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涕兮: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哀民生之多艰:为百姓的生活艰辛而悲伤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已,
謇朝谇而夕替:早晨进谏傍晚就被罢官。
既替余以蕙纕兮:他们以我佩戴惠草做的腰带为理由罢免我,
又申之以揽茝: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亦余心之所善兮: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怨就怨神仙(指楚王)这样荒唐啊,
终不察夫民心:他始终不体察人民的心声。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那些女子(指奸臣)妒忌我的秀美的眉毛(指高尚的德行),
谣诼谓余以善*:造谣诬蔑说我好做*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
偭规矩而改错:背弃规矩而又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违背是非标准追求歪曲事实,
竞周容以为度: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原则。
忳郁邑余侘傺兮: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宁溘死以流亡兮: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坚决不以媚俗取巧为姿态。
鸷鸟之不群兮: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志向不同何以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
忍尤而攘诟: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固前圣之所厚: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
悔相道之不察兮:后悔当初不曾看清离骚前途,
延伫乎吾将反: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回朕车以复路兮: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
及行迷之未远: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步余马于兰皋兮:赶着我的马车缓缓在兰草水边行走,
驰椒丘且焉止息: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进不入以离尤兮:接近君王不成反遭责难啊,
退将复修吾初服:只好退回去重修德行以偿宿愿。
制芰荷以为衣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集芙蓉以为裳: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不吾知其亦已兮: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
苟余情其信芳: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高余冠之岌岌兮:把我的帽子加的高高的,
长余佩之陆离: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芳与泽其杂糅兮:(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
唯昭质其犹未亏:(所以) 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忽反顾以游目兮:我忽然回头啊纵目四望,
将往观乎四荒:我要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缤纷其繁饰兮:佩戴五彩缤纷华丽装饰,
芳菲菲其弥章:散发着一阵阵浓郁清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
余独好修以为常: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
岂余心之可惩: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以上是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唐太宗的后宫四妃包括生前册封与死后追赠的共有如下几位:韦贵妃、杨贵妃、阴妃、燕德妃、郑贤妃、杨妃、徐惠。但史书对这几位妃嫔除了因为生子而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着墨。不过除了史书,我们还可以通过昭陵现今已发掘的墓葬以及出土的墓志铭,以辅助对唐太宗四妃的了解。
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先看韦贵妃,根据出土墓志的记载,韦氏名珪,字泽,于武德年间以良家入选秦王府,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不过墓志铭上虽然称韦珪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选秦王府,然而事实上韦珪并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朝末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犯家属,按律被充入宫中为宫婢。李渊在长安即位后李世民进封秦王,韦氏作为宫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李渊登基后虽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与释放掖庭宫人是两回事,韦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间被放出宫回到家中,所以墓志上说韦氏是以良家受选,很明显就是粉饰之语。至于某些网文里广为流传的,秦王李世民在路边对韦氏一见钟情的这种毫无史实根据的说法,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更有一些不靠谱的网文信口开河,认为在长孙皇后过世后,唐太宗的后宫是由韦贵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实上是,即使身为贵妃,若没有皇帝的授意同样没有权利掌管后宫。例如唐高祖的万贵妃,《旧唐书·李智云列传》中有明确记载:“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万贵妃能够对后宫诸事有“谘禀”的资格,是“特蒙高祖亲礼”的,若没有唐高祖的特许,万氏即使身为贵妃也没有权利掌管后宫。再看唐宪宗的郭贵妃,“群臣三请立郭贵妃为皇后,唐宪宗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郭氏虽然只封了个贵妃,但却是唐宪宗未登基前娶的结发妻子,只因唐宪宗怕自己的风流猎艳被限制,从而不肯将其立为皇后。若身为贵妃便能理所应当地掌管后宫,那唐宪宗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何况能够执掌后宫对于宫妃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即使是多位嫔妃共同管理后宫,史书也同样会记载下来。陈后主的张贵妃统摄后宫,隋文帝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共同代掌后宫的事情在史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刘浚的列传也特意花了一番笔墨记载着其母潘淑妃(刘宋时淑妃仅为正二品九嫔,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后宫一事。
