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外貌的英语课怎么导入?

询问外貌的英语课怎么导入?,第1张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环节中歌曲歌谣使用的问题及分析

丁 菲 张 允

摘要:英语歌曲歌谣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环节。适合儿童认知特点和语言水平的歌曲歌谣能够衔接新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轻松自然地导入所学话题。本文基于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观察,结合实际案例,从三方面分析目前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歌曲歌谣使用的问题:歌曲歌谣与学习内容无关;歌曲歌谣导入过长或过短;歌曲歌谣在导入环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最后,依据研究问题,给出针对性建议:提高教师对导入环节的认识;结合教材特点选择歌曲歌谣;根据儿童特点使用歌曲歌谣。

关键词:歌曲歌谣;课堂导入;案例分析

一、研究缘起

本研究中的歌曲歌谣是对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英语歌曲、歌谣和短诗等的统称。其特点是内容有趣,发音清晰,节奏明快,结构简短,易学易唱(Scrivener,2011:355;王美玲,2017:5;崔又丹,2017:1)。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具有强烈的影响,学习者从环境中习得语言的程度取决于其对语言输入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Johnson,2002:94)。而歌曲歌谣恰好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积极轻松的环境,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Zhang, 2011)。

因此,在中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歌曲歌谣符合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优化学生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和丰富教学内容(陈兵,2010)。《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英文歌谣歌曲的掌握也有明确的要求,其中一级标准要求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歌谣15首左右,二级要求能学唱简单的英语歌曲歌谣30首左右(含一级要求)。

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将歌曲歌谣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导入环节应用广泛。但笔者在观察中发现,目前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对于歌曲歌谣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选择歌曲歌谣时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特点,而且导入环节流于形式,不能对进一步的教学有所助益。

二、文献综述

关于歌曲歌谣在儿童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教师信念和教学行为方面,即教师群体关于应用歌曲歌谣进行语言教学的信念、态度及其在教学中能否恰当有效地使用歌曲歌谣(Alisaari& Heikkola, 2017; Tegge, 2018)。此外,对于如何利用歌曲歌谣发展儿童语言也有一定的研究,例如,利用歌曲歌谣扩充儿童的词汇量,将歌曲歌谣作为阅读文本发展儿童的阅读和预测能力(Coyle& Gómez, 2014; Patricia, 2001)。在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一线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经验的总结,包括在各种课型中如何使用歌曲歌谣(谭伟民,2006),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歌曲歌谣所起到的作用及实施建议(李润峰,2013)。综合国内外研究,多数研究者只是对歌曲歌谣的应用进行了宏观的分析,并没有结合实践对某一教学环节中的操作情况进行具体的剖析。

本文基于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观察,结合实际案例,从三方面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歌曲歌谣使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实施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三、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歌曲歌谣使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1歌曲歌谣与学习内容无关

在导入环节,教师选择的歌曲歌谣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目的是让学生提前感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激活相关图式和语言,帮助学生做好语言准备,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王笃勤,2015:161),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预热。如果导入与其后的学习没有关联,就有可能影响后续教学任务的完成(王笃勤,2015:160)。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有的教师选择的导入歌曲歌谣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主题内容或者语言形式没有太大关系,其作用除了让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之外,对教学没有实质性帮助。

教学片段:教学片段选自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一节英语公开课,本节课的授课主题是“Hobby”。上课伊始,师生进行了互相问候之后,教师便开始播放歌曲歌谣。

T: Let’s begin our class by singing Are you ready

OK First, let’s sing a song Stand up, please

(学生起立,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ABC等字母的歌,教师与学生一起跟着视频做相应动作)

“Aa Aa Aa /e/ /e/ /e/ ant ant ant

Bb Bb Bb /b/ /b/ /b/ bear bear bear

Cc Cc Cc /k/ /k/ /k/ cat cat cat

Zz Zz Zz /z/ /z/ /z/ zebra zebra zebra”

T: OK,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Boys and girls, look here, what’s this (教师举着篮球询问学生这是什么?)

