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以爱之名

以家人之名,以爱之名,第1张

《以家人之名》的凌霄,李尖尖和贺子秋,去年看过之后,念念不忘。

可爱温暖的李尖尖,优秀却总是神情冷淡的凌霄,和被观众宠爱的小哥贺子秋,这一起长大的三兄妹,他们携手面对生活的模样,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我在这部剧里,重新认识了谭松韵,她贡献了一个特别好的李尖尖。

张新成的角色叫贺子秋,前途无量啊张新成。贺子秋是一个被网友心疼得要死要活的暖男,命运多舛,没有获得女主角的爱情,但获得了观众的爱。

另一个男主角是凌霄,网友都说宋威龙的演技没有接住这个角色,但是我真的,太喜欢凌霄了。

犹豫了好久,都没有开始写,怕我一写就掀开太多的痛苦。

小时候的李尖尖,母亲早逝,但是她有个特别暖的开面馆的爱做饭的爸爸李海潮,是一个令观众都羡慕的好爸爸,给了她相对完整的关心和爱护。

相比而言,贺子秋和凌霄没有这么幸运,说来讽刺,他们两个,却是父母双全的。

(以下剧透)

贺子秋父母离异,妈妈坚持生下他,独自艰难抚养,后来跟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相亲认识,生活出现困难时将贺子秋短暂的托付给了李海潮。

子秋就此在尖尖家里住了一段时间。

再后来,子秋妈妈去南方找工作,失去联络。李海潮跟尖尖一起,去乡下看望子秋,不忍他的境况,将他接回家抚养。李尖尖,就多了一个哥哥。

凌霄,是尖尖的楼上邻居家的哥哥。

他本来,自己有一个亲生的妹妹。妹妹三岁的时候,在一个雷雨天,跟凌霄一起被妈妈关在家里,凌霄给她吃了核桃,就这样,他失去了妹妹,也就此被困在了不能解脱的自责之中。

其实五岁的孩子,本身不会记得这些。

但是他妈妈陈婷,在不能摆脱的愧疚和痛苦中,把她自己受到的苦楚都砸到了幼小的孩子身上,凌霄由一个会笑会闹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没有表情的孤僻的小大人。

        父母吵架时,躲在楼梯间看书的小凌霄

父母吵架时他躲出去,吵完他打扫一地的狼藉,他爸爸警察工作太忙,妈妈精神状况不佳,他经常自己泡面,有一顿没一顿的,后来一点点被李尖尖的热情融化,从在楼梯间等她送零食,变成日常去她家吃饭。李尖尖和李海潮、贺子秋的家,成了他的避风港。

凌和平面对陈婷的创伤后遗症无能为力,借着工作躲,换来陈婷变本加厉的找茬吵架,他面对日渐沉默比大人还懂事的凌霄心疼得流泪,却也一样的无力。

终于有一天,陈婷再一次疯狂的嘶吼指责凌霄害死了妹妹,带给所有人痛苦,凌和平给了她一记耳光,也彻底的撕碎了婚姻。

杨童舒真是一个好演员,她离开家的那天遇到了放学回来的凌霄和李尖尖,凌霄一句话都没有说,泪眼望着妈妈,她的纠结不舍最后下定决心,几秒钟的镜头,撕碎了观众的心。

,时长01:02

从此李尖尖,凌霄,贺子秋,三个不同姓、异父异母的孩子,成了三兄妹,开始了他们看似缺点什么,却幸福快乐的少年时光。

五个人的家,楼上楼下,李海潮开着面馆,给孩子们做饭,在学校里,两个哥哥成绩优秀,护着李尖尖,子秋好动正义感强,凌霄,用他的话说,“李爸,我会看着他们的。”

李尖尖在这个家里,拥有了快溢出去的关怀和爱,她长大成为一个不太会读书却仍然自信满满开朗又热爱生活的阳光少女。

我也在00年前后读高中,相信我,成绩差却拥有完整的自信,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偶尔他们上学路上,会遇到新邻居,好事的问他们,“孩子们,你们想妈妈吗?”三个人愣住,然后拉着彼此无语的走开。

我小的时候也是这样。

觉得父母离婚了,我才有好日子过。

他们吵架的时候,我的同学家里,是我的避风港。也有不欢迎我的,所以我终生感激那些当初一点都不嫌麻烦收留过我的叔叔阿姨。

血缘关系,并不代表真心诚意的爱和关心,不是血亲,一个人也能毫无保留的去爱另外一个人。

孩子很快会长大,自私的大人却不会轻易改变。

贺子秋一直惦记着要找到他妈妈问个清楚,为什么抛弃了他再也不出现。每当这时,本来话就不多的凌霄表情沉寂,不发一言。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也知道他为什么不能说出口。