不仅史书上会记上一笔,就连墓志铭这种没事也要夸两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东西上,也绝对会大书特书一番,甚至哪怕韦贵妃并没有代管后宫这么大的权限,只是有些参与权,她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比如朱元璋的宠妃孙贵妃只不过是辅佐马皇后治理后宫,此事不仅见载于《明太祖实录》,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中亦有记载,宋濂在撰写孙贵妃的墓志时更没有放过这一莫大荣耀:“成穆贵妃孙氏……佐皇后以理,内治宫壼肃雍,上下咸无怨者。”而韦贵妃的墓志早已出土,志文中对她多有浮夸溢美之词,但对所谓的代管后宫一事却绝口不提,可见韦贵妃代掌后宫一事,实属现代人的想当然耳。
韦贵妃不仅本人无宠,就连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韦贵妃作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亲本可以获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不曾得到过郡君的封号。直到韦贵妃因母亲的逝世而表现得异常悲痛,“哀号荼毒,毁瘠弗已”,唐太宗这才象征性地追赠了韦贵妃之父韦圆成一个徐州都督的官衔,韦贵妃之母仍旧没能得封郡君。而韦圆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开府仪同三司、陈州等二州刺史、郧国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远远比不上韦圆成生前的地位,可见唐太宗的追封不过是敷衍之举而已。
不仅如此,韦贵妃所生育的临川公主与纪王李慎论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样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较差的。临川公主直到18岁才被册封为公主,驸马周道务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驸马中是最差的,而临川公主出嫁后就随着丈夫一同离开了京城远赴边地上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在唐太宗活着时就离开长安的公主。韦贵妃唯一的儿子纪王李慎虽然很有才华,在襄州处理政务的能力也非常出色,甚至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然而唐太宗并没有因此给予李慎格外的关注或奖赏,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了,这才褒奖了他。
至于韦贵妃与前夫李珉的女儿李氏,与母亲一起籍没进宫,但都20岁左右了,其母韦贵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儿的婚事。直到贞观四年突厥来降,唐太宗为了安抚众多来降的突厥贵族,这才将仍旧是宫婢身份的李氏封为定襄县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给在贵族眼里堪称婚配最末等的胡人为妻。
虽然有人因此认为李氏得封定襄县主是唐太宗将她认作继女的标志,然而唐太宗若真的将定襄认为继女,那么定襄就应该和文成公主、弘化公主一样,封的是公主而不是县主,墓志上也不会明确记载定襄不过是渤海李氏,“隋户部尚书雄之孙,齐王友珉之女。”而应该像弘化公主那样,只说是“陇西成纪人”“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
何况定襄县主嫁给阿史那忠后,阿史那忠便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远比中原艰苦,别说定襄一个中原人受不了,就连阿史那忠本人享受过了中原生活都不愿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见到使者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让他回到长安——唐太宗若是宠爱韦贵妃,又何至于让她的女儿去遭这份罪?
当然,也许有人会感到不解:为什么韦珪作为贵妃却无宠到了这般地步,如果唐太宗不喜欢韦珪,为什么还要封她为贵妃?其实这跟人们长期以来一些错误的观念有关。
首先,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贵妃就等于宠妃,被皇帝封为高品级的妃子都是宠妃。其实不然,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就算没有宠妃,皇帝也不会把四妃之位一直空着不封。历史上身处高位却无宠的嫔妃比比皆是,别的不说,光看唐朝诸位皇帝的贵妃,除了唐玄宗的杨贵妃,唐代宗的独孤贵妃外,其他皇帝的贵妃都不得宠,也找不到什么得宠事迹。
其次,皇后是天然的后宫之主,掌管后宫事务,除非皇后无宠到了极点而皇帝又另有极为宠爱的嫔妃,不然皇帝是不会插手后宫事务的。所以纵观唐朝的后宫,皇后的权利极大,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明明萧淑妃那么得宠,出身好资历老又生育了皇子公主,但却只是个淑妃,另有一个无宠无子的女人压她一头做上了贵妃之位;风流多情的唐宪宗唯恐结发妻子当上皇后后会掣肘自己的猎艳行为,于是坚决不立原配郭氏为皇后——唐朝皇后在后宫的权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唐朝后宫嫔妃的册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皇后,如果皇帝没有特别的吩咐或要求,那么皇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后宫女人的品级。身为贵妃却是个不得宠的女人,原因之所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者,唐太宗明确表示过自己对这些后宫女人的态度,那就是韦珪、阴氏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甚至都没资格给自己生孩子。
《魏郑公谏录》:
太宗谓侍臣曰:“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礼。”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汉朝经常在每年的八月择选一些品貌出众的良家女子入后宫充当嫔御,这种做法本不应该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但是现在我的后宫中有太多罪人家的女儿充当妃嫔,由这些人生养皇子实在不合适,所以还是按照汉时的规矩,以后择选嫔御由宫外的良家子中择选。
唐太宗本就是贵族子弟出身,对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有着天然的鄙夷歧视之意——虽然这不代表他就要把这些女人当阶级敌人来看。
再加上韦珪阴氏等人是唐太宗当秦王时宫里发配来伺候的宫婢,而身为亲王时的李世民对后院这些小妾的出身没有多少自由挑选的余地。但出于贵族的偏见,唐太宗显然不认为这些女人的血统有多好,更不应当给自己生孩子,不然很可能会稀疏了自己优秀的基因,让后代不够优秀。
只不过孩子是欲望的产物,唐太宗又没有练过什么神功,只能让指定的女人生孩子,而历史上为皇帝生育了子女却照样无宠的嫔妃也比比皆是。所以虽然韦珪、阴氏这些嫔妃虽然给唐太宗生育了孩子,但唐太宗依旧免不了打从心底鄙视出身不好的她们,更遑论还能对她们产生什么感情呢?
