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馈赠礼仪规范以及注意事项

简述馈赠礼仪规范以及注意事项,第1张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会遇到馈赠,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礼仪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简述馈赠礼仪规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馈赠礼仪规范:馈赠六要素

得体的馈赠要考虑六个方面的问题:送给谁WHO,为什么送WHY,送什么WHAT,何时送WHEN,在什么场合送WHERE,如何送HOW。也就是要考虑馈赠物件、馈赠目的、馈赠时机、馈赠场合、馈赠方式六个要素,简称馈赠“5个W一个H”规则。

一馈赠物件

馈赠物件即馈赠客体,是赠物的接受者。馈赠时要考虑到馈赠物件的性别、年龄、职位、身份、性格、喜好、数量等因素。

二馈赠目的

馈赠目的即馈赠动机。任何馈赠都是有目的的,或为表达友谊,或为祝颂庆贺,或为酬宾谢客,或为慰问哀悼。馈赠动机应高尚,以表达情谊为宜。

三馈赠内容

馈赠内容即馈赠物,是情感的象征或媒介,包括赠物和赠言两大类。赠物可以是一束鲜花、一张卡片或一件纪念品。赠言则有多种形式,如书面留言、口头赠言、临别赠言、毕业留言等。馈赠时,应考虑赠物的种类、价值的大小,档次的高低、包装的式样、蕴含的情义等因素。

四馈赠时机

馈赠时机即馈赠的具体时间和情势,主要应根据馈赠主客体的关系和馈赠形式来把握。

五馈赠场合

馈赠场合即馈赠的具体地点和环境,主要应区分公务场合与私人场合,根据馈赠的内容和形式来选择适当的场合。

六馈赠方式

馈赠方式主要有亲自赠送、托人转送、邮寄运送等。

馈赠礼仪规范:赠送礼

礼品的选择

1、根据馈赠目的选择礼品

送礼在本质上应被视为向他人表示友好、尊重与亲切之意的途径或方式。只有本着这一目的,才能正确地选择适当礼品,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才能使所赠礼品发挥正常功效。

公司庆典一般送上一篮鲜花,慰问病人可以送鲜花、营养品、书刊等,朋友生日可以送卡片、蛋糕等,庆祝节日可以送健康食品、当地特产,旅游归来可以送当地人文景观纪念品及土特产,走亲访友一般送精致水果、糖酒食品等。

2、根据馈赠物件选择礼品

1考虑彼此的关系现状。在选择礼品时,必须考虑到自己与受赠物件之间的关系现状,不同的关系应当选择不同的礼品。应根据与馈赠物件的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性别关系、友谊关系、文化习惯关系、偶发性关系等在选择礼品时都要有所不同,区别对待。

例如,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送给女友或夫人的佳礼。但若把它随便送给一位普通关系的异性朋友,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了解受赠物件的爱好和需求。根据受赠物件的爱好和实际需求来选择礼品,往往可以增加礼品的实效性,增强对送礼者的好感和信任。因为在受赠物件看来,只有了解和关心他的人,才会明白他的需求。正如鲜花赠予美人,宝刀赋予烈士,可以使礼品获得增值效应。例如老师在学生取得佳绩时可以赠给有益的书籍,给书法爱好者赠送文房四宝,给音乐爱好者赠送乐器等。

3尊重对方的个人禁忌。在礼品的选择过程中,应细致了解受赠物件的个人禁忌,以免所选礼品猜忌而导致适得其反的作用。

一般而言,选择礼品不应忽视的禁忌有四类:第一,个人禁忌。送情侣表给一位刚刚守寡的妇女,送一条三五烟给一位从不吸菸的长者,都会触犯对方的私人禁忌。第二,民俗禁忌。如俄罗斯人最忌讳送钱给别人,因为这意味着施舍和侮辱,汉族人忌送钟、伞,因为这意味着不吉利。第三,宗教禁忌。如对 教徒不能送人形礼物,也不能送酒、雕塑和女人的画片,因为他们认为酒是一切万恶之源。第四,伦理禁忌。如各国均规定不得将现金和有价证券送给并无私交的公务人员。

二礼品的包装

正式的礼品都应精心包装。良好的包装将使礼品显得更加精致、郑重、典雅,给受赠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在赠送礼品给外国友人时,尤其应当注意这点。