S: Basketball (学生齐声回答)

分析:本课例中,教师在进行了师生问候之后播放了学生们都熟悉会唱的字母歌,学生们都跟唱起来,课堂看起来很活跃。但是在导入时选用的这首歌曲歌谣与后面的学习内容“Hobby”并无关系,而且字母也早已不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课堂导入要具有关联性(王笃勤,2015:159),选用这类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歌曲歌谣来进行导入,既达不到让学生提前感知教学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衔接的效果,又浪费了学生还处在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的课前这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并且容易让学生产生混乱感,搞不清本节课的主要授课内容,这都不利于之后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选用牛津小学英语同步歌曲“Hobbies”或者是朗文BACKPACK少儿英语课程的歌曲“Hobbies”来进行导入,听后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代入感强,学生能自动地融入到课堂中,能够将导入环节和呈现新知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歌曲歌谣导入过长或过短

英语课堂导入环节一般以3-5分钟为宜(陈明丰,2005;王丽春,2012:107),太长则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导致偏离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最终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导入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注意力分散。但导入环节也不宜过短,否则也不能起到引发学生关注和激起兴趣的作用。因此,听唱歌曲歌谣如果是导入环节的整个活动,最好以3-5分钟为限。

在下面的案例中,教师设置的歌曲歌谣导入环节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快速地结束了。这样一来,既没有达到通过歌曲歌谣让学生提前感知教学文本的目的,又没有充分调动起他们的思维,不能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教学片段:教学片段选自北京市某小学六年级一节英语公开课,本节课的授课主题是“My New Friend”。

T: Very nice to see you here First of all, I have a chant for you Let’s watch and listen Would you like to follow the chant

Ss: Yes

(教师播放与朋友有关的chant,带领学生一起说唱)

“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Some are old, some are new

Some like green, some like blue

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T: Great, a lovely voice Could you tell me what is the chant about

S1:Friends (找一位学生回答)

T: Got it! It’s about friends Look, a girl is talking about her new friend She is here, what’s her name (PPT中展示女孩)

S2: Liu Yun (找一位学生回答)

T: Liu Yun is talking about her new friend Alice Look, this is Alice’s family Today we will learn about Liu Yun’s friend Alice and her family

分析:本节课的主题为“My New Friend”,教师选择了与朋友有关的chant进行导入,贴合教学主题,而且后面的问题和过渡语也很自然。但不足之处在于,导入时间过于短暂:因为chant本身只有简单的四句话,在导入中仅进行了一遍就结束了,所用时间只有16秒钟,多数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进行到了下一步骤。

笔者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多说唱几遍chant,在集体说唱之后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对friend主题有足够的体验和心理准备。而后,也可以让学生仿照chant介绍自己的朋友,用学过的形容人性格、外貌等的单词填入,这样可对本节课相关词汇进行巩固,为接下来的主要授课内容铺垫。例如,可改写为“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One is tall, one is short On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one likes singing 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3 歌曲歌谣在导入环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歌曲歌谣在导入环节的作用不仅是简单地活跃气氛,还可以把歌曲歌谣作为一个先行组织者,即引导性材料,在呈现目标学习内容之前就利用歌曲歌谣里面的场景、歌词或人物,将其作为一种脚手架来促进学习,帮助学生连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自然流畅地进入到新知学习中(田宝 等,2010:224)。目前,有些小学英语教师仅把歌曲歌谣作为热场的工具,用来调动和活跃气氛,最终失去了导入环节的真正意义。

教学片段:教学片段选自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一节英语公开课,本节课的授课主题是“Transportation”。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First, let’s sing a chant (学生跟唱歌曲歌谣)

“You can drive a car

You can drive a truck

You can ride on a train or in a bus

How do you get from A to B

Over land, through the air, or on the sea

T: Do you like to sing the chant again

Ss: Yes

T: Ok Let’s sing it loudly OK

Ss: OK! (教师播放两遍与各类交通工具有关的歌曲歌谣,学生跟唱。)

T:This is a man, he wants to travel How can he get from A to B? Who can try (歌曲歌谣结束之后,教师展示一位男士背包旅行的,并询问学生问题)

