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第1张

 导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课堂导入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前五分钟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如果得当,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下铺垫。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不拘于一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

 一、案例分析

 同课异构活动是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无疑是把握课堂教学规律的捷径。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或多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授课,然后其他听课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议,以提炼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行为。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新教师亮相课,教学内容为《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A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词组并学会介绍家人,分别由A、B、C三位教师执教。

 1“提问式”导入导出活力

 案例1:变“老三篇”为“生活篇”

 原音回放教师A在教学时,采用了“提问式”导入法,用以下问题导入新内容的学习:How are you What is this Can you spell it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应答自如,教师自然十分满意。然后急转直下,进入新课教学。

 深层透析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典型的“老三篇”式提问导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就学过的英语交际用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其初衷是好的,旨在着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但是没有“导”出“活力”。问题在于:①老三篇”式的提问给大家“老生常谈”的感觉,缺乏新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的热情;②提问的内容与当天学习内容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新内容的呈现会给学生带来“跳跃”的感觉;③同样的问题经常提,就成了“常规性”问题,太常规的问题不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涌动,只会养成学生不积极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面对教师常规性“老三篇”式的提问,学生的“应答自如”,只是“机械”地“应对”而已,因为无须进行“思考”。这并不是真正的语言交流。

 抛砖引玉笔者认为,“导”要导出“活力”,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变“老三篇”为“生活篇”,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可供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如在学习主题为“家庭成员”的单元前,不妨设计一个有关家庭的话题,如拿出一张学生熟悉的全家福照片(比如《家有儿女》的剧照)问:What's this Do you know them 引导学生用英语谈论关于家庭成员的话题。这既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交流的机会,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他们通过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活动式”导入导出氛围

 案例2:变“形式”为“内容”

 原音回放教师B在教学时,采用了跟唱英语歌曲的方式导入,所选歌曲是北京奥运主题曲“You and Me”。学生和着优美的旋律轻轻哼唱,课堂里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氛。开始上课了,教师和学生以这首歌为话题用英语开始了交流,由此导入新课。

 深层透析通过唱歌的方式创设浓郁的英语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这节课并没有导出与主题相吻合的“氛围”。笔者认为,这篇课文不需要歌曲中渲染的那么深奥的意义,而需要一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温馨的旋律。这节课在“导入”这一环节上的问题在于:歌曲所渲染的氛围与学习内容不匹配,这位教师只是简单“粘贴”了唱歌这一“单元格”,而缺乏相应的内容。缺乏内容或与内容不符的形式非但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只会给人“东施效颦”的感觉。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并没能较自然地进入到课文学习的良好状态之中,这样的“导入”也就没有达到“导出”氛围的目的。

 抛砖引玉要导出英语学习的氛围,必须要有与内容想匹配的形式。在这里,只要将歌曲换为“My Family”,氛围就会好得多。这首歌旋律优美、欢快,歌词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容易模仿,也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去感受家庭的温暖。更难得的是,这首歌与课文主题相吻合,用它导入新课的学习能导出气氛,导出学习的情绪,导出学习活动的顺畅。

 3“铺垫式”导入导出实效

 案例3:变“呆板”为“趣味”

 原音回放教师C教学时先处理词汇,以扫除学习的障碍。这里暂且称之为“铺垫式”,即通过对词汇学习的检测与回顾导入新课。在本课中,教师C为了回顾并检测学生上一节课词汇学习的效果,和其他许多教师一样,先请学生用“Matching”的方式将单词和对应的英文释义连起来。

 深层透析英语学习离不开词汇、习惯用语和主要句型的记忆,所以,通过“铺垫”的手段导入新课的学习,是很多英语教师常用的方法,用得巧妙会使学生感到收获颇丰。但这种单调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且脱离一定语境的词汇练习往往会因为语境的缺乏而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结果不仅个别参与的'学生答得比较机械,而且大部分学生只充当了“观众”,成了词汇“铺垫”过程中的“匆匆看客”。因此,常用这样的方式作为“铺垫式”的导入,效果并不理想。

 抛砖引玉笔者认为,“铺垫式”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这篇课文涉及的单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回顾和检测,如:造句、对话表演、语言描述、做动作说单词等方法,引导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具体语境中将单词的词义表达出来。如①可以通过做动作来表示的词汇和短语有:this, that, this is, that is, these are, those are等;②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造句来表示意义的单词有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friend等;③可以通过对话表演表示意义的词汇和短语有pardon, excuse me等。在这样形式多变的“铺垫式”导入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热情提高了,英语学习氛围变浓郁了。随着活动的开展,新课的学习自然地导入,效果比单纯的“Matching”有趣得多。

