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唐书》探求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谜

读《新唐书》探求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谜,第1张

读《新唐书》探求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谜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是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但又有谁知晓松赞干布当时为何非要迎娶一汉族女子?期间又有哪些波折?松赞干布迎娶公主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两人婚后的情感和生活如何?对唐朝和吐蕃的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让我们品读《新唐书》的一段相关记载,解答上面千古谜团。

 一、松赞干布求婚的曲折经历

 贞观初年,年轻力壮的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 地区,国势鼎盛。而同时期唐朝在太宗君臣励精图治之下,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后,边疆各族望风归附。此后,唐蕃两大政权的碰撞交流已经势不可免。《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八年,始遣使者来朝,帝遣行人冯德遐下书临抚。弄赞(即松赞干布,下同)闻突厥、吐谷浑并得尚公主,乃遣使赍币求昏(即婚),帝不许。”由此得知,松赞干布请求迎娶唐朝公主主要是政治目的,是提升本民族政权政治地位的需要。因为他得知突厥、吐谷浑都能娶到唐朝公主,自认为吐蕃政权的国力和地位不次于二者,也要求唐朝给予吐蕃以与突厥、吐谷浑平等的政治地位。但可能是由于吐蕃王国初兴,与唐朝的接触才刚刚开始,唐太宗及臣下对其情况不甚了解,可能错当成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国看待,断然拒绝了使者要求。那么吐蕃使者回去如何交差呢?松赞干布还坚持求婚吗?如果坚持,他又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使者还,妄语曰:‘天子遇我厚,几得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遂不许,殆有以间我乎?’弄赞怒,率羊同共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亢,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又攻党项、白兰羌,破之。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命使者贡金甲,且言迎公主,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由此我们得知,吐蕃使者谎言吐谷浑王的挑拨导致求婚失败,以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却使松赞干布移怒于吐谷浑(时居现青海等地),击破吐谷浑等部族,使吐蕃势力迅速扩张至今青海甘肃西南等地区,并仍坚持求娶唐朝公主,直接发兵攻唐,恩威并用(恩指进贡金甲),试图以武力逼迫手段迫使唐朝屈服。而唐朝此前对边疆突厥等强大民族用兵连连得手,当时也是国势正盛,不仅不可能把吐蕃的威胁放在眼里,还会立即被激怒,要发兵教训一些初出茅庐的吐蕃。唐蕃大战不可避免,此次流血胜负如何?对松赞干布的求婚之路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再看《新唐书》随后的记载:“都督韩威轻出觇贼,反为所败,属羌大扰,皆叛以应贼。乃诏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出当弥道,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出白兰道,右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出阔水道,右领军将军刘兰出洮河道,并为行军总管,(初中历史 )率步骑五万进讨。进达自松州夜鏖其营,斩首千级。”唐军起初轻敌讨战失利,吐蕃势力进一步发展,使唐西疆岌岌可危。唐朝这才认识到吐蕃不可小觑,其势力可能不在此前的突厥、吐谷浑等强邦之下,于是集中大军倾巢出动,终于反击得手。但吐蕃损失不是很大,双方并还未分出决定性胜负。(此后约200年吐蕃就成为唐朝边疆军事威胁最大的敌手。)年轻勇猛刚毅的松赞干布把唐蕃战争继续下去了吗?如此下去惹恼唐朝统治者他的求婚还有指望吗?

 《新唐书》记载:“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至是弄赞始惧,引而去,以使者来谢罪,固请昏,许之。遣大论薛禄东赞献黄金五千两,它宝称是,以为聘。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由此看来,松赞干布从贞观八年攻打吐谷浑以来,一直领兵在外,亲临前线,战争持续近7年,以当时的吐蕃弱小的人口和经济实力而论,势必难以承担长期的战争消耗,故最后引起国内群臣的反对(甚至以自杀威胁),要求他罢兵回国,稳定统治。松赞干布最后被迫撤兵并派使者“谢罪”,唐蕃由战争又转向和平。但松赞干布求婚的努力却没有因此放弃:“固请昏(同婚)”。而且经过此次交兵,终于也使唐朝真正认识了吐蕃的势力和地位,大大提升了吐蕃的影响了,为了边疆的安定,唐太宗最终同意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至此,从松赞干布最早提出求婚到如愿以偿,时间以经过了七八年之久,可见松赞干布的顽强信心和毅力。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松赞干布求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其一、松赞干布诚心求婚,不怕挫折,坚持不懈;

 其二、与唐朝的战争显示出吐蕃的国力和地位;

 其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和亲为手段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民族间友好交往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婚后生活与唐蕃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时年仅16岁,松赞干布25岁。《新唐书》记载:松赞干布“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同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从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城和顺文成公主好恶而禁止国人赭面(即用颜料把脸部涂成红色)来看,松赞干布应是十分怜爱关心文成公主。夫妻生活应该是甜美和睦的。

 自文成公主入藏后,《新唐书》记载吐蕃“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高宗即位,擢(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弄赞以书诒长孙无忌曰:‘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又请蚕种、酒人与碾硙等诸工(《旧唐书》则谓:“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纸、墨之匠,并许匠。”),诏许。永徽初,死,遣使者吊祠。”吐蕃借以学习汉族儒家文化、引进内地作物和先进技术、改革风俗,大大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政治上受唐朝封号,在松赞干布生前一直保持与唐朝的友好往来。

