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重在引导——让学生从语文教材所负载的认知和形象中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陶冶高尚的情操。目前,阅读教学虽然一改以往“穿靴戴帽”说教式的思想教育,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仍存有许多盲点,文本的情感被架空分析,或者强加给学生,用无效的引导掩盖了个性领悟,忽视了指导学生对思想情感教育内容的认识过程,使其阅读情感不能得以深入。引“深”阅读是指教师结合文本内容,有层次地设计,并巧妙引领,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一步步深入文本,领会内涵,使得文本与情感融通、共振,从而升华情感。
一、理清脉络,围绕文路和学路进行引“深”
文路,即课文的思路,是作者的写作线索;学路,实质上是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课文的思路,是通过主客体对话对课文的吸收与内化。当“学路”与“文路”相融合时,学生便能进入文本结构中所规定的“隐含的读者”这个角色,在文本阅读中内化出一种透视宏旨、感悟玄机的智能。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文路是:柳树的样子→柳树的精神 →揭示的人生哲理。学生的学路对于本课来说就是充分感知这株柳树样子的“神奇”,再深入感悟它超乎想象的毅力以及生命力强、顽强不屈的精神,最后领悟文章所引发的人生哲理。根据文路和学路,可以抓住文章的主线“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学习课文:通过图文对照、反复诵读关键词句,让学生从柳树的形象层面上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再引导学生将这株柳树与家乡灞河柳树比较,发现各方面的不同,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对命运的顽强不屈,从而使情感走向深入,最后启发学生感悟,引发哲理。
二、化解矛盾,找准文本知识的思辨点进行引“深”
语文的文本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的文章采用的是线形结构步步推进,有的文章却隐含了许多对立面或矛盾点,在曲折回旋中盘升。像后者这样的课文,通过知识的比较,突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运用引“深”阅读的方式,弄清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思想脉络,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领悟,学生的思维就能从狭隘走向广阔,情感从肤浅走向深刻,学习过程更有活力。例如,《水》整篇课文字里行间弥漫着乡亲们的“缺水之苦”和“享水之乐”。这一“苦”一“乐”看似一个矛盾点,但其中的联系对挖掘文本最终的情感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应该引导学生好好体味。一是通过文中的特殊物品及一串串数字体会“缺水之苦”。二是用心品读,读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以及具体描写人们快乐的句子,更好地理解“享水之乐”,学会在比较中辩证地看问题。三是通过苦、乐辨析,引导学生透过这个“缺水之苦”和“享水之乐”感悟作者的情感。这样,理清了脉络,分清了文本的层次,学生与文本如同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
三、创设情境,抓住现实与文本的联系点进行引“深”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水平是由浅入深、逐层发展的。深层理解则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理解或吸收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适当利用语言、媒体、活动等一系列动态设计,不断渗透与点拨,使他们的情感一步步升华。例如,《2008,北京!》一文生动地记叙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人民热烈欢庆申奥成功的沸腾场面。那一刻,北京沸腾了!全国人民热血沸腾了!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感受人们申奥成功的喜悦?如何让他们体验这种欣喜若狂的欢庆场面呢?教学时可以抓住“沸腾”一词来引导,从理解“水”的沸腾到“群情”的沸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之中,拉近学生与历史那一刻的距离,让他们对当时场面的紧张、我国申奥成功的快乐能有所体会,充分调动情感。在此基础上再从文字中品味“沸腾”,感受那份快乐与激动。如此设计,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一步步提升,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达到文与意的融合。
总之,引“深”阅读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切实而灵活地践行于教学之中。让引“深”阅读成为学生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让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地把情感从搁浅处引向升华!(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要想理解一些文本中蕴含的“成人化”情感难度较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慢慢品读重要句段,有效地指导展开阅读训练,不但要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意,更要让学生读出味、读出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抓住情感线创设情境,入境悟真情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把学生引入作品的境界里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快速地转移到对课文体验上的良方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进入文本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做到“先入为主”。
如教学《去年的树》时,鸟儿的叫声是故事的重要线索,课文中四次写到鸟儿唱歌。于是我先播放鸟儿鸣叫的声音,把学生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这篇童话写四次唱歌的句子,从而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品读感情浓烈词语,感悟文本情感