18岁的少年,2009年之前的二三线城市,初中和高中,容不下他想说出口的话。

他根本,不希望他的母亲再出现。

我对陈婷这样的母亲非常熟悉。

她不爱她的孩子,却无法面对她的不爱与冷漠,离开了凌霄十来年,再出现时发现孩子的亲情已经不属于她,从头到脚都是恐慌与不甘心。

她带着再婚后生的女儿,硬塞给凌霄,直截了当的要求他分给新的妹妹感情,看似卑弱的说把对李尖尖的好分一丁点就行,但这卑弱的背后,她敌视被凌霄视为亲人的李海潮和李尖尖,对给与了凌霄十几年关爱的人,没有感激和谢意,只有儿子被夺走的嫉恨。

孩子看自己身边的大人,有可能会看得非常清楚,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那个幼小的凌霄,面对母亲的狠心离去流了满脸的泪,但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他渐渐明白了他的不被爱,也清晰的知道再次相见时他所面对的,可能也只有索取。

就跟他对子秋说的一样,“就凭她是你妈。”

他的沉默不言,他偶然的不应该在少年脸上见到的了无意趣的神情,再次相见之后他的夜不能寐,都是一个十几岁少年的煎熬。

埃利希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中讲到个人的生命历程,一个儿童的个体化进程中,必然会发生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肉体情感上的日渐强壮,力量的增长,而伴随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孤独的日益加深。

孩子和母亲的纽带是提供安全感的来源,而他意识到自己是和别人分离的个体,独立存在,随之而来的是面对强大危险的世界,他的无力与焦虑。

而一个少年,经历长久的时间的痛苦挣扎,意识到了他的母亲并不爱他,这份孤独,变成了凌霄从此以后生命的底色。

他要经历多少自我怀疑是否因为他太不懂事的夜晚,背负着害死妹妹的愧疚,压迫着自己成了模范生,处处仔细。

他也要不停的在对陈婷的愤怒和不甘中反复折磨自己,这是不是不孝?她也养育过我,我是不是不对?

他一步步的走过这些,在看到母亲的软弱与自私之后,一步步的疑心,是否又只是因为自己的自私和软弱,像母亲推卸责任一样,把自己的痛苦推到了母亲身上?

像个套娃,但痛苦与道德就是这样,像是东亚人复杂的永恒的家庭的课题。他有一个自私强势却脆弱的母亲,和一直逃避责任不跟孩子沟通失职的父亲,这个课题,只能修得又苦又累。

我老家有个俗话,大意是孩子生下来就不愁长大,可这长大的背后,只有在李尖尖和子秋面前像少年郎的凌霄,内心已经跨越了千山万水。

愧疚和责任感压着他,放弃了北大,去新加坡照顾车祸后卧床的陈婷,照顾妹妹,离开了他心里真正的家。离开了9年,没有回来过,工作之后好不容易有机会,他回到厦门当了牙科医生,但实际上,他自己是一个病人,每天晚上要吃大把的药才能睡着。

没多久陈婷就带着女儿追了过来,她生怕凌霄抛弃她。却不知道,她的儿子,只是回那些能让他睡好的人身边,自救。

剧中仅有出现的几幕他在新加坡的生活,都令人窒息。陈婷的敏感与强势,随时发作的情绪,从前是对着凌和平,后来是冲着凌霄,一个卧病在床需要贴身照顾的母亲,一个上小学的妹妹,他身为医学院学生的繁重的学业,他全部扛下来,除了陈婷烫伤他那一幕的痛苦表情之外,他几乎没有任何情绪。直到九年之后有机会回家,他在医院摘下口罩,和煦浅笑着对李尖尖说,我回来了。

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我莫名松了一口气,又觉得哪不对劲。痛苦过去得太容易了,如此轻松的跨越了那些铺垫。

我跟陈婷这样的长辈一起生活过,极为不易,非常痛苦,隔三差五的看心理医生。

剧情慢慢往前推进,他的失眠症对药物的依赖,他做噩梦醒来听见敲门声以为是陈婷来找他了吓得要晕厥,以及他对李尖尖强烈的占有欲,说他在新加坡的日子每一天每一夜靠着想她,想家,幻想回来之后的生活才能撑下来,做白日梦到连孩子的名字都想好。

