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第七节之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七节之情绪与情感,第1张

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感,这是一个困惑了人类好几千年的问题。中国人对情绪其实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古代的中国人就知道人有七情六欲。什么是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但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喜、怒、哀、惧、厌恶是情绪,但爱它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它是一种复合的人类的感情,欲望更是跟人类的动机相关联的心理活动,所以它不是一种情绪。

什么是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我们对于外在刺激的一种主观的反应。这种主观反应,包括我们的主观的感受,是愉快,是放松,是积极,是兴奋,同时也包括我们的客观的评价,我们生理的反应,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倾向性。

设想一下,你心仪已久的一位男生,或者女生,突然有一天对你粲然一笑,你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肯定会有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的生理反应,同时你一定会有愉快、积极放松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可能你还要评价一下他今天为什么对你笑,因为评价的结论不一样,你的情绪的反应可能就不一样。如果她的笑是由于你而产生的,那您一定非常的开心,但是如果他的笑是由于旁边一个人而引起的,那你一定非常的尴尬。

所以,人类的情绪的活动其实由多种元素而引起的,这种元素可以通过外部的表情来体现,也就是我们的面部表情,就是我们面部肌肉所表达出来的人类的心活动,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姿态,我们的体态,我们的手势,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的语调,我们的语速,我们的语气等等语言的线索来体现。所以,人类的情绪是一个多元素的、多过程的、多方面的整体的反应。

什么是情感

情绪与情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相联系的一种整体的反应,所以我们有时把它叫做感情,情绪主要指感情的过程,及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脑的神经生理机制反应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的、直观的、生理的方面。情感相对而言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主要的作用:

它具有深层进化的价值,它也能够让我们和人联系在一起。情绪的功能,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首先情绪可以激发我们心里的能量。有了情绪,我们就能够记东西记得更快,我们就会行动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情绪是激发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种很强烈的动机因素。

情绪也是我们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因为有了特定的情绪,我们就把有关的很多的心理活动组织在一起。

情绪也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人在开心的时候,一定是喜笑颜开,能够鼓励大家的接近和接触,人在悲伤的时候,我们用感情来增加我们之间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情绪也是连接人心的纽带,我们的同仇敌忾,我们的万众一心,我们的共赴艰难,其实就是一种连接人心的纽带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的外周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种反应,换句话说,很多人往往以为因为有了一种情绪,我们就会有一些生理的反应,他们俩认为,我们是因为有了生理的反应,然后才有对这种生理反应的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就是情绪。因为我们逃跑,所以我们意识到这种逃跑才变得害怕,因为我们身心激动,所以我们才觉得我们爱上了一个人,这就是詹姆斯-兰格的核心理论。(刺激—生理反应—对生理反应的觉知—情绪体验)

坎农-巴德(Cannon-Bard)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反应的作用,人类的情绪,其实是首先对我们的丘脑进行了刺激,然后传达给我们的大脑,大脑产生了情绪,再传达到我们的内脏到我们的骨骼,到我们躯体的前端。坎农-巴德理论纠正了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不足,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理论也不是完整的理论,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人类的丘脑确实对我们的情绪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下丘脑有快乐中枢,有痛苦中枢,说明丘脑确实在情绪的活动中间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人类的大脑皮质,可能是我们情绪活动的最重要的指令中枢。

沙赫特-辛格理论:

到七十年代,心理学家发现情绪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认知判断,外在的刺激引发我们的生理反应,但是需要我们的认知评估,才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情绪的活动,著名的沙赫特-辛格理论就是讲人类的情绪,一定要有评价的成分在里头。同样的生理反应,属于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对情绪的认知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就是我伯克利大学的同事著名心理学家理查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拉扎勒斯认为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首先是由评估所引起的,认知评估是情绪活动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决定我们情绪体验最重要的一种因素。如果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虽然是洞房花烛夜,可是是隔壁,虽然是金榜提名时,可惜是他人,久旱逢甘霖,发现原来只有一滴水,他乡遇故知,原来是债主。由此可见,评价才是决定情绪活动最核心的要素。

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人类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都是六千万年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各种情绪都是我们选择出来利用我们生存适应的有效的工具。达尔文甚至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很多相对应的情绪的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教授的基本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它可以由同样的心理的因素所激发,它在中央和自主神经系统中,都有独特的生理信号。这种基本的情绪,可以发现于我们的生存有特别大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表情是进化选择出来的基本的情绪表情呢,艾克曼在全世界做了很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对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的表现和认识、辨别都是基本上一致的。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

