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绑架?

情感绑架?,第1张

当你付出的时候,就要有这份付出可能会打水漂的觉悟。

人之所以称为人,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有自私和自我的一面。无私奉献出全部而又不去计较回报的,那是圣人,不是我们普通人。

对自己所爱的人在乎的人,我们会付出会对ta好,我们认为我们不求回报。因为爱你,我心甘情愿对你好,我甘愿付出。但其实我们好像把自己都骗了。

我们真的不求回报吗?不是的。我们想要回报,我们想要的是: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我对你这么好了,你应该加倍对我好。

只是我们想要的这种情感上的回报被美化了,成为了一种情感和道德绑架。

当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时,我们心理会失衡,我已经对你这么好了,你怎么可以对不起我!

热播剧《安家》中,有一位充满戾气的妻子——阚太太,她婚后在家相夫教子,牺牲了自己的事业,结果丈夫出轨,她的心态彻底崩了,她歇斯底里,我为了你牺牲了这么多,你竟然对不起我!

妻子是受害者,值得同情。但是,她在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时,其实也是有一定私欲的。她以为自己付出的越多,她得到的回报也越多。

或许这句话听得太多,我感觉这句话基本是一段感情走到尽头的结束语。

太多的人用自己的付出对自己所爱之人进行情感绑架了。当你付出的时候,就要有这份付出可能会打水漂的觉悟。

人与人的感情,平衡才能持久。一方付出太多,另一方就会感到压力很大。

一方为一方牺牲奉献太多的桥段,看似很伟大,其实是对两个人的折磨。

自我的初衷,是让双方都觉得舒服和幸福,而不是让一方压力大愧疚。

没有人逼着妻子拿出钱来帮丈夫创业,没有人逼她放弃事业相夫教子,说到底,那都是她自己的选择。既然做出这种选择,就应该承担后果。

我之所以对这一点感触很深是因为,我无意识地也会有这种情感绑架,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我期待你对我好。你如果对我没有达到我的期待,我就会很失望。

大恩如大仇,过度的恩情会让人喘不过气来,ta为了逃避为了轻松,可能会做出对不起你的事来麻痹自己。

剧中妻子有恩于丈夫,妻子会有种“有了我的一路帮助才有今天的你”,所以丈夫看妻子的眼神,一直是躲闪的,逃避的。

太多的付出和牺牲带来,对于付出者是偶尔的优越感和自己心态的崩盘,对于付出对象则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巨大的思想包袱。双方在心理上已经不平等了。

在感情里,不能坐享其成,但也不能一味地付出和牺牲,一切都要适度。即使未来没有得到回报,至少不会让自己心态失衡歇斯底里,更不至于让对方感到窒息想要逃离。

适当的恰当的付出,才能维持双方感情上的平衡。

生而为人自私和自我,是本性,这世上,没有人有义务为另一个人的人生负责,除了ta自己,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愧疚,不要动不动觉得对不起你,更不要“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太傻了。

父母感情绑架,强迫分手,回家找工作。兄弟,现在是21世纪了。婚姻自由。你的婚姻要自己做主。喜欢就要勇敢一点父母说让分手就分手。证明你还是不够爱对方。你可以想尽办法的向你父母证明你这段感情是对的。

这种爱情是不牢固的,随时可能崩塌。

如今人们都会说,现在的人都很现实,更多人追求的是物质,但我认为在爱情里,讲究的是爱,是幸福感,和物质关系不大。反过来讲得到这些物质你就一定会快乐吗幸福不应该是被定义的而应该是被感受的。

这个世界上珍贵的东西往往是无价的,是用物质不能换取的,比如时间、生命等。面对爱情与面包之间的抉择我们该如何去选择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舍得让你吃苦的,他会在满足爱情的同时竭尽所能地去给你面包。

试想一下一个人拼尽全力去做的事结果会差吗如果没有爱情,拥有一大筐的面包只能是卖面包的。感情这件事是没有办法强求的,也不是通过努力可以得到的。所以,勇敢地去追求爱情吧,我们都会幸福的。

爱情本来就只有爱意与亲情,无需用物质来证明,我需要你的爱,还有一份像亲人一样的感情,在这份感情里我要的是爱情,不是物质!物质上的东西,除了你,我也可以得到,唯独你的那份爱,需要你给我,谁也替代不了!

