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以夫《天香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赵以夫《天香牡丹》咏牡丹诗赏析,第1张

牡丹·天香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赵以夫

蜀锦移芳,巫云散彩,天孙剪取相寄。金屋看承,玉台凝盼,尚忆旧家风味。生香绝艳,说不尽、天然富贵。脸嫩浑疑看损,肌柔只愁吹起。花神为谁著意把韶华、总归姝丽! 可是老来心事,不成春思。却羡宫袍仙子,调曲曲清平似翻水。笑嘱东风,殷勤劝醉。

《天香》词牌,始作于北宋诗人贺铸之手。南宋士大夫赵以夫(1189—1257)所写的《天香·牡丹》,把词牌与正题巧妙地统一起来,又似有新鲜之感。他出身世家,又居官四十载,由知府而擢升吏部尚书,兼太子侍读,可说是荣华平生,富极贵显了。因此,在他的诃里颇有雍容华贵之风。

“蜀锦移芳,巫云散彩,天孙剪取相寄”。此句层层递进,而且起势壮阔。不露一个“花”字,却使牡丹斑斓摇曳的动感形态活画生现出来。“蜀锦”,与苏锦(产于苏州)、壮锦(产于广西)是我国三大著名工艺织品。论其幅制色彩,还推蜀锦为最。早在魏晋时便已名驰天下,至南宋期间,更成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物产。词中以“蜀锦移芳”起句,状写牡丹的瑰丽。意思是,移来绚美的蜀锦,化成芳艳的牡丹。又象巫山神女采布的“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的“朝云”(宋玉《高唐赋》),那样幻生万仪,令人消魂。至此,词人仍然嫌色彩不足,又把织女(“天孙”,玉皇外孙女,即织女)织锦布霞的传说加以翻造,言其遗赠人间的彩锦也化作了牡丹。这样天造地设,奇绝无双的花王,她凝聚着人间和天上的精华,占据了现实与传说的神韵。然而,词人察觉到,牡丹的美却不象兰花的美中有贫气,也不象玫瑰的美中有俗气,更不象菊花的美里透着冷气,她在艳彩之中显露出富贵的气息。你看:被汉武帝贮之“金屋”的陈后阿娇,在“看承”(有另眼相看之意)牡丹的端容;尊居“玉台”的仙侣,也在凝眸顾盼她的丰姿。似乎都要跟牡丹争芳斗妍,一决高低。而那类俗嫣凡香们又怎会有此殊荣呢词人纵以最美之物,最贵之尊,转化成牡丹之美,牡丹之贵,以确定她“做韶华主”,“总领群芳”的花王地位。词中的巫山神女,天孙织女,金屋阿娇,玉台仙侣,于其美艳之中都蕴有富贵,于其富贵之中又含着芬芳。并从爱蜀锦,爱朝云,爱彩霞,爱丽人,爱仙侣,爱富贵之内,沁出作者爱牡丹的殷情笃意来。这种心境与花态的合一,成为产生“忆旧家风味”的感怀基础。所谓“旧家风味”,即指旧都洛阳牡丹的风情。据传说,牡丹仙子曾违逆武则天的懿旨,不肯让牡丹在冬月开花。之后,牡丹便由长安发配到洛阳,而她在洛阳生得更加艳丽多姿。世上传有“天下名花贵牡丹,天下牡丹贵洛阳”的佳话。赵以夫在另篇《大酺·牡丹》里,也写有“更银烛相辉,玉瓶微漫,宛然京洛”之句,视见临安城内,处处银烛和牡丹辉映,家家玉瓶插剪花枝,怎不让人怀想当年的洛阳繁闹景象 然而此时之洛京,已经陷入北方女真人之手,而南宋君臣们却在玩花弄月,乐不思蜀,岂不是“冷雨敲窗”的嘲讽吗作者是在官场上和艺术上都能捭阖的行家,他深明违讳的危险。于是在抒发牡丹有“说不尽”“天然富贵”的感慨之后,又勾出“脸嫩浑疑看损”,“肌柔只愁吹起”一段忧患。从“浑疑”、“只愁”里,足见词人悯物多情;在“脸嫩”遭雨易“看损”,“肌柔”风侵受“吹起”之中,又可见作者的谙达事故。由此花娇与人心的碰撞,既衬托出牡丹花叶的娇嫩可爱,又折射了生活中福祸相易的哲理。时人称赵以夫“好易”,通达卦爻之论,阴阳之变的道理。看来他还是有些辩证法思想的。

