣脱出来的患者说的话,这句话给了苦难一个善果,让苦难成为成长的契机。在张进老师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交流中,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如苦难家庭出生、患上抑郁症的季善玲,不仅考上了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由计算机专业跨行到了心理学专业,还结了婚,变得越来越强大。他说:“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我的选择,出生在贫穷愚昧的家庭不是我的选择,我很庆幸自己经历了那么多绝望,还能坚持活到今天,还能走在人生的轨道上。命运也许会扭曲我的成长环境,但扭曲不了我对光明和美好的追逐,命运可以暂时使我深陷苦难,但不能击溃我的灵魂,阻挡不了我重活新生的希望。”季善玲的成长就像一棵扎根在石缝里的松树一样,全身散发坚韧不拔出精神力量,令每一个看见他的人动容、感动。

一位叫砚谷墨清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将治疗当做一生的战役,他体会到:“疾病的痊愈,也是一个人学习如何爱自己的过程。正是因为疾病,我才觉察到之前自己对自己是多么缺乏了解,当我开始尝试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这种对自我的理解与懂得会比以前深沉许多,放弃与坚持的矛盾,狂妄背后的自卑,绝望中的忍耐,脆弱中的坚韧,这些才是真实的我。在绝望中尝试,在尝试中等待,在等待中改变,在改变中重生,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疗愈自己。”这是多么有力量的话语啊,当疾病来临时,还有什么比懂得爱自己更有疗效呢。

一位带母亲治病13年的儿子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教训,他强调:对于精神疾病,及时和正确治疗非常关键。

一位走出重度抑郁整整10年的来自美国的女患者分享了她的康复经验,她说:“分享是对他人最有效的事奉。”她的身体改善之后,又进入了职场,十年过去了,现在她已经到退休的年龄,以60多岁的年龄衡量,她是非常健康的,体态适中,不胖不瘦,精力充沛,每星期爬两次山,打一次乒乓球,还去修一些课,不吃任何中药西药,一年中除了体检,很少去看医生。她的分享无疑让那些害怕抑郁症治不好的患者看到了光明的曙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姚贵忠也表示,精神疾病不等于精神残疾,精神病患者也不一定就是残疾人,只要资料到位,他们完全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

曾经患过精神分裂症的李印臣说:“害怕发病、害怕复发、害怕现实、害怕提高、害怕进取等等是精神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态,对于康复期患者的各种害怕,他认为不是靠药物能够解决的,因为他们缺乏的是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找到并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才能驱走笼罩在他们周围的各种害怕,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看着这么多重症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积极资料完全康复,“光明”篇为我做咨询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在下篇“知行”中,张进总结了一个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的全病程指南,这个指南对我做咨询也非常有指导意义。他认为抑郁症患者从治疗进程看,可以分为急性发作期、疗愈期、巩固期、康复期。在急性发作期需要科学求治;在治疗期需要信任医生、坚持治疗;在巩固期和康复期需要坚持服药,轻度抑郁最好维持治疗六个月以上,重度抑郁维持九个月以上,重度抑郁维持15个月以上;在抑郁情绪和轻度抑郁时期,要选择恰当的干预方式,如果仅仅是情绪问题,那么可能还在心理范畴,可以进行心理干预,如果不仅情绪长时间低落,连同动力和能力都出了问题,就可能进入”症“的范畴,成为抑郁症,需要及时药物干预;到了中度和重度抑郁期间,重在陪伴和觉察,以防止患者自杀。

张进老师对于抑郁症用药利弊做了完整表述。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吃药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吃药不一定总能见效;二、吃药有副作用;三、吃药见效慢;四、吃药不去根;五、吃药周期太长,很多患者认为吃药会上瘾;六、吃药有病耻感。既然吃药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趋利避害,根本没有治根之说,只能够缓解,很多时候,治标和治本差别不大,就像治感冒一样,只要能缓解头痛、鼻塞、咽喉症状就行了,因为有可能再一次会感冒。关于副作用:副作用确实存在,但也没那么可怕,因此副作用和疾病之间应该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关于复发: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严格遵守一足,坚持服药,锻炼身体,辅之以心理调适,则复发的可能性并不大。关于上瘾,其实上瘾之说只是一个误解。概括而言,当下抑郁症治疗确实不够理想,但暂时没有别的疗法可以全面代替。它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不坏的选择。

因为我不是医生,没有诊断权和开处方权,但是在咨询中总会有一些康复期的来访者问这个问题,还有些是被评估出抑郁的需要转诊的来访者,他们对用药充满恐惧,张老师关于抑郁症用药利弊的解读帮助我科学地回答了他们的疑惑。

“知行”后面几篇,在心理学如何对付强迫症、心理咨询治疗的技术手段、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案例等等以心理专家为主分享的篇幅中,我看到了张进老师作为一位外行人的专业态度和包容进取之心,既有技术的指导,又有精神的滋养,科学实用,非常全面。

张进老师在“后记”中又苦口婆心地交代:抑郁不是你的敌人。一个人有多造躁狂,抑郁就有多深,正确的认识抑郁-----它是结果,不是肇始势;它是必然,不是偶然;它是朋友,不是敌人。接纳它,善待它,告别它。

感恩张进老师及所有分享的患者及患者家属与心理专家,《渡过2》让我深信抑郁、焦虑、强迫等等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当我们不幸患上心理疾病时,请不要害怕,怀着感恩之心积极治疗,因为它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自己、获得新生。

看着这张美美照,我充满能量地对自己说:“亲爱的,你受的苦、遭的罪、忍的痛,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走的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0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