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第1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是多样性、易受外界影响、逐步自我调节。这个阶段的儿童情绪表达丰富,包括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但还缺乏成熟的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情绪的影响。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形成积极的情绪态度和适应能力。

1、情绪不稳定和情感需求:11-12岁孩子可能会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而且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大的现象,可能一会难过一会开心,此阶段的孩子内心比较渴望父母的理解和安慰,家长应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交流;

2、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可能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对于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总是不认可,或充满质疑,有较强的自我及独立意识;

3、叛逆:正值叛逆期阶段,对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不同想法,可能会出现不服从管教,甚至顶嘴、反抗等行为;

4、多动:行为活动比较活跃,喜欢玩耍、蹦蹦跳跳,即使坐下来也无法安静,会出现手脚不停的小动作,比较贪玩。

考 网 亲子教育 频道为网友整理的《儿童心理:孩子5大情感需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被别人爱的需要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这样的鼓励和赞扬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有帮助,同时也在孩子心中树立起“父母鼓励我做XX事”的观念。同时,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孩子都是单纯的,都希望自己能够被自己的父母索爱,在这个阶段,爸妈应该多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各位爸妈不妨想一下,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爱自己多一点呢?其实这样的需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必须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对宝宝的影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爸妈把自己的爱向孩子展现,同时避免不要说一些打击性的说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早知道就不要你了!”有时候可能是父母的无心之言,但是在小孩子听来,却是让他们心碎难受的。

2、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当孩子有失败的感受时,父母应及时鼓励宝宝,但是要注意把握度,不要过多提及孩子过错之处,否则有可能导致孩子心里形成自卑感。

3、归属集体的需要

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4、自尊的需要

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5、克服胆怯的需要

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或者面对陌生人不愿说话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

孩子太过胆怯家长怎么办?家长可以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总而言之,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一久,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态度,因此,与其斥责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拥有自信。

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1、易变性便是其第一大特点。首先,这同他们个性不成熟有关。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幼儿由于个性不成熟,容易造成需要不稳定,需要不稳定则必然引起情感的易变性。其次,幼儿认识水平不高。对客观事物认识很肤浅,常常以自己具体需要,做为判断客观事物价值的依据,而不能以概括的原则、社会的需要,做为判断客观事物价值的标准。

2、第二个特征是易感性。由于个性不成熟、不稳定,认识水平不高,模仿性强,情感很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和感染。孩子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例如,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高兴地拍起桌子来,周围孩子也会跟着拍,而且情绪也和第一个孩子一样兴高采烈。至于为什么高兴?后来学拍桌子的孩子并不清楚,也许拍本身就成了他们高兴的原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如下:

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其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

到了幼儿期,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虽然比婴儿期稍有提高,但仍是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为互相转换。比如,当幼儿由于大人不给他买衣服而哭时,如果给他一个玩具,他就立刻会破涕为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逐渐趋向于稳定,受一般人的感染较少,但受老师的感染仍然很大。

(二)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

幼儿初期,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于外,几乎不加控制或掩盖。比如初上幼儿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而大哭大闹起来,几乎不顾及周围是否有人看见自己的行为。

(三)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

幼儿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冲动,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种现象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当幼儿处于非常激动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幼儿晚期,他们的情绪冲动性逐渐减少,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发展。

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轮胡基,幼儿情绪和情做弊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

幼儿期的社会性需要比婴儿期大为发展,需要所指向的事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随着学前儿童社会性需要的发展由于满足或不满足需要而引起情感体验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随之也不断丰富。比如,对人的情感,可按需要分为亲爱、尊敬和同情,怨恨、愤怒和厌恶;对周围的事物,出现好奇或诧异;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则有骄做和羡慕、惭愧和失望、忧愁和悲痛等。到上学前,学前儿童已经具备了各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并表现出对周围现实的多种多样的态度。

(二)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发展是与幼儿认识事物的发展相联系的。由于幼儿需要的变化,引起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事物及其性质也发生变化。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发展起来。有些能引起较小学前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对较大学前儿童则不起作用了;反之,较小学前儿童不关心的事物,则能引起较大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

三、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

(一)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幼儿来说,掌握道德标准不是件易事,形成道德感更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成人的道德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它是从初步认识到好与坏的标准开始的。到幼儿中晚期,学前儿童的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

(二)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腊谨联系的内心体验。幼儿会说话之后,其求知欲开始日益发展,好奇心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大约5岁时,幼儿的求知认识兴趣开始萌发,理智感也同时开始迅速地发展。幼儿晚期理智感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喜欢开展各种“动脑筋”活动或以科学常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到五六岁,学前儿童不仅积极提问,而且能主动、努力地去寻求答案,并会由于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感到极大的满足与愉快。

(三)幼儿美感的发展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美的爱好和欣赏。很小的学前儿童就知道新衣服、新鞋袜是美的,“红红绿绿”是美的,喜欢看鲜艳悦目的颜色,喜欢听优美动人的音乐。

到四五岁时,爱美的情感更为明显和强烈。他们对形象可爱、会动、会发声的玩具爱不释手,看到色彩鲜艳情节生动的,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会以极大的注意和热情,去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画他熟悉和喜爱的事物。

到幼儿晚期,幼儿对美的标准的理解和美的体验较之中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喜欢去参观公园动物园,喜欢观赏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喜欢观看海上的日出和晚霞,喜欢观察夏夜的星星和月亮。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学前儿童美感达到了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

(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幼儿情绪的丰富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有了许多新的需要,继而也就出现了多种新的情绪体验。在幼儿中、晚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友谊感、集体荣誉感等;此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并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可不断引起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随着脑的发育以及言语的发展,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步提高。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逐渐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幼儿初期的儿童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丝毫不加以控制和掩饰,而完全表露于外,喜、怒、哀、乐都清楚地在脸上反映出来。到幼儿晚期,随着言语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外部表现。幼儿还可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

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但同时,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社会交往的需要。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表现在情感在社会交往中越来越起作用。幼儿情绪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发展表现一定的趋势:从在很大程度上的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转为多和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从容易不随意的外露转向能有意识地控制;从容易变动转向逐渐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07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