爱情就是爱情,它是一种高级情感,无关风月,无关物质。至少神圣而纯粹的爱情是与物质无关的。融入了物质的爱情那叫生活,生活才离不开物质。令人神往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珍惜,不设前提地宽容对方。聪明的人,会把爱情与生活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的。

很多人会选择物质作为爱情的基础,这种思想很迎合现在的社会,从本质上讲并没有错误

但是我们还会希望存在那些并不是建立在物质条件上的爱情。

说实话,有几个人真正的愿意为了爱情过苦日子,那些小说的情节很少发生。爱恋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许下承诺,但是保不准我们会后悔的。

我们追寻爱情本没有错,但有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一个个体,所以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否认社会对于人心的导向性,和时代价值观的变化。

爱情被道德绑架的意思是就是别人用情理让你付出所谓的爱情。

“道德绑架”,其实不是圣人的标准,圣人也不一定掏钱救助所有有困难的人,应该说用是超乎人类和说话人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要求一个人代表团体去随机抽奖,如果抽不到就是损害了团体利益就要受谴责,这同样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的逻辑混乱。

扩展资料

在一些涉及到道德问题的事件中难免有人会以自己的经历见闻去否定他人的所作所为,不在观点问题上切入矫正,而是以一种偏激的态度去责问乃至讽刺或辱骂,人和人的经历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有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经历的优先度高于他人,做不到换位思考便先去讽刺批判一番。

比如:某人家庭破裂迫使其子尚未成年便自己在外生存,在这期间父母并未教育和管理,而成年后其子只对在外照顾他的人往来,不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这种情况部分人不会对其子进行教育而是责骂或讽刺,尽管知道做的不对却不用正确方式引导,比起“道德”来说更愿逞一时口舌之快,用道德的正面来否定别人的经历见闻至使其更加偏激。

给自己勇气吧,规划好自己未来3年或者5年的生活,脱离父母,不仅经济上独立,情感上也独立,哪怕5年后,再按父母规划的路,重新开始也好。给自己一段自己可以主宰的人生,不枉此生,如果没办法和父母面对面的谈,可以给父母写信,或者录音,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不奢求父母理解和支持,但希望父母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尝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情感勒索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恋人或夫妻之间、亲密朋友之间以及上司和下属之间等等,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也不是三岁小孩子,却为何如此容易深陷其中,为何要与勒索共舞?

其实在我看来,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愿意,是我们不得已,我们在恋爱的时候总是要求的过多,然而自己付出的却很少,我们都是自私的,从来不用他人考虑,没只想着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却不想着他人,能不能这样,人人之间是平等的,爱情里面没有对和错,谁也不能要求谁去干什么要共同去做。

也许女人之间总有一个定义,就是男的就该挣钱养家,女的就应该享受,男人心中也有一个定义,就是女人就应该好好的持家,把家庭给照顾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女人就应该上得了天堂,下得了厨房,也许有些时候我们就应该互帮互助,互相友爱,才能有得了共同。

导读:婚房让女方买,自己要当孝子,还大言不惭的说这是应该的,这样的婚该结吗?

01

随着现在女性的能力越来越独立,结婚之后,买房买车的责任就不单单是男方一个人的事了。

放眼望去,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男女双方共同买房,或者是某一方拿出首付之后,小两口共同还贷。

按照客观的角度来说,男女双方共同买房也属于比较公平的,怎么说都是要结婚在一起生活的人,让男人一人承担上百万的买房费用,也太有压力了。

社会在变好,女人能挣钱,可物价越来越高,房价更是蹭蹭蹭地涨,于是结婚买房这事,简直就成了“棒打鸳鸯”的利器。

如果说结婚后的两个人,能在平庸的生活里合理分工,能一起面对经济压力,那哪怕买房压力很大,只要两个人真心在一起过日子,也能将日子过得好好的。可如今这个社会上,有一种男人,利用女性能承担压力这点,来衡量自己的爱情标准。

02

双双前年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年龄稍大的单身男人,俩人看对眼相处了半年之后,双双毫不吝啬的夸赞自己的这个相亲对象:“简直就是宝藏男孩,不,宝藏男人,也不知道我上辈子积了什么德,既然能让这种男人轮到我,嘿嘿嘿。”

双双之所以这样说,是她男友除了36岁的年龄大一点,家境差一点以外,简直好到无可挑剔。可以说温柔浪漫,贴心照顾全都具备了,再加上工作又好,年薪大约20万出头,和双双过日子没问题,最重要的是,男方也秉着结婚的态度和双双交往。

既然双方互相喜欢,又能走到一起,还能这么性格合拍,看来有好事将近。

果然,俩人谈了两年左右,2019年年初的时候,男友求婚了。

当然,求婚仪式浪漫得容不得双双拒绝,双双也答应了。

可俩人谈到房子问题时,双双惊呆了,男友每年二十万的年薪,竟然没有一毛钱的存款,甚至还说:“房子无所谓,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俩的婚姻。”

没有房子难道结婚之后住在出租屋吗?

