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孝祥的《观月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 [10]蕲(qí):求。
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 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2 张孝祥的《观月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3 观月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来回答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4 文言文观月记全文翻译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 [10]蕲(qí):求。
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 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5 张孝祥观月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观月记》表达的是赏月的舒畅之情与对月色的陶醉《观月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6 张孝祥的《观月记》全文赏析原文:观月记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10]蕲(qí):求。
玩:欣赏。[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7 张孝祥的《观月记》全面赏析张孝祥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绍兴进士。因廷试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登第后即上书为岳飞叫屈,秦桧指使党羽诬告张孝祥谋反,将其父子投入监狱,秦桧死后获释。历任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都督府参赞军事、抚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职。其词风格豪迈。在建康留守任上所作《六州歌头》,表现出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 ,对南宋政权的苟且偷安予以强烈谴责,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张孝祥词中较多的是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据说张孝祥“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因为是凭借 进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1 文言文观月翻译
我找了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得,翻译不全啊,只是单个词的解释观 月 记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临水之观,宜〔宜 适宜,应当。〕独往;独往之地,去〔去 离开。
〕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安得 哪里能。
〕皆临水?盖有之矣〔盖有之矣 假如有这样的地方。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
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
〕诚〔诚 果真〕。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
而之〔之 到〕。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蕲顷刻之玩 求一时的快乐。
蕲(qí),通“祈”,求。顷刻之玩,一时的快乐〕。
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其具是四美〔四美 指文中开头提到的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
〕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过洞庭,天无纤云〔纤云 一丝云彩。
〕,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尽却 全部退去。〕童隶〔童隶〕书僮仆役。
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正黄 纯黄 〕,与月相夺〔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激射 喷射 。
〕,体寒目眩〔目眩(xuàn) 眼花〕。,阆风、瑶台、广寒之宫〔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如是而止耳如此而已。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于是为备在这里完备、齐全。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2 《金沙堆观月》文言文翻译《金沙堆观月》文言文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
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
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
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童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
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原文: 金沙堆观月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扩展资料 介绍: 《金沙堆观月》是一篇古文,出自于南宋张孝祥之手。文中描写了沙堆与明月相互辉映,水波光采明亮的优美景色,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罢官之后内心孤寂的情感。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书法家。
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出生于明州鄞县,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
绍兴二十四年廷试,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 [7]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至于。 [9]必:一定。
[10]诚:果真。 [11]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12]之:往。 [13]蕲(qí):求。
[14]玩:欣赏。 [15]“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参考资料来自:-观月。
3 观月文言文翻译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 [10]蕲(qí):求。
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 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4 观月记的文言文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 [10]蕲(qí):求。
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 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5 观月文言文翻译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 [10]蕲(qí):求。
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 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6 弈秋文言文示范朗读视频一没有视频,音频网上很容易搜到。
这里提供下朗读断句供参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copy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棋艺最好的人。有两个人请他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百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度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并不是这样的。
7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朗读视频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那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1 有关月的古诗、古文
呵呵、
这当然是我们苏轼的《水调歌头》
除了这个你可能忽视了李白
李白的《静夜思》虽然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也是关于月的
对了、还有楼上说的《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
我都给LZ写下来吧、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愿LZ采纳、
2 求一篇写月的古文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长安玩月诗序》 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出处不详 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出处不详 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王建 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徐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之七)》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听月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怨歌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车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 观月文言文翻译我找了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得,翻译不全啊,只是单个词的解释
观 月 记