 

 作者简介:王东升,男,199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秦皇岛市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秦皇岛市骨干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文成公主入藏

旁白:文成公主是一个促进了唐朝与藏族友好的重要人物,一个为了祖国安定和平作出贡献的女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成公主入藏的过程。

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早已听闻大唐人杰地灵,赞普亦久仰中土文明。使臣奉赞普之命,特来大唐请可汗赐婚,以此促进两地友好交往。这里有黄金千两,珍宝数百件,作为聘礼,请天可汗收下。

唐太宗:大唐与吐蕃早已结成友邦,朕也想两国关系更密切。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大唐求婚,朕深感喜悦。不过目前已有回纥,突厥等族的使臣前来要求朕赐婚了。众多使臣都来求婚,可文成公主只有一个,这的确令朕左右为难。得想个办法为公主挑选一个最优秀的夫婿。

旁白:殿中气氛突然变得奇怪起来,众人沉默。

唐太宗:(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现在朕出三个考题,如果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给赞普。

旁白:太监出题道:御马苑里有100匹小马驹关在左边的马圈里,有100匹母马关在右边的马圈里,请你们找出一个好的方法为100匹小马驹找到自己的母亲。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已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唐太宗:说来听听。

禄东赞:此法是:把小马驹饿一整天,然后放他们出来,小马驹定会跑到母马处吃奶。这样既不伤害小马驹性命,又能让其和母马团聚,还能体现天可汗的宽厚仁慈,何乐而不为呢?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旁白:只听见太监这样说到伯牙擅琴,在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抚琴从来不用这只手指弹,为何?太监边说边举起右手的食指。禄东赞深思了一会儿

禄东赞:吐蕃使臣已想到答案了,因为这只手指是属于这位小太监的。

唐太宗:聪明。还有最后一题。

旁白:只见太监拍拍手后,有几位披着盖头,着装相似的女子走了出来。最后一题便是要从这些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使臣从赞普处了解到一些关于公主的事,使臣已知道答案了。

唐太宗:(诧异)哦,是吗?那么请使臣指出来,给朕瞧瞧。

禄东赞:公主并不在内。公主生于皇室,长于宫廷,应有不凡的气质,但使臣在这些女子里面没有感觉到有公主那不凡的气质。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贤臣择明君而从,想必赞普是一个明君。既然吐蕃使者能破解难题,那么朕决定赐婚文成公主与赞普。

禄东赞等:谢天可汗!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旁白:唐太宗已决定把文成公主赐婚于松藏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肩负着促进两国友好交往的重任,起程前往吐蕃。

唐太宗:女儿呀,路途漫漫,远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乡心切,特地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给你。这两面宝镜名叫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当你思念父王母后是便可以拿出来,缓解思亲之苦了。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请放心。女儿会好好保重的,您们也要多保重身体。女儿要起程了。 (悲戚状)

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告别唐太宗后便起程前往吐蕃了。数十日后后文成公主一行人来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拿出宝镜东照西照,不禁潸然泪下)离别家乡已千里,举目四望,茫茫苍苍,宝镜使人儿女情长,肝肠寸断,留此物何用呢?(于是忍痛扔掉日月宝镜,继续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条河,渡过此河,我们就进入吐蕃地界了。

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声痛哭)天下河水尽向东,惟我一人向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请勿过于伤心。

文成公主:(擦干眼泪)说得对,不可以辜负父王的厚望的。我们快过河吧。

旁白: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终于来到了逻些城。男女老少奏乐欢舞,欢呼“赞蒙来了”。当地居民还唱民谣来欢迎文成公主。

旁白:松赞干布见公主来了便说:“欢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来。”然后名江夏王按照唐朝仪式主持婚礼。婚礼在第二天便举行了。文成公主就是这样入藏的。文成公主入藏后把许多大唐的礼仪、文化和农作物都带到了吐蕃,使吐蕃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开心,也促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剧本——完璧归赵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1在赵国宫里 2在秦国皇宫里 3在宾馆。

主要人物:

蔺相如秦王赵王廉颇大臣1大臣2大臣3大臣4赵国仆人秦国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国使者到,可否召其晋见。

赵王 快快有请。

大臣3 传秦国使者晋见。

秦使 (没有行礼)这儿有一封信,大王叫我交给你。(说完就一声不吭地走了) [大臣们都十分生气,都在骂秦国使者的无礼。]

赵王 (看完信后)秦王说他愿意以十五座城,来换我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可否交换呢?

大臣1 万万不可,大王,臣以为秦王换璧是假,骗璧是真呀!

大臣2 大王,臣以为如果秦王以此为借口来攻打我们怎么办?

廉颇 大王,如秦王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我愿领军抵挡,万万不能把宝物白白送给秦王呀!

大臣2 大将军万万不可,虽然你十分勇猛,但是秦军实力强大,光士兵就是我国的十几倍,所以现在我们不能硬拼。

廉颇 那怎么办?难道还要把这和氏璧送他不成?