第一个差异就是不同文化的人对情绪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Tsai就提出情绪价值理论,她认为在西方文化下情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喜形于色的领导,在西方社会认为是没有领导魅力的人,在我们东方社会,不喜形于色是做领导的一种很高的要求,所以东方社会对情绪带有排斥、压制、瞧不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价值理论对东西文化的情绪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文化对情绪活动的生理定位也是不一样的,美国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的活动,我们中国人也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所以我们有心情这样的说法,日本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自己的内脏和腹部,所以日本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一定要剖腹自杀。当然欧洲人很多人把情绪定位于我们脑区的活动,自杀采用的是枪击脑区的方法。

情绪发生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下的频率差异。羞耻文化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有害羞的时候,害羞这样的情绪体验,根据很多学者的分析和判断,就不是一种在美国文化下经常出现的情绪。

情绪表现规则差异。我们不能表现出过分的狂喜,我们也不能表现出过分的骄傲,这就是对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限定。情绪的表现规则有的时候还需要我们掩饰自己的情绪,偷偷的笑,默默的恨,这都是掩饰后的情绪反应。有的时候我们还得伪装一些情绪,就是它不存在,但是我们得要装出来,我估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飞机上,在服务场所,在旅馆,我们的服务员有的时候,得伪装出这种积极快乐微笑的心情,这都是职业性的微笑,都是伪装出来的情绪体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的表现规则。著名心理学家迈克尔科尔(Michael Cole)他发现这样的情绪表现规则,是我们从小就学习到的一种行为的方式,中产阶级的美国女孩,三岁的时候就知道当你收到一个不太令人高兴的圣诞礼物,你必须面带微笑,感谢人家,欣然的接受这样的礼物,你不能生气的把不喜欢的礼物摔在地上。我们中国文化也有很多这种从小就教育我们待人处事的情绪的表现。

不同文化的人对负面情绪的表现差异。受到了一种侮辱和挑衅,发现加拿大的白人一定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而且延续很长时间,大概十分钟之后才能够安静下来,而这些加拿大的华人在受到挑衅和侮辱之后,虽然也很快的表现出愤怒的情绪,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平静要来得比较快一些。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不同的阶层。有心理学家发现中产阶级的家庭强调对自己情绪控制,采用间接的替代式的方法,在孩子痛苦的时候,中产阶级的父母亲往往希望孩子更快乐一些,更积极一些,而低层的阶层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情绪控制方面,往往采用的是直接的粗鲁的控制方法。

东西文化的情绪调节还有很多的差异,在我们的表现强度上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差别,东方人情绪的表现强度,实际上是要弱于西方人的情绪表现的强度。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差异,就是我的研究领域辩证情绪的文化差异。长时间以来,达尔文艾克曼和美国主流的心理学家,不承认人类有悲喜交加这样的复杂的混合情绪,他们认为人不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和情绪活动,这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的要求和行为表现,但是我和我的同事发现,美国人其实和东方人一样都可以体验到辩证情绪。比如说父母亲把孩子送上上大学的火车,这个时候他们经历的一定是一种骄傲,同时也是哀愁的复合情绪。我们的同学离开自己心爱的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也一定会体验到一种离愁和一种向往,这就是辩证情绪存在的实际的证明。

情绪智力:

在情绪活动、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方面,有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情绪的管理、情绪的感受、情绪的利用和情绪的理解方面,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提出情绪智力这一个有趣的概念,情绪智力可以来自于个人的气质的差异,有些人天生比较能够容易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情绪体验,有些人相对而言,对情绪的体验情绪的理解就比较笨拙。

还有我们经验的差异,有特殊工作经验的人,比如说教师和演员,他们的情绪体验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多彩,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有些人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情绪智商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

这种情绪智力的高低,还可以由于我们采用的认知策略不同而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判断分析不一样的话,那么你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关注人类的情绪活动,有些人不关注人类的情绪的活动,所以这些认知策略的差异,都会造成我们情商的高低。

情绪智力这个概念是由著名记者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来的,其实这个概念的首先提出,还是他们的老师Peter Salovey和Mayer在耶鲁大学的研究所提出,这两位学者提出来人类的情绪智力,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个体的差异:

(一)是我们感受情绪的能力的差异;(二)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如何监控管理我们的情绪,当一定的情绪体验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控制它,去改善它,去替代它;(三)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我们会不会利用我们的情绪来帮助我们思维生活和工作,情绪它对我们的生活不是完全的破坏作用,其实往往也有很多帮助的作用。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利用情绪来帮助我们记忆,无动于衷、无动于情的学习,其实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学习得更加有效;(四)情绪智力的高低还表现在对情绪意义的理解方面,当你的朋友在流泪的时候,你如何去应对,你是直接的鼓励他,不要流泪,还是陪他一起流泪,还是拥抱安抚你的朋友,这就是我们对情绪的意义的理解其实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情商的能力还表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情绪来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来帮助我们思考和决策。

