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
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同意。
屈原为爱国诗人,他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借湘君与湘夫人隐喻自己与楚君的关系,
表达了他对楚君的忠诚,希望得到楚君的眷顾和知遇以及对楚国和楚国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
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候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如同两个好朋友要离别了,王维送别,前四句描写的是风景,貌似没有暗示出悲伤,只是这沧浪水大有来头,当年屈原曾流放至此,写出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绝唱来。王维在这首诗里面显然没有屈原的那种意境,因为屈原是流放,而王维是送人。
江边伫立着黄鹤楼,红色的栏杆响应着白墙,再加上江水的相互辉映。明显是在写景,唐代诗人偏爱黄鹤楼,所以这首诗的前四句就是写黄鹤楼的地貌以及周边的景色而已。
结合后六句,这首诗其实是王维再说,而康在听。
什么时候我去了临川郡,还有劳康兄照应。
全诗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身世,为楚怀王立法改革却遭到小人陷害,表白了自己做了大量有益于国家的工作还是无法改变勾心斗角的现状,表明了自己痛苦心情和困惑。第二部分描述自己无法解脱现实中的痛苦和困惑,还是借女嬃劝告自己入境随俗,由现实转向了幻想,追求美好理想的实现。第三部分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结果接受巫咸意见,远游离乡,但又恋恋不舍,爱国思想和理想的抱负使他还想期待楚怀王醒悟。最后一段写故乡人都不理解他,他又何必留恋故乡,还是随彭咸,投水自尽!
综观《离骚》全诗,不仅仅文辞流畅,浪漫主义色彩浓郁,表明作者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想用在高雅的诗形式来感化楚怀王,诗一开头介绍自己高贵的身世和内在的美质,诗中写了许多香草、名花,表明自己是高洁和完美,读来非常飘逸纯洁,体现作者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具体分析,我想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以忧怨为核心的丰富复杂的情感主题。全诗表现的是作者内美外修,怀才不遇,仕途受挫,上下求索,壮志难酬,以身殉国的过程。作为高阳帝的后代,屈原把这个“我”极度地完美化了,不仅是从人格、外貌、家世,甚至连出生年月也是寅年寅月寅日,这个“我”的一切都完美无缺,高贵正统。这也许正是屈原内心自我的完美形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样完美的我却得不到楚怀王的理解,所以情感出现徘徊彷徨,上下求索,神灵幻象的历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爱国无门痛苦心理历程的积极写照。第二是浓郁的地方主义色彩写照。
屈原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的离骚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首诗歌,它篇幅最长,字数两千多,句子达到三百多句,而且离骚所表现的意境和个人的思想情感也都非常具有感染力。
屈原画像
司马迁对离骚两字的解释为,遭受忧苦。因为他们离的时代比较近,所以相对来说这个解释还是比较正宗的。离骚整体讲述了作者个人出生名字经历和曾经的抱负,将古代传说,人物对话,自然以及对美的追求,现实的困境和理想的美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诗歌所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在用词押韵上,它开创了诗歌的楚辞体,以兮押韵,字词表达华丽率性,这种文体诗歌对后人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句子结构,字数要求则比较没有限制,突破了之前旧文学传统的禁锢。兮字的大量反复运用,也是离骚的一大个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思想,经历,转变,神话和现实巧妙结合。这些也体现了屈原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发了后代诗歌史上对诗歌以丰富澎湃的个人情感来大胆创作的新潮。
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过去,陈述现状。内容包括了诗人自己的出生名字,经历,政治抱负,以及被小人陷害抑郁不得志和对楚国昏庸政治的愤怒。
后一部分描述向往未来追求真理,表达自己对贤明政治的不懈追求还有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甚至还表示出以死殉国的决心。
屈原九歌九歌是优秀诗人屈原的一首经典诗歌,这首诗想象力肆意狂放,用词华彩瑰丽,读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是战国时期诗歌的典型代表作。
九歌舞台照
屈原和李白堪称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双绝,和李白的豪放洒脱不同,屈原的诗歌里有时会多一些悲怆,多一些怜悯,多一些优柔的情思。
――九歌就是这样。诗歌讲述了一位多情惆怅的女鬼在山之巅默默等待的故事。女鬼穿着漂亮精致的衣裳,上面点缀着朵朵鲜花,山间的微风吹来,衣袖飘飘,芳香迷人;女鬼还画着迷人的妆容,娇艳欲滴,像是刚被露水打过的花瓣一样。她从幽暗神秘的竹林深处而来,来到这座高高的山岗上面。
山岗下面过客很多,山鬼耐心的端详着每一个人,等了很久还是没等到自己的心上人。是不是自己来晚了?她恨自己走的太慢,她恨这山路太过陡峭崎岖。她满腔是恨,寂寞又凄凉的站在那,孤苦伶仃,行单影只。风吹动天边的一片片白云,连白云都是成双成对地簇拥在一起。
白云变成了乌云,山风越来越大,马上就要下雨了,还是没看到心上人的身影。乌云越来越密,天地间一片漆黑。劲风吹的树叶哗哗直响,吹散了女鬼漂亮的妆容,冷得她瑟瑟发抖。她多么希望心上人此刻就出现,给她一个宽广的肩膀,为她遮风避雨,驱寒取暖。
大雨倾盆而至,夹杂着电闪雷鸣,天地间一面灰蒙,还是没有心上人的踪影。
屈原橘颂一代诗人屈原的一生起伏不定,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安危绑在在一起,以投身报效国家为终身目标。当楚国灭亡,屈原的生命也随之走到了尽头。他所创作的《橘颂》可以说是他信仰追求的真实写照。