大臣2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智取。

[大臣们纷纷议论。但商量不出一点头绪。]

赵王 谁有良策?本王重重有赏。

大臣4 小臣有一主意,推荐一个人选,此人勇敢机智,我料想此事肯定难不倒他。

赵王 谁?

大臣4 此人乃是蔺相如也。

赵王 此人本王早有耳闻,确实是个人才,快传蔺相如晋见!

[大臣3火速去请蔺相如来宫,一个时辰后,蔺相如到达宫里,大臣们都在纷纷议论蔺相如。]

蔺相如 草民蔺相如参见大王。

赵王 快快请起,本王有一个重要事情与你商量,(赵王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蔺相如)你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

蔺相如 (蔺相如想了片刻)草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完璧归赵。那时侯秦国理屈,不能持强凌弱,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赵王 众爱卿,还有异议吗?

大臣们 大王英明,我等拥护大王决策。

赵王 如无异议,那就这么办吧!来人,把和氏璧交给蔺先生。

大臣4 臣在。

赵王 你化装成仆人陪同前往,沿途要绝对保证和氏璧和蔺相如的安全。

大臣4 臣遵旨。

第二幕:

[过了几天后,经过充分的准备,蔺相如和大臣4就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直接进入了秦国宫殿。]

蔺相如 小臣参见秦王。

秦王 请起。

蔺相如 小臣已把宝物带来,(蔺相如双手奉上和氏璧)

秦王 (接到和氏璧)这真不愧是和氏璧,雪白无暇,真是绝世无双的宝物!(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 (看到这种情形)大王,在这块璧上有点小毛病,是否要我指给您看。

秦王 果真有此等事?快指给本王看看。(说完就叫宦官把璧递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 (刚接到和氏璧就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现在璧可是在我的手上,您要是强迫我,您就看不见这块璧了,我的脑袋将和这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秦王很着急)一切都好商量,不要急。来人把我国地图拿上来。本王一定把这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说着把手指的十五座城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 好,秦王果然守信用,但是和氏璧乃是无价之宝,岂能随随便便交付与他人,必须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

秦王 好,五日后,本王就为和氏璧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

第三幕:

(蔺相如进入了宾馆后。)

蔺相如 大臣4,你连夜带着和氏璧速速返回我国,把璧亲自交给大王。沿途昼伏夜行,绝对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大臣4 是,但您也要注意自己安全,因为您和和氏璧一样重要,没有您就没有和氏璧。(说完大臣4含泪要走)。

蔺相如 (默默地点了点头)慢着。

大臣4 请问先生还有什么吩咐?

蔺相如 你这身打扮会引起秦王和秦臣们的注意,你去打扮成秦国的平民百姓,然后抄小路走。

大臣4 多谢先生指点。

第四幕:

[五日后,蔺相如再次走进秦王的宫殿。]

秦王 本王已如期行事,应该把和氏璧交给本王了吧!

蔺相如 和氏璧早已送回我国,您要是有诚意,就把十五座城交付于我国,我国一定把璧送回来。

秦王 大胆,你知道欺君之罪是要斩首的吗?

蔺相如 您杀了小臣也没有用,天下人都会知道秦国是最不讲信用的。你以后何以诚信服天下。

[秦王气得双眼冒烟,但也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历史短剧—— 文成公主入藏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短剧的编演,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加深对汉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并深刻体验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发展;

3、通过短剧的编演,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表现的乐趣。

二、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是今天人演过去的事,表演中应尽量再现历史。

2、编、导、演等活动,均应由小组合作完成。

3、可在的背景知识与主要情节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部分情节作符合历史的发挥,力求演出流畅和生动。

三、活动内容

1、教师简介“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的开展形式及剧情介绍。

2、学生活动演出

(1)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2)吐蕃使者求婚。

(3)文成公主西行。

(4)文成公主在吐蕃。

3、教师总结。

4、拓展训练:(1)从五十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开始,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援助西藏的工作。“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成为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成为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强音。那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佛山市乃至于广东省有哪些援藏事迹?西藏今日的发展如何呢?

(2)目前有些分裂分子子制造种种事端,妄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大家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四、活动点评

由学生代表及听课老师组成活动评委,对汇报演出进行点评,然后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角色奖、积极参与奖。

文成公主入藏(剧本)

(老师)文成公主入藏的介绍

七世纪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强大的封建帝国——唐朝,在唐太宗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唐朝进入了第一个盛世时期——贞观之治。同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各族交往频繁,和睦共处。其中青藏高原的吐蕃族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统一了四分五裂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友好关系,从公元634年开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唐朝,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年,唐太宗终于同意了和亲的请求,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于是文成公主在吐蕃使者和众侍从的陪同下,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吐蕃。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向吐蕃人民传授了耕作、纺织、建筑、医药等技术,播撒了大唐先进文化的种子,她受到了吐蕃人民的爱戴,与吐蕃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文成公主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1300多年前,吐蕃和大唐联姻的情景。当时文成公主的少女生活如何呢?对后来她嫁入吐蕃有何影响呢?下面请看第一幕《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第一幕: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地点:江夏王府中的书房。人物:李雪雁(文成的闺名),李道宗(文成的父亲)

(旁白)从634年开始,吐蕃就派遣使者访问唐朝,两族开始交往。636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娶公主,被唐太宗婉拒。退朝后,江夏王李道宗来到女儿的书房,只见她在认真的研读诗书。

李道宗:雪雁,你的诗书读得如何?