杨贵妃,赵王李福生母,墓葬不明,只能据《大唐故赠司空荆州大都督上柱国赵王墓志铭》上记载的“王,杨贵妃之所生也” 推断出这位杨贵妃的封号。但在整个贞观年间,韦贵妃的封号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所以杨氏的贵妃徽号当为死后追赠。不过杨贵妃生前就是正一品的妃位,而且应当早在贞观元年就和韦贵妃、阴妃、燕贤妃等人一起被封为四妃,更有可能便是淑妃这一徽号,这样才能在死后被追赠为贵妃。毕竟杨贵妃既不像充容徐惠那样是主动殉葬而死,又不像皇甫德仪那样唯一的儿子被冤杀,所以不会被随意越级追封为四妃,更不会是贵妃。
贞观十三年,杨贵妃唯一的儿子李福受封为赵王,随即便被唐太宗过继给了隐太子李建成,所以从礼法上来说,李福不再是唐太宗之子,而是隐太子李建成之子。
阴嫔,据推测其封号原本应为淑妃或德妃,因其子谋反而被降为了嫔。
阴妃的父亲阴世师因效忠隋朝而被李渊处死,阴世师之子阴弘智等人由于年幼而免于一死,阴氏则被没入掖庭为婢。也许是因为阴世师与李渊有着相当的仇怨,而阴氏又成了李世民的妃嫔,所以许多人喜欢臆想李世民与阴氏之间有着一段隔着国仇家恨的虐恋深情。然而就史实而言,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毕竟后宫中作为罪籍没入的女子不在少数,上官婉儿即因祖父上官仪之事被没入掖庭;而作为宫婢被主子临幸的更不在少数,章敬皇后吴氏便是在没入掖庭后得到了唐肃宗的临幸,从而生下了唐代宗。
而且若是对阴氏这个所谓的仇人之女心存芥蒂的话,李渊就不会在武德八年将阴氏之子李祐册封为宜阳郡王,一向与李世民有嫌隙的李建成等人也会借此机会大肆抨击他。所以李世民与阴氏之间所谓的隔着国仇家恨的爱情,不过纯属后人的YY罢了。更不用说阴氏在史书中只得一句“阴妃生庶人祐”后,便再无只言片语的记载,甚至单就其子李祐谋反一事来看,阴氏在李世民心中能有几分分量也是可以掂量得很清楚。
同样是谋反,李祐的结局是被诛后废为庶人,生母连坐遭降。随后唐太宗又将敢于当面数落李佑罪行并试图杀了李佑的齐州百姓罗石头追赠为亳州刺史,而痛斥李佑的高君状被封为榆社县令,将李佑捉拿归案的杜行敏由兵曹一下子被提拔为了巴州刺史,其他协助杜行敏擒住李佑的众人也一并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而反观李承乾谋反后,唐太宗千方百计想保住他一命,为李承乾说话的来济因此得到了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这样的差距很明显可以看出阴氏与李祐是否得到过李世民的宠爱,若阴氏真的与李世民有过一段所谓的超越国仇家恨的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么想必李祐绝不会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毕竟阴氏只有李祐这么一个儿子,处死了他就相当于毁掉了阴氏下半辈子的依靠,李世民若对其有情,再怎么对李祐处以重罚也好过将其处死。
而阴氏一夜之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她本人或是因此被降级为嫔,然后一生孤寂郁郁而死;又或是和儿子一起被废为庶人赐死,最后以嫔礼下葬,都不得而知。但即使阴妃还能留得一条性命,也是从此生不如死。
燕德妃,根据其墓志记载,于武德四年选入秦王府,贞观元年拜册贤妃,贞观十八年迁封德妃。考虑到贞观十七年李祐谋反,生母阴氏遭到连坐,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应该是因此晋的位。同样的,这位燕氏也并不是出于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才进的宫,“武德四年礼聘入秦王后庭”这一句说得很清楚,不过是唐高祖李渊为自己的儿子选的小妾。
燕氏的祖父是隋朝著名的酷吏燕荣,为人贪暴*纵,被隋文帝赐死。也正因为祖父燕荣为人“虐毒”的缘故,燕氏自幼被母亲杨氏严格教导要学会温恭谦让,以养成身为贵族该有的闺范。
燕氏武德四年成为李世民的小妾,但直到七年后才生下第一个儿子李贞,在生下次子李嚣后便再也没生育过。李嚣早夭,而李贞可以说是唐太宗比较有才干的皇子之一,但唐太宗并没有因此对这个儿子有任何的偏爱之处,既没有到了年纪不让他之藩,也没有因为李贞才华出众而给予特别的关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燕妃的母亲与武则天的母亲为堂姐妹,所以武则天成为唐高宗的皇后后,年老体衰的燕氏为了讨好武则天,在患有眼疾行动严重不便的情况下,仍坚持抱病为武后的母亲荣国夫人奔丧,结果不幸病倒在半路上,大半年后病逝在驿站里,武后为此不得不好好封赏了一番。而李贞在武则天时的待遇也很一般,不过是和一群皇叔兄弟一起受到的加封,而且李贞作为唐太宗的第八子只加封为太子太傅,反而比第十子李慎的太子太师级别要低。
甚至武则天在唐高宗驾崩五年后开始对付李唐宗室时,第一个下手的就是这位表姐的儿子。李贞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后,自杀身亡,但武则天并没有就此放过燕妃的子孙,不仅残忍地下令将李贞父子的首级砍下来,还送到洛阳枭首示众。而李贞的另外三个儿子要么是“坐与父兄连谋伏诛”,要么是“减死流岭南,寻卒”,无一幸免于难。
唐玄宗登基后,也只将李贞的嫡曾孙李温封了个沈国公,李温的儿孙更是爵位降为了郡公,继承嗣越王封号的却是夔国公李琳(许王李素节之子)这样毫不相干的远房旁支。结果李琳也是个不争气的,刚过继为嗣越王,就病死了,越国干脆国除——不知道燕太妃在天之灵,会对她花了半生精力小心翼翼奉承讨好的表妹做何感想。
郑贤妃,虽然名列四妃之位,但因为无子,只见载于《唐会要》的昭陵陪葬名单中:“昭陵陪葬名氏……贤妃郑氏。”因其墓葬不明,所以对于这位贤妃也无法有更多的了解。不过燕氏自贞观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处贤妃之位,所以这位郑氏应该是十八年燕氏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