《天香》词上片重于状写牡丹的形骸,下片则重于自我的抒怀感世。“花神为谁著意”一句设问,领起了下片的意境,伤叹命运女神仅把“韶华”(华美)“旧妹丽”(姝丽,原意为美女,这里指牡丹)的偏颇。并与自身“老来心事,不成春思”的酸楚相对照,心里难免不产生自惭形秽的孤肃凄凉的感慨。作为一个封建文人,赵以夫的一生仕途通畅,贵极位显。然而时至暮年也未必没有国忧家累牵扯心头,况且失去的青春“韶华”,也难以再现年轻人的遐思臆想。品艳凌芳之类的俏举,虽说风流,可到底属于少年的专利。词人却在花繁情笃之期,自思隐通,羡慕“宫袍仙子”(天宫仙官)的清静安闲,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生活。“平似翻”,意即静中有动,平和里有起伏。依然是他“易”、“老”思想的显露。

《天香》上片情调辉煦明快,下片却低婉黯然,这样一起一伏,形成较大的感情落差。不仅呈现为意境上的跌宕,而且也坦示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患得患失之心态。这里也未必不含有对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危境的忧患。一面是对美女艳花的玩赏,一面是对人世多舛的哀叹。为此,作者在词末以“笑嘱东风,殷勤劝醉”,昭明他趁风暄花芳之时,“须拼醉,莫辞杯勺”(《大酺·牡丹》)而及时行乐的腹迹,从而活画自己荣显秉尊、安闲奢逸的神态。

牡丹富丽而贵艳,往往被宦途得意的知识分子所钟爱,并把她看成自我价值的象征。甚至连释迦牟尼佛龛上的“宝华相”,也取样牡丹花作为模特。可见这位花王不属于潦倒者所有。但是,作为自然物的牡丹,她仍然是美丽的。人们欣赏赵以夫的《天香·牡丹》,也可以冲破它富丽安闲的氛围,仔细体味它的浑洒的神韵,是能得到一些有益的情趣的。词家善于运用汉语模糊性的特点,通过图画符号,去引发读者的想象,并以虚喻实,侧写衬托多重手法,击激人们的形象思维活动,喻牡丹之形,赞牡丹之贵,叹牡丹之美,怜牡丹之娇,勾画出牡丹的形态之美。那么牡丹到底什么模样,未曾亲见的人恐怕还很难从这里想象得出,即使在他的《大酺·牡丹》里,也仅是“天红殷紫,叠葩重萼”和“翠羽轻明如削,檀心鸦黄嫩”的朦胧描述,尚不能给人以真切的具象感。然而,作者的高妙之处也在这里,对于一个见过牡丹的读者来说,只要他目光一触及这首词的意韵,就立即被它飞云流彩、绮丽多姿的虚喻所吸引。并唤出旧日的回味与情思,创造出一种朦胧美的意境,恰好显示了汉语语义模糊的特有功力。但是,词中氛围的氤氲,情感的挥抒,意境的合成,设构的跌宕,都浸透着作者士大夫阶层的浓艳富丽、行乐及时的情味。

的苍凉与浑圆。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以及守边将士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

《梅花·塞上梅》咏梅花诗鉴赏

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在唐代,梅花与牡丹相比是太不显眼了,赏牡丹几成社会风气,吟咏之作也特别多,即如王建诗集,就有多首咏牡丹之作,“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然而艺术之神偏钟爱于梅花。

