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感的特点

幼儿情感的特点,第1张

幼儿情感的特点有不稳定性、外露性、冲动性、道德性、理智性。

一、不稳定性:

到了幼儿期,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性虽然比婴儿期稍有提高,但仍是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为互相转换。

比如,当幼儿由于大人不给他买衣服而哭时,如果给他一个玩具,他就立刻会破涕为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逐渐趋向于稳定,受一般人的感染较少,但受老师的感染仍然很大。

二、外露性:

幼儿初期,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于外,几乎不加控制或掩盖。比如初上幼儿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而大哭大闹起来,几乎不顾及周围是否有人看见自己的行为。

三、冲动性:

幼儿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冲动,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种现象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当幼儿处于非常激动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幼儿晚期,他们的情绪冲动性逐渐减少,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发展。

四、道德性:

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幼儿来说,掌握道德标准不是件易事,形成道德感更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成人的道德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它是从初步认识到好与坏的标准开始的。到幼儿中晚期,学前儿童的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

五、理智性:

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幼儿会说话之后,其求知欲开始日益发展,好奇心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当婴儿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出生时,会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并不止一次地哭泣。现在,在父亲和婴儿的心理中有很多恐惧。当父母带孩子出去时,孩子会不止一次地哭。当他们看到陌生人时,他们渴望被父母抚养。那么父母呢,,他们会向邻居解释孩子很害羞。母亲需要注意婴儿对陌生人的愤怒也是婴儿的一种常见情绪。婴儿对愤怒的反应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婴儿基本上依靠哭泣向父母诉说他们的问题和不满。环境问题的答案,一旦你发现婴儿渴望见到父母,通常指的是当愿望无法实现或某些行为受到限制时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从心理学角度讲,当孩子发脾气时,是安慰你感觉无力或无力的母亲。从两个月到七个月,婴儿的心情不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四个月后,婴儿在熟悉的脸上比在陌生的脸上笑得更多,即使在亲密的人中也是如此。

这也是婴儿的一种常见情绪。婴儿对愤怒的反应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从暴力到温和,从直接到间接。当童年的愤怒没有发出时,她总是野性的,无法控制:握手和大笑,父母会非常高兴,幸福是婴儿情感的一种表达,因为一般来说,婴儿在出生后很长时间内没有获得详细的情感能力和能力。情感能力的发展可以让你的儿子接受一个学习过程,教会你理解和控制情绪。

孩子的社会和情感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以帮助父亲确定儿子的幸福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情感。当这种情感的宝藏在哭泣或紧张时,父母不应该害怕,仔细观察宝宝需要什么,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快乐的表现是笑,在身体发育方面,快乐可以使宝宝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表现;就心理发展而言,快乐对孩子来说是积极的。临床上,儿童和幼儿的基本情绪包括很多,如快乐、哭泣、悲伤或痛苦,因此,如果身体在婴儿期感到不舒服,通常会通过基本情绪。

1 、婴儿期的情绪分类:

1)       识别情绪 :从最初的愉快—不愉快两极分化的情绪中分化出无数种情绪,将情绪与对应的语言进行匹配,可以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       理解情绪 :婴儿最开始只能理解自己的体验,15岁左右开始能体验别人的体验可能与自己的不同,并且能借助自己的经验理解别人的情绪体验;也开始识别家庭、社会文化对某种情绪的态度,并将这种态度内化,如女性更善于表达情绪,男性善于控制情绪。

3)       调节情绪 :刚出生时,婴儿通过哭来摆脱不愉快的感觉,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帮孩子调节情绪,通过语言安抚孩子,这些语言会内化到孩子的意识和无意识中,逐渐获得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

2 、情 绪发展 的重要 标 志

出生婴儿情绪包括两种主要的唤醒状态:趋向愉快的刺激,以及回避不愉快的刺激。

2~3个月婴儿表现出社交微笑,能对成人的面部表情做出反应。

3~5个月当大人使劲都孩子时,婴儿能用大笑来回应。婴儿把面部表情知觉为有组织的模式,能把声音和面部表情里传达的情绪匹配起来。

6~8个月基本情绪的表达得到很好的组织,并随着环境事件的变化而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婴儿更频繁地、在更多的情境中愤怒。恐惧,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对熟悉的养育者具有明显的依恋,出现了分离焦虑。婴儿把养育者当作探索环境的安全基地。

8~12个月理解他人情绪表达的能力提高,出现社交参照。对惊奇、滑稽的表情大笑。

18~24个月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情感,如羞愧、尴尬、内疚和自豪。表述感情的词汇迅速发展,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婴儿开始知道,别人的情绪与他们自己的情绪可能不同。出现了最初的共情信号。

3 、学习婴儿情 绪发 展的意 义:

1)      对心理咨询的意义:

