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会缺乏爱?

为什么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会缺乏爱?,第1张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从小家庭不好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包括缺乏爱的表达、情感上的疏离感、态度上的消极等等。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情感障碍、人际互动困难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缺乏爱别人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拥有这种能力。事实上,爱可以通过学习、感受和实践来培养,即便是从小缺乏爱的人也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首先,他们需要学会表达爱。在更好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关心,而这些孩子很少会遇到表达爱的问题。但是那些在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地学习如何表达爱。这包括学会用言语、行为和肢体语言向别人传递爱的信息。

其次,他们需要建立信任。缺乏爱的人在情感上可能存在依赖问题,并且很难与别人建立起信任关系。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阻碍他们向别人表达关爱的能力。因此,他们需要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最后,他们需要付出真正的行动去实践爱。这意味着,他们要真正地付出行动表达出对他人的关爱,而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说说而已。一些例子包括主动帮助别人,积极倾听他人的需求,提供支持和鼓励等等。

因此,不能仅因为原生家庭不好就轻易认为一个人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培养自己学习和提高爱的能力的机会。通过学习和实践爱的技巧,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出真正的关爱,并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情感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情感障碍,这会对其日后爱别人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并非一定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1 较难建立轻松的亲密关系。原生家庭情感匮乏的孩子,难免对亲密关系怀有戒心,难以轻松地与他人建立深度的信任链接,这会对其日后融入社会带来一定障碍。

2 自我保护机制过剩。长期缺乏情感照顾的孩子,会形成较为防卫的心理机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别人进入自己内心世界,这也会对亲密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3 较难理解别人情感需求。理解和满足他人情感需求需要一定的慧心,但原生家庭关爱不足的孩子在这方面技能和意识往往比较匮乏,难以深刻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所以爱的表达也比较生硬与笨拙。

4 情感表达困难。长期孤立的孩子,往往在表达感情方面会有一定障碍。不会自然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也不太习惯主动关心其他人的情感,这会影响与人的亲密互动。

但是,情感能力的发展也有个体差异,并非完全取决于原生家庭。个体的意志力、后续经历和外界支持等,都可以弥补和修复部分初期的情感障碍。所以,原生家庭不好并不必然导致"失去"爱别人的能力,这还需要结合个体整体情况进行判断。有的人在后续人生中,仍然可以成为深情善良并乐于关爱他人的人。

所以,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定式不可逆,个体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同样非常关键。我们不应轻易给予绝对和过度否定的评判。有的人可以在后续的人生旅程中,弥补和修复初期的情感空白,学会建立深度关系并理解别人的情感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人会在一个特别充满爱的家庭当中长大,而有些人就会在一个特别缺爱的家庭当中长大,那么大家知道原生家庭特别缺爱的话,会有什么后遗症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原生家庭特别缺爱会产生什么后遗症。

如果是在一个特别缺爱的家庭当中成长的人来说他们会特别的缺乏安全感,在情感关系当中也容易让自己患得患失,因为他们,童年缺少了很多爱的陪伴,从而导致他们现在,特别的缺乏安全感会觉得所有人都可能会,突然的不爱他,而童年缺少爱的孩子来说,当他们长大之后,都会有讨好型的人格,因为他们会特别的期盼别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他们就会形成这种讨好型的人格,会变得自卑,内向特别的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这都是因为他们原生家庭特别的缺爱,而原生家庭特别缺爱的人,也会有一定的社交障碍,他们会无法去和自己的父母亲近。

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习惯这种亲密的接触所以,从而导致他们长大之后会有一种亲密恐惧症,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原生家庭特别缺爱的人,还会觉得别人不会主动的给予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他们心里面想的是,别人总是以一种目的去接近自己,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所以他们的情感关系当中,就会以物质来权衡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当他们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会感到特别的无力,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后盾去支持,也会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被别人爱过,所以他们心中特别的渴望被爱,但是他们又本能的去排斥这些爱护,所以就会有一点自我封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找内心那份缺失的爱。

01

案例一:

曾经接到一个女性来访者,她很困惑,

为什么她永远是两性关系中被抛弃的那个人?