 笔者认为,衡量导入是否高效,要看它能否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能否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主题。只有在有利于启迪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定向思维的前提下,新颖、和谐、精炼才是可取的。应该说,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

 二、初中英语新课导入艺术应用要点

 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导入,在设计和实施中,笔者认为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

 1导入目的明确

 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都应保证设置的问题情境指向课题内容的总目标,由目标规定学习行为的方向。上课伊始,要有意地调动学生知、情、意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

 2导入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

 导入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才能发挥其功能。①吸引注意。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学习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导入中使用足够的变化刺激,要抓准反映主、客观矛盾的教学情境,使这一矛盾的情境设计与学生的认识能力相适应。教师使用的各种导入类型,不论在形式上有多大差别,都要符合上述原则。②连接。问题情境的设置,应在分析新课与学生认知结构信息沟的基础上,形成新课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③相互作用。只呈现学习材料不能产生学习的需要,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与学习任务相互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潜在的认识差距。导入中,教师必须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暴露出学生的主观认识与将要学的新知识的对峙,使学生个体潜在矛盾被自己充分认识,明了其自身存在的困难,从而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只要教师能采用切实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经验和方法

 一、导入必须有目的性,能让学生快速明确本堂课要学什么

 比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谈论物品的位置。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运用实物bag,先询问学生“What’s this”,在学生回答之后接着将bag放在不同位置并运用目标语言询问“Where is my bag”,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用到的新单词in,on,under。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就能够很快明确学习目标,他们也能够轻松参与下面的活动。

 二、导入要有新意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音乐或视频导入已经不再新鲜,有时视频导入反而会让学生关注其他的与本课无关的一些东西。例如,曾经有位同事在讲Unit 5 I’m watching TV时,她用了一段江南style视频导入,结果发现好多学生只注意看“热闹”。因此,我在讲这一课时,结合上一个单元有关动物的话题,连续播放了几张动物的,让学生观察并回答“What animals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 doing”。这样,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由于是连续播放,学生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老师的提问,这样就能达到有效导入。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能促使学生去求知、探索

 比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明星的(将脸部遮挡),然后播放了一段有特色的笑声音频(时间约半分钟的周星驰的笑声),询问学生“Do you know who he is”学生们对周星驰很熟悉,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显示整张的同时追问“What’s his job”,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该节课的学习目标。该导入中,被遮脸的尤为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导入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不能占用过多时间,最好在五分钟以内结束。因为过长的导入容易使学生精神疲劳,思想不集中,错过接受新知识的良机,影响课堂任务的完成。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变得更有活力。

 导语:课堂导入对于各学科教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特别是相对较为枯燥的学科来说,有效的课堂导入就是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手段。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好,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一、初中英语新课课堂导入的原则

 1、导入目的明确

 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式,都应保证设置的问题情境指向课题内容的总目标,由目标规定学习行为的方向。上课伊始,要有意地调动学生知、情、意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

 2、导入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

 导入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才能发挥其功能。(1)吸引注意。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学习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导入中使用足够的变化刺激,要抓住反映主、客观矛盾的教学情境,使这一矛盾的情境设计与学生的认识能力相适应。教师使用的各种导入类型,不论在形式上有多大差别,都要符合上述原则。(2)连接。问题情境的设置,应在分析新课与学生认知结构信息沟的基础上,形成新课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3)相互作用。只呈现学习材料不能产生学习的需要,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与学习任务相互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潜在的认识差距。导入中,教师必须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暴露出学生的主观认识与将要学的新知识的对峙,使学生个体潜在矛盾被自己充分认识,明了其自身存在的困难,从而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初中英语新课课堂导入的特点

 1、导入环节是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的,因此不能显得过于冗长

 如果在导入环节浓墨重彩,会浪费后面教学主要部分的时间,喧宾夺主,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导入的目的只是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因此一般的导入环节应该控制在3—5分钟之内,导入完毕,迅速进入主题。

 2、导入环节的活动设置尽量简单化,指示语言清楚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活动形式

 如果指令语太复杂,会使学生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干什么;问题设置的太难,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而退缩或放弃思考,达不到活跃课堂的目的,更影响整节课的质量,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上课都遵守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在导入中应适当的简单化。

 三、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2、音乐导入法

 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课更有效。例如,在学摇滚乐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3、问题导入法

 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并有一种“欲知详情,请看课文”的心情。

 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阅读中,这样的导入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文本学习。

 4、背景知识导入法

 教师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形式展示,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为本单元的后续学习打好了情感基础。