分析:本课例中,教师选择的歌曲歌谣与这节课主题完全一致,而且歌曲歌谣涉及的交通工具名称包括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以及可以拓展的有意义的词汇。但在听唱歌曲歌谣结束之后,教师直接进行到了下一个讨论活动,并没有对歌曲歌谣中出现的各类交通工具与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连接。这说明教师对歌曲歌谣的应用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延展性的操作,即挖掘其跟教学内容的关系,做好衔接,发挥其教学脚手架的作用。

笔者建议,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这首歌曲歌谣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包括car, bus, train, bike, taxi,以及拓展词汇truck, motor scooter, unicycle。学生熟悉了这些单词后,教师可提问学生“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How can you get from Beijing to Shanghai”……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刚听唱过的歌曲歌谣中的单词和句型进行回答。这样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运用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交际,实现了歌曲歌谣导入与教学内容的无痕衔接,以及从导入环节到新知呈现环节的自然过渡,由此确保了歌曲歌谣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出其最大的教学价值。

四、教学启示与建议

1 提升教师对歌曲歌谣导入的认识

导入是一件事的起始或开端,英语课堂的导入就像一出戏的“序幕”,有介绍背景、渗透主题、烘托气氛、引起注意、带入情境和唤起期待的作用(王笃勤,2015:153)。导入活动的设计原则包括: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要形式多样,要把握活动的节奏(张文静,2016)。成功的导入要具备趣味性、互动性、简洁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具备直观性、关联性、情境性和真实性(王致华,2010;王笃勤,2015:154)。

因此,教师要提升对歌曲歌谣导入的认识,了解歌曲歌谣导入的作用、要求和实施原则,在进行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知识、歌曲歌谣特点等情况灵活处理歌曲歌谣导入环节,避免导入流于形式。

2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歌曲歌谣

导入环节的设计要遵循相关性原则,导入要与后面的教学内容相关。如果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脱节,为了导入而导入,则不利于完成课堂任务(王丽春,2012:106)。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选择的歌曲歌谣要与后续教学内容相关,选择时需要仔细考虑这首歌曲歌谣与接下来的教学主题或者语言形式有无关系、能否有效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

小学英语教材的附录中都有对应单元主题的歌曲歌谣,为教师选择歌曲歌谣提供了便利。另外,对于课标中提到的小学阶段会出现的十一个话题,如身体与健康、节假日、季节与天气、动物、颜色等,教师也可以自己收集与这些话题相关的其他歌曲歌谣以配合教学;或者教师可以自己改编,采用学生们都熟悉的曲调,如“两只老虎”、“一闪一闪小星星”,根据教学主题或语言形式进行填词。

3根据儿童特点使用歌曲歌谣

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有的放矢地使用歌曲歌谣,以确保有效的导入(林立,2004:105)。一般而言,枯燥乏味、毫无意义或者程度过难的输入材料容易造成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及不能持久的后果(Brown,2007:102)。所以,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使用的歌曲歌谣要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诙谐幽默,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帮助他们保持注意力(Brown,2007:103);中国大部分小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仍处在起点状态,歌曲歌谣使用中的语言不宜过难或者过于复杂。此外,小学生喜欢重复和模仿,歌曲歌谣使用时要给孩子们留下一定的跟唱或者创编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使用歌曲歌谣进行导入时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歌曲歌谣比赛或者是游戏及学生们喜欢的道具来提高他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可以让学生伴随着英语歌曲歌谣自编动作,边唱边跳,集学习和游戏于一身,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林立,2004:142;Scrivener,2011:355)。总之,语言简单、有趣多样的歌曲歌谣在使用上符合学生爱唱爱动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从课间玩耍状态慢慢过渡到课上,以适应上课的节奏。

五、结语

歌曲歌谣韵律优美,歌词简洁,使用歌曲歌谣进行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既有助于达成课标中对歌曲歌谣的要求,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符合现在“听说领先”的教学趋势。但是,由于小学英语教师对歌曲歌谣导入活动的认识不足,目前在应用歌曲歌谣进行课堂导入时,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歌曲歌谣与学习内容无关,歌曲歌谣导入过长或过短,歌曲歌谣在导入环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提升对导入环节的认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歌曲歌谣,根据儿童特点使用歌曲歌谣,以提高导入环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Alisaari, J & Heikkola, L M Songs and poem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7,63: 231-242

[2]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Third Edition)[M]NY: Pearson Education,2007