屈原剧照
橘树生在气候温润的南方,如果强行移栽到北方,那所结的果实就又酸又涩,难以下咽。这在屈原看来,是橘树对故土忠贞不二的表现。这样的品格正是屈原毕生所追求的,他借助橘树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身为楚国朝臣他心系国家危亡,到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初衷。其实,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不断,很多士大夫在本国得不到器重,转而投向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别国君主。在那样纷乱的年代,忠孝情意反倒没有个人抱负那般重要。
但是,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他把橘树当做忠贞不二的榜样,借物言志,把橘树当成是自己的化身,绝不会因为权势而投向他国,对楚国的感情至死不渝。这不仅仅是他作为文人的一代风骨,也是他楚国贵族身份的最好出路。他的国家没有了,他的生命也就随之消失了。诚如橘树一般,脱离了故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养分,还有对这个世界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不管屈原的结局如何,他所创作的《橘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开辟了借物言志诗歌的先河,非常值得后世借鉴。
关于屈原的故事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
屈原剧照
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镰刀飞快地划过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后头也不抬,顺势扔到背后的竹篓里。整个动作成熟老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却一点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来小巧精致,大约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屈原看着小姑娘背着满满的竹篓消失在田野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好几次,他都想走上去问个好,但都没鼓起勇气。
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乌云很快越积越多,随后就下了雨。小姑娘头发一下子被打湿,她无助得抬起头。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开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飞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篓里草已经很多,她想卸下来,但是有点吃力。屈原赶快上去帮了一把。
小姑娘回报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甜的笑容并且问道: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听到小姑娘的声音,这声音直爽干脆,像是田野里无拘无束的风一样。屈原支支吾吾地说:我回家也没事做,在……这看你割草。
小姑娘说:唉,割草很累的,有什么好看的,看你这打扮,平时很少干农活吧?
屈原点点头。
小姑娘低头想了会,狡黠地笑道:那以后你帮我割草啊,我俩一起割。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屈原捣蒜一般地点着头。
遗憾是,自从雨后两人分别后,屈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没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小姑娘雨后回家时遇到了意外,但这只是猜测,具体原因无人得知。
后来屈原根据这段伤心事写成了诗歌《九歌》,诗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屈原生于公元前278年抱石自尽于汨罗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中国五千年历史悠长,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屈原画像
这一是纪念他出色的文学成就,二是纪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呕心沥血作成的诗歌,开启了楚辞这一文体的先河,把赋、比、兴巧妙融合在一起,将借物明心、抒发思想感情发挥到了极致。屈原在楚怀王时代在官居高位,也曾在朝堂上大放异彩。他的骨子里流淌爱国的血液,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罢黜而怨恨不以个人处境悲凉而心有怨怼,一心只想着自己能为楚国的强大添砖加瓦。
屈原一生历经三朝君主,在第二任君主楚怀王时得到重用。他能够现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预见未来政局的走势,主张富国强兵抵御秦国。无奈屈原他算的准未来却看不清现在,受到其他各方势力的排挤,最终与楚怀王之间产生嫌隙。即使这样,在楚怀王死后,他仍对楚国王室抱有期许,不想自己满身本事被白白浪费。随着他再一次被流放,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终点。
不管屈原的结局如何,在他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他身上所带有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怀,值得每一个人敬仰。尤其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身上的宝贵品格显得尤为重要。
导语:《水知道答案》又一次揭示了精神与物质之间具有联系,这种联系不同于唯物论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也不同于唯心论的"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篇一:读水知道答案有感水,这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开始不断的接触水。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有百分之七十都是由水而构成的,但是有谁又能够真正的去了解观察水呢?