情商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提高,首先学习心理学,了解情绪的意义价值,它的生理的规律,它的心理的规律,对我们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会控制我们自己情绪的方法,也会提高我们的情商,培养自己观察他人、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习惯,会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去思考问题、去看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形成同理心同情心,这对我们的情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积极活动的习惯,体育锻炼听音乐,和朋友在一起,做社会的公益,都会对我们的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培养我们正确的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判断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的情商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件负面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从环境、外在去找一些可以解决的策略和答案,就会让我们能够有正面的态度、正面的心情应对社会生活中间复杂的焦虑的,甚至有些时候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商是可以提升的,需要我们自己的修心修炼和修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的万事万物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喜欢不喜欢。这就是情绪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这就是情感对于我们行为的限定。

(彭凯平教授 清华大学)

情绪是比较私人化的东西,比如你低落,你难过,这种情绪是你一个人的,甚至别人没有办法帮助你,而你却很容易去影响别人。

而情感是相比情绪来说,更社会化的东西,一群人很容易因为同一种情感而产生某种联结,比如爱国这种情感。

比如说,爱情。爱情是一种情感体验,你在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所能够体会到的那种感觉,是情感。

然而你在爱一个人的过程中,你在追求他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波折起伏,都是情绪。

喜怒哀乐是情绪,这种情绪它的产生过程和表现方式都比较私人。

情绪的变化是随时随地的,可能因为任何事情而产生变化,所以你是你个人情绪的主要来源,同时,他也能够成就你,或者毁了你。

因为虽然说是私人,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情绪还是会影响别人。

情感是外界因素和你自己同时作用的结果,情感的发生和你的个人体验以及社会阅历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你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你的情感状态的影响,情感会支配你,对人对事做出选择,有时候更多是情感。

但是情绪和情感又不会完完全全的分开,在相互连结的基础上,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结合才能够组成我们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我们都是会喜怒哀乐的人,是有情感的人,同时也是有情绪的人。

心理学与生活关于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关于心理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心理学与生活的情绪情感方面的内容,欢迎阅读!

 心理学与生活关于情绪和情感

 先来读读下面这首诗歌:

 一樽聚餐

 夜泊玄武

 临舟放歌

 沿湖漫步

 我很自在 很开心

 谢谢你们

 让我走进你们的生活

 微笑大笑中自有默契

 无需言说的温暖和感动

 谢谢你们

 不止是师生 不止是朋友

 给你们

 亲爱的敬爱的你们

 如果你看到 开心 温暖 感动, 说明你已经有三成功力!

 因为你可以通过文字捕捉到作者通过文字直接表达的情绪或情感

 如果你看到兴奋 激动 酣畅淋漓。那么你就已经有了六成功力!

 因为你已经可以透过这些文字,来揣测背后的意义

 如果你读到一种淡淡的哀伤或者孤独,那么恭喜你 满级 已经有了十成功力!

 说明你已经可以非常敏锐的透过文字,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感受

 已经达到了感同身受的最高境界

 还有一种可能,你读过这篇文字,你毫无感觉,没有任何情感

 那么我只能很遗憾的跟你说

 你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可以接受专业的咨询或者帮助!

 相关阅读:

 心理学,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

 1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傻B。

 2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谓的百毒不侵,也不过是人麻木的表现而已。

 3“爱”和“喜欢”的区别很简单,如果你爱花你会给它浇水,喜欢则会摘下它。同理一个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会悉心呵护她,喜欢则想要不择手段占有她。

 4白痴定律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5两性心理学男人不能原谅女人身体出轨,女人不能原谅男人精神出轨。男人更注重对女人身体的独占欲,女人更看重对男人心灵的占有。女人可以接受有故事的男人,男人普遍不爱有故事的女人。

 6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7你对着一个异性讲出一些很肉麻但是你自己却不认为肉麻的语句时,你可能已经爱上这个异性了。

 8但凡真爱上一个人,你会患上感情洁癖,忍受不了对方一点点感情不洁,不论身体还是精神上。

 9男女思考角度不一样。

 10有时候人就像只刺猬,当别人抱着他,血滴在他身上时,他说“我把你伤害了”,可他却不知道那血是那个人的。

 11人总是这样,对亲近的人太苛求,对陌生人显得过于宽容。

 12女生最讨厌听到的话

 “不是早和你说过吗”