[3]Coyle, Y & Gómez, RUsing songs to enhance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J] ELT Journal, 2014,68(3): 276-285

[4]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5]Patricia, D Using Songs and Chants as a source of predictable text[J] 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2001,45(4):187

[6]Scrivener,J Learning Teaching: The Essential Guide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rd Edition)[M] Oxford: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2011

[7]Tegge, F Pop songs in the classroom: time-filler or teaching tool[J] ELT Journal, 2018,72(3): 274-284

[8]Zhang, JJazz Cha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1,1(5): 563-565

[9]陈明丰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浅论[J]教学与管理,2005(16)

[10]崔又丹英语歌曲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绵阳城区H小学五年级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11]陈兵小学英语说唱活动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0(3)

[1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林立小学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4]李润峰歌谣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15]田宝,戴天刚,赵志航 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6]谭伟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歌曲和歌谣[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6(6)

[17]王笃勤小学英语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8]王丽春小学英语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9]王致华简论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36)

[20]王美玲农村小学英语歌曲歌谣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长春市净月区兰所农村小学为例[D]延吉:延边大学,2017

[21]张文静小学英语课堂有效导入活动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6(23)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as Lead-ins in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Ding Fei Zhang Yun

Abstract:English songs and chants are applied very often in ou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s a lead-in procedur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as a lead-in procedure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are treated: songs and chants have no relation to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length of the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in the lead-in is not appropriate; the teacher cannot make full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in the lead-in Some suggestions are then offered accordingly: to raise teachers’ awareness of lead-ins, to choose songs and chants based on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to use songs and cha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Key words:songs and chants; lead-in; case analysi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滤过的解释

过滤。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 态度 》 :“后者是由无数的感官的材料,储积在脑中,更 经过 一道滤过作用, 酝酿 作用,综合地表现出来。”

词语分解

滤的解释 滤 (滤) ǜ 使液体、气体经过纱、布、纸等,除去其中所含的泥沙、杂质、渣滓、毒素而变纯净:过滤。滤清。滤器。滤纸。滤液。 部首 :氵; 过的解释 过 (过) 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 彼时 :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 某种 处理方法:过秤。 过磅 。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刵 )。过剩。过犹不及

 导语: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的导入,会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能够扣住学生的心弦。为此,锤炼导课艺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更是打造精彩课堂的突破口。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

 新课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也叫“引入”,它是课堂教学伊始的3-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总称。“导”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入”即是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进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从而愉快地进入师生交流。

 二、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其中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可理解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为课堂导入提供了理论支撑。前者指出了情感(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效果之间的关系。后者指出:二语习得者遵循自然顺序(natural order),通过理解比自己当前的水平稍难一些的输入,即i+1(i是习得者现有的二语水平),来自然地习得该语言。所以在导入一节课时,要激活学生已有知识“i”同时输入学生理解的语言,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和关键。

 三、课堂导入的现实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目标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协调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新知的导入,方法单一,有些教师甚至直接呈现新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些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新知导入的重要性,但是导入过程生硬,为导入而导入。从新知导入现状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找到新知导入的不同策略,丰富新知教学的认知呈现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四、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导语设计要目的明确,应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针对性是要针对教学内容,使设计的导入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入。这就要求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漫无边际,生拉硬套,牵强附会。

 (二)短小精悍,突出简明性

 导入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一般不宜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为此,要优化新课导入,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在内容上要高度概括,高度提炼,精而又精;语言上要简洁洗练,不要拖泥带水,冗长拖沓。

 (三)要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引人入胜,还要有趣味性,通过充满情趣的导课,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有艺术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使新课的开始就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同时在形式上也要突出多样性,切记千篇一律。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随时变化,从而才使得导入更有吸引力,更有利于下面环节的展开。

 五、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导入的方式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做到灵活多变,生动新颖,切忌千篇一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将探讨以下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就是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通过游戏的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揭开新知。为了在准真实情景中进行教学,老师往往不得不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游戏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准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下面这个教学片断反映了教师如何应用游戏来导入新词的学习,其教学内容是yellow。