杨妃,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生母,《旧唐书》仅有一句“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全列举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干和才华,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美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别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个头衔,而无更具体的封号,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地位都不高。
同时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也就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渊于同年五月登基为帝,李恪却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重孝期间怀的孕——别说是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了,竟然连一年的重孝都没守满,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乐昌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按例没入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朝中大臣和皇子做姬妾;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是死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妃之子李祐谋反被诛,阴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在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所以杨妃生前很有可能并无妃位,不过是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八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后才出生。杨妃没有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都有记载,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见载。
而杨妃的两子吴王李恪与蜀王李愔,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
李恪一生中不仅毫无得宠事迹,而且不过是犯了踩庄稼和赌博这样的小错,就连续多次被削去都督的头衔,先后削去实封共600户,只剩下200户的实封。李恪还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顿痛骂,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刘旦(汉武帝之子,因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汉武帝的厌恶)。而李恪犯的这些错误与受到的惩罚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均有记载,互相印证。
贞观二年五月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过是都督,李泰却是大都督(根据《唐会要》记载,就在李恪受封前的三个月,唐太宗将益州的大都督府去“大”字,降级为都督府),所以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李恪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贞观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时,唐太宗对他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由此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同样是嫡出的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给李恪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样一句话,然而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时,却在一转身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而史官称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骑射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虽然善骑射,却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李恪的文才同样毫无记载,别的皇子具体到擅长哪种书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记录,唯独李恪的“文才”