当我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会是一本让人震撼的书,读完之后果然不出我所料,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个张都在诠释着不一样的魅力。曾经,我无知的认为水只是透明无色的一种液体而已,现在当我读完这本书发现我错了。正如作者江本胜所说:“每一滴水都有一颗心,每一滴水都能传递爱的力量!”
作者江本胜对水情有独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倾注于对水的实验,然而他的执着是正确的,他也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他用自己特有的水结晶技术,得到了惊人的发现!作者通过美丽的水结晶的照片以及各异的风姿为我们传递着各色各样的信息,告诉我们人类是自然之子,提醒着每个人都需要以爱、感激和赞美的心情去生活,去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事物、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美丽的水结晶可以传递爱的力量,并与人们内心深处最单纯、最纯净的部分产生共鸣。“爱与感谢”形成了最美丽的水结晶,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当水看见“爱与感谢”的时候,总是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形状整齐美丽的水结晶。书中告诉我们,地球上所以的水都是相连的,当我们心中存在着爱意和谢意的时候,那么爱意和谢意就会瞬间传满整个地球。然而当人们发出厌恶、攻击的语言时,水根本无法形成水结晶,好像一只充满泪水的眼睛,这正说明负面的语言是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水不仅可以感受人们情绪波动和语言,还可以感受声音。不同的声音对水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此,江本胜也做了许多的实验。当水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水结晶呈现了非常浪漫的样子,美丽而工整,似乎有安抚疲惫身心的功效;相反,当水听见某重金属乐器。水结晶与看到负面词语时的形态相似,根本无法形成美丽工整的水结晶。
不仅这些,水还可以感受到四季、电磁波、风景等。而且不同地区的水形成的水结晶也不同,有的可以呈现的美丽的水结晶,而有些地区的水无法形成水结晶,这也是在警告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水告诉我们,在我们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友善的语言去对待人和事,这样就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而烦躁、恶劣的语言反而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着不和谐的音符。
书的结尾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内心常存在着“爱与感谢”,我们的生命就不会消亡!
篇二:读水知道答案有感今天看了一个视频——《水知道答案》,我们看了将近70分钟,虽然不算太长,可是却让我明白、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从来没有觉得水有什么神奇之处,不知道它有生命,直到看了这部纪录片。日本的一位科学家——蒋本胜,他做出了一个实验,就是关于水的结晶。
他将一杯水上贴上各种词语,有“爱情”“混账”“亲情”“傻瓜”各种美的词语包括不好的词语。于是,这位科学家对照了贴上不同词语的水的结晶在显微镜下的变化。
这让我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在贴有美好词语的结晶上呈现出的是十分美丽的,像雪花般的结晶;而在贴上不美的词语结晶上呈现的却是很难看,很脏的结晶。在给水看电视,听音乐时结果也是一样的。
这让我知道了“万物皆有灵”,只有爱天地万物,万物才会爱你。现在我才明白,原来宇宙中的万物,都有灵气。
后面有播放了几条新闻,其中有一位老太太打跑了六个抢劫犯。还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些孩子们,在吃饭之前,总要先念感恩词,然后在用餐,并且每位学生吃饭时,都不会浪费,他们会把碗里的汤和米都吃干净。他们懂,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多少因为没有饭吃的人因饥饿而死。
短短70分钟纪录片,却教会了我许多许多。我也懂了: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真正含义。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贪婪心是毒、怨恨心是毒、傲慢心是毒
篇三:读水知道答案有感----新之航
佛曰:“谁为水?水是谁?物通灵位人所不识,非人非水!”水是生命之源!水组成了空气,蕴藏了生命延续下去的一种秩序,形成了这个生机盎然的绿色地球!水孕育了生命,孕育了男人,也孕育了女人。水汇成了涓涓不息的清泉,汇成了波涛汹涌的江湖,汇成了浩瀚无边的海洋。在诗人的眼中,水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柔美之感;有“竹喧归浣女,清泉石上流”的灵动之美;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豪情;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与淡然。水,屈原的爱国之心,老舍的悲愤之情。小美人鱼天真、纯洁的爱,在大海中燃烧,又在泡沫中升华。水,也使地球被人类称为蓝色水球,因为她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水的星球!