雪雁:女儿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四书五经早就读烂,佛典医药也都背熟了。

李:好啊,那你就背几则来听听。

雪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泓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李:很好,有抱负,以后要继续努力。

雪雁:唉,虽然父亲有心栽培女儿,女儿也是心比天高,但朝廷不会让女流论才做官啊,那我如何能一展抱负呢?

李:雪雁,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你应该学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吧,你觉得昭君是位怎样的女子。

雪雁:王昭君?她呀,是一位深明大义、勇气非凡的奇女子,为了汉朝与匈奴的长期友好,强忍思乡之苦,远嫁到荒凉的草原之上,她还把中原文化也带到匈奴,促进了匈奴的发展,确实令人佩服。父亲,为什么会提到她?

李:今日上朝,吐蕃使者向皇上请婚。你看朝廷会如何处置?

雪雁(想了想):常听父亲教诲,当今皇上视周边各部族为一家,吐蕃求赐公主,皇上为了我大唐和吐蕃的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边境安定,应该会赐婚吧。

李(点头笑道):皇上虽然这次没有答应,但这只不过是为了考察吐蕃的诚意,相信吐蕃再多来几次求婚,就能成事了。唐蕃和亲,于国于民都有利,可是,吐蕃与长安相距千山万水,气候险恶,风俗又不同,皇室之中又有谁敢去呢?

雪雁(拍着胸口):女儿敢,我就想成为像王昭君那样有志向,为国效力的人,等我长大后,如果有和亲的机会,女儿肯定不会推辞。

李:好,难得你有如此抱负,那样你就要先把书读好,长大后才能有机会为国效力。

(旁白)从此,雪雁心中立下远大的志向,更刻苦地学习了,雪雁就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老师)大唐与吐蕃今后的关系发展如何?吐蕃有否再次向唐朝提出赐婚的请求呢?唐蕃和亲能否实现呢?请看第二幕——吐蕃使者求婚

第二幕 :吐蕃使者求婚

(旁白)公元640年,在吐蕃赞普大帐,松赞干布与他的大臣讨论着到大唐求婚的事

松赞干布(坐在宝座上,面露仰慕之情):现在我吐蕃是日渐强大,在邻近诸邦中也算数一数二了。不过与大唐相比,可就差得很远。大唐乃文明礼仪之大国,在科技、文化、生产诸方面都要比我们先进得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真是浩如烟海啊!

众臣齐声说:赞普说得有道理!

松赞干布(心事重重):我曾派使臣去长安向大唐请求通婚,心想这既可加强和大唐的友好交往,又能学习到中原内地先进的科技文化。可大唐皇帝拒绝了我们吐蕃的请婚要求,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呢?

大相禄东赞(出列):依臣之见,赞普大可再派使者前往长安,以示诚意,坚持请婚。

松赞干布(点头):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这次应该派谁去,才会有成功的把握呢?

大臣甲(大声地):去大唐请婚的使者,臣以为大相禄东赞是最好不过了。

大臣乙(点头表赞同):对,大相可算得上是吐蕃最有智慧的人了。

松赞干布:好!大相,去大唐请婚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禄东赞(朝赞普拜了一拜,胸有成竹)臣当尽力而为,为赞普、为吐蕃迎得一位出色的大唐公主。

(旁白):于是禄东赞带着吐蕃赞普的拳拳诚意和大量的黄金珍宝,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参见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太宗。

(旁白)在唐朝皇宫

禄东赞(以吐蕃礼节拜见了皇帝,恭恭敬敬):臣吐蕃大相禄东赞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唐太宗(春光满面,扬手示意):平身。

禄东赞(左退几步显出身后的礼物):吐蕃希望能与大唐修长久之好,这是赞普献给皇上的礼物,望皇上收下。臣此行,还带来了赞普最最真诚的请求。

唐太宗:哦?说来听听。

禄东赞:是。大唐之繁盛可谓世上少有,我们赞普松赞干布十分仰慕,一心想效法大唐,同时吐蕃人民也想世代与大唐友好相处!现在派臣来恳请皇上赐位公主到吐蕃与之联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唐太宗(面露难色):这个嘛……

(这时,一个侍从来到皇帝身边,与皇帝耳语了一阵)

侍从(大喊):宣各国使臣进殿。 (使臣们进殿拜见唐太宗)

使臣甲:我国可汗想迎娶大唐公主,不知皇上是否答应?

使臣乙:我国单于也想迎娶贵国公主,恳请皇上恩准。

唐太宗:朕与以往的中原帝王不同,向来不鄙视外族,对汉族和外族,朕向来是一视同仁,希望大唐和周边各部族都能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现在有五国使臣来求婚,但朕不可能一一答应。所以,朕要出五题来考考你们的智慧,再作决定。

(众使臣议论对望,侍从呈上明珠和丝线)

唐太宗(持珠):听好,第一题: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根丝线,谁能把丝线从明珠中间的小孔穿过?这明珠的小孔可是弯弯曲曲的喔!