他的一首《塞上梅》即使那些咏牡丹之作也黯然无光了,其奥秘何在我认为就在于遗貌取神,意在言外,将梅花的神韵传达出来。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天山”,可说是开门见山,点明地点塞上,在这苍凉的塞上风光中点缀了一株梅树,这种强烈的空间反差给人在心理上造成了这株梅花树的不俗之感。而年年花开花落于黄云之下。

又有了从古至今的时间意识给人带来的物是人非的悲凉感觉。“黄云下”,再次以空间上的空旷给梅树造成一种寂寞的氛围。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承上而来,如果说首联笼罩全篇,那么这两句则进行了深入的开掘,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之句

师魂赋

粉笔生涯志所痴,即求传道效行知。

甘为蜡炬流干泪,愿作春蚕吐尽丝。

沥血何愁生白发,呕心不惧渐宽衣。

莘莘学子成才日,最是园丁庆慰时。

欢庆澳门回归

风雨沧桑四百年,蒙羞含辱苦难言。

一邦两制金瓯补,四化双番国力添。

璧合珠联酬夙志,土归权复换新天。

神州崛起龙威振,祖国江山磐石坚。

国庆五十华诞颂

五旬创业铸丰功,特色光辉耀九空。

改革春潮摧腐朽,承包喜雨脱贫穷。

兵强国盛千邦仰,政惠民康百族崇。

激浊扬清开玉宇,凤鹏正举遨苍穹。

贺“两会”胜利召开

世纪元年“两会”开,九州英杰聚京来。

委员参政筹良措,代表当家献智才。

反腐工程深部署,进军西域巧安排。

和平统一炎黄愿,期盼孤台入母怀。

有感于西部大开发

五秩峥嵘国振威,廿年改革放光辉。

中枢伟构宏韬举,大漠蓝图巨笔挥。

开发高原闻号角,繁荣西部响春雷。

春风喜绿楼兰柳,敢教荒滩面目非。

杨小春

1925年生,江西临川人。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曾任江西省团委办公室主任,团省委常委、《江西青年报》总编辑,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协常委等。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主编有《赣水悠悠》诗集。业绩入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名人录》、《世纪诗词大典》等书典。著有诗集《春风万里》行世。

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

风狂雨骤山河泣,热泪亲瞻毛主席。

玉体辉存不朽魂,晶容透视无穷力。

翻天覆地创奇功,建国为民留伟绩。

道路开通有指针,珠峰顶上云端立。

瞻仰毛泽东韶山故居

韶山满青松,腊梅香更浓。

土屋天下客,来学毛泽东。

石碓寻足迹,泥壁看斗篷。

卧室油灯照,启蒙尚《大同》。

灶前育英杰,赤心为工农。

祠堂播火种,熊熊燎湘中。

乡村围城市,马列活在胸。

全家六烈士,换取万代红。

故居门前水,照人焕新容。

登高千里眺,雄鹰击长空。

菩萨蛮·悼毛泽东主席

滔滔泪水流中国,巍巍五岳低头默。日月失煌煌,愁云凝井冈。导师功盖世,领袖光辉炽。代代读雄文,神州春色新。

杨山虎

笔名杨青。1942年生,山西稷山人。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共万荣县委副书记、稷山县委副书记。现任稷山县人大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理事,运城市诗词学会会长。

苏幕遮·通化怀王勃

陌尘黄,烟影翠。秋树环街,街巷寻常最。曾是神童生长地。留有祠堂,柏上莺声脆。送行诗,临阁笔。远近扬名,却溺南行水。一去不归成永忆。村市声中,滴我相思泪。

渔家傲·延安(步范仲淹韵)

