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王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汉江临泛王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第1张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势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诗。全此诗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诗人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诗歌以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原文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如下: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扩展资料: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

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渡汉江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快要回到家乡了,却又很紧张很害怕,家乡还是以前的样子吗,儿时的玩伴还在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却因长年在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的紧张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写了诗人回乡途中复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关心和思念

这首《汉江临眺》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3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