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不见踪影,而同样因为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无论是在各类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而唐太宗虽然一度有过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但这件事不仅是在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又过了7个多月的时间才提出来的,而且唐太宗只对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说过,被反驳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对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无保护措施。
还有人试图将李恪当不上皇帝的原因归结为是具有前朝血统的缘故,不过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毕竟李恪的两朝血统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历史上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比皆是。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么好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与李唐皇室有仇为由劝阻唐玄宗,而李恪这里却压根没人提及所谓的血统这一点。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至于杨妃的次子李愔,虽然贞观十年就之藩了,但是直到贞观十三年,李愔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食邑,比其他皇子整整迟了3年。又因为李愔在封地上屡屡胡作非为,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员,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想来杨妃要是得宠的话,如何会在史书上仅留下7个字的记载,而她的两个儿子又如何会在李世民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
徐惠,生前仅为二品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充容。相对于其他嫔妃在太宗一朝最多只因为生育皇子而被记载了一笔,徐惠能够凭借其出众的文采在《旧唐书》中留下更多的事迹,可见徐惠的才华即便是与同时代的文人士子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而徐惠也因为自幼才华出众,同左棻、宋氏姐妹一般名声远扬,甚至为皇帝所知,于是被诏进了后宫中。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惠进宫后因“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于是由正五品的才人晋升为正三品的婕妤,最后位列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可见文学造诣极高的徐惠还是很得唐太宗赏识的。其父徐孝德也因为女儿的才华横溢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擢为了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
就史书中所记录的事迹而言,徐惠知书善文纵论古今的才华颇得唐太宗的赏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更是直谏朝政——这也是继晋武帝的左贵嫔献诔赋颂、宋孝武帝时韩兰英献《中兴赋》、陈后主的沈皇后“数上疏谏争”后,有唐以来的后宫第一人,但如果说徐惠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影响很大,那就言过其实了。毕竟徐惠的这篇上疏虽然甚得唐太宗的赞赏,并因此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但无论是上疏中所谏止的征辽之举,还是营造玉华宫之事,唐太宗都没有因为徐惠的进谏而在政策上做出任何的调整或改变。
唐太宗逝世后充容徐惠作为无子无女的嫔妃,按例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一年多后留下了一生中最为谦卑的愿望:“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侍奉于陛下的陵庙,这是我唯一的心愿。”病逝在这座守陵的宫殿里。
尽管此时距离唐太宗的驾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徐惠也并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对徐充容此举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徐氏一族也因此飞黄腾达起来,其父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一下子便由从五品上的水部郎中被唐高宗擢为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越6级,卒于任上时,唐高宗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也因为“亦有文藻”“世以拟汉班氏”,遂被唐高宗召进宫中册为婕妤。