圣地果然风景异,塔高河美桥如意。窑洞排排颂歌起。朝日里,边城山谷不封闭。革命摇篮宽几里,其间功德谁能计。来到梦中形胜地。难入寐,熏陶枕上盈盈泪。

杨不凡

1922年生,湖南岳阳人。毕业于湖南岳郡联立高级师范。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后调任岳阳市二轻供销公司经理。退休后为岳阳市洞庭诗社社员,岳阳市楹联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南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名入《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界名人录》。著有《怡情诗稿》、《后乐吟》,编有《稀龄唱和集》。

军垦颂

当年军垦重开边,大漠风沙五十年。

雪映征衣三尺剑,汗流戈壁万方田。

瓜山麦海云天接,马壮羊肥草地眠。

绿荫高楼春浩荡,功垂万代著雄篇。

春日感赋

春光绚丽万千红,遥望青山画阁中。

一艇远航桃叶水,重帘深透柳丝风。

黄莺出谷开新境,紫燕营巢访旧东。

荏苒韶华留不住,亟将余热护花丛。

咏岳阳(二首)

赞螺丝港立交桥

螺丝港畔一飞虹,瑰伟迂回若卧龙。

两岸玉兰开闹市,四周芳草醉吟风。

旷观前路光辉景,始觉今人志气雄。

车辆穿梭迎日月,古城飞跃画图中。

蔬菜市场感占

原是山陬小路摊,而今大市菜堆山。

兴隆店业春风暖,浩荡资源渠道宽。

瓜果蛋禽供美食,葱姜韭蒜佐加餐。

提篮小买随君便,早晚翁姑带笑看。

杨从梅

1928年生,重庆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民盟成员。系四川省诗词学会、成都老年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壬午答客问(二首)

问余何事总匆忙,暮暮朝朝读宋唐。

夜雨巴山勤考究,晓风残月细思量。

黎民休戚须关注,祖国河山应颂扬。

为让吟笺多秀句,腰围瘦减有何妨。

问余何故不心欢,老病缠身事事难。

买药只能寻贱价,订书何敢选多刊。

房楼买后愁还债,诗稿吟成不解寒。

早岁学文因受罪,天涯谁处诉辛酸。

劝友人上老年大学

皓首还须有所求,老年大学领风流。

增知长智心当足,作画吟诗志许酬。

养性修身明进退,评功论过识沉浮。

休嗟日暮余光短,为霞尚可艳九州。

读张榕诗家《新秋漫笔》后

爱不释手,乃步韵述怀(二首)荏苒光阴似水流,清霜染鬓又逢秋。

早年立志成虚梦,此日栖身躲小楼。

常忆乡亲思杜宇,每观朝露叹蜉蝣。

诗囊未满情难禁,等待梅花艳岭头。

教坛卌载剧辛劳,老去尤当重节操。

往昔才人悲坎壈,于今墨客喜风骚。

名篇岂是轻心得,佳句还须带血浇。

淡泊生涯多逸兴,浮名无价任勾销。

鹧鸪天·咏兰

一片痴情勿用瞒,天生癖性爱栽兰。儿时随父同培养,今日依依忆故园。居瓦钵,饮清泉,纤腰也敢抗风寒。常年四季香长在,不让蜂偎蝶梦缠。

杨元洲

1932年生,湖北宜都人。副研究员。曾任县(市)民政局、卫生局局长,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等职。系中华诗词学会、省诗词学会会员,宜都市诗词学会会长。已发表作品800多件,获各级各类奖多次。著有《对联常识浅谈》、《中华诗词基础知识浅淡》及诗词《淡宁集》。

咏牡丹

进出宫中名远扬,三章诗作伴君王。

天香国色雅称久,李白苦衷伤断肠。

青玉案·根雕

金枝玉叶百年根,忍别青山进富门。

案发和声扬友谊,文豪商贾报佳音。

香港回归(二选一)

闻道交权归故主,一朝洗雪百年侮。

明珠碧海焕雄姿,重谱新章留万古。

澳门回归(二选一)