双双很好奇男友的钱去了哪里,于是软磨硬泡地终于问出,原来男友一直都是个很“孝顺”的男人,而且是个典型的“凤凰男”。

03

男友农村出生,家里父母用尽全部力气把他送到了大学,底下还有两个弟妹。

这两个弟妹都没有双双男友的学历,所以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都是在当流水线工人。

看着三个孩子的落差这么大,男友父母老泪纵横地求这个能力优秀地大儿子:“我们俩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只供了你上大学,看你这两个弟妹,也是为了给你凑学费放弃了学业,算下来,你的成功里有她们的成全,你怎么忍心看着她们受苦呢?”

也是,当时的男友一咬牙,给弟弟在三线城市买了一个三居室的房子,全款买的,便于之后弟弟结婚娶媳妇的时候,更体面,然后也让父母和妹妹都住到了这个新房子。

住到这个新房子没两年,父母又提出给这个唯一的妹妹留点存款,将来她在婆家受委屈的话也好做打算,这存款父母要求给三十万,存到了妹妹的卡上,由父母暂时保管。

给弟弟买房,给妹妹存款,双双的男友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没多久老两口又病了,人上了年龄最怕生病,各种病缠在了一起,需要医药费不说,还需要人照顾。

这唯一的弟弟妹妹为了三千块的工资谁也不愿意照顾爸妈,双双男友又不放心两个病人独自在家,于是请了保姆,每月四五千块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所以到现在为止,双双男友还在担负着父母的照顾费以及医药费,存不下钱就成了很正常的事。

04

当男友描述这些的时候,双双彻底惊呆了,她不知道这个温柔的男人对待家里人也这么温柔,简直就是个救世主的心态,还说:“他们是我的父母,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我的钱不让他们花,我留着干嘛呢?”

双双并不排斥凤凰男,男人自己从农村挣扎出来,有了出息,挺好的。而且双双也并不是反对男友尽孝,只是心中不甘又纳闷。

男友家中有三个孩子,结果所有的责任和压力都施加在了男友一个人身上,这也太不合理了。

弟弟要买房,当哥哥的全款买了;妹妹要出嫁,当哥哥的准备了三十万给妹妹作为嫁妆;父母生病需要照顾,大大小小的费用也是由当哥哥的一力承担。就这样,别说年薪二十万了,就算年薪上百万也经不住折腾吧。

双双问男友,“那咱们结婚的钱怎么办?”

男友说,“我们俩个还需要讲究那么多吗,当然是谁有钱谁掏啊,反正都是一家人。”

双双又问,“那房子呢,你给你家里买了房,但你没给自己买房,我们结婚之后难道还要继续租房吗?”

男友说,“房子你买没问题吧,反正都是一家人,你还在乎这些吗?”

05

双双哭笑不得,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突然就对这个男人失望了,于是回家告诉父母实情。

双双父母也很看重这个男人的孝心,于是就告诉双双,首付由双双父母出,但是婚后还贷的事让她男友还,这样行不行?

本来以为双双的爱情要开花了,可男友听到这话,当即就跳出来说:“什么?让我婚后还贷,我现在这个情况哪有余钱还贷啊,保姆费、我父母的生活费和医药费,光是养他们我就用尽了全部力气,你居然还要把还贷的事往我身上缆?非要榨干我才罢休是不是。”

“非父母请保姆的钱,可以让你弟弟妹妹各出一点啊,或者让你妹妹在家照顾不行吗?”