(其他使臣都在苦思,禄东赞胸有成竹)

禄东赞:皇上,臣有办法。

唐太宗(惊奇):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禄东赞:可以捉一只蚂蚁绑上丝线,放到明珠的小孔内,然后不断向孔里吹气,这样蚂蚁就会拖着丝线从另一端的孔里钻出来了。

唐太宗:好!不过这题太简单,再来一题。请各位随朕去御马苑吧。

(旁白)唐太宗与使臣来到御马苑,太宗命人放出100匹小马。

唐太宗(略带微笑,挥挥手):有劳各位替这些小马找回自己的妈妈。

使臣甲、乙(惊呆):这……

禄东赞:(思考片刻)这很容易,可以把小马圈在一起饿上一天。第二天,再将小马放出来,小马自然会跑到自己的妈妈身边吃奶。

唐太宗(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禄东赞大相果然聪明。

(旁白)禄东赞凭借着聪明才智又解决了余下三题,唐太宗最终决定赐婚给吐蕃。被选定前往吐蕃和亲的就是大唐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即李雪雁)。文成得知自己将前往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的消息,她定下心来,为入藏做好了细致的准备。

(老师):吐蕃使者的机智、勇敢、真诚打动了唐太宗,唐太宗终于答应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那么,文成公主在入藏的路上又会有什么传奇故事呢?松赞干布又将如何迎接大唐公主呢?请看第三幕——《文成公主西行》

第三幕:文成公主西行

(旁白)641年,长安城外,唐太宗为文成公主把盏饯行。

唐太宗:文成,这次和亲,除了有侍女、工匠随行外,朕替你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中,除了日常生活物品外,还有文史哲以及各种生产技术书籍和各类谷物蔬菜的种子。你这一去,大唐、吐蕃就是一家人了。希望你为我大唐与吐蕃永结友好,创立功绩,能青史垂名,万古流芳!

文成公主(雍容华贵地回礼):使两个民族世代和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儿臣谨遵父命。

侍从呈上两面黄铜宝镜——日月镜。

唐太宗(手指着镜子):好,朕再赐你日月镜,想念大唐时,可拿出来照一照,它可照见到长安城。

文成公主(接过镜子):谢父皇。

(旁白)在送行乐中,文成公主依依不舍地拜别亲人,在唐蕃专使及众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一路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后来,到达了唐蕃边境。

(旁白)文成公主抬头向西望去,草原空旷,杳无人迹,多么冷清。拿出日月宝镜,向东照一照,眼前呈现了长安繁华热闹的景象。

文成公主不觉潸然泪下。可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大局,她忍痛扔掉了日月宝镜。

(旁白)随着两面宝镜落地,变成了两座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文成公主,称这两座山为日月山。

文成公主:“天下河水尽向东,唯我一人向西行”。

侍女:公主,你看,河水忽然向西流去了。

(旁白)这就是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的倒淌河。

侍女问文成公主:公主,你把日月宝镜扔了,难道你不想家吗?

文成公主:能不想家吗?可是一想到唐朝和吐蕃友好交往的大局,我不得不这样做啊!

(旁白)就这样,文成公主一行进入了吐蕃境内;在吐蕃柏海,有一群平民闲谈……

甲:咦,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啊?

乙:你不知道吗?今天是我国赞普迎娶大唐公主的大好日子。

丙:噢,对了,赞普为了我们能够和大唐友好相处,曾几次向大唐求婚,今天终于达成所愿了。

甲:听说赞普娶的是文成公主。

乙:不要说了,他们走过来了。

(旁白):禄东赞领着文成公主、江夏王等人来到松赞干布面前。

禄东赞:臣见过赞普。公主、江夏王,这就是我国的赞普。

松赞干布(点点头):各位一路辛苦了。

江夏王:劳驾附马前来迎接。

松赞干布:(感激地说)不要紧,我得多谢江夏王将公主护送到此。

江夏王:既然附马到此,臣的职责就算完成了,臣这就回去复命了。

松赞干布:请代我向大唐陛下问好。

公主:赞普,你看这里草原空旷,白云朵朵,景色真美啊!

松赞干布:公主,这里哪比得上大唐长安的繁荣,这里有的只是高原、雪山、草地,公主来这里可以说是屈尊了。

公主:(眺望远方)赞普,高原、雪山、草地正是这里的独特风景,我千千迢迢来这里是为了促进大唐与吐蕃的友好相处。让我们为唐蕃的友好相处和吐蕃人们生活得更好而一起努力吧!

松赞干布:公主,我在这里代表吐蕃人们谢谢你。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通婚,今天我能迎娶公主,万分荣幸,我要为公主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旁白):即布达拉宫的前身。

公主:(高兴地说)多谢赞普的厚爱。

(旁白)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柏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全吐蕃的人们都沉浸在赞普和公主成亲的快乐之中,大婚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继续西行,又经过漫长的旅行,他们安抵拉萨,拉萨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公主的到来。

(老师):文成公主在西行的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不远万里来到了吐蕃,她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有哪些方面呢?下面请看第四幕《文成公主在吐蕃》

第四幕:文成公主在吐蕃

(旁白)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帐篷里对话

文成公主:赞普,你看吐蕃人住的都是帐篷,风和日丽也就罢了,但要是遇上狂风暴雨,那该多难受!你们为什么不建造房屋来住呢?