礼品包装时应注意包装的材料、容器、图案造型、商标、文字、色彩的选择和使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和习俗惯例,不要触及或违反受赠方的宗教和民族禁忌。

像有的国家数字上的禁忌也是礼品包装所要注意的问题。如日本忌讳“4”和“9”这两个数字,因此,出口日本的产品,就不能以“4”为包装单位,像4个杯子一套,4瓶酒一箱这类包装,在日本都将不受欢迎;欧美人忌讳“13”。

礼品包装时,应根据世界各国的生活习俗,选择适宜的色彩。日本忌绿色喜红色,美国人喜欢鲜明的色彩,忌用紫色; 教徒特别讨厌**,因为它象征死亡,喜欢绿色,认为它能驱病除邪。

三赠送的时机

赠送礼品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时机上应注意把握四点:

一是选择好最佳时机。如亲友结婚、生子,交往物件乔迁、晋级、遭受挫折、生病住院,向对方表示感谢等,都是送礼的良佳时机。

二是选择具体时间。一般来说,客人应在见面之初向主人送上礼品;主人应当在客人离去之时把礼品送给对方。另外,送礼还应考虑在对方方便之时,或选取某个特定时间给对方造成惊喜。

三是控制好送礼时限。送礼时间应以简短为宜,只要向对方说明送礼的意图及相应的礼品解释后即可,不必过分渲染。

四是注意时间忌讳。不必每逢良机便送礼,致使礼多成灾。尽量不要选择对方不方便的时候送礼,比如对方刚刚做完手术尚未痊愈之时就不宜立即送礼。

四赠送的地点。

送礼时应注意区分公务场合与私务场合。在公务交往中,一般应选择工作场所或交往地点赠送礼品;而在私人交往中,则宜于私下赠送,受赠物件的家中通常是最佳地点。

五赠送的方法

一是说明意图。应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赠送礼品,送礼前应先向对方致意问候,简要委婉说明送礼的意图,如:“祝你工作顺利”、“真是感谢你上次的帮助”等。

二是介绍礼品。赠送礼品时,送礼者应对礼品寓意、礼品使用方法、礼品特色等适当明确解释。邮寄赠送或托人赠送时,应附上一份礼笺,用规范、礼貌的语句解释送礼缘由。在当面赠送礼品时,则应亲自道明送礼原因和礼品寓意,并附带说一些尊重、礼貌的吉言敬语。

三是仪态大方。在面交礼品时,送礼者应着装规范,起身站立,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双手递交。将礼品交与对方后,与对方热情握手。

馈赠礼仪规范:受赠礼仪

一心态开放

接受礼品时,受赠者应保持客观、积极、开放、乐观的心态,要充分认识到对方赠礼行为的郑重和友善,不能心怀偏颇,轻易比较礼品的价值高低或作出对方有求于己的判断。

二仪态大方

受礼时,受赠者应落落大方,起身相迎,面带微笑,目视对方,耐心倾听,双手接受。受礼后与对方热情握手。不可畏畏索索、故作推辞或表情冷漠、不屑一顾。

三受礼有方

按照国际惯例,受礼后一定要当面拆启包装,仔细欣赏,面带微笑,适当赞赏。切不可草率开启,丢置一旁,不理不睬。中国人比较含蓄,不习惯当面开启,所以与国人交往时也可遵守这一传统习惯。另外,不是有礼必受,对于有违归越矩送礼之嫌的,应果断或委婉拒绝。

四表示谢意

接受礼品时,应充分表达谢意。表达时应让对方觉得真诚、友好,若是贵重礼品,往往还需要用打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再次表达谢意,必要时还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还礼。

>>>下一页更多精彩“馈赠礼仪规范”

      晚上下班,带回了来自四川自贡老家朋友快递的美食,这个美食是老婆闺蜜自己炒制的自贡特色“辣子兔”。每年我们都和这边的朋友一起拼团,购买她制作的这款美食,期间也买过别人的产品,但还是喜她炒制的味道,所以她的“辣子兔”在我们这里口碑非常好。

      因为特殊的时期,很久没有品尝老家的味道了,到家后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一袋,用微波炉加热后端上餐桌,还特意打开一瓶四川的好酒,邀请老婆对酌。

      味道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就是那种只有自贡才有的味道,唯一的味道。

突然我问了老婆一个问题:你给人家钱了吗?