港澳回归双比翼,蓝天无际任翱翔。

繁星灿烂结虹彩,春雨催花得艳阳。

庆建国五十周年

国龄半百历辛艰,三代导师心岂闲。

抵制霸权凭实力,扶帮贫弱勿虚言。

城乡装点如诗画,港澳回归动海天。

漫话沧桑情不尽,齐歌春色满人间。

醉翁操·清江恋

清江,苍苍,汪洸。入长江,汤汤。悠悠永流同荣昌,自由奔放无缰。思故乡,甚处比高强八百郊野花果香。万峰起舞,千岭妍芳。峡中电亮,山上牛羊健壮,山下猪鸡棉粮。幸脱贫披新装,凭精兵将良。君今如朝阳,宇宙任辉光,重身难锁住他邦。

诗词欣赏(331)

杨元振

笔名雨辰,字峻昌。1933年生,湖北天门人。华师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从教40余年。中教一级。现为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天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东坡赤壁诗社社员,长白山诗社社友。诗作散见《东坡赤壁诗词》、《当代诗词六百家代表作精选》等多种诗词书刊。传略入编《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

咏野菊

渠侧林间朵朵黄,迎风映日喜洋洋。

行人来往要谁问,无索无求自喷香。

登龙尾山

满山松柏郁葱葱,不是春光春意浓。

眼底梯田成绿海,山腰玉镜映苍穹①。

惊闻石炮②连天响,喜看机房③遍地红。

笑得卧龙酣梦醒,摇头摆尾拜工农。

注:①玉镜:指塘堰。②石炮:采石工人放炮炸石。③机房:“121”工厂的机房。

水调歌头·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卢市成新镇,抗战未能忘。不甘遭受倭躏,民愤打豺狼。怯缩乌龟壳里,铁网孤碉了望,虎视肆“三光”①。房屋化灰烬,童稚失爹娘。喜今日,升平世,乐无央。新楼栉比鳞次,着意竞辉煌。学圃争奇斗艳,商贸运输兴旺,环镇稻花香。遥望东升日,记取射天狼②。

注:①三光:指日寇实行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②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以为主侵掠。屈原《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浪淘沙·迎香港回归

虎塞忆硝烟,炮火连天。林公浩气镇夷船。昏聩道光沦港岛,贻害无边。国耻压双肩,百载挥鞭。一邦两制换新天。赤帜高扬天下喜,华裔团圆。

杨凤英

四川三台人。退休高级教师。系成都老年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当代作家报顾问编委,北京剑楠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文学书画名人大典主编,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会员,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东方诗词学会会员,世界中文作家协会会员等。在全国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中曾多次荣获一等奖和金奖。辞条被收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等多种名典辞书。

咏荷

荷花出水醉秋光,点缀人间情意长。

玉洁冰清尘不染,天然风韵冠群芳。

诗词笔会感赋

群英荟萃聚京城,探讨精微讨振兴。

翰墨飘香驱腐魔,华章溢彩壮国魂。

清贫炼就傲寒骨,正气凝成动地文。

自古吟坛多志士,骚风浩浩荡乾坤。

赞无私奉献的“启蒙”老师

无私奉献十余万,一片赤诚暖宇寰。

伟绩丰功留史册,雄心壮志震文坛。

情存海内感知己,义献翰林育杰贤。

世纪馨风吹大地,香飘万里醒人间。

杨天元

笔名为天。1944年生,湖北黄梅人。历任区镇武装部长、党委委员、政协委员、副镇长、政协主任、局长级调研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黄冈市作家协会、黄冈市诗词学会会员,黄梅县八角亭诗社社长等职。办有《八角亭诗词》期刊。

