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就是以,
和人讲道理为主,和平解决问题。但是,我不怎么同意这个观点,因
为,中国有句古话: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例如说,孔子当年周
游列国,
到处宣扬儒家学说,
讲究以德教化人民,
跟那些爱挑起事情
的国家和不法分子讲道理,可是,各个国家都没有采纳他这个意见,
因为,
各个国家都是为了土地支配权而斗争,
如果使用孔子学说,
这
国派去一个代表,谈判!
“你说咱们两国,你在这,我在那!
”
“不行,
我在这,你在那!
”
“我们不同意!
”
咔嚓!杀了。很难去谈判,所以,
两国只有打,谁赢,这块地归谁!
还有,我认为,孔子的学说很单一,把中国人的思想都禁锢了起
来,没有创新精神,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
·
·
·
”好像,中
国人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
学习固然重要,
可没有创新不行,
中国人
的学习很机械搞点创新也行啊,可是,老一辈咋学,小一辈还咋学。
一点创新没有!
而且,
人们都有点学傻了的感觉,
最近网上的新闻就
说,
那名牌学校大学生,
有的自理能力差,
两天就退学了,
为什么呢?
他适应不了大学这个小社会,
更别说大社会了,
领导一看,
只会学习,
别的不会干!居家也不是好丈夫(妻子)
,你不会干,我也不会!
孔子的学说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孔子学说的
弊端在某些方面也不小!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开创了中华大地历史文明的先河。下面是我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篇一:孔子是崇山,高峻巍峨,万众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归之。《论语》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星光璀璨,给人以无穷的智慧源泉;《论语》是四季不同的风景,多姿多彩,让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我读《论语》就感到常读常新。例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句,青年时期读之,觉得孔老夫子很好学,很快乐,很温和,是个好老头。及至中年再读,依然不变对老夫子的基本感觉,然而又多了几分其他情愫,从老夫子那“老之将至”中感到了一丝秋意,体味到些许惋喟,有点凄美,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几十年,说长则长,说短则短,可以是“长夜难明”,也可以是“白驹过隙”,全在自己。你人生目标坚定,日夜兼程,唯恐来日不多,你就会脚步匆匆,眨眼“赛程过半”。你年纪轻轻,暮气沉沉,目光呆滞,袖手漫游,年步“老成”,看破红尘,就是只给你三十年,你也觉得太长。
我们要学习孔子,他有理想,爱学习,有毅力,乐观处事,热情待人。这些又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也是年轻人最需要补充的“生命一号”。当然,中年人、老年人都应该好好学习孔子,多读《论语》,向圣人靠拢。虽然做不了圣人,但心中常有圣人做伴,肯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向圣人靠拢,沾点圣人灵气,长此以往,口惠心香,肯定会慢慢将原来的“我”超越得很远很远。长期坚持,我们离圣人就会越来越近,与圣人一同前行,就会真切感受到圣人的思想,分享圣人的情感,品味圣人的境界和快乐。
篇二: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号称弟子三千,每一个无不是平步青云的,他还因为良好的品德素养被人们称为圣人。按现在的说法,孔子也该称得上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优秀教师了。
教师节,是一个关于老师的节日,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开始沿用。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节便是报答老师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契机。
孔子和教师节看似没有多大关联,毕竟有教师节的时候孔子已逝去多年了。但孔子不是一个大教育家吗那么他也该过教师节吧!九月十日是现在国定的教师节,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有关组织都呼吁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因为那是孔子的诞辰。孔子有那么大的魅力吗甚至让我们改变已沿用多年的节日。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是对这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的肯定和对教师们的尊敬。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开创了中华大地历史文明的先河。孔子一生在各国游历,发扬他的思想却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接受,而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写成了一本书,那就是流传至今仍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的《论语》。而孔子的思想也从那时开始影响中国一代代的儿女。孟子便是遵循了孔子的思想从而创作了《孟子》,即使是那史册上的暴君秦始皇也无法磨灭儒家思想的传递,更是有数不清的帝王俱废百家,独尊儒学。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便是从孔子开始的。
如果说那是孔子过去的辉煌,那么现如今,他依旧是不朽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汉语,世界各地都开办孔子学院,在美国,汉语成了大学必修课之一,而教材就是《论语》。孔子的魅力开始由中国向外传播,一点点渗透了世界。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帖子,是网友投票选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人物,而孔子便首当其冲,名列第一。
如此伟大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纪念他,所以把教师节改为九月二十八日不得不让人深思,也不得不让人首肯。这表示孔子的魅力影响至深,孔子的魅力已远播海外,那也是中国的魅力。教师节的改变如果确定,也意味着中国的古文明已经开始被世界所认同,被世界所融和,孔子的魅力即是中国的魅力。
还记得那首《中国话》吗“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篇三: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位古人,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走到现在,走向世界,时间愈久,愈折射出迷人的光彩这位古人就是孔子,他是山东的,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孔子的魅力何在呢