经过了解后发现,她建立的两性关系模式是很特别的——首先,她会通过展现性感来吸引男性,然后在关系中,以一卑微的方式,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而且她想追求的男性,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有家庭的人,这就导致她总是会成为别人的第三者。

她渴望从成熟男性身上获得很多的爱,甚至会想介入到对方的家庭里去,但每次最终的结果,都是男人选择离她而去,留她自己独自痛苦忧伤。

她不懂为什么那么努力地去讨好对方,换来的结果都是被对方抛弃。

案例二:

另一个咨询案例是一位男性来访者,他和女友是异地恋,女友对他总是黏着自己表示很不舒服,两人之间经常会有一些小摩擦。

他工资不高,但很会给女友花钱,甚至于自己都快没有生活费了,他这样的付出,换来的是女友最终离去,他很痛苦,为什么女友不肯回头呢

他跟我诉说的时候,他反复地说“我们也有好的时候啊,就在去年……”我能发现他有明显的强迫,内心十分焦虑,他放不下前女友,他告诉我他想找她,哪怕被骂也要去求复合。

前女友确实骂过他,越骂他,他越觉得前女友对他还是有感情,他死追着不放,他那种压迫感让我感觉到有一种病态的执着。

后来我经过了解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他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父亲的关系又不是很融洽,他的生命中极需要一位女性来填补他内心对母爱的空白。

可是这种心愿之强烈,让他的前女友感到窒息,他害怕一旦错过了这份爱情,可能他以后都会得不到母爱了。

02

解析:

再说回到第一个案例,这个女生为什么会跟男性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来呢

经过访谈了解到,她内心极度缺乏父爱。因此她潜意识里一直想在成熟男性身上寻找父爱。而且不止这样简单,她一方面想得到父爱,另一方面又想去回馈这份爱。

在她的家庭里,妈妈是强势,爸爸是弱势的,当妈妈去打骂她的时候,爸爸没有能力保护她,但爸爸会找个理由解释说,是因为你的妈妈,我才无法跟你亲近。

这就让她形成了一个假设,如果没有妈妈,我肯定是可以与爸爸亲近的。

所以她会同情和可怜爸爸,但她自己又对爱是匮乏的,所以当她长大后,看到男人们被妻子或女朋友搞得不开心时,她会自然地注意他们,希望能帮助他们,给他们快乐。

但是我刚才说了她内心对于爱是匮乏的,所以当她与男人建立了亲密关系后,就会缠着男人,把男人搞得很烦。甚至她还想介入男人的家庭里,男人只是想玩玩,并不会给她什么保障,所以她就这样被抛弃了。

我们当然可以评论这些男人是渣男,但我想说的重点是,她只有通过先爱自己,而不是去从别人那里得到爱,她才能成长。

而那个男生是内心深处对于母爱的匮乏,使得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哪怕女朋友已经很反感他,他依然执着不放,不仅他痛苦,女朋友也不好受。

我们很多人表面上看上去很正常的,但是一旦深入了解以后就会知道很多人内心是带着伤的,要么是父爱缺失,要么是母爱缺失。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不知道冷热,身体不敏感,吃饭睡觉不定点你去了解就会知道,他们在小的时候很少得到妈妈细心的照顾。

很多人反对早恋,可是为什么早恋会发生呢想想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里,孩子早恋的概率有多大呢他、她在父母这儿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爱,不必要再去向外人那里获得。

往往被父母呵护地很好的人,对他人也是一种体贴和照顾,在进入亲密关系中也不会一味索取的。

在爱情里总想索取的人,是童年缺少父母的疼爱,而且很想把那些爱找回来,但需要承认的是,那些爱,我们找不回来。

如果我们一直执着于找回失去的爱,这会导致我们在和异性之间的相处中,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因为这其实是一种刻舟求剑的方式。

身份认同感,安全感和与异性相处的关系的方式,这三点其实是父母要给到孩子身上的,但很多父母其实根本意识不到。

03

但那也不能责怪父母了,我们需要先好好爱自己。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好像又把亲密关系的另一半,当成了自己想象中的父亲或母亲时,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段亲密关系。