来访者因为情绪问题而来到咨询室,可能是因为没有发展出成熟分化的情绪,可能是对情绪的归因有问题。在咨询过程中,可以通过命名情绪的方式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觉察自己的情绪;根据认知-情绪-行为的模式,对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进行正确归因,进而作出改变。

2)      对新手父母的意义:

我是一个20月龄宝宝的妈妈,婴幼儿发展心理是我很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婴儿的情绪发展特点,可以提高对孩子以及自身情绪的敏感性,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调节情绪。帮助孩子对情绪进行命名,比如宝宝生气了、宝宝很开心、宝宝有点害怕等等,让孩子识别并命名情绪,让情绪分化发展。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共情的环境,让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要哭了,这么点事没关系的“等等,有利于情绪的流淌,发展出成熟的情绪能力。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

婴幼儿的一切情感表达都是为了自我满足,如渴了、饿了、痛了,他们都会用强烈的哭叫表现出来。学龄

前儿童处处表现出肯定的情绪,他们不停地奔跑、笑闹,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得到愉快。

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经常起伏变化,而且常常表现出来,如受到表扬就洋洋得意,受到批评就抑郁不高兴。他们特别易激动,往往由于某件小事而情

绪冲动,此时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短时间内很难平静下来。

到了小学低年级情绪的冲动逐渐减少,情感也比较稳定,他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掩盖自己的心情不

让它表露出来,如有的为了不想让同学把自己看成是个爱哭的孩子,摔了跤也不哭泣;有的壮着胆子装作不怕打针的样子,为的是不想让同学说自己是胆小鬼。

进入中学以后,情感表现更加稳定,不再动辄发怒或沮丧,偶然发火也能较快地平静下来,其兴趣已从自我转向集体,此时一些同性别的、志趣相投的儿童少年常形成小

团体,他们把能得到小伙伴的青睐当成一种快乐。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能硬性拆散他们,要正确地因势利导,把他们引导到认真学习、为集体做好事的正确轨道上,加

强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培养明辨是非、性格开朗、富于同情心和责任感等良好情感。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如下:

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其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

到了幼儿期,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虽然比婴儿期稍有提高,但仍是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为互相转换。比如,当幼儿由于大人不给他买衣服而哭时,如果给他一个玩具,他就立刻会破涕为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逐渐趋向于稳定,受一般人的感染较少,但受老师的感染仍然很大。

(二)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

幼儿初期,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于外,几乎不加控制或掩盖。比如初上幼儿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而大哭大闹起来,几乎不顾及周围是否有人看见自己的行为。

(三)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

幼儿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冲动,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种现象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当幼儿处于非常激动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幼儿晚期,他们的情绪冲动性逐渐减少,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发展。

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轮胡基,幼儿情绪和情做弊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

幼儿期的社会性需要比婴儿期大为发展,需要所指向的事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随着学前儿童社会性需要的发展由于满足或不满足需要而引起情感体验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随之也不断丰富。比如,对人的情感,可按需要分为亲爱、尊敬和同情,怨恨、愤怒和厌恶;对周围的事物,出现好奇或诧异;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则有骄做和羡慕、惭愧和失望、忧愁和悲痛等。到上学前,学前儿童已经具备了各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并表现出对周围现实的多种多样的态度。

(二)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发展是与幼儿认识事物的发展相联系的。由于幼儿需要的变化,引起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事物及其性质也发生变化。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发展起来。有些能引起较小学前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对较大学前儿童则不起作用了;反之,较小学前儿童不关心的事物,则能引起较大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

三、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

(一)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幼儿来说,掌握道德标准不是件易事,形成道德感更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成人的道德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它是从初步认识到好与坏的标准开始的。到幼儿中晚期,学前儿童的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

(二)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腊谨联系的内心体验。幼儿会说话之后,其求知欲开始日益发展,好奇心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大约5岁时,幼儿的求知认识兴趣开始萌发,理智感也同时开始迅速地发展。幼儿晚期理智感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喜欢开展各种“动脑筋”活动或以科学常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到五六岁,学前儿童不仅积极提问,而且能主动、努力地去寻求答案,并会由于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感到极大的满足与愉快。

(三)幼儿美感的发展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美的爱好和欣赏。很小的学前儿童就知道新衣服、新鞋袜是美的,“红红绿绿”是美的,喜欢看鲜艳悦目的颜色,喜欢听优美动人的音乐。

到四五岁时,爱美的情感更为明显和强烈。他们对形象可爱、会动、会发声的玩具爱不释手,看到色彩鲜艳情节生动的,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会以极大的注意和热情,去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画他熟悉和喜爱的事物。

到幼儿晚期,幼儿对美的标准的理解和美的体验较之中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喜欢去参观公园动物园,喜欢观赏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喜欢观看海上的日出和晚霞,喜欢观察夏夜的星星和月亮。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学前儿童美感达到了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4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