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书法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书法兴趣,第1张

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动力,学书法当然也不例外。

  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个孩子:可以将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可以把之前认为是枯燥单调的学科反过来学得津津有味;可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追求终级目标;还可以在学习成功后获得极大的身心愉悦。

第一、准备工具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书环境

  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父母必需做到硬件到位。给孩子准备一张专门的写字桌,以及存放孩子学书法用的专用抽屉和学书法需要的笔、墨、纸砚、笔架、笔洗等。在那儿,他能随手捡起工具随时学书法。不会在想写字时,却因忙乱地找用具而产生气馁情绪。书写完后,场地可能变得乱糟糟的,这时要诱导教会孩子进行清理,保持合理的秩序感:笔要洗干净挂在笔挂上、墨瓶拧好、毛毡拂平,待下次再用。要做到这些不容易,家长只要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爱护、清理自己的工具,做好了这点,为来日的书法学习习惯做好了铺垫。

第二、让孩子知道书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常言道:字好一半文。让孩子在这一句不假的话中得到启迪。据2001年高考作文阅卷组、业务组印发的《评卷专刊》第3期全文印了一位考生的作文《诚信是最美的行囊》。文章写得不算好,甚至有一个错别字,但是该文书法精美,见者无不啧喷称奇,遂被业务组相中作为该年度满分范文印发(见《写作》邓济舟《2001年高考作文阅卷笔记》一文)。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提升,高考试卷实施电脑评阅的展开,一份“眉目清秀”的答卷和一份“蓬头垢面”的答卷相比哪一份便于评阅,不言而喻。通过这类活生生的书法带来便利的例子让孩子明白书法的重要性,无疑可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调动孩子自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第三、搞好学与用扩充孩子的大脑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追求美是人的共性。美好的东西人人乐意接受让孩子在生活中去猎取美,来提升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培养审美理念和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尽可能带孩子参观风景点的书法碑刻、匾额(杂志也可)、商业广告牌、书法展览、节日里的喜庆对联,以及家居中的书法作品等等。让孩子在欣赏中身心愉悦,感官得到陶冶,从中助长孩子见识感知书写和生活息息相关。以达到促进孩子敏锐的书写情感,来带动孩子兴奋契机,激发孩子书法兴趣,为将来创造学习书法的形象空间提供保障。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把家庭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地让这些诱导因素都成为对孩子学习书法和书写经验积累的一个“整合”,让孩子视书法与生活为内在联系的一个整体,从中受益,便可开拓孩子一片广阔的学书天地。

第四、让孩子体验学习书法带给的快乐,培养激励其学习书法的兴趣

  一项工作的学习与成果,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人们的一种强动力。孩子也不例外。从事书法学习,既单调、辛苦,且手、脑并用,是一项综合性强的长期劳动。为使孩子学习书法由自觉接受转化为自身迫切要求,可以通过专业媒体调动积极性。如,有针对性地支持孩子将作品寄送专业刊物发表,同时向各级书法展赛递交孩子的优秀书法作品,在获取奖项、刊载作品的活动中来肯定孩子的成绩,让他们再由兴趣获得的满足和快乐上来激励自己学习书法。再则可把孩子的优秀作品及已取得的书法方面成绩,向各级书画团体推介,来提高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兴趣培养,可以强化孩子的学习书法和应用性书写能力;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处于主导地位,使孩子真正成为主体,拓展他们的能动性,从而激发孩子学习书法兴趣。形成一种非学不可、不学不行的态势,最终达到自觉、自然良好的书法学习兴趣。用这种兴趣培养出的功效,必然对孩子终生积极学习书法产生巨大影响。

书法的确是一门抒情艺术,至于情从何来?如何抒发?

这需要有个前提:一、以书法抒情者必须是书法家 ,至少要懂得欣赏书法艺术。二、“情”分两种,一种是先天的情感系统,这一类情发自内心,其属性多半是自私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经过阅历的积累才会逐渐心生慈悲,先天的情感系统靠的是被动感知,而不会主动抒发;第二种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文化的情感系统,这一种情感系统是后天形成的,通过丰富知识结构,对所有能唤起情感兴奋的知识的理解、消化、储存,如果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激活那一储存已久的情感,此时此刻情感兴奋,必须有一种渠道、一种形式予以宣泄、抒发,而书法、音乐均为最佳宣泄途径,是以文人兴致所致不是引吭高歌就是挥毫泼墨!故而,情从心中来,尽情宣泄即可抒发胸中快意而痛快淋漓!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无不溢满着浓浓的情意思想。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潇洒俊逸,于春日雅集盛况而感怀人生;颜真卿的《祭侄稿》元气淋漓,于烟云满纸间调和着悲伤与愤慨;苏东坡的《赤壁赋》舒朗豪迈,在明月清风间袒露着一种彻悟的情怀,毛泽东主席的《北国风光》,在长城、大河上指点着那古往今来,笔走龙蛇,刚柔并济,感今怀古,有悲有喜!

的确,书法是可以抒情的。情从何来?情来自内容,情来自喜怒哀乐,情来自生活的点滴,情来自自己的修养,情就在自己的心理。如何抒发?请拿起毛笔,真诚地挥毫吧,写出来的,都是人生的珍贵记忆!

真情找到了,抒发也知道了,至于效果高低如何?这可要看自己的修行了。要想以书法抒发感情成功而完美,离不开两点,即: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笔墨功夫。

典型的例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乘兴而作,那种感怀之情、气定神娴、饱满情绪跃然纸上,通篇书法秀妍遒美、点画精妙、如入化境),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得知侄子遇难,颜真卿用满纸的悲愤激昂之情,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所以说,书法是寄托作者情感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就是创作者们的情感所致。

学习书法确实可以陶冶情操,并且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书法是我们国家进行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而且书写书法时可以表达一个人在写字时的心情以及他的文化底蕴。我们每每看到有人写得一手好字,都会情不自禁发出赞叹。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书法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字好坏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气质与性格,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就是字如其人,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字中观察出这个人是怎样的个性。

练习书法使人静心

练习书法一定是在一个非常安静环境下进行,因为如果一个人在非常喧闹的环境下练字,那么他一定是心浮气躁,运笔就会变得非常的不流畅,字也就写得不会十分的尽如人意,把俺如果一个人在相对于安静的环境下,那么他的心境和在喧闹的环境下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会平静地运用自己的书写技巧,写出非常流畅且潇洒的作品。

所以练习书法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平稳,他们习惯了在安静的环境下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心浮气躁。而且我们通常都说静心养性,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人才可以锻炼自己的心性,才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

练习书法可以让人有坚韧不拔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练就一手好字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练习才可能成功,所以这需要练习书法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进行一项在外人眼里看上去十分枯燥无味的工作。

所以,如果不是真心喜爱书法的人,是绝对坚持不下去的,因为他们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而坚持每天练习书法的人绝对是性格非常坚忍不拔的,因为他们可以将一件普通的事做的十分细致到位,并且一直坚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1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