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在某些感情浓烈的词语里表达,这些词语总是暗藏写作玄机,统领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重点词语,根据文本的特点和本班的学情,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引领全篇课文教学,真正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
如教学《翠鸟》时,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是一段充满浓烈情感的语言。这两句话乍一看是在写翠鸟的生活习性,但这与作者的写作情感相去甚远,其实这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无比喜爱之情。于是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中真正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情感。师:“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从这两句话中体现了作者对翠鸟的无比喜爱之情。”师:“翠鸟可谓人见人爱,我真想抓一只来养,可以吗?”生“不行。”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得保护它们。”生:“翠鸟生活的地方太危险了,我们不能去危险的地方玩。”……师:“是呀,作者也‘真’想把翠鸟留在身边饲养,保护它,可见作者是多么的喜欢它。但是他有没有这样做呢?”生:“没有,而是在远远的地方观看它。”师:“作者那么喜爱它,为什么不走近看,而要‘远远地看’呢?”生:“这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因为走近了就会打扰翠鸟。”这样让学生不断触摸语言、品读文本,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体会了作者写作的灵魂。
三、品读复杂难读句段,领悟文本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不少停顿比较复杂,不易把它读流利的长单句、复句、句群或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加强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划分节奏、层次,提醒注意断句、语调、停顿。特别是在诗歌、文言文和词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划分节奏和层次方面出现了错误就会导致对文义理解的偏差,更谈不上领悟作者的情感。
如教学《杨氏之子》时,“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要让学生自己断句、自己读准语调、正确停顿,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指导学生正确地划分节奏、正确地停顿,然后让学生反复跟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准确无误的朗读中使学生正确理解了文章的文义,使学生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文言文的韵味,从而感受文言的语言美。
四、品读意义深刻句段,深悟文本情感
文本中经常会在事件情节推进的过程中,经主人公或作者自己,把一些思想深刻的语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引发读者思考和感悟。小学语文教材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意义深刻”的语句,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本情境细细品读,深入挖掘这些重要的知识点或者蕴含的哲理。
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抽象又富含哲理。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思考:“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那些不会回来的事物。”接着进行交流体会。师:“爸爸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说明?”生:“举例说明了‘我’的昨天一去不复返。”生:“爸爸的童年也一去不会再回来了。”生:“外祖母度过了她的时间,再也看不到她了。”师:“对呀!你的昨天、爸爸的童年、外祖母的生命等都是时间里的事物,都再也回不来了。”三年级学生对时间的理解相对局限,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和感悟,这些蕴含着人生哲理的句子渐渐地在学生思维中清晰起来。
总之,收录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饱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阅读教学就要让学生直面文本,在情感的驱动下有效深入作品,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悟作品的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领学生深入品读作品的字、词、句、段,让学生充分思考,逐步感悟,使学生真正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纯业余,工科专业,知乎写龄三年,分享一下三年来我的心得。
不二法门:多读书积累,多练笔琢磨
有两种读物,一是名著之类的,经过千百年筛选留下的精华,这种可以当作教材去读,反复读,在潜意识里形成积淀。另一种就是当代作者的优秀作品(小说、漫画之类的),可以当作例题来分析,与作者产生共鸣,反过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去分析,正常观赏作品即可,知道这回事了,遇到共鸣的时候想起来就行。广看多读,这样就能多遇到共鸣点。音乐的话,我这有个小技巧:很多音乐都是**、动漫的配音,可以把原作品找来看看,对情感明了有帮助。
再就是多练笔。我们游戏设计圈子里有个说法:你的前十个作品都是垃圾,那么为什么不尽早给它们都做了呢?相信写文章也一样。建议从段落开始写,把情感描绘出来,之后再追求文章的完整性。个人推荐去描述日本意象画,倒不是这种画作更适合意象描述,只是能引起我个人共鸣。此外,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适当学学乐理和绘画,对写作有反哺作用。
在阅读理解中,情感文本中一般有
名次(表示环境和人内心情感),
动词(表示人的一些具体面部表情,货一些细小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
形容词。副词来表示做某些动作是个心情
差不多就这些把,那些MWQ的真心不懂,没见过。额 ,我在上高中,不知道你是不是专业英语的,我觉得,把一篇文章的情感路线理清了,内容理解就没问题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