谒胡耀邦陵园

依山傍水向鄱阳,翠柏青松绕玉墙。

坐视平湖昭日月,卧观北斗指迷航。

生前不羡皇陵地,卒后惟欣旧战场。

位极高官身磊落,中华史册永留芳。

咏夕阳

耆年爱咏夕阳红,紫气东来国运隆。

血汗聚凝成露雨,冰霜解冻化春风。

高楼大厦飘霙韵,火箭飞船破碧空。

捷报频传多喜事,人逢盛世老还童。

杨天厚

侗族,1937年生,湖南新晃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龙溪诗社社员。记者。作家。作品散见于《华夏吟友》、《中华当代律诗精选》、《世纪诗词大典》、《人民文学》等各级报刊专集。传入《中华当代诗人大辞典》等十余部典籍。著有《杨天厚诗词选》。

家乡小景

山欢水笑映朝霞,林立琼楼树著花。

百业繁荣人意美,空调彩电驻农家。

寄友述怀

流年似水话相思,情系潇湘执教时。

寄语育花人共勉,金秋硕果满园诗。

咏油菜花

春风送暖吐芬芳,正值插秧织锦章。

蝶去蜂来忙何故,只缘依恋菜花香。

杨天炳

1924年生,贵州施秉人。镇远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中小学教师、教导主任等职。系黔东南霜枫诗社社员,有诗作入编《霜枫诗选》、《黔东南当代旅游诗词选》、《跨纪诗词选》等。

抗日时期未能从军

——于阅读《离骚》时感怀无情战火起卢沟,血雨腥风遍地愁。

疾首淮河与汉水,痛心楚尾和吴头。

请缨有志恨身残,报国无门愤靡休。

纪念三闾增感慨,宣传抗战不何求!

港澳回归有感

两制英明港澳归,欢声匝地响如雷。

百年血债一朝雪,万里金瓯满地辉。

禹甸从兹无敌焰,地球到处有声威。

最高策善人民福,留得贤名万古垂!

生日感怀

时光如水去不留,转眼年华七十秋。

世味遍尝都觉淡,乡心几动总难酬。

去来羡煞梁间燕,亲爱欲随水上鸥。

幸遇知音堪托足,闲教小孩乐悠悠!

寄友人肖太岳

总角同窗情感深,青云励志熬寒灯。

一朝负屈绝音信,数载无由问死生。

闻白沉冤喜老友,才圆破镜吊鸾分。

丈夫有恨须宽想,莫把愁心易壮心!

杨太生

1934年生,云南洱源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副司长。离休干部。现为中华、北京诗词学会及中国、北京楹联学会会员。发表、入选诗词200余首。

陶然亭

湖光山色映幽亭,水泊葫芦小岛登。

高石松荫归合葬,龚林口占咏吟成。

龙泉古刹贤才聚,胜地窑台社友称。

迷醉陶然思旧史,宣南诗赋震声名。

题三游洞

一洞凌虚刻白文,千年吟颂尽知音。

联诗愤世多愁悒,借景伤怀诉苦辛。

山顶层楼观胜远,葛洲大坝展图新。

谁能媲美唐佳句还数今朝与后人。

游沉香亭随想

贵妃国色难相见,苦觅沉香不吐芳。

太白三章歌咏美,宦官百舌挑唆狂。

俨然剧场观排戏,暗若春闱设考堂。

从政非诗凭浪漫,梨园天子隐衷藏。

重览西花园遗址

天王府内物遗存,石舫池塘自保真。

昔日君游兼会址,今朝我览故园林。

十年血海兴亡梦,众论兵讧表里因。

切记初衷天下本,无私非上效忠民。

杨少平

1926年生,湖北孝感人。中共党员。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孝感县一中、五中物理教师,杨店初中物理实验员等职。现为杨店桃花诗社理事。著有回忆录《良心》及《自制教具选编》、《栽花集》等。

春来

朔风已与寒冬尽,春气终随暖日来。

紫燕黄鹂争唱和,夭桃红杏竞相开。

六十感怀

历尽崎岖不自哀,只思为国育人才。

喜看春到芳园暖,树树红花烂漫开。

忆江南·教书乐(二阕)

