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正确识别孩子的情感变化

父母如何正确识别孩子的情感变化,第1张

  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情感的变化和波动,作为父母,大家应该及时注意观察他们的变化。通过观察变化来识别孩子的各种需求以及帮助。

 识别感情就是一种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被什么样的感情支配着和通过表情、声音、姿势等肢体语言读懂对方的感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它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识别自己的感情;第二,识别对方的感情;第三,正确地表达感情;第四,区分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感情。 正确地识别感情是情商发挥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和对方现在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才能根据双方的感情需求采取恰当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感情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李思既没有正确识别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是一种不正确的感情,也没有从小胖的表情、声音、姿势等肢体语言读懂他的情绪正处于极端的抵触状态,百分之的口服心不服。

 如果李思的情商很高的话,当他听到小胖宣布再也不参加奥数学习,怒从心头起时,就马上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变得不理智了,因而要加以控制,不用“你为什么不上”这种质问的方式与小胖沟通。与此同时,在正确识别小胖对奥数极度抵触情绪的基础上,会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不想学奥数了。 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往往是家长没有像上面那样注意到孩子的感情状态,所以产生误解。应该说,对这种误解家长应负更多的责任。家长识别感情的能力低,没有看出孩子当时的情绪很恶劣,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不称职”的行为。

 识别感情,一是知道自己的感情,二是知道或能识别周围的人的感情。可能会有人觉得知道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自己现在是感到愤怒,还是感到高兴,或是感到悲哀,这是很容易判断的。然而,人的感情经常是“五味杂陈”,非常复杂的。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说他周末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拉练比赛。这种比赛很很苦,所以,你心里既高兴又担忧,你为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而感到高兴,但你又为孩子在比赛时可能会受伤而担忧。 反思:你是否经常关注孩子感情的变化?

 一、情感的自我启发能力

  情感的自我启发能力是指用积极的情感引导自己达到预定目的的主观情感倾向力。 这种自我启发能力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动员和激励自己感情的能力。 一个人要想做某事成功,就需要集中精力。 需要学习自我启发,尽最大努力发挥创造力。 为此,需要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能抑制感情的冲动,延缓感情的自我启发能力——对目标的兴趣。 情感的自我启发能力是提高自我情感管理能力的能动倾向力。

  二、对他人感情的识别能力

  这种辨别他人感情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认同感,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 越是有共鸣的人,越容易进入他人的内心,越能感受到他人的感情状态。 人的感情复杂多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的感情也不同。 与人产生共鸣,不要只活在自己的感情中,仔细观察和识别他人的感情也是社会中重要的能力。

       如果不能够共情,一定会伤害朋友的,一定会对他人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如果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对别人能够共情,一定会交到很多的知心朋友,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一定会有众多的人会来帮助你更进一步。

  三、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力是指控制他人感情,使其产生自己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人被社会和他人接受的基础,也是检测人是否受欢迎的标准。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向别人准确地展示自己的实时感情。 因为,一个人的感情表达会立刻影响接受者。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别人。 只有相互传达积极的感情,人际交往才能顺利进行,深入发展。

愤怒、兴奋、焦虑,这些情绪波动,都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首发表现,由于这种疾病常发生在青春期或幼儿期阶段,那么,该如何识别儿童双相情感障碍呢?

自从孩子出现问题如沉迷手机、厌学以来,很多家长都认识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焦虑、抑郁,再比如,双向情感障碍。可是,家长你真的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吗?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严重时悲观绝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2、轻躁狂发作期可能的表现:与躁狂相似,但症状有所减轻,持续时间也可能更短,自己通常感觉状态良好,但周围人能察觉出异常。

双向情感障碍是比焦虑、抑郁更为严重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病理性、社会性、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

1、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学业失败、失恋,或者是受挫受打击了,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

2、从小父母离异,家长性格暴躁、专横,或者为生计奔波,疏于对孩子心理的关注。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对周围人、甚至是社会都可能带去伤害。

1、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燥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2、学习状态一落千丈,一看书就烦躁、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根本看不进去。这样的孩子一旦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信心往往严重受挫,情绪崩溃。

被诊断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也许是在受极端情绪波动的摆布,但并不是无力回天了。药物、理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高效的生活,尤其是加上他们亲近的人的支持时候。

1、家里保持干净卫生,时常整理房子,令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来让自己心情愉悦。

2、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好,充分锻炼,充足的睡眠,不熬夜,这些可以帮助他最大化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调。尤其是因为沉迷与双向情感障碍通常紧密相关。

3、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躺在床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双向情感障碍的界定是很严格的,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这是不严谨的,这种标签对孩子影响很重大。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是要从多方面分析,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

童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光。那时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所有的关注和呵护都来自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当回忆起那段美好时光,我想到的是一件小小的玩具,它是我童年最初的快乐源泉:积木。

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时我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拼积木。我家里有好几个积木盒子,里面装满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木块,大小也各不相同。看着那些小小的木块,我总是会想象出无数种好玩的组合方式,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每当我完成一个拼图,我会举着我的杰作,并向家人们展示,他们总是会夸奖我,给我不断的鼓励和支持。

我还记得那时我们在小区的公园里玩耍,那个有着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的小天地成了我们的积木王国。我们把那些小小的木块砌成了各种不同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和玩具动物。我们还经常一起拼几个大的拼图,每次都是一场愉快的团队合作,大家互相协作,分享想法和技巧,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就感。

积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玩具,更是一种传递乐趣、培养想象力和沟通技巧的媒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它不仅给了我很多快乐,并且也成为了我和伙伴间的情感纽带和成长经历的记录。现在,长大成人后,我依然会偶尔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放一些积木,每每看到它们,一幕幕美好的童年记忆就会涌上心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9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