松赞干布:(忧愁)可不是吗!公主,可我们吐蕃人民不会建造房屋呀!哎!没办法!

公主:(笑)哦!没关系,我带来了一些有关建造房屋的书籍。

(侍女将书呈上,公主接过书交给松赞干布)另外,我还带来了一批能工巧匠,你可以让他们帮你呀!

松赞干布:(高兴地翻开几页看了看,交与侍从)哎呀!公主真是一个有心人,有了这些能工巧匠,我们吐蕃人们就能住进房屋,不怕狂风暴雨了,多谢公主!

(大臣急冲冲进入)

大臣:(忧虑)赞普,这几天的雨下得很大,田地被水淹了,田里的泥土也被雨水冲走了不少,今年的收成又……唉!

松赞干布:(忧虑)唉!这可如何是好!每年都出现这样的事!(站起来,来回踱步)

公主干布:(沉思一会)赞普,你不必忧虑,我有一个法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松赞:(惊喜)请公主说出你的高见吧!

公主:(点头)好!我注意到你们吐蕃人们的农业很粗放,尤其是农田,你只要派人去平整一下土地,并开通沟渠,这样就能防止田地被淹,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松赞干布:(想了想)嗯!不错!高,实在是高!

(对大臣)说:你就派人照公主的意见去做吧!

大臣:遵旨!(退下)

公主:赞普,我经常看到一些贵族子弟十分酷爱大唐的文化,不如派人带他们到大唐的长安去学习,如何?

松赞干布:公主所言极是,可是大唐陛下是否愿意呢?

公主:(自信)我们大唐皇帝是开明君主,我想对于赞普派贵族子弟去学习大唐的文化,一定会十分高兴的!

松赞干布:但愿如此,但让谁带领这些贵族子弟呢?

公主:(沉思一下)我看禄大相就是很好的人选。

松赞干布:不错!(沉思)当初到大唐成功求亲的也是禄大相

(松赞对侍从说)传我的旨意,让禄大相进见!

侍从甲:遵旨!(退下)

侍从甲:宣禄大相进见。

禄东赞:赞普,臣有礼了!

松赞干布:不必多礼,禄大相,我要你带一些贵族子弟到大唐去学习,你可愿往?

禄东赞:蒙赞普厚爱,臣将竭尽全力,不负重托!(退下)

公主:赞普,希望这些贵族子弟学有所成,回来后能为国出力。

松赞干布:希望如此!希望我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

(旁白)有一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一起聊天,公主忽然想到了。。。。。。。。。文成公主:对了,今天,我还和几位妇女约好了,说教她们织丝绸。

松赞干布:好的,那去吧!

(旁白)文成公主带着侍女来到农家,和妇女们坐在一起。

文成公主(教人民织丝绸的样子):我们汉族的丝绸轻薄而细腻,穿起来十分舒服。大家学会了织丝绸,以后便是大热天,也不用穿如此又大又厚又重的衣服了。

吐蕃妇女(喜悦)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穿起来舒服,而且行动也方便,公主真是我们藏民的恩人啊!

公主(谦虚):这些都是我们汉族祖先创造的,我只是把他们带到这里而已,再说现在吐蕃和大唐和同为一家,我们更应该互帮互助,共同发展阿!

(旁白)文成公主来到吐蕃以后,帮助吐蕃人们学会了酿酒、纺织、建筑房屋等手工技术;也学会了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等。总之,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民很大的贡献。

这是我们上课时的课件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阎立本:《步辇图》以唐太宗派文成公主人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选择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迎亲使臣禄东赞的情节加以描绘,画卷塑造唐太宗与禄东赞的肖像,通过面部刻画表露太宗的睿智和禄东赞对他的崇敬之情

剧本:完璧归赵

背景:战国

人物:赵王、蔺相如、秦王(芹菜)、赵臣(3个)、秦臣(4个)、小兵兼马车夫兼小六

第一场:时间:赵王早朝 地点:赵王宫

赵王:(边上边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心神不定也睡不好觉。自从这和氏壁来到我的手中,总担心它被人抢走。唉!(说)有事禀告,无事退朝。

小兵:(气喘吁吁地冲上)报—报-报-报-

赵王:报报报,报完没?

小兵:没,有飞鸽传书一封!

赵王:到底有还是没有?

小兵:有!

赵王:呈上来(小声)可别是那秦王写的。(小兵双手呈上,跑出)哇噻!怎么这么巧!还真是那秦菜写的,(看一眼)字还是那么烂!(仔细看完)好不容易弄块和氏璧,那秦菜又看上了,要拿城池来换。各位大臣有何意请举手发言。

臣甲:(举手)偶以为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那么我们就不去,就装不知道,就说鸽子飞到半路出了车祸,摔了个二等残废,正在我国治疗,信也丢了。

臣乙:(指甲,怒)说什么哩呀!那秦菜会信吗?别又让人家找个借口,一原子弹加一氢弹打你老窝去!