千年湖
千年湖这部**上映于2013年,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它依然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证明它的确有很多经典之处。这部剧是韩国的李光旭主导的,剧中十分受到好评的女演员jaunbie是金孝珍饰演的,这部剧以爱情和奇幻为主,既符合当下观众的胃口,也迎合了市场。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千百年前神秘的新罗马时代,处于被法术领导的部落,被新成长起来的巫师消灭,甚至全部落被灭亡的惨痛事件开始,这个部落的首领不堪忍受灭亡,于是他们身上的血变成黑色的水,于是周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湖。巫师为了不让这个部落有翻身之地,便用一把神剑插在这边土地上。谁知道千百年后,巫师的后代jaunbie被人追查,拔出了当年封印的剑,并被当年的部落首领附身;这时,巫师领导的王国已经成为了圣女时代,王国的将军早已深深的爱上了jaunbie;从这里开始的一场悲痛的爱情故事。一边是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边是国家名族大义,他最终用自己手中的剑战胜了邪恶,但是也亲手杀死了他心爱的人。
对我来说,这部剧一个大的亮点就是拍摄角度掌握的很好。在jaunbie被附身之后,她来到王宫看到一个美丽的宫女正在被一个军官侮辱,这与她受害的那天情形十分相似,这时,她直接打向那个军官的头,这时,就直接给军官一个特写,突出军官死前狰狞的面孔。这部剧最精彩的莫过于被附身jaunbie在王宫中与军官们打斗时的画面,尤其是她杀掉一个军官首领之后,在一个房间里时体现她复仇时恐怖的面孔,这时主要是拍女主的脸,睁大的眼睛,披着的头发,在配合上她的表情,十分符合当时的情感。她在最后时,女主跳下千年湖时,从山上到湖里,拍摄由远及近,从拍她的脸颊到她翩翩落下的身影;多方面进行拍摄,角度的不断变化,带来不同的视觉感,悄然的吸引观众的视线。
在色彩方面,整部剧都很色彩都很暗淡,比较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圣女领导时代,年年战争,并且暗淡的色调可以使人很快适应**,不会给人带来视觉冲突。所以在**中,女主的的红唇就能够就突破这种原有的色调,吸引观众。
音乐方面,在将军打完胜战回来,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时,是轻快的旋律,这是为了表达出男主高兴的心情;在女主被附身后在王宫复仇时,是高凯的音乐,是为了表现被杀部落首领的仇恨和不甘之心;在jaunbie被剑刺向心脏的时候,放了一首悠长的音乐,久久的旋律,体现了这注定悲伤的结局。
**的剪辑通常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经典的**往往在最后收尾时出现混乱,以至于拉下整部剧的档次。而这部剧,剪辑很完美,该快速时快速,该放慢脚步时也放慢;这部剧也很有逻辑性,从部落被灭亡到jaunbie掉进湖中,首领附身来与王国战争,将军救下女主,为了国家又亲手杀死被附身的jaunbie,这一切切,似乎都很合符逻辑。
在演员和镜头调度的综合配合中,将军打完胜战后来时镜头本是在将军和军队身上,然后这一头,一个官员对女王说话,这两个镜头的切换,鲜明的体现了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为不顾自己的生命,为了国家而奋战,一个确实奸佞小人;同时也体现出这个大臣的嫉妒之心。
这部剧本身来说是比较完美的,各个方面处理的也很恰当,但是这布局是2013年在韩国上映的,拍摄的内容却是很久以前新罗马的故事,在中国上映时时用的国语翻译,这让很多人看不懂。另外一点是,这部剧虽然好看,但是剧情有点俗套,不能随着时间而更加吸引观众,优秀的东西应该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千年湖这部**,主要讲述了一个被灭亡的部落首领,因为愤怒和不甘而自己的血化成一滩湖水,千年之后附身在一个女子身上复仇,但是终究因为爱失败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催人泪下,相爱的人不能相守,这是一件很痛心的事。但是也用这个结局告诉我们,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报复,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对待别人,生活也会很美好。在责任与爱情两边,国家固然比较重要,为了大局,我们有时候顾不得自己,只能举起手中的剑。
1《三少爷的剑》[朱倩倩]
img src=' https://p26 toutiaoimgcom/large/1f 82000114 F3 E6 d 29485 '/
img src=' https://P3 toutiaoimgcom/large/1f 7d 00011d 449d 184600 '/
img src=' https://P3 toutiaoimgcom/large/1 DC 800050 FB 9209 f 823 e '/
可爱的君主。
2《爱情宝典之风筝误》[詹淑娟]
img src=' https://p26 toutiaoimgcom/large/1dc 80005158 f 607 cf5b 2 '/
img src=' https://p26 toutiaoimgcom/large/1f7c 000128020 e91b 822 '/
img src=' https://p26 toutiaoimgcom/large/1 DC 8000515 a1 ded 0 FDE 5 '/
詹淑娟和韩世勋因为一只风筝而结缘,但也因为风筝产生了一系列误会。幸运的是,他们最终还是误婚了。我更喜欢这个故事。