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临水之观,宜〔宜 适宜,应当。〕独往;独往之地,去〔去 离开。〕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安得 哪里能。〕皆临水?盖有之矣〔盖有之矣 假如有这样的地方。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诚〔诚 果真〕。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而之〔之 到〕。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蕲顷刻之玩 求一时的快乐。蕲(qí),通“祈”,求。顷刻之玩,一时的快乐〕。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其具是四美〔四美 指文中开头提到的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过洞庭,天无纤云〔纤云 一丝云彩。〕,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尽却 全部退去。〕童隶〔童隶〕书僮仆役。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正黄 纯黄 〕,与月相夺〔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激射 喷射 。〕,体寒目眩〔目眩(xuàn) 眼花〕。,阆风、瑶台、广寒之宫〔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如是而止耳如此而已。〕。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于是为备在这里完备、齐全。〕。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4 去在文言文的例句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3、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4、相距,远离。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6、失掉;失去。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又如:去失(丢失)。
7、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8、赶走;打发走。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9、抛弃,舍弃。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0、去世,死亡。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陶渊明《杂诗》
又如:去世(死亡)
11、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12、逃离,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13、通“驱”。驱逐。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形〉
1、过去了的。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通“怯”。胆小,畏缩。
〈介〉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5 关于”月”或”中秋”的古诗,古文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宫曲——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 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 文言文中,“去”有哪几个意思1、离去;离开。
《岳阳楼记》:“便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独自离开了国都,十分怀念家乡,但是又担心谗言和讥讽。
2、距;距离。
《五人墓碑记》:“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译文: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3、前往;到……去。
《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译文: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前往答应他。”
4、除去;去掉。
《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
译文: 可以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5、舍去;舍弃。
《五蠹》:“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译文:舍去偃王的仁义,废弃子贡的机变,凭借徐国、鲁国自己的实力,用来抵抗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那末齐、楚两国的欲望不可能在徐、鲁两国得逞了。
从中医角度来说,好多脾虚的人群,会致使身体肥胖,湿气过重,与脾虚有直接的联系,那脾虚的症状有哪些?相应体湿人群与寒体的区别在哪?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众多问题,一起来学习吧。
脾虚的症状
以前,我们很少关注脾虚,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脾虚之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谓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的临床表现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
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
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
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
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的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体湿的症状
体湿即为体内湿气,其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搜公众号脉脉养生关注。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体寒的症状
“体寒”,以中医看,大部分叫做“虚寒”,就是体质虚且寒。中医对于病情,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分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个八纲辨证,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寒体质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虚就更怕冷了。长期处于寒性体质,女性会影响到生育、月经等,男性就会引发性功能障碍。
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要想彻底治疗体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身体中的热量大部分是由“肌肉”产生的,特别是通过下半身肌肉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体热的效果。平日里,可尽量用脚尖站立,拉伸拉伸手指,血液循环流畅了,体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预防。
典型症状
轻度体寒症状
1、怕冷,手脚冰凉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
3、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
4、面色暗淡,无血色
5、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
6、睡眠质量差,睡眠浅
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中度体寒症状
1、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
2、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
3、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4、皮肤干燥易干裂
5、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
6、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中度体寒症状。
重度体寒症状
1、尿频尿液不易排出
2、下半身水肿严重
3、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
4、起床时手脚发麻
5、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
6、经常感到胃胀气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重度体寒患者。
总结:无论体质如何,认清事实,调理身体是首要的,如果你是肥胖人群,先把脾虚调理好,身体也会慢慢瘦下来。
说到体质,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医9种体质。不过,中医还有一种一种体质划分法——根据人体阳气的由强到弱,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今天介绍一下。
这种划分法可以更明确地理解:不同类型的人群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病理的发展过程——三阳体质的人阳气(正气)比较充实,抗病能力较强,病位多在表层,病证多为实证、热证;三阴体质的人阳气(正气)比较衰弱,抗病能力较弱,病位多在里层,病证多为虚证、寒证。
读懂此文,很多你原先不明白的问题都会豁然开朗。
一、太阳体质
太阳体质就是:元气十分充足,抵抗力十分强。
太阳体质的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元气满满,就是说,他们有激情有活力,充满正能量,而且他们的能量场十分强大,能够吸引到很多人。
一般情况下,邪气侵犯到太阳经时,就会遇到正气的强烈抵抗,邪气就很难继续深入。所以,太阳体质的人感受邪气,多患太阳病。
太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感冒、发烧,而且是高烧,恶寒、头痛、身痛、有汗或者无汗、咳嗽、喘、干呕等。脉一般是浮缓或者浮紧的,舌苔是正常的薄白苔。
太阳病的治疗方式是解表法,包括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等。太阳体质的病人非常容易康复,而且很少衍生其他病症。
不过,现在太阳体质的人非常少,多见于一些先天阳气就很足的孩子和成年人。
二、阳明体质
阳明体质可以用3个词概括:体实、气盛、血旺。这部分人往往声高气粗面红,肌肉健壮结实,气血旺盛,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常见这种体质。
在我们都熟悉的人物里,武松就是典型的阳明体质。
他的形象:身躯凛凛、胸脯横阔、语话轩昂、心雄胆大、骨健筋强;
他的食量:一口气吃3斤肉,喝18碗酒(这得多少脾阳才能运化);
他的力气: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那么,阳明体质的人容易出什么问题呢?