 “随便。”

 “以后再说。”

 “你自己看着办。”

 “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你想多了。”

 “那就这样吧。”

 “恩。”

 “无所谓。”

 “算我错了行吧。”

 “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13这句话适应于那些还放不下的孩子:其实有时候要想想,是真的爱的深,还是因为不甘心。

 14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对语调特别敏感,所以“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摩丝

 15上帝之所以创造指纹,是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伤痕。

 16生命中最美好的都是看不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接吻,哭泣,许愿的时候闭上眼睛。

 17心理科普:越是拥有越是不满足。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想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这在心理学叫“配套效应”。

 18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是一种依赖。

 19当一个男人同时对两个女孩子有好感时,他更爱谁取决于谁更不爱他。—— 韩寒(这是传说中的犯贱心理学么)

 20对着情人左耳说情话更能打动他的芳心。实验结果显示,人们能够写下从左耳听到的70%的情感词语,而右耳只记得58%。

 原因是人脑分工不同,左脑掌控逻辑思维,右脑进行感性直观思维。而左耳正是由右脑控制的。

 21根据心理学测试,迷恋上某人最长只有4个月的时间,如果你超过4个月还是迷恋着同一个人,那么你真正爱上他 /她了。

 22勾着手臂只不过是礼仪,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手心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相通。

 23手牵手比分享一张床还意义重大。——林燕妮

 24骨子里自卑的人,他们总希望看到别人出丑。

 25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26这是裸婚告诉我们的:很多时候,女人都只是想要一个答案。但对男人来说,答案无非是几秒钟内大脑编出的理由而已。

 27相信我,当一件坏事发生的时候,你能听到的永远不是真正的答案,而是别人编造的推托的理由。而事实的真相,往往是你所有预感、预测中最坏最恶毒的那个。——陆琪

 28很多事都介于“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

 29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那个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那个先放弃。

 30没有时间休息的人,总会有时间生病;没有时间谈恋爱的人,总会腾到时间来相亲。

 31墨菲定理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32 男人的前女友是女人终身的情敌。无论当初两人分手是谁辜负了谁,假若事隔多年前女友找上门来请求男人的帮助,九成以上都会获得成功。很多男人甚至不会拒绝和前女友发生实质上的肉体关系。男人之所以和前女友很容易纠缠不清是因为在心里,男人的占有欲一直暗示着他们,前女友仍然是属于他们的女人。

 33 想要忘记一段感情,方法永远只有一个:时间和新欢。要是时间和新欢也不能让你忘记一段感情,原因只有一个: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张小娴

 34 大多数不开心的人,往往低估了自己所拥有的,又高估了别人所拥有的。

 35 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不只是为了自己或者只是为了对方。

 无论何时,谨记这句话!让我明白爱情不是奉献自己毫无所求,而是相互扶持走到天长地久!善待自己,也要善待对方。

 36那些不假思索就做出决定的人,到关键时刻就会溜走。

 很久以前就不敢随口答应别人什么事情了,尝过苦头的同学们都要谨记,更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毫不犹豫的空口承诺。

 37强迫和乞求来的爱情是不牢固的。

 如果你为了对方和你在一起而奴颜卑膝,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而耍手段、玩阴谋,这样的“爱情”必然是以破裂为结局,到时候你会发现,你失去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你自己的灵魂。

 38有人说,要学会交往,因为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但是也要学会独处,缺乏独处的能力,耐不住寂寞,离开人就活不下去,也是一种灾难。

 经常有热恋中的人说“离开你我活不下去”,的确是一种灾难,要知道,从出生到死亡,唯一能够一直陪伴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学会独处,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否被抛弃,无论是否孤单无助,永远不会绝望。

 39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

 非常质朴的至理名言!活在当下,握住手中的东西,脚踏今天的道路,去实现明日的梦想!

 40不要生气,不要失望,不要欣喜若狂,一切都会过去。

 一句简单的话,却说尽了人生的历程。无论悲喜,无论成败,无论聚散……一切都会过去,所以从容、平静的生活吧!