在头脑中要把一些不合理的期待切断,让自己不再处于一个渴望被父母疼爱的状态中。

你真正寻找的不是曾经缺失的爱,而是你要先成为你自己的父母,去好好地滋养你内心,问问自己需要什么,然后通过自我满足的方式,去好好地爱自己。

不再外求,不再靠别人来填补你内心的空洞,你要先把那个空洞补上。

告诉自己,你已经成长了,已经变得足够好了,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去让自己的心灵更丰富,人格更完善。

假以时日,你就会变得焕然一新,相信当你开始爱自己,也会有人来爱你,而那时的爱,你们都不会是互相索取,而是互相温暖互相扶持,两个人一起更好的成长。

04

爱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去学习就能够做到。除了不要过度牺牲外,爱自己,我们还要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照顾自己的身体。

有些人非常关心和在意伴侣的身体健康,对自己的身体却不够关心和照顾,生病了还要硬撑,对待自己饮食也非常随意。从现在开始你要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注意劳逸结合,适度锻炼身体,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呵护自己的身体。

2学会接纳自己,赞美自己。

有的女性朋友总是对自己很苛刻,很挑剔,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比如胸太小,眼睛太小,腰围太粗,事业不够成功……从现在开始爱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满意,学会欣赏自己和赞美优点。

3停止自责。

有些人喜欢大包大揽,生活中一遇到问题就开始自责自己,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和男朋友提分手是自己做得不好,丈夫出轨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有的明明不是自己的责任却也要归咎在自己身上,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从今天起,爱自己,不要再自责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控制和搞定的,你要学会接受这一点。

4独立自主。

爱自己,你要学会独立,有自主精神。你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和工作能力,能够养得活自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这会让你自信和有安全感。你还要有自己的朋友圈,没有恋人陪伴也不会太感孤单。你最好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怕与伴侣分开,一个人独处也愉快。

5尊重自己,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你是不是常常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委屈自己,违背自己的心声:

学一个父母认可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做一份别人看起来很不错但自己却不喜欢的工作

和一个条件不错但自己不爱的男人在一起

学会爱自己,不要委曲求全,要尊重自己内心真正的意愿,要有勇气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为自己而活,成为对自己心声负责的达人。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该怎么治愈用理智代替负面预判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该怎么治愈?用理智代替负面预判,我们都盼望着有一个温馨,充满爱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子女起到一个正面向上的作用,那么来了解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该怎么治愈?用理智代替负面预判。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该怎么治愈用理智代替负面预判1

缺爱,不代表不值得被爱。当你想要变得跟正常女孩一样阳光开朗时,你已经给自己打上了不正常、不阳光开朗的标签。这些标签,都在告诉你,你对自己不满意,你在审视自己。你并不爱现在的自己,和自己身上的种种特质。不要强迫性重复童年的体验,继续让自己感觉不被爱。比起改变自己,不如先全然接纳自己。

用理智代替负面预判

女生在男友不接电话的时候,通常会比较焦虑,我们本以为是伴侣的行为,导致我们的不安全感,从而要求伴侣该怎么做。配合我们,这就是关系中的索取。但实际上,伴侣的影响是次要的,根源于我们儿时的不良情绪被触发。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不回复我们的电话和信息,就肯定是在和别人约会,他已经变心不爱我,这些都是负面的预判。因而,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人格,为非安全型类型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刻意的练习,强化正向思维。理智的思考,想最好的可能:“他有可能是在开会,可能有重要的事情正在处理,我应该体谅他一些”先等待一会。留下信息,对方看到了自然会回复。

用坦诚代替怀疑

很重视自己的妻子,极端的渴望在妻子面前证明自己,但是表现的方式是怀疑对方。经常说离婚,是因为害怕离婚;给妻子打预防针,让妻子做好失去他的准备,是因为害怕失去,在提前做好失去妻子的准备。正话反说,起到自我保护的防御的作用,是非常糟糕的在关系中沟通的模式。如果能向妻子传达类似:“老婆,我希望得到你的认可,我会做的更好,我是爱你的,我永远不会离开你的”,正向的心理想法,不再用伪装保护自己,他可能会活得轻松的许多。