他说他自己,在新加坡,是一个不能生病的人。

才二十出头,活出了一个人撑一个家的中年人的心情。

他像溺水的人抱住浮木那样,抓住了李尖尖,害怕着一丝一毫她放手的可能性。李尖尖抱着他痛哭失声,说哥你是不是生病了,怎么都没有人发现你生病了……

故事中的凌霄,拥有一个从小到大都温暖他支持他爱他的李尖尖,知道他的病情,用一份稳定又温暖的爱情治愈了他的恐惧。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他所需要的是一个不会离开他的人,信任会疗愈不值得被疼爱和被放弃的恐惧,他相信的那一天,就不再会坠入深渊。

但现实中,我们要获得一份这样的爱,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说不定,还是考北大容易一些呢。

故事中的男主角,会有一个在故事讲完时幡然醒悟放他去过自己人生的母亲,happy ending,但现实中的人们往往一生都无法拥有一个最后的和解。

好在,孩子都会长大,我们会长出盔甲和翅膀,最后,我们只需要跟自己和解就好,跟自己的命运握手言和,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接受生命中出现的人,爱自己,爱每一个明天。

以爱之名后半句是吾冠之心。

意思是说以爱的名义奉上自己的心。此人是对对方表示真心实意的爱意,没有当成儿戏的意思。依照古代的习俗,娶回家后,媳妇要随夫姓,这就是用自己姓氏加在对方的名字前。

今生今世,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惺惺相惜。与君偕手,天涯海角。在天比翼,落地连理。成心如是,金石宜开。以爱的名义去做不是爱别人的事情,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完美的匹配。

爱情的解读

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情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传统观点认为人类爱情和渴望在感情关系确立位于初期达到极致,而后会日益淡漠转而变为亲情。情侣间如已相恋、又彼此相依恋恋不舍、意乱情迷的遐想状态在双方相处15个月内开始淡化,10年后已经渐变为亲情,也有例外,若双方是否懂得经营婚姻,从而使之化成相濡以沫的爱情。

#以书之名#

周国平的书总是能启迪心灵,其中书中有段话: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就好像两个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人,虽然最终的目的地不一定相同,但都能深深体会到彼此感受,并希望与对方结伴而行。

我不禁想到了罗翔提到的的圆圈正义,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圆,这个世界上亦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正是因为每个人在内心世界里都是孤独的,追求被他人的理解与认同便变得更有意义。

很多人把消除这种孤独感寄托于爱情,拿爱情带来的慰藉来对抗内心的孤独,哪怕拼的头破血流也要找到全世界里那份独属于我的荣宠。这谈不上对错,更像一种悲壮,就像大话西游中的紫霞,骗就骗吧!就像飞蛾一样,明知道会受伤,还是会扑到火上。

爱情到底是什么?它为何有如此的魔力?

爱情是卿卿我我的思念,“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爱情是心照不宣的甜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爱情是情有独钟的坚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的美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忽略了一条客观规律:哪有什么一成不变,永远不变的是改变。

难道爱情也会变?这听起来有些悲伤。它不是永不变的,那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爱情不仅仅是为了美好而存在,关于爱情的意义,王德峰曾讲述过:人情冷暖之极致无非男女爱情。爱情是人生中一座伟大的学校,它让失恋的男孩子强大,让失恋的女孩子聪慧。爱情是慧之引,把人从动物性转化为 社会 性,转色为慧。

我认为爱情虽然会变,但它并没有消散,而是转化为另外一种生命 情感 ,以另一种方式存在,那便是亲情与责任,温暖与守护着那个曾经爱的人。我们既不能因为爱情的美好过分执着,也不能因为爱情而改变,心有不甘。对于爱情,让它在内心自然而然的转化就可以了。

难道用爱情来对抗内心的孤独感是完全没用?

亦不尽然,孤独其实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来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孤独无法摆脱,会伴随着我们一生,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爱情虽不能消除孤独,但能让孤独的内心体验到人情冷暖。毕竟在白雪皑皑的寒冬里,没有人比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心里更暖和。

“以爱之名”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以爱之名,共度余生”意思就是和一个人一起过一辈子中剩余的时间,常用于夫妻。

爱(Love),是指喜欢达到很深的程度,继而人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爱有多种表达方式,它包含了爱情、友情、亲情、博爱以及人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爱在艺术、哲学、美学等科学文化领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爱情的基本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1)它强烈的人际吸引;它受多种间接因素的影响;它双方自愿而且真诚的互爱;它包含性爱因素,但并不强烈,蕴藏着责任;它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它有较多的幻想。

(2)奉献性:爱及奉献,这种奉献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无条件的无限付出。

(3)平等性:爱情的平等性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属于人格的平等而不是物质的平衡。

(4)矛盾性:爱情是苦中甜,甜中苦。相互依赖却保持人格独立。

(5)独立性:彼此独立,谁也不属于谁。

(6)相互性:爱情的产生及发展得益于双方相互追求、相互爱慕。

-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6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