我们即对水有如此深的了解,水又承载了我们如此多的情感,可你曾知道,水不但是生命的原动力,是生命之母,水也有自己的生命——水能看,水能听,水能感知你我的存在,水能告诉我们善恶美丑!当我看完,由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先生进行及整理完成的,一本关于水结晶实验的科学类读物——《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后,我终于了解了,古人云“水为灵性之物。”的内涵。水,原来真的有感知性;水,原来是人心灵的镜子;水,原来时刻都在折射着我们多彩、美丽的人生!我们的微笑,在清澈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层层美丽、晶莹的涟漪!
作者江本胜博士,通过水结晶实验,向我们拍摄并展现了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有的美如梦幻,漂亮的六边形散发着她天使一般的美;有的混如泥潭,杂乱的结晶告诉我们丑恶的破坏力;有的巧如水晶,小小的如散乱在地上的小黄花,美原来是从细微处展现出来的;有的重如黑洞,那神秘的黑色却给人感觉充满了攻击性;有的……形状的不同,告诉了我们个体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人生的不同,未来的不同,命运的不同……但唯有一点是相同的:水,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劝人为善!
世界上的那些战乱纷争、种族歧视、欺压弱小、环境污染等,不合理,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人的天性的行为及言语,水结晶一定会毫无规律,杂乱并颜色暗淡;而热爱、奉献、感恩、善良、和谐这些美好的概念在整个自然社会中一定会换取更多光华灿烂的美丽结晶,这些结晶就是被建筑学喻为梦之形状的,最牢固的,也是视觉最舒服的六边形形状的结晶体,而这些晶体进一步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天、地、人和统一的,更加美好的人类生存状态!
学过物理的我们都知道,万物是通过波动而存在的,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波动,并且各自拥有一定的波动频率,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波长。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水对波动有了更深刻的诠释!书中说:“所有的物体均通过波动处于非静止状态中,并以超高速的频率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对博大精深的佛学来说,我是茫然的,但上面一段书中的话,却向我们解释了释迦摩尼谜一般的,那句真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换言之,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种真实,肉眼所不见者,却常常就是真实的存在!
万物那些固有的频率,在波动中向我们传输了爱、喜欢、亲近、排斥、厌恶等情感,这些奇怪的人体感应,水却向我们揭开了她们神秘的面纱。欣喜的人定会发出欢喜的波动频率,让别人感知他的快乐;悲伤的人也定会发出感伤的波动频率,让别人感同身受。亲人之间,定会发出相同亲密的波动频率,让大家相亲相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朋友之间,定会发出同样和谐的波动频率,让大家互相尊重;相爱的恋人之间,定会发出爱的波动频率,互相吸引;漠不关心的人之间,也定会发出相反的频率,不管距离再怎么近,也会互相排斥。所以,你若问我,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你相信夫妻“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永恒的感情吗?你相信永不变心的友情吗?我会坚定地告诉你:我相信!因为我相信万物之间那些固有的波动频率,会让人体体会到这玄之又玄的人体感应的美妙!
谈到波动频率,我一定要向大家介绍其中我另一个意外的收获。相信大家都听过周杰伦的八度空间的专辑吧,你可曾记得在CD的封面上,画有人体骨骼像?“八度空间”只是在卖弄怪异的字眼吗?“八度空间”与人体骨骼之间又有什么奇妙而又迷幻的关系?晶莹剔透的水结晶解释了我这些古怪的问题。
《21世纪》刊载了一位名叫沃伦·哈马曼的人所写的论文。论文中提到,如果将人体中有机的频率转换成声音,相当于42个八度。而这42个八度的确令人难以想象,但这也恰恰说明,人类拥有各种各样的频率波动;人体就是一个由不同频率所组成的“宇宙”,只要依靠人体本身,就能演奏出一首恢弘的大宇宙交响曲。这就是人体与音乐的“八度理论”简单之中,却包含着万物,所有事物所具备的频率,均能包含在跨越一个八度的7个音符内。换言之,人类其实隐含着超乎想象的能力。我曾设想,从do到si,给水依次听这7个音,那水是否能结晶出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水结晶,以表现出从极低到极高的音域?