 5、联系实际导入法

 如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庆祝方式,无一不是和本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导入过程中,笔者首先把温迪信中所写的万圣节和中秋节转化成表格让学生进行对比,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小的一张表格让学生兴致盎然,在填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生活的美好回忆一一被唤醒,他们畅所欲言,增加了很多教材中所没有的知识。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热烈的开端,为笔者在以后带领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6、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爱好,特别是悬疑故事。

 在多媒体课件和问题的引领下,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新单词去猜测,去预估,去联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教学了新单词。学生在有意义的情节引导下,对新单词意思和读音有了初步的掌握,为学生的课文阅读基本扫清了生词障碍,同时对课文故事做了部分介绍。

 7、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悬念导入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上。

 导语:课堂导入环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它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热身环节。正确有效的导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当中来。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导入的作用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作为重槌的第一槌——导入,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课堂开始,首要问题是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英语课堂导入,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教学参考书)

 二、抓住导入的原则

 如何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需要把握好导入的三个原则: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

 (一)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大部分学生反映,有趣的英语课堂导入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他们能更加积极自觉地学习。

 (二)针对性

 导入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不能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余。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等的差异程度。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1 Friends时,首先得考虑根据教学对象初二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新颖性

 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参与的兴趣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如在7B Amazing things的教学中,可通过播放功夫熊猫等动物拟人化英文影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氛围。

 三、践行导入策略

 “情境” 、“协作” 和“会话”是学习环境中的三大要素,它们为学生的课堂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基于此,可以在教学中践行以下导入策略。

 (一)多媒体导入

 主要作用: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具体操作:

 1 实物导入

 以实物进行教学,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如讲单词时,有一个词yoyo,是一种玩具,我便直接拿了一个到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要求玩,很快他们不但掌握了单词,还掌握了本课的句式:Can you play with a yoyo Yes, we can

 2 ﹑简笔画导入

 色彩鲜艳,表现力强,能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过程中,如在8A A Day out单元第一课时中讲授go climbing时,简笔画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的事物便跃然于黑板之上。﹑简笔画导入,可省去许多口舌工夫,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给课堂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识。

 3 音乐﹑歌曲导入

 音乐﹑歌曲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教学中用它们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树立学习信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教授7B Abilities第一课时,我在课前用一首歌Proud of You导入新课,反复吟唱的“I can fly”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的自信心及兴趣。

 4 诗歌朗诵导入

 Rhythm, chant节奏明快,深受学生欢迎,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例如,学习指示代词时,可让学生诵读:This is near, that is far;This is my ear, that is your star I have these, you have those;These are my knees, those are your toes This, that, these, those, near, far, now we know很快学生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愉悦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教师导入

 主要作用:把握学生认知,设计生活化提问,在导入中导出活力,为下一步学习建立概念框架。

 具体操作:

 1 提问式导入

 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以“连珠炮式的提问”、“突如其来的提问”等形式,使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讲过去时前,可以从提问现在时入手。

 2 介绍背景知识导入

 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生活、风土人情、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教师可在课前加以介绍。例如,在讲Thanksgiving Day时,介绍感恩节的来历。

 3 悬念导入

 即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故意设疑,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如果所设疑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使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课堂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时间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 It’s a plate It’s a playground等。接着我又在圆内画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此时他们会回答:It’s a face It’s a cake等。最后,我在圆内画上长、短针或是标上数字,这时学生便马上领悟It’s a clock,从而就可以引出新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三)学生导入

 主要作用:动用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任务。

 具体操作:

 1 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就是教师课前给学生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话题,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以此来导入新课。虽然有时课堂会稍嫌吵闹,但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过应注意限定学生讨论的范围。例如,在8A A Day out Main Task中,我给学生设定旅游的话题,又给了他们四个可供选择的地方(北京﹑上海﹑大连﹑海南),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很自然地在听取学生的讨论结果中进入了本课内容。如此学生画龙,教师点睛,共同协作,便顺利达到了教学目的。

 2 课本剧表演导入

 教师可事先将课文改编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排练。如在讲看病时,上课前我先让四位学生表演看病的情景,再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此法效果良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 笑话和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爱读有趣的故事。英语中的笑话和故事又有很多闪烁着智慧火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用它们来导入新课,可以达到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听课情绪的效果。

 4 游戏式导入

 游戏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以游戏作为课堂导入,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做游戏是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也最受学生的欢迎,我们经常做的游戏有Passing game, Guessing game, Bingo, Touch your knees等。

 以上所提到的几种导入法旨在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习得和操练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而好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快乐学习,共同收获预约的精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