赵王:嘟!——别人还没打你呢!自己怎么先打起来了!!还有你(怒视乙),为什么不举手就发言!

大臣丙:大——大王——王,息——息怒!吾以为应该让蔺相如去,他四肢简单,头脑发达,刚好和“秦菜”相反。

赵王:OK!小蔺呀!你去吗?

蔺相如:去!不去白不去,去了不白去!佛曰:吾不入秦国,谁入秦国?

赵王:好!那就别罗嗦了,赐:防弹衣,皮手套,棉衣,棉裤各一件,明日起程!记住!你可能是第250个牺牲在“秦菜”那儿的人。

蔺相如:我终于可以公费出国了!耶!(第一场完)

第二场:送别 地点:城外

赵王与蔺相如边跳边唱;自古儿女为情忧,海誓山盟魂相就,飞歌一曲过楼头。谁解心中思悠悠。渔阳鼙鼓动地来,霓裳羽衣黯然收。星撒泪雨月如舟,载不动千古情愁。秦关汉月总依旧,大江东去浪不休。几多长恨唱风流,留做故事写春秋(《大唐飞歌》片尾曲)(跳完站定)

蔺相如:(英勇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定复还!(风很大)那边的大哥把吹风机关了中不?头可断,发不可乱!(对赵王)你还有什么事吗?

赵王:(清嗓子唱)雄赳赳,气昂昂,走上黄土坡,为国家,为人民,就是为家乡!(众大臣捂耳)

蔺相如:赵老大,可以了,我……(欲言又止)

赵王:有什么就说吧!趁现在还活着,像那个残剑啦,飞雪啦,无名啦,都死了,想给也给不了了。

蔺相如:(神色庄重,表情严肃)这是我最后的请求(众人专心听),我想吃碗烩面!(众人晕倒)

赵王:记住,食有时,你只要能回来,就给你。

(蔺相如转身走)

众人唱:再见!再见!相会在太平间(众人边唱边退,蔺绕场一周,背景音乐:《一路向北》)

第三场 地点 秦大殿

(宫外)蔺相如:哇噻!要是早知道这儿这么冷,我就多穿个保暖内衣了,有风度又有温度。

(宫内)秦王:(上台唱)哦算了吧忘了吧丢开吧微笑吧我最爱吃芹菜,就算苦苦的涩涩的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却更自然!(说)外国人呢?

臣一:就在外面。

秦王:快冻死了吧?

臣二:马上就冻死了!

秦王:带上来!

众臣:威——武——

蔺相如:(走上前,吸鼻子)哎呀妈呀,你这儿咋怎冷呢?我没走错吧?

秦王;没走错,东西呢?

蔺相如:(小声)先拍拍他马屁!(大声)大王!我对你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下面让我用歌声来表达我对你的仰慕(唱)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照亮了我,你的大眼睛,明亮又闪烁,仿佛天上群星最亮的一颗。你就像那……

秦王:Stop! 东西呢?!!

蔺相如:带来了。城呢?

秦王:你先让我看,我再你看。

蔺相如:我先看!

秦王;想比划比划?

蔺相如:来吧!

(背景音:《十面埋伏》的前几个音,二人相视围转,摩拳擦掌)

螃蟹一呀爪八个,两头尖尖这么大的个,眼一挤呀脖一缩,爬呀爬呀过沙河,哥俩好呀,谁先喝!(秦王赢)

秦王:哈哈哈!姓嬴一定赢!拿来!

蔺相如:(无奈,拿出在秦王面前晃)

秦王:(见玉,喜,对玉唱)解开我,最神秘的等待,星星坠落风在吹动,终于能够见到和氏璧,再眼前晃动,相信我,不变的真心,千年等待有我承诺,无论经过多少的寒冬,我决不放手(一把抢过和氏璧,在手中把玩)

蔺相如:(对秦王手中玉唱)yi cai na ya sao na cha ku nu lu da ma you, wu li cha long hai do na you san gang ka ba you, wu li nao mu cha lang hai shao a pa shao nai you, sho lu cha lang ha do na yow mou tai shao nai you (韩语音译)

合唱:和氏璧是唯一不变美丽的神话(《神话》主题曲)。

秦王:哇!美!美!精美绝伦呀!真是天上地上,只此一块,有如仙女下凡之动人,倾国倾城之美貌,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蔺相如:秦王,那个城……

秦王:(还在看玉)什么城?城什么?

蔺相如:你们不守信用!

众大臣:(唱)Hu – Baby hu baby boy say ! boy say! Hu baby hu baby, 我们正坏到刚刚好!

蔺相如:(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秦王,你知道和氏璧受了几个力吗?

秦王;这还用说,两个!

蔺相如:错!其实它受三个力,这就是它的特殊之处!

秦王:是么是么?快讲!