孔子的魅力,首先源于他的思想和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言行主要见于《论语》,《论语》讲“仁”109次,讲“礼”75次(杨伯峻,1956),可见夫子对“仁”和“礼”的重视。“仁”的内涵是什么“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又说:“吾道一以贯之。”他的学生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括讲是“仁”,分开讲是“忠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相对于“仁”来说,“仁”是内容,“礼”是形式。孔子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在的本质的“仁”与外在的形式的“礼”的高度统一。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比如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正是我们今天国家倡导的全民教育,人人享有教育权利的现代阐释吗!又如,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仍然是当今教育必须遵守的法则。再如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依然是学者学子们追求的为人为学的崇高境界。
孔子的魅力,也源于他的人文关怀。夫子关心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人活着的意义。他“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不语“怪、力、乱、神”,又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不尚玄虚之谈,致力于解决现实人生和社会问题,创立上下有序,秩序井然,幼有所学,老有所养,和睦安定的大同社会。他所谓“和为贵”的'思想,正是今天我们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真谛。孔子特别爱惜人的生命。他公开反对春秋时期的人殉,连用木俑、土俑代替活人殉葬他也是反对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文质彬彬的夫子也能骂出“断子绝孙”的话,可见孔子对殉葬的深恶痛绝。还有一例,马厩失火,夫子问“伤人乎”,不问马。同样可见他对人生命的重视。孔子的人权观,不见得不如美国啊。
孔子的魅力,更在于他的人格。他是圣人,更是常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调侃顽皮,让我们觉得亲近。读《论语》的乡党篇,简直是孔子生活的“花絮”,使我们领略到生活的艺术,教我们如何做人。从乡党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深谙政治之道的孔子,看到了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看到了一个酒量很大而善于自控的豪爽之士,看到了一个有情有意的可以信赖的朋友,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文质彬彬的君子。孔子也有“斗屑之人,何足算也”之类骂人的话,也有“前言戏之尔”的玩笑话,真是生动极了,活泼极了。然而更使我们钦佩的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的执著。大哉孔子,与日月争光可也。
穿越时空的魅力孔子,一直从春秋走到了现在,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他的脚步不会停歇,他的魅力不可抵挡,就这样一直走向未来。
提到孔子,总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可望”不是因为我可以真正的看到孔子他老人家,而是很明显的看到,或者是感受到孔子对我们的影响,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这些都是可以从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的:说“不可及”是因为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他的思想有那样的博大精深,而我们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提到孔子,他总是以一种仙风道骨,有很长的胡须,很长的眉毛,和颜悦色的老者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形象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那些形象都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吧,特别说的是老者,老者在我们心里都是受人尊重,很有智慧的感觉,所以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听到这样的旋律,大家都很熟悉吧,这首歌很多人都会唱吧,先不管人们喜不喜欢这首《中国话》。然而,这首歌把孔夫子的话当成是中国话的代表,可见孔子的地位也是非同一般的 啊!还有很多学校都有孔子的塑像,可见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关于他的形象,我都是通过一些文章来对他进行了解的,最初,学了《两小儿辩日》那篇文章,虽然有一种说法是说,这篇文章是写出来嘲笑孔子的,嘲笑他是一个很有知识的人,也有不懂的知识,但是我却没有一点嘲笑之意,因为这样让我感觉更真实的孔子,毕竟他还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并不是一点缺点都没有的神人。这样反而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谦虚,不自大,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对方是一个小孩子。后来慢慢的学习《论语》,也总是之乎者也的,当时就在想,《论语》是通过别人的记录来了解孔子的,那样会有更多的真实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是在教我们学习之道。很多很多在我们今天看来真的还有很多意义,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慢慢的,我通过一些历史材料对孔子有了另一方面的了解,虽然说孔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主张“仁”,实行仁政,但是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的主张却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但是他的坚持却让人十分的佩服,他周游列国,传到着自己的思想主张,而没有一点的退缩和丝毫的畏惧,这样的勇气与毅力让人佩服。很多时候,我很直观,很直接的对他有很深的了解到他的家庭,或者说他的亲人,有人说;他虽然很伟大,但对家庭没有责任心,而我却不这样认为,他的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吧,而他是一个极力主张仁义的人,怎么又会对自己的家庭不负责呢?而且对于孔子的言行举止,用“言传身教”,“表里如一”这样的词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而且我也绝对相信孔子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他拥有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还有《论语》,这些都很好的证明。
纵观历史,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学,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起伏,历史的选择,有时候对它一文不值的贬低,有时候又对儒学无限的推崇,有“独尊儒术”的高峰期,也有“焚书坑儒”的低谷期,但不管怎样,经过历史的反复洗礼它还是保存下来了。也许我们现在的人或多或少的保存着一种儒学气质,这不得不说是孔子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