3,010,30,10[戴敏公主]
img src=' https://P3 toutiaoimgcom/large/1f7c 00012 a 93974 ea 515 '/
img src=' https://P3 toutiaoimgcom/large/1dc 40005278d 143415d 8 '/
她是赵国的公主,也是秦始皇选妃子时差点错过的贤惠公主。她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温柔、善良、有见识、坚韧。作为赵的公主,她参加了嫔妃的选拔,却因误会而蒙受羞辱。但最终,秦始皇考虑到国家利益,还是设法收复了戴敏,并与之成婚。她是秦始皇身边最温柔贤惠的妃子。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史记》里记录了许多皇后,怎么没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扶苏、胡亥的生母是谁?不是司马迁不想记录,而是搜集不到跟秦始皇皇后有关的资料。这跟秦灭六国之后,为了消灭六国遗民对故国的记忆,焚毁六国史书。那时候识字的人不多,仅限于上层阶层,六国国史最权威的流传载体就是史书了。楚国的国史,应该被焚烧得差不多了,而这是跟秦国羁绊最深的一个国家,对秦始皇嬴政一生影响最大的国家。
秦国史书虽然得以保存,但是关于来自六国的各位夫人的记载,都涉及六国娘家,也有可能被有意识地删除了。这就导致了,关于秦始皇后宫的记载,几乎等于零。他娶的皇后是谁?他的各位夫人从哪里来?统统不知道。想要了解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扶苏和胡亥的生母又是谁,先从秦楚两国特殊关系开始研究。
春秋时代,秦国和楚国被中原各国视为文化落后的夷狄,秦国被视为西戎,楚国被视为南蛮,他们都不是所谓的华夏正统。秦楚两国王室世代通婚的记录,也湮没于历史中。北宋仁宗嘉_年间,凤翔府出土了一件秦代的石刻,上面刻有古朴的文字,全文一共三百二十六字,内容是秦王遣使宗祝(巫师长)向大神巫咸诅咒楚王不到,祈求打败楚国的文章。这块石刻虽然在宋金的战火后下落不明,但是流传下来了石刻拓本,这便是著名的《诅楚文》。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戮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_以斋盟。曰_万子孙,毋相不利。”
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史记》所不载的信息,从秦穆公和楚成王的时代,秦楚两国就约为婚姻。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从前,我秦国先君秦穆公与楚成王,合力同心,两国关系紧密若一,又连成婚姻,结盟起誓,告诫子孙万千,不做不利于对方的事情。”
《诅楚文》笔锋一转,严厉指责楚怀王在国内荒*无道,在外对秦国背信弃义,“兼倍十八世之诅盟,率诸侯之兵以临加我”,这句话指责楚怀王亵渎神明,背叛了秦楚两国十八代的诅咒盟誓,率领诸侯各国的军队进攻秦国。关键是“十八世之诅盟”这一句话,是破解秦始皇皇后到底是谁的密码。
自秦穆公和楚成王以来,到秦惠文王和楚怀王的三百年间,秦楚两国间竟然有十八代的联姻结盟关系。到秦惠文王和楚怀王的时代,秦楚两国关系开始破裂,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但是,秦惠文王依旧娶了楚国妻子,大名鼎鼎的宣太后芈月,就是楚国公主。
到秦昭王继位之后,芈月的儿子从楚国迎娶楚夫人,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宣太后的弟弟)一度主宰秦国国政,这种情况到秦昭王四十二年,年老的宣太后去世后才结束。楚系外戚的势力一度旁落,但是芈戎的孙女华阳夫人,嫁给了秦昭王的儿子安国君。
华阳夫人是秦始皇嬴政的养祖母,她没有生下儿子,就收养了秦始皇的爸爸秦庄襄王子异。安国君和秦庄襄王在位的时间都非常短,嬴政是13岁被立为秦王,在他尚未亲政的时候,秦国主政的是楚国外戚势力。华阳夫人成了太后之后,跟当年芈月一样,倚重娘家的子侄昌平君和昌文君掌权,年幼的嬴政婚姻大事,也是华阳太后安排的。可以说,嬴政从出生到成人亲政,一直活在华阳太后一系的掌控之下,为了维系楚系外戚的势力,华阳太后最有可能给他娶了楚夫人。
华阳太后一直活到秦王政十七年,也就是嬴政三十岁的时候。嬴政22岁行成人礼亲政,23岁迎娶楚夫人,他的婚姻由华阳太后一手包办。这位楚夫人,生下了他的长子扶苏,就是后来被胡亥陷害自杀的那位。他年幼时,上有太祖母华阳太后庇护,下有娘亲楚夫人爱护,还有昌平君等当权亲族支持,所以早早就确立为继承人。
但是华阳太后去世后,嬴政放逐了昌平君熊启,大权独揽。他少年时代受到的楚系外戚的掣肘压制,导致了他对外戚势力没什么好感。楚国外系势力土崩瓦解,楚国的王后也失势,但是嬴政一直对楚系外戚有强烈的戒备心,所以他一直没有立公子扶苏为太子。公子扶苏生母,秦王后,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皇后。她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痕迹,有两种可能:第一,她早逝,所以公子扶苏也是孤苦,被放逐在外;第二,秦国史官的忌讳,这位皇后是华阳太后一系的,嬴政不愿意提起,史官们尽量避开。
秦始皇特别宠爱幼子胡亥,但是胡亥的母亲一样不见载于史册。关于秦始皇后宫的资料,史书语焉不详。胡亥曾经说过一句话:
“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而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这句话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是胡亥对李斯说的。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在嬴政去世之后,不为胡亥重用。胡亥要重用赵高,因为赵高是他的老师,又比较年轻。这句话信息含量很大,很有可能透露他的母亲是谁。