老婆:为什么要给钱?她反问我。

我:她不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吗,我感觉不给钱会心里会不舒服。

老婆:这个是她特意给我炒制的,我为什么要给钱。你不是一直说,接受别人的馈赠也是一种美德吗,为什么这次有这样的感觉,你好好觉察一下自己的动机。

      她这么一说,我一下就意识到是自己内心存在的不安,表明上好像是感觉对方条件不好,我是同情对方,但实际上是对老婆和她闺蜜之间情感的不尊重。

      怎么会站在同情的角度看对方,同情心来自于地位的不平等,没有链接到她们的感受,把一种纯洁的感情当成了物质和金钱的交换,我咋就俗不可耐了呢!人家给你送来的是饱含亲情的家乡味道,你考虑的却是商品化的交换。

      很多年来,我们一直也给予了对方很多的帮助,没有过求回报的想法,反而对于这些帮助我内心有一种成就感,是一种被认可的感觉,也有一种价值获得体现的感觉。

      其实,这是一种拯救者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求认可的行为。不能坦然接受朋友的赠与,根本上是缺乏自信,内心深层是害怕自己不配得。

      自以为只有付出才是一种美德,实际是从帮助别人的行为中,促使自己内心获得了一种优越感;反之,接受馈赠就会有缺失的感觉,会有一种欠了别人的负疚感。这个觉察,真实地体会到了拯救者那种“充大尾巴鹰”的感受,感觉即滑稽又很可笑。

      体会到自己内心有一种自责,接受自己的这个自责,并深挖潜意识里的根源。扒开了就是血淋淋的真相,看见并真诚的接纳自己虚伪和丑陋一面。

      临在中,没有对抗。接纳了真实的自己,才让自己从内心坦然接受了朋友的馈赠,也就真正品味到了友情所传递的家乡味道。

馈赠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是表达情感和社交交往的一种方式。在馈赠时,人们通常会遵循一些传统的讲究和规定,具体如下:

1 避免空手而来:馈赠时不要空手而来,应该携带礼品,同时还要注意礼品的数量和档次。

2 选对礼品:根据馈赠的场合和对象,选对合适的礼品,如节日中赠送有节日气氛的礼品,或根据收礼人的性别和爱好选择礼品。

3 别太贵重:馈赠时也要注意礼品的价格,避免礼品过于贵重,造成尴尬和不必要的压力。

4 正确包装:礼品的包装也很重要,可以反映出送礼人的用心和心意,同时也要注意礼品的包装是否适合馈赠场合。

5 尊重文化习俗:不同文化习俗中,馈赠有着不同的规定,送礼人需要尊重文化习俗,在馈赠时遵循当地的习惯和礼仪。

总之,馈赠的讲究要体现出送礼人的尊重和诚意,遵守礼仪规范,不失体面和得体,以达到增进感情、交流互动的目的。

生而为人,就注定有七荤八素的 情感 之体验,有苦辣酸咸的生命之滋味,这无可避免。

生命始初,我们总是足够单纯、宽厚。我们会欣喜地面对这世间的一切,品流水之韵,赏花开之美,连一片平常的树叶在我们眼中也是苍翠欲滴,赏心悦目。

渐渐长大,关于生命的滋味也有了变化,——有种种牵绊来袭,复杂与锐利不期而至,心中往往奔涌着生活五味,让人不胜其扰。

再往后走,当年老时,人往往又回归到他的一个本真状态……

似乎一切自然而来,飘然而去,人生来就得历经这些。

原来,生命中存在太多的美好,这才是我们真正所求。

有些美好我们握在手中,比如亲人的爱,朋友的情,可我们没有感激之心,珍存之意。

也有些美好与我们失之交臂,这是因为我们心中的杂念太多,往往对其孰视无睹,转而追求一些浮华、表面的东西。

说到底,我们并未真正潜入生命的内核,并不真正懂得去欣赏生命的大美。

当真正领略到生命的各种滋味,当沉静下来,我们会对自己的生命来个总结——

剔除些繁七杂八的琐碎,留下一些纯真的、本质的东西,我们这才发现生命的意义所在,心境也随之变得澄清至明,淡定从容。

享用生命中的美好,领略生命的卑微与尊贵,懂得去爱,学会友善和感恩,这才是生命中的每一天我们该做的。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战国孟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清代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唐代孟郊《游子吟》