用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

艾利希·弗洛姆告诉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心神荡漾的情感,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才能坠入爱的情网。他们将爱情问题首先看做是一个被爱的问题,而不是去爱和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但是,爱其实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相关的知识并付出相应的努力。”非安全型人格其实,是没有爱的能力的,因为缺爱,他们在两性关系中,更多的是索取。依据艾利希·弗洛姆的理论,其实爱的能力,应该是有勇气不计回报的去爱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为对方好。在爱的过程中,促使我们成长,让我们得到幸福。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如果你感觉到被你妈妈忽略。长大之后,你需要有意识的知道,你妈妈那时候需要工作,保证你的生活。你爱着你的母亲,其实就更不应该去记恨她那么久,那么多年。你需要与自己和解,你欠你母亲一句原谅。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该怎么治愈用理智代替负面预判2

在社会学的定义上,原生家庭指的是儿女还未成婚,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一个温馨、充满爱和关怀的原生家庭,对子女的性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反之,缺乏爱和温暖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则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这样的一句名言:“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他这句话,将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抚慰的影响力,深刻地揭露了出来。一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漠视,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深深的伤害。孩子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长大成人,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会使得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孤僻自闭,不愿敞开心扉和他人坦诚交流,疏远了身边人,也就会让孩子疏远了这个世界,也将会极大地缺乏阳光、积极、乐观的心态。尤其是这种只注重偏爱一个孩子,而忽略另一个孩子心理感受的亲子关系。

你身上的所有特质,一定在某个时候帮过你

无论是你的谨慎、焦虑、共情能力、观察能力、适应能力等等。缺爱的孩子,经历的童年肯定有特别不容易的一面,但也有特别强大的一面。如果你小时候很孤单,少有人陪伴和照顾。那你为了活下来,往往会更加独立,有超过同龄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你父母情绪比较暴躁,那你为了家庭和睦,让父母少生气,就会不知不觉练就超过同龄人的情绪观察能力和共情能力,时间长了就像有情绪读心术一样,能准确把握别人此时此刻的情绪,更知道别人想听的话和希望你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把你交给亲戚朋友老师轮流带,那你就会练就很强的适应能力,甭管跟谁都能相处,不怕陌生的环境。苦涩的背后,你也被赋予了特殊力量。这些力量在你的过去帮助过你,在未来依然会在某个角度帮助你。你该做的不是嫌弃它们,而是感谢它们,拥抱它们,善用它们。它们其实早就成为了你的一部分。经历了种种苦涩后,你值得被爱,你身上附加的种种力量也值得被爱。

让成年的你,重新抚养内心里那个孤独的内在小孩长大

你想要自愈,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心里有需要被疗愈的地方。而那个地方藏着的,其实就是你内心深处那个弱小的孩子。这个孩子是你潜意识里童年的缩影。曾经,那是个无助的孩子,但现在,这个孩子有了依靠。那个依靠,就是如今成年的你。你可以重新接纳他,给他无条件的爱,把他抚养长大。当你的内心小孩成长了,觉醒了,放开了,不再恐惧了,再加上帮助过你的特质加持,你甚至会比从小一帆风顺的孩子,更加有力量。尼采曾说: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大成就者,往往都曾经历常人所不能承受之痛。你经历过的伤痛,不只是伤痛,更是潜在的能量。接纳真实的自己,善用你特殊经历赋予你的特质,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用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

艾利希·弗洛姆告诉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心神荡漾的情感,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才能坠入爱的情网。他们将爱情问题首先看做是一个被爱的问题,而不是去爱和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但是,爱其实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相关的知识并付出相应的努力。”非安全型人格其实,是没有爱的能力的,因为缺爱,他们在两性关系中,更多的是索取。依据艾利希·弗洛姆的理论,其实爱的能力,应该是有勇气不计回报的去爱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为对方好。在爱的过程中,促使我们成长,让我们得到幸福。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如果你感觉到被你妈妈忽略。长大之后,你需要有意识的知道,你妈妈那时候需要工作,保证你的生活。你爱着你的母亲,其实就更不应该去记恨她那么久,那么多年。你需要与自己和解,你欠你母亲一句原谅。

我感觉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不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多面性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情感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情感障碍,这会对其日后爱别人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并非一定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