 片断实录:在教授颜色类单词时,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游戏:当学生已经学完red和green两个单词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红的和绿的两盏交通灯,并说:“If we see the red light,we must stopIf we see the green light,we can go”接着就请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做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T: Green(大家一起做踏步的动作。)T: Red ( 大家不动。)

 接着老师画了个**的灯,并说:“look,the yellow light,what shall we do YeahWe can wait”说完,教师做了个等待的动作,接着全班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Yellow一词就是这么被引出的。

 教学赏析:教师通过这个生活中的交通灯游戏,既巩固了前两个学过的单词,又自然地引出了新词yellow,很妙。

 可见将游戏引到教学中来,并不意味着仅仅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要抓住游戏与学习的联系点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运用语言,使游戏与学习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对话导入法

 对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与新知有关的一个和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自由”交谈,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又为新知识技能发展做好了铺垫。

 片断实录:上课一开始,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但是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是由学生向老师提问,老师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S1: Miss Xu, what color is your coat T: It is red S2: You look nice in red T:Thank you S3: How are you today T: Not bad, thank you S4: Miss Xu, what is the time now T: It is nine o’clock

 在英语课上,因为有许多学生怕在众人面前说英语,使得对话教学常常在学生处受到冷落。如果改变了对话的形式,让学生问老师,课堂的气氛会大为改观。当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当他们的提问被认可,并从老师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满意感溢于言表。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道理可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阐明“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

 (三)歌曲导入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的情绪。许多教学内容用演唱歌曲等形式进行导入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美妙的音乐能唤起学生的知、情兴奋点,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一则教学片断反映了运用歌曲进行导入的教学过程:在教学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A let’s talk部分时,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初步感知句型,同时熟悉书中各主人公,下面这位老师采用了歌曲导入的教学形式。

 片断实录:Step 1:greeting: hello! I’m Sarah(老师头戴 Sarah的头饰做自我介绍,并与学生一一握手。)Step 2:I have a nice present for you Listen, what’s this(播放歌曲hello!的录音,教师同时哼唱并做简单的动作。)Steps 3:follow me, please(引导学生跟教师一起哼唱,并配上招手、握手等动作。)Steps 4:sing the song with your good friendsYou can take out the pictures of Sarah,Mike,John and so on

 歌曲《Hello》不但在创设学习氛围上卓有功效,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出现的主人公有初步的了解。戴上头饰可以将歌曲变成一个简单的对话,通过调换歌中的主人公,还可以扩展练习其他内容。在导入阶段应用这种方法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歌曲除了齐唱外,还可以以师生或生生对唱的形式出现。

 (四)律动导入

 律动导入法借助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积极创设语言情景,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二十六个字母时,为了打破学生对字母学习的成见,让字母“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起来,下面这位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采用了做字母体操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字母。

 片断实录:Step 1:let’s do ABC exercises Follow me(Students follow the teacher to say and make the alphabets together with ABC song);Step 2:Quick response: Teacher says the alphabets and asks someone to show the alphabets;Step 3:Pair work: One says, and the other does ABC exercises

 根据英语教学理论,字母体操应该是得益于TPR(全身动作反应法)产生的,是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调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的好方法。运用于导入环节时,字母体操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任何内容的教学导入阶段,特别是在字母教学中,可以起到极好的巩固作用。

 (五)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新课导入方法在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均可使用。

 PEP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有很多学习用品类单词,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单词,学习新单词,教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游戏:What’s in my bag 在其中用到了实物。

 片断实录:T: now, let’s play a game! What’s in my bagS: great!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个书包,告诉学生里面装满了学习用品,请学生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当老师提问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想知道包里是什么。学生们不断喊出已经学会的学习用品类单词,并设法猜到今天老师要教的那个单词的实物。这个方法使老师毫不费力地引导学生去念生疏的单词,几次下来,学生非但不会厌烦念单词,反而乐此不疲。

 总之,一堂成功的课,必须工于开端,使其具有一种诱人的力量。19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种首次感知的重大作用。希望以上的探讨能为小学英语教师今后的课堂导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1、证伪的意思是: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局限性,超出某个范围就必须建立新的理论

2、证实是证明其确实,通常是指通过一项或者多项客观存在来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即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

3、启示是用事实证明了所说的假话,证伪的推理,就是用推理法辩别它的真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3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