教书乐,其乐在清高。不义金钱如粪土,嗟来肉食等藜蒿。两袖任风飘。

教书乐,其乐在光明。不慕钱权欺祖国,只将才德育学生。无愧此良心。

杨开明

1932年生,云南临沧人。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秘书、县人大常务委员、副局长等职。1993年退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临沧诗社常务理事。诗词作品在北京、四川、广西等地有关专集及《云南诗词》、《云南南学》、《临沧诗词》等刊物发表。

民族英雄毛泽东

禹甸萧条草木凋,神州去时苦飘摇。

韶山出了毛泽东,扭转乾坤正国标。

看电视《毛泽东藏书展》有感

毛公一世好攻读,四万藏书举世殊。

今古文章通借鉴,毕生伟业史前无。

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感赋

新纪开篇有巨章,扬鞭跃马气高昂。

小康建设目标展,与日俱进创辉煌。

救国救民毛泽东

不堪回首旧中国,霾雾鬼哭狼虎啾。

十月炮声惊宇宙,一轮红日照神州。

毛公星火燎原旺,华夏鸣锣战貔貅。

奋斗死生宏图展,中华屹立震全球。

杨文昭

1943年生,贵州绥阳人。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在茅垭中学、茅垭镇教育辅导站主持工作,已退休。系绥阳县诗词楹联学会,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有习作选入《中国当代诗词楹联精选》等十多种诗词联书。

真情

雨落滂沱天无情,泽国四涯无蛙声。

党政军民齐动手,欣看大地人助人。

满庭芳·明珠还

锦绣河山,五星旗耀,紫荆花色鲜妍。王师列阵,百年耻消烟。亏得邓公筹策,行主权不凭刀剑。普天喜,骨肉欢聚,曲奏大团圆。赞赞。难述尽,腥风苦雨,羞言昨天。放眼今朝,跃马挥鞭。让那凄楚永逝,洗污浊,永志先贤。香江水,波涛更碧,鱼向鱼鸣欢。

雪梅香·写在澳门回归时

几百年、常思母怀吸乳汁。可恨弹丸国,妄掐七子情思。今我河山壁如铁,儿依母怀月星稀。晴空里,海映娇阳,光耀玉碧。深思。国衰弱,虎落平川,狗也来欺。永记屈辱,共强国力驰驱。任那风萧雨不霁,澳人不忘血鸣镝。紧跟上,展翅雄鹰,占尽高枝。

满江红·抗洪

天破窟窿,银河水,直泻苍穹。湘鄂赣,大江堤防,难敌奔洪。百万天兵天上来,千重恶浪顿息峰。救生灵,临危勇捐躯,泰山重。总书记,气势宏。鼓斗志,树英雄。誓叫敖广辈,膝屈腰弓。禹王当年浚九州,我们而今贯长虹。永根治,千年水患地,万家融。

杨方德

1936年生,四川仪陇人。大学文化。先入朝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任文化教员,后从事军事、商业、新闻等工作,于记者岗位退休。现任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

忆骊山烽火台

年少凌云登骊山,寻踪烽火忆昔年。

幽王作戏狼烟起,痛失周天换笑颜。

西厢感怀

元稹邂逅千金女,情漫西厢梦一场。

可叹红娘空有意,痴情女怨负心郎。

杨长炽

字孟炎。侗族,1940年生,湖南新晃人。大专文化。小学退休教师。龙溪诗社社员。作品在全国各地数十种诗集诗刊发表,传入《中华诗人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华诗人传略》。

始祖山

风光如画意绵绵,始祖山中访古贤。

一部《内经》传自此,人文历史五千年。

退耕还林赞

退耕种树树成林,绿影浮光作锦衾。

众鸟枝头掀绝唱,声声到耳悦人心。

沁园春·二○○二年元旦抒怀

燕舞蓝天,莺歌翠柳,春满人间。看平川绿野,琼花叠浪;朱楼绣户,急管繁弦。银汉飞鸢,奔流断岸,万里神州展笑颜。新世纪,任龙腾虎跃,地旷天宽。中华崛起非凡。震世界、不无刮目看。赞碧天破界,神舟来往,沧溟雪耻,港澳归还。申奥成功,足球出线,盛世辉煌仗党贤。抬望眼,纵廉颇老矣,奋力登攀。