1 较难建立轻松的亲密关系。原生家庭情感匮乏的孩子,难免对亲密关系怀有戒心,难以轻松地与他人建立深度的信任链接,这会对其日后融入社会带来一定障碍。

2 自我保护机制过剩。长期缺乏情感照顾的孩子,会形成较为防卫的心理机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让别人进入自己内心世界,这也会对亲密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3 较难理解别人情感需求。理解和满足他人情感需求需要一定的慧心,但原生家庭关爱不足的孩子在这方面技能和意识往往比较匮乏,难以深刻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所以爱的表达也比较生硬与笨拙。

4 情感表达困难。长期孤立的孩子,往往在表达感情方面会有一定障碍。不会自然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也不太习惯主动关心其他人的情感,这会影响与人的亲密互动。

但是,情感能力的发展也有个体差异,并非完全取决于原生家庭。个体的意志力、后续经历和外界支持等,都可以弥补和修复部分初期的情感障碍。所以,原生家庭不好并不必然导致"失去"爱别人的能力,这还需要结合个体整体情况进行判断。有的人在后续人生中,仍然可以成为深情善良并乐于关爱他人的人。

所以,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定式不可逆,个体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同样非常关键。我们不应轻易给予绝对和过度否定的评判。有的人可以在后续的人生旅程中,弥补和修复初期的情感空白,学会建立深度关系并理解,才能跟爱的人携手远方。

综上所述,尽管原生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不好的家庭环境就会使孩子失去爱别人的能力。个体的内在特质、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和培养等因素都对孩子的情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重要的是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和适当的教育,帮助孩子克服困境,培养出健康、积极的情感能力。

原生家庭对感情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长大后会在亲密关系里补足自己被爱的体验,而这种缺失导致的问题却无法让我们拥有一段长期幸福的感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原生家庭对女性常见的负面影响有3种。

1、母亲强势,父亲懦弱。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孩子的性格可能也会变得强势。在关系里特别想要占据主导权,让伴侣服从自己,因为她们只见过这种相处模式,认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她所熟悉的,尽管从道理上她觉得太强势不好,但人总会觉得熟悉的就是安全感。

于是,她会很强势地让伴侣听自己的,伴侣如果不像父亲那么懦弱,就会奋起反抗,两个人就会不断地吵架、攻击,感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最终感情破裂。

2、父母很少爱自己(或者从小寄养在亲戚家)。

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缺爱,因此变得特别想要爱,性格上很可能会变得敏感,因为爱的缺失而缺乏安全感,特别害怕被抛弃。

她们因为缺爱,一旦有人对自己好就特别害怕被抛弃,所以她们会表现出焦虑的特质,经常担心伴侣离开自己,每当伴侣不回应就会觉得天塌了,内心就会很恐慌,给他发很多信息,每次吵架的时候一旦伴侣用不说话回避矛盾,你的内心的恐慌就会被激发,变得很愤怒。

这样的两个人相处会非常累,因为伴侣要时刻照顾你的情绪,要一直维系你内心的安全感,时间一久就会很疲惫,就会因为心累而想要离开你。

3、母亲情绪很敏感,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有很多这样的母亲,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她们的生活可能很不幸,于是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就不会这样”,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很多的无力感和愧疚感。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也可能会很敏感,经常会发脾气,因为她们内心的无力感会让她们时常觉得愤怒,因此就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长大后她们在感情里,会很缺乏安全感、特别渴望爱,但也会因为脾气的难以控制而推开伴侣,伴侣总会被她的情绪刺痛。阴晴不定的情绪加上要被伴侣填补的安全感,会把伴侣越推越远,最终彼此分道扬镳。

我们在感情里呈现的很多特质,其实都是原生家庭影响的,而这些影响会干扰到我们的行为,做出破坏感情的举动,影响我们成年以后的幸福。

但是,我们谈原生家庭,是为了找到原因去解决问题。重点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情感问题都帅锅给原生家庭、甩给父母。

问题客观存在,需要我们理性去解决。需要看到原生家庭的问题的确已经存在而且属于过去,但我们解决的并非是过去的问题,而是过去的事“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及“对我们现在行为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9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