蔺相如:那和氏璧先拿来一下。(秦王把和氏璧给蔺)

秦臣:我们大王就是这么爱学习。

蔺相如:(手捧和氏璧,激动)Ladies and gentlemen,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的赵老大(掌声),是他给了我这次出国深造,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其次,我要感谢我家的马车夫,是他拉着那匹他还以为是马的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地送我到这么冷的地方,最后还要感谢秦王!(秦王作惊喜状)原因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我要分析了,它,受一个重力,受一个支持力!

秦王:还有一个呢?

蔺相如:就是我用来骗你的脑力呀!

秦王:什么是脑力?

众臣:大王,这小子骗你呢!

秦王:(醒悟)哦!你敢骗我!

蔺相如:我就骗你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说,城池给还是不给?

秦王:给怎样,不给又怎样?

蔺相如:不给?(做手举炸药包状)我身上捆的全是烈性炸药,就和玉一起炸死在这儿!

秦王:不要啊!你死不要紧,关键是和氏璧不能碎,还有就是别弄脏了大殿。又是血又是脑浆的,你知不知道,清洁工阿姨每天已经很辛苦了,你还无视她的劳动成果,真是没爱心,没素质!好啦,你先拿着玉吧!明日再谈,退朝!

众臣:解——散——

大臣:我们秦国就是这么有纪律。

秦王;(边走边唱: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场景四 地点 客栈

蔺相如:小六!小六!!小六!!!

小六:来了!有事吗?

蔺相如:你…你不是马车夫吗?

小六;我做兼职。

蔺相如:你把和氏璧带回赵国,我对你放心,事成之后,赏你几块大洋。

小六:(边哭边说)大人,我走了可怎么好?你万一回不去了,那,那,那谁给我那几块大洋啊!

蔺相如:说什么哩呀!快走!

小六:哦!

第五场 地点:秦大殿

秦王:传蔺使者!

众臣:威——武——

秦王:蔺使者,这里有几座城池,你挑挑吧!(拿上地图)

蔺相如:(边挑边说)这个太小,这个人少,这个太远,这个饥荒,有没有好一点的?

秦王:那你想要哪个?

蔺相如:咸阳,不是咸阳就免谈。

秦王:(怒火上升至98%)美得很嘞你!想要咸阳,怎么不要伦敦呀!马上驱逐出境!

众臣:好——嘞——(将蔺赶出)

蔺相如: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回国了,还光明正大,我本来还以为要偷渡呢。

第六场 地点:赵宫

赵王:(日思夜想,唱)归来吧!归来呦!我最亲爱的小蔺,归来吧!归来呦!这里有烩面等你。

蔺相如:(上台,大叫)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奔跑上前,躲过赵王,拥抱小六)

赵王:(蔺拐回与赵王握手)好,回来就好,带啥特产没?

蔺相如:带了芹菜(左右翻找,没有)呀,路上吃完了!

赵王;没关系,咱有白菜!

蔺相如:我能活着回来,那全是奖品的力量。

赵王;(唱)Only you, 能保护和氏璧,Only you, 能安全回来……(众臣捂耳,痛苦状)

蔺相如:老大,烩面!

赵王:当然不会忘的(郑重地)赐,蔺相如烩面一碗,羊肉串十支,钦此!

蔺相如:谢大王!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国效力,不搞对象。(End)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 文成公主入藏图

[1]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藏族文化作为高海拔地区——世界屋脊——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区的一切特点。藏人以朴厚、豪壮、博大为美, 文成公主

汲取其他文化,创造了自己的34个藏族文字。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好的庄园”;“拉萨”藏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西藏发源地——神山圣湖,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上的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似冠着银色“金字塔”。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蕃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文成公主》小人书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布达拉宫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庙塑像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两国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着大批绢帛文物上路,途经天竺国时,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抢掠,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人马逃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都抢去。王玄策狼狈地抵达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情况,松赞干布认为天竺国是有意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唐朝使节随从人员,算是拍了大唐一个马屁。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诗书、谷种,并特为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嘉勉她和亲抚蕃的功德。 松赞干布因之上书谢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并献上珠宝十五种,请代置太宗灵前,以表哀思。唐高宗对松赞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动,又晋封他为宾王,更赐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长安后大开眼界,趁唐高宗高兴之机,向他请求赐给造酒、碾米和制造纸笔墨砚的技术,唐高宗都—一答应了。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可惜不久之后,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继位为赞普,因赞普年幼,所以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理,家事则由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稳。然而不久禄东赞也死去,他的儿子钦陵沿袭作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士谷浑关系恶化,他们均上书向唐廷请求论断是非,而唐高宗迟迟不予裁决,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谷浑。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唐廷的威严,唐高宗认为在他还没有作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动武力,为了维护大唐的威严,因此在咸亨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 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军队击溃,从此吐蕃人垂涎大唐的富饶,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唐廷派大军长驻洮河镇守,以防吐蕃军队的骚扰,双方陷入了敌对局面,吐蕃成为唐王朝始终无法解决的最大敌人。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唐高宗咸亨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吐蕃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被吐蕃人亵渎,吐蕃人垂涎大唐的富饶,连年派兵掠夺人口,对汉人进行屠杀,当军中无粮时把汉人当成两脚羊,充当军粮。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但也没能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唐朝关系疏远而稍减,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衰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4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