  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清代《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6、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7、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李曼

  9、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明代的《增广贤文》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12、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13、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北宋王安石

  1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16、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17、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

  19、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20、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唐代李商隐《晚晴》

  22、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2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24、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2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26、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弟子规》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

  28、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

  29、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

  30、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33、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前苏联谚语

  35、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36、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

  37、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谚语

  38、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

  39、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4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41、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

  42、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日本谚语

  4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居里夫人

  4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45、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卢照邻《刘生》感谢馈赠的话。

  46、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宋刘攽《次韵孙少述二首》

  47、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48、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4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50、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长我 育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我。——《诗经·小雅》

  51、“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文立芳

  52、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英国萨克雷

  53、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英国萨克雷。

  54、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55、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娣于长,宜先知。——《三字经》

  56、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谚语

  57、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点温暖。 ——巴金

  5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韩愈《师说》

  5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60、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61、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6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3、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64、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6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6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代葛洪《勤求》

  6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7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7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72、活在世上,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了感恩,你才会体会到幸福,你才会体会到快乐。

  73、我只想要有一双抹泪的手,您却给了我整个温暖的怀抱。我会永远等待下去,直到能亲口说上一句:谢谢!

  74、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之心。

  75、帮助,只是举手之劳,而感谢却是永无止境的。

  76、是他给了你恩惠,是他给了你现在,去感恩他吧!

  77、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更是一则芬芳的誓言;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更是一个永恒的支点。

  78、父母是我们生命的一大部分,没有他们,生命就不完美。

  79、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让自己快乐,更让别人感到快乐!

  80、在亲情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是父母的手指头,忽视了哪一处,父母都会感到疼的,而那疼,正是最亲最爱的骨肉之情。

  81、每一盏熄灭的心灯后面,都有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而点亮那盏灯,有时候只需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如果我们都不忘点亮身边的一盏心灯,世界将会充满希望和光明。

  82、天道酬勤,凡事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8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近日,浙江一位母亲因为儿子送给她的一束花不实用,责骂孩子不该浪费钱买这种东西,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孩子给我送了我不喜欢的礼物,我会怎么做呢?

首先,我会深深感受到孩子的心意,因为礼物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无论礼物是否实用,都代表孩子对我的关爱和感激之情。因此,我会用心感受孩子的心意,而不是在意礼物的价值和实用性。

其次,我会耐心听孩子讲解礼物的含义和背景。了解礼物的来源和来意,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用心和用意。这也有助于我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让孩子更好地了解我的需求和喜好,以后更好地选择礼物。

最后,如果礼物实在是无法使用或者不喜欢,我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尽量不会伤害到孩子的情感。我会告诉孩子,我非常感激他的心意,但礼物可能不太适合我,希望他可以理解。同时,我也会告诉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感情和沟通,而不是礼物本身。

在处理孩子送不喜欢礼物的问题时,父母应该以开放、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处理,不要在乎礼物的价值和实用性,而是注重孩子的心意。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家庭的和谐,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要考虑馈赠对象、馈赠目的、馈赠内容、馈赠时机、馈赠场合、馈赠方式六个要素。

(一)馈赠对象

馈赠对象即馈赠客体,是赠物的接受者。馈赠时要考虑到馈赠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位、身份、性格、喜好、数量等因素。

(二)馈赠目的

馈赠目的即馈赠动机。任何馈赠都是有目的的,或为表达友谊,或为祝颂庆贺,或为酬宾谢客,或为慰问哀悼。馈赠动机应高尚,以表达情谊为宜。

(三)馈赠内容

馈赠内容即馈赠物,是情感的象征或媒介,包括赠物和赠言两大类。赠物可以是一束鲜花、一张卡片或一件纪念品。赠言则有多种形式,如书面留言、口头赠言、临别赠言、毕业留言等。馈赠时,应考虑赠物的种类、价值的大小,档次的高低、包装的式样、蕴含的情义等因素。

(四)馈赠时机

馈赠时机即馈赠的具体时间和情势,主要应根据馈赠主客体的关系和馈赠形式来把握。

(五)馈赠场合

馈赠场合即馈赠的具体地点和环境,主要应区分公务场合与私人场合,根据馈赠的内容和形式来选择适当的场合。

(六)馈赠方式

馈赠方式主要有亲自赠送、托人转送、邮寄运送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6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