“肯定不行。”男友态度坚决。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双双也明白了男友的想法,女方全款买房,婚后还要一起面对他父母的各种费用。

双双这次没问父母,直接自己提出了分手,男友眼见撕破了脸,也直言说:“果然你和那些女人一样,都是看重我赚得多,拜金女。”

那些女人?所以双双不是上辈子积了德,而是倒了霉,这样的“完美好男人”之所以单身到36岁,完全是有原因的。

索性双双的分手,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婚姻。

06

过度地对自己家人好,无条件的满足父母条件的这种人,真的要提防,不是说不让谁对父母对家人好,而是要适当。

像双双男友这事,弟妹成年,可以给予帮衬,但是一出手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就太可怕的;再者,明明有弟妹可以一起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他偏要当救世主,甚至婚后还要拉着自己的妻子当救世主,这就更可怕了。

没结婚之前,你要给弟弟买房,给妹妹存款,那都是你自己的事,但是谈婚论嫁之际,就应该拿出自己的一份态度,不要觉得自己是孝子,就应该让女方接济,甚至不惜用“结婚后就是一家人”的态度来道德绑架。

如果结婚是为了过苦日子,女人何必呢?

女人拜不拜金,完全取决于男人的一个态度,谁会在未来有希望的日子里放弃自己的幸福,谁又会在无底洞的家庭里陪你受苦?

在现代这个男女双方能共同买房的时代,很多人似乎都已经忘了结婚意味着什么。

结婚不是当救世,更不是扶贫,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如果一个男人,连家庭的支柱都当不了,那结婚有何用,一个家庭里,拿男人来又有何用?

谁也不是为了受苦而结婚,是为了让两个人都过得好,所以,更多时候,要看明白的处境,你可以尽孝,但也要考虑自己的未来,更要明白婚姻的意义,以及婚姻中两个人的处境。

查普曼说爱是这个世界的第二个太阳。爱让世界充满生机,爱让我们满怀希望。

我们生活在亲情之爱,有情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中幸福的无法自拔,因为爱,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也因为爱世界更加和谐。

我们为了心中所爱,拼命的奔跑,用力的奋斗,享受因为爱打开的崭新世界。

我们一方面感受因爱带来的成长另一方面却因爱而受伤。

因为有些爱是无法承受的。那些以爱的名义为你画地为牢,不仅驾驭了你的思想,支配你的情感,更是掌控你的行为,让你失去自我,活在痛苦,焦虑中。

这样的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爱而是一种情感操纵 。

情感操纵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打着或爱或关心的幌子,强势的闯入到你的生活,干扰你的思想,操控你的行为并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斗争,成了操控者谋求权利,名誉下的牺牲品。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披着羊皮的狼越来越多,在伪善的表象下,他们为了实现个人目的用一切微妙的,狡猾,欺骗的手段凌驾于别人的权利之上,把你玩弄在股掌之中。这一切让你苦恼,沮丧却不知应该如何应对。

《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这本书恰好为你提供了应对的方法,它将教你如何识别及破解以爱为名的情感操纵。

本书作者佐治·K·西蒙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特邀心理学家、也是国际公认的人格问题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性格问题的研究,著有《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性格障碍》、《犹太综合症》等畅销书,其中《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被多个国家引进,连续15年位列书籍网络和线下销售活跃排行榜。它帮助了许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成功的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变得更有自信和力量。

在《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中,作者将告诉我们如何去识别攻击行为,掌握应对攻击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摆脱被操纵被控制的局面,获得自由自尊的人生。

当羊群中混入了狼,请不要害怕只需要按照佐治·K·西蒙提供的方法把它标识出来,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去积极应对,就可以及时止损并强力武装自己。

1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披着羊皮的狼这一类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隐性攻击人格。他们会为了赢,竭尽所能的去操控他人,采用不公平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且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

倘若生活中有着这么一些表里不一的人,那将是多么恐怖,你根本不知道看似和善的他们会在什么时候背后插你一刀。这让生活充满了惊恐和不安。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识别这些两面三刀的人。隐性攻击人格的形成有它的先天性。但又受后天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初期,出于生存需要,时刻准备攻击的本能深刻植入人类大脑让性格本身带有攻击性,而后天在幼年时期的漠视和欺凌的让他们觉得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生存之本。因而,赢是这个群体的生活信仰,他们可以为了赢,哪怕使用任何卑劣的手段。

因而隐性攻击人格身上有着典型的特征,作者认为只要抓住这些特征,就可以揭开这些羊皮,露出真实面貌。

斗争欲望强烈。 虽然斗争是人类本能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方面来讲斗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可以说斗争有它存在的必要和必然性,但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要通过斗争来解决,我们可以利用建设性的斗争来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的成长。

然而对隐性攻击人格来说,他们的斗争欲望非常强烈,斗争是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唯一方式。他们的缺陷在于从未思考过斗争是否是必要的?什么才是良性斗争?怎样斗争是最恰当的?