 41、据说,当你失眠的时候,你将会在别人的梦里出现。

 42、一个人喜欢你的程度,一般和他回你短信的速度成正比。

 43、研究发现,人在难过时流的眼泪中,含有较多因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美国圣保罗—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

 44、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睡前玩手机,频繁发送电子邮件,会影响睡眠质量。使第二天情绪变差,易焦虑、沮丧。

 45、把你所有的不幸总结成一句话,然后问问自己:“3年后,这对你还重要吗”相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6、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47、深夜来临的时候,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想念最疯狂的时候。

 48、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就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49、麦兜说: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50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

爱情,就像是一颗树。从一棵种子开始,历经萌芽期、成长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无论是追求爱情,还是经营婚姻,懂得一些情感心理学知识,用知识妥善处理两性关系、维护甜蜜关系尤为重要。

懂得心理学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现出很高的“情商”,他们知道如何制造心动的感觉,知道如何促进深层次的交流,知道如何找到两性相处的舒适距离,知道如何付出,也知道如何建立双方的依赖感。

接下来,我们根据5个心理学定律,分别从心动的感觉、深层次交流、两性舒适距离、合理付出和建立两性依赖感来分别阐述爱情心理学逻辑。

1如何制造心动的感觉?

心理学上有一个“吊桥效应”,讲的是,当一个人走过一个危险的桥时,潜意识里的恐惧担忧,会使心跳加快,这时候,如果对面走过来一个异性,就会误以这种心跳的感觉,是对方让自己心动。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容易爱上另一个人?答案是,当一个人内心焦虑、心绪波动的时候。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多数人内心或多或少存在焦虑情绪,或对未来深深地不安。这些外界刺激带来的心理感受,正逐步内化进人们的潜意识,你审视当下的自己就会知道。

单身男女, 如果想要在2021年脱单,不妨在此时,对你爱慕的人给予鼓励、支持、和温暖 ,这种潜意识的变化,会大幅提高恋爱发生的概率。在她/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付出爱,付出关怀,爱情大概率就会发生。

2如何促进两性精神交流?

木桶效应,讲的是,一个用多块木板围成的木桶,它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因为 无论其他木板有多长,水都会从最短的那块木板流出。 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整个社会结构正面临着重新洗牌,很多人曾经引以为豪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

换句话说, 同一圈子内,大家做木桶的板子,都很难再分出长短! 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磨难出真知”,这个时候,人们对情感的观念也悄然发生变化,很多人潜意识里对另一半的期望,正逐步向心理层面、精神层面倾斜。

居家隔离,人们减掉的很多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有了更多线上交流的时间。而线上交流,精神与心理层面的交流,相比物质层面的冰冷乏味,更容易打动人心,营造出和谐共鸣的爱的感觉。

3如何找到舒适的相处距离?

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相拥取暖,距离太近,身上的刺会彼此伤害,距离太远,达不到取暖的效果,直到它们发现最佳的相处距离。目前,很多人被迫宅在家里。已婚的,与伴侣朝夕相处;未婚的,与另一半见面次数减少;单身的,线上交流时间多于线下相处时间。

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反思,什么是两性关系最舒适的距离?两性相处是一门艺术,伴侣之间,本来都是独立的个体,过于约束,双方都不舒服;没有约束,感情有变淡的风险。因此,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线上聊天,注意保持两个人相互舒适的距离,营造爱情的美感。

4如何在爱情里付出?

“超限效应”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作家去参加一个募捐活动,主持人讲了5分钟,作家觉得非常感动,正想要捐款500元,但是主持人没有停下来的意思,10分钟后,作家觉得捐200就算了,但是主持人还是滔滔不绝,最后讲了半小时,作家一分钱也没捐就走了。

对一个人好,要有限度。尤其是已婚女人,每天与丈夫朝夕相处,操劳家务照顾起居,切记不要“强迫症”,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只会适得其反。试一试,付出只做一半,适可而止,这样两个人的关系可能会更好。

同时,如果是线上聊天、快递送礼物,也要注意限度,适当付出不会让对方感到压力,也会进一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氛围。

5如何建立双方的依赖感?

“巴布洛夫效应”讲的是人的“条件反射”,持续对事物进行规律性刺激,会让对方养成习惯。

当下,单身男女的交流方式线上聊天变多,这个时候,就用到了“巴布洛夫效应”。你可以将两人的聊天变成“规律性刺激”,只在固定时间、固定时长开始聊天,那么久而久之,双方就会养成习惯,突然有一天你不联系他,他就会对你很想念,从而建立依赖感,增进两性关系距离。

爱一个人,一半靠吸引,一半靠习惯。我离不开你,有时候并非是因为你独一无二,而是我习惯身边有你,习惯你的陪伴。单身的人,在两性相处过程中,不妨试试“巴布洛夫效应”,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5个心理学技巧,分别从心动的感觉、深层次交流、两性舒适距离、合理付出、建立两性依赖感5个方面简单阐述,更深一步的阐述,我们可以相互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2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