老子的《道德经》云:“水上利万物而不争。”意指水之灵活善变。如果我们将古语为已所用,善意地断章取义,水善则利万民,水善则利万物。《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信息——爱与感恩。爱,为之大爱,爱之父母,爱之子女,爱之朋友,爱之情人,爱之社会,爱之自然,爱之世间一切。爱,一种积极、主动的能量,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关怀,就是爱!
“爱”的水结晶极为漂亮,作者的解释是“水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好像在讲述一个大自然本来就起源‘爱与感谢’的故事!”我感觉,“爱”把淡雅而神圣的气质,表现得琳琳尽致,但稍有模糊,没有那种如钻石一般绚烂的光芒。也许,在美好,完美的事物之中,也会有遗憾,这也许就是人生,缺憾是另一种难以想象的美!提到爱,就必然会想到感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没有容器装水,以双手恭捧”感激,如同春季中的细雨;感激,如同夏季中的凉风;感激,如同秋季中的和煦;感激如同冬季中的阳光。与“爱”相比,“感谢”的水结晶更为清晰,形状更为整齐。也许我们的感谢往往是他人对自己的施予,感谢的是现在自己拥有的生命!
你有一颗“感恩”的心吗?怀有一份爱与感恩之心才是最重要的。感谢能让我们生命发出爱心,爱则能让我们知道去感恩,从而让我们慈悲之怀像水结晶一样扩展到全世界。一颗澄净的心灵,会让“爱”更美丽!只要心中充满爱与感恩,值得我们去爱与感谢的事物就会源源不断的降临,让我们的生活从此充满幸福与健康。放弃时、失意时、低落时,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去感受我们这美好的明天!微笑地面对我们也许是不完美的人生,人生这条漫漫长河中,一定会激起美丽的涟漪,白色浪花会把我们人生中的不幸冲刷得无影无踪!感恩的心,感受我们美好的人生!
水能看,水能听,水知道答案!平平淡淡的水,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世界,折射着一个光彩熠熠的和谐社会!
《水知道答案》,了解水,就等于了解宇宙,了解大自然,乃至了解生命的全部!古人以水为镜,水实际上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我只希望天下的水与天下的心灵都能像《水知道答案》中“太阳”的水结晶一样完美、清澈、庄严与透明。在混沌的人生中,微笑着去寻找我们和谐的人生中的涟漪!
第一次流放
(汉北地区)
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的上游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带了很多财宝到楚国活动。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可是利令智昏的楚怀王不以为然,听信了张仪的鬼话,就把相印授予张仪,封张仪为相;贪图六百里的商砖之地,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之盟;还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愚蠢的怀王,还以为是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长宽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还被占去汉中大片土地。
这时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复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重修楚齐之盟。秦两次大败楚军之后,也怕齐、楚复交,于是主动提出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汉中地,只要张仪头。秦惠王本不同意,张仪却胸有成竹地说:“以我张仪一个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愿意到楚国去。[11]”张仪到楚以后,贿赂了郑袖、靳尚之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之后,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把张仪给放了;还和秦王结下了婚姻关系。等到屈原使齐回来,说明利害,怀王想追回张仪,张仪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这样楚国对齐国又一次大失信用。前305年,楚怀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齐合秦,去秦迎亲;第二年,怀王还与秦王会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县)。当时屈原虽竭力反对,结果不但无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安康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
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 (今河南泌阳县东北)。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这时,昏庸的怀王才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让太子质于齐以求齐楚联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
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前296年,顷襄王三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楚国人都怜悯他,如同哀悼自己的父母兄弟。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断绝交往。
第二次流放
(江南地区)
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很忧虑,就谋划再与秦国讲和。屈原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和楚国人民一样,一方面责怪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以至使怀王死在秦国,又责怪他不该怂恿顷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他写诗抒情,表达了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子兰形成了威胁,于是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自尽
后人写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2]
秭归----诗人之乡
秭归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汉代始设县,唐朝时曾设立归州,民国元年改归州县,民国三年改为秭归县,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从唐宋以来,经数次迁址修葺,后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于1976年修建此祠。现位于秭归城东向家坪。改名为“屈原纪念馆”。三峡工程的兴建,屈原祠将再次迁建。
在乐平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为 “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龙伏虎啸天来,乡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谷俟。锁水回龙含泽畔,三关八景胜蓬莱”。
秭归还是历史悠久的柑桔之乡,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颂》屈原祠中,曾对桔树的形象和性格作过深刻的描写。今天,秭归已成为我国七大柑桔生产基础之一。深秋时节,满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绿叶藏红果,如诗如画。
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来给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