拒绝失败,绝不让步 。每一次失败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样的理念在隐性攻击人格这里是没办法忍受的,失败意味着耻辱,让步等同于屈服,他们忍受不了因为失败带来的打击,所以他们的求胜心理非常强烈,生活只赢不能输是他们的典型特征。

没有大局观,目光短浅 。我们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指小事不忍就会乱了大事。我们为了长远的目标可以舍弃眼下利益,忍辱负重为了美好的将来。

隐形攻击人格则是持着完全相反的观念,他们关注眼里,丝毫不会让步更谈不上长远有什么计划,只要当下的结果对他们来说是满意的就行,置于未来如何他们根本就不会关心。

优越感极强,缺乏同情心 。自认为高人一等就可以肆意欺压别人,面对弱小,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更甚者卑劣到利用对方的自卑心理,任意的驱使对方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通过熟知隐性攻击者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同其他普通人群区分出来,提高警惕性让自己避免因为他们的花言巧语而受害。

在我们能够有效识别后再去研究隐性操控者的操控手段和策略则可以让我们面对他们时更加从容不迫,避免有效伤害。

2识别策略,一招制敌。

书中全方面的罗列了14种情感操纵者惯用的手段,为我们剖析情感操纵者是怎样让我们一步步走入他们所设置的陷阱内并成为猎物。下面我们就来列举下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手段:

负罪感、羞愧。 这是隐性攻击者最喜欢也是最有效的武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告诉受害者,关于良知我要比你多的多,以此让受害者感到焦虑,羞愧然后产生自我怀疑最终达到控制受害者的目的。羞愧则是让受害者感到自己的缺陷,反衬出操控者的伟大,让受害者完全臣服操控者。

转移、逃避。 操控者试图通过转移的策略,让我们把关注点从行为上分开以便能够畅通无阻的继续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另外一种相似的行为就是逃避问题,不直接回复想通过长篇大论来模糊意图,歪曲问题导向,让质疑者云里雾里。

撒谎、否认。 拒绝承认所犯的错误对他人产生危害或是刻意扭曲事实,这种否认不是本能的自我保护而是攻击的一种方式,它能让对方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是因为自己多疑导致判断失误进而引发更多的羞愧和自责。

扮演受害者,仆人。 让自己成为受害者,需要帮助,引发大家的怜悯之心以此谋求更多的利益。利用同情心,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以便能够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了解对方的策略是制胜的法宝,孙子兵法中,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熟知敌人的策略。只有充分了解敌军的战术,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达到一招制敌的效果。

3 方法得当,势如破竹

在我们知道了隐性攻击人格的特征和惯用手段后,怎样破解因为情感操控带来的各种困扰将会迎刃而解,作者是这样建议的:

首先要正确解读人性和评价他人。

对于人性的认识,我们很大程度上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认为人性本善。

实则不然,人性是复杂多变的。

它深受社会,教育以及家庭背景影响,就像性格障碍与一般的功能性的神经症一样,它们对于同一件事情,表现出来的动机,思考模式,行为方式全然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来观察对方属于什么样的人格,毕竟看人看行为,看树看果实,而后再采取对应的应对方法是我们避免受害的首要步骤。

接着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

相信很对人对于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优缺点,特别是对于缺点,要明白缺点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以及采用什么方式改正缺点。越是了解自己,就能减少被操控的危险。

然后正确识别和标准操控者 。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情感操纵者的典型特征和惯用手段,当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就可以轻松识别出操控者在特定的情景下会有怎样的心理以及将会采取怎样的策略,再把这些特殊人群标识出来区别对待。

最后把精力用在力量之源上 。

这是我们抵制情感操纵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就是说与其浪费时间苦恼怎么摆脱被操控的局面,倒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行动上,用个人行动去解决与隐性攻击人格之间的冲突,

在你专注于某件事时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快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也是重建信心的过程,当你越有信心就越自信,战胜困难的成功机率就越大。

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人关心有人爱,为了这份爱我们义无反顾,肝脑涂地。然而有些人正好抓住了这个软肋,用爱,用关心的名义,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更可气的是你还感恩戴德。总以为人家是在关心你,帮助你,典型的被人家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如何避免成为冤大头?《当爱变成了情感操纵》就是破解法宝,它告诉我们情感操纵者的典型特征,惯用手段,以及有效的应应对方法。在我们了解这些特征然后采用识别机制对这些人群进行有效识别后,就可以针对他们惯用的伎俩针对性的反击,从而成功摆脱情感绑架,实现独立自主的人生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533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