阳明体质的人如果感受外邪,往往会正气反应过猛,产生抵抗过度,造成邪机益亢,就会生阳明病。
阳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口渴、出大汗、精神亢奋、谵语、妄言、胃肠积滞等。
阳明体质的人调理常用两味中药:
一是大黄,这是通下的药,可以把瘀滞的浊气泻下来;
二是生石膏,这是清解的药,可以把郁住的热邪清解掉。
不过,这两味药极为寒凉,不可滥用,否则会伤害元气,导致疾病加重。
三、少阳体质
少阳体质就是:元气略显不足,抵抗力不如太阳体质。不过,相对来说,少阳体质还是不错的。
少阳体质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心态比较乐观,看得开放得下,不大会钻牛角尖,心里也算敞亮,没啥阴郁的想法;
2、精力比较旺盛,可以应付日常工作外加熊孩子;
3、偶尔也会吃不好睡不好,但不会面色萎黄;
4、不太容易痛经,但如果经期沾了冷的寒的,也会引起不适。
不过,少阳体质的人,邪气入侵后,由于太阳经的抵抗不能完全把邪气驱除出去,外邪就会进一步深入到少阳经的层次上,就会患少阳病。
少阳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口苦、咽干、眼睛发花、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减退、心烦、呕吐、恶心等。
少阳病的治疗方式是和解法。一般用柴胡类的方子,因为柴胡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是少阳经祛除阻滞、和解正气的专药。
综上所述,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统称为三阳体质。这部分人身体素质普遍不错,抵抗力比较强,不容易得一些恶性疾病,比如癌症,三阳体质的人很少得。
所以,如果你先天就是三阳体质,那么恭喜你,这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
接下来,再看三阴体质↓↓↓
四、太阴体质
太阴体质的人元气已经明显不如三阳体质的人了,其在全体或局部的抵抗也已明显不足。
太阴体质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特别容易腹泻,或者长期慢性腹泻;
2、如果皮肤白,就会苍白无华,如果皮肤黑,就会萎黄暗沉;
3、身体容易浮肿,站立时间长了,小腿就会明显变粗;
4、气力也不足,干一会儿活就容易累。
一般科技工作者多是太阴体质。
太阴体质的人生病,本质在于正气不足,其治疗之法应该宜温宜养,比如灸法,千万不可滥用寒凉之物,否则会加剧阳气的损耗,适得其反。
五、少阴体质
少阴体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阳虚。
少阴不足,重在扶阳——这是治疗少阴病的总纲,也是改变少阴体质的总纲。
临床上,少阴体质的人最容易出现感冒后猝死。古人有句话说“伤寒偏死下虚人”,“下虚人”就是少阴体质的人。医院里经常会见到有人感冒后输液,随后出现急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继而猝死的案例——这些都是少阴体质特有的,因为手少阴是心经,足少阴是肾经,邪气内陷于少阴,要么心病,要么肾病。
还有,常见的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肾病、肿瘤等多属于少阴病,这些病人也多为少阴体质。说白了:只有少阴体质的人才会得大量的慢性病、难治病。而且,大凡西医久治不愈的病人,或者久服寒凉中药后,多数都成了少阴体质,其所患的疾病也多是少阴病。
对付少阴病,从中药角度来说,附子是主药;从外治疗法来说,艾灸排第一。不过,尽管二者都可以回阳救逆,但一般情况下中医多推荐艾灸,因为附子毒性很大,且药量不易掌控。
六、厥阴体质
厥阴体质的人,元气不足至极。
外邪侵入时,正邪相搏,人体就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这是人体正气的最后反抗。所以,这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正复邪退,病情及转;二是正虚邪盛,病重而亡。
厥阴体质的人,平时往往多易生肝病,而且其面色略青、面颊不华、鼻梁高耸、身体细瘦而高长。对付厥阴体质,乌梅是主药,因为乌梅味极酸,酸属木,木入肝,而厥阴正是肝与心包的层次。
从外治疗法的角度来说,艾灸是必选之法,因为阴邪已经到了极致了,必须赶紧补阳,才能救命。
抚阳 为第一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