首先,“少失先人”是指他的父亲秦始皇过世,也有可能包括他的母亲。如果他的母亲还健在,按照秦国的惯例,太后可以掌权的,那么他就不用那么依赖赵高,以致于最后国家灭亡。赵高对胡亥,没安什么好心,最开始是讨好他麻痹他,方便自己掌权;最后天下大乱,竟然派女婿在望夷宫中杀掉他,根本就不是个可以依赖的长者。
其次,秦始皇为胡亥选定赵高为老师,是为什么?赵高是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和律法专家,车技高强办事干练,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他出生于赵国,是赵国的王族。这是秦始皇选他做幼子胡亥的老师最重要原因。战国时代,六国语言差异很大,同一国家出生的人,交流更为方便。胡亥年幼时,秦始皇尚未统一六国,秦始皇选赵高为幼子的老师,很有可能是胡亥从小熟悉赵国语言,跟从一个赵国来的老师更容易学到东西。
胡亥出生于秦王政十八年,那时候他爹已经亲政,亲祖母赵太后还在人世。胡亥的母亲,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生母赵姬替他娶的赵国夫人。赵太后来自赵国,既然王后已经有华阳太后安排的楚夫人,那么为了培植自己在后宫和朝堂的势力,替儿子娶一位赵国来的美女是天经地义的。胡亥生母,最有可能是赵国来的夫人。
为什么秦始皇皇后和这位赵夫人不见载于史书呢?首先,秦国焚烧六国史料,对楚皇后和赵夫人有关的事迹,肯定有影响的。其次,项羽入咸阳之后,焚毁秦国宫室,估计很多图书也不能幸免于难。关于楚皇后和赵夫人的记录,也有可能随之湮灭。
我推荐韩国的,中国好看的基本都放过
NO1 李算:朝鲜王朝第21代皇帝英祖以强权建立了200年来的第一次太平盛世,但其实宫廷内部的分派斗争却越演越烈。英组在他人的挑拨离间下,误认思悼世子有谋逆之心,将他软禁。浙江博客网t
a!_-jet7O
成松渊带着弟弟,来到了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并在亲戚的帮助下入宫成为了一名小宫女。入宫第一天,成松渊就遇到了被发现了未净身的朴大寿,当时的他正脱着裤子坐在树下。浙江博客网{a9D3[�5r
深夜里,世孙李算偷偷扮成小宦官去见被软禁的父亲,却遇到了被宫女差去厨房拿食物而迷了路的成松渊和准备逃出宫中的朴大寿。在他们的帮助下,李算终于见到了父亲思悼世子。思悼世子要他不要有怨恨,要去东殿找到他的画像,然后拿给英祖,就可以真相大白了。碰巧英祖到来,看到地上有掉落的食物,知道有人违令前来看望世子,十分生气。虽然李算等三人成功地逃脱了追捕,但宫内却因此事而进行了大肆搜查,并发现朴大寿是逃犯之一,于是把他逮捕了起来。而李算因为父亲的原因而惹得英祖不高兴,令他出宫去同生母生活。李算伤心地为出宫做准备,却发现朴大寿被抓走了。担心成松渊安危的李算,于是去找她,及时地解救了收到宫女们欺负的成松渊……
2:茶母:看前先做好郁闷几周的心里准备。
里面皇甫允(李瑞振)的眼神可以杀人~~~~~~~~~~~
故事结尾的时候出现的韩文;
(皇甫允在天上凝望这对苦命兄妹所说的话)
宿命。
不可回避的,悲伤的宿命。
那座山,那座在深雪中都翠绿的山,这份不被命运允许的爱,这份不可能的爱,这份撕裂我心的爱……
永远,永远,别再,为我而活……
3:王和我:王与我主要讲述朝鲜文宗时代到燕山君时代作为宦官辅佐国王的内侍官金处善波澜壮阔的一生。由《龙的眼泪》的金在赫导演拍摄和《田园日记》的金珍淑编剧,并请到吴满锡和具惠善担任男、女主角。是一部以牺牲式的爱情和忠节带来精神震撼的、具有美学意义的历史剧。它通过历史事件和丰富的想象力,戏剧性地讲述了成宗、废妃与金处善之间的三角关系,讲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意在表达爱情可以实现一切。
3:女人天下:
故事讲述皇族出身的郑兰贞阴差阳错地被京城一位大官的妾室收养,她的真实身份被掩盖。因为不是正室夫人所生,兰贞受尽了歧视和嘲笑。正当她与青梅竹马的吉尚沉浸在爱情带来的幸福之中时,正室夫人所生的姐姐和哥哥从中作梗,使她失去了一切。
与此同时,尹元衡的姐姐尹氏被选入宫,成为当今皇上中宗的继妃。亲军发动军事政变,赵光祖和士林派成员被逐出朝廷,史称己卯士祸。
兰贞很快就长大成人,兰贞波澜起伏的一生才刚刚开始,政势日益衰败。慧和门外一皮鞋匠成为贯通所有人物的媒介,赵光祖等主张道学政治的士林派被挤出朝廷,兰贞从一个幸福的顶端跌落到谷底,无情地被践踏。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兰贞放弃当妓女,嫁入尹家,成为尹元衡的妾室。兰贞与尹元衡的姐姐,当今的文定王后携手,逐个除掉敬嫔、金安老等政治道路上的对手。中宗驾崩,明宗即位,文定王后终于如愿以偿掌握了国家政权。
随着一代女杰文定王后和贞敬夫人兰贞一手遮天的时代到来,郑兰贞为了成为尹元衡的正室夫人,毒死了尹元衡的原配夫人金氏。中间穿插兰贞与吉尚,文定王后与僧人普雨的浪漫爱情。经过二十多年的专政,文定王后逝世,女人天下也随之落下帷幕。
4:明城皇后:明成是朝鲜封建王朝李氏第26代国王高宗的皇后,她15岁入宫,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治天分成为王宫内外执掌实权的第一人,把握着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命运,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体会了王朝末年的风雨飘摇,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之路……
5:善德女王:6:快刀洪吉童 7;黄真伊 8;朱蒙 9;一枝梅(两部)10:风之画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