满江红·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

春意融融,千万树、桃红李白。只闻那、莺啼云岭,燕鸣烟泽。薄雾笼花千里暗,清风送角三更迫。看西塞、暖气化冰山,添新色。强国计,殷民策,群情奋,龙骧疾。正高科超世,捷报飞蚱。乍见云涛拥日月,俄惊地轴更南北。堪仰止、接踵向中华,他星客。

杨业荣

1937年生,湖北武汉人。大本文化。社科副研究员。曾在湖北省安陆市教育、党政部门任教、任职37年。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安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陆诗词》主编。已发表论文40余篇、诗词200余首。传入《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续编卷)、《当代中华诗词集》、《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当代专家学者优秀论文集》、《新时期中国***人》等20部典籍。

仲夏政协委员视察乡镇企业

百花争艳好时分,众友乘兴访僻村。

王店鱼虾迎远客,钱冲银杏醉游人。

二公一大成经史,五业四轮标异军。

妙计诤言添虎翼,归来犹觉满身春。

中秋喜迎澳门回归

又是中秋赏月时,南国犹闻子规啼。

月圆一千八百度①,而今已鸣报晓鸡。

邓公一言惊寰宇,国行两制最相宜。

荆花开后莲花发,并蒂何不醉如泥。

更喜台瀛归一统,中华振兴信有期。

注:①自1849年葡人正式占领澳门至1999年12月收回,主权计150年共1800个月,%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王叡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牡丹超逸万卉,芳姿艳质,总是被人们歌颂,而这首诗的题目虽为“牡丹”。却几乎通篇都是对牡丹的指责。“牡丹妖艳乱人心”这一句陡起陡落,不同寻常。“妖艳”似对牡丹的赞美,但“乱人心”就把前面的赞美一下子否定了,先扬后抑,为全诗确定了基调。“一国如狂不惜金”将“乱人心”三字具体化。“一国如狂”高度概括了当时争购牡丹的狂热场面。“不惜金”则揭露了富贵间人们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情形。这两句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唐朝,京城盛玩牡丹,据《唐国史补》记载,每到暮春时节,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为买牡丹车马若狂,不惜重金。白居易《买花》诗中写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可见,争购牡丹花已成为当时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正是指斥了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既然艳丽的牡丹花扰乱了人心,给社会造成了灾难,诗人自然不愿去赞美它。在他看来牡丹花还不如桃李,桃李虽没有牡丹那般富贵那样妖艳,但它的花可供观赏,结了果可供人们食用,而且在果实长成以后,默默地垂遮着树阴供人们乘凉。第三四句,诗人将桃李与牡丹相对比,盛赞桃李的可贵精神,进一步贬斥了牡丹花。“曷若”二字表达了诗人喜爱桃李,厌恶牡丹的感情。

这首诗托物寄意,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政治倾向,虽没有揭露出社会矛盾的本质,没有白居易《买花》诗那样深刻的主题,但能借对牡丹花的指责,曲折含蓄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恶,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牡丹·木兰花慢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允平

杜鹃声渐老,过花信、几番风。爱翠幄笼晴,文梭飏暖,阑槛青红。新妆步摇未稳,捧心娇、乍入馆娃宫。消得金壶万朵,护风帘幄重重。匆匆。少小忆相逢,诗鬓已成翁。且持杯秉烛,天香院落,同赏芳浓。花应怕春去早,侭迟迟、待取绿阴浓。拼却花前醉也,梦随蝴蝶西东。

咏花难,而咏花以赋的笔法写就更难。但陈允平这首牡丹词却多用赋笔,铺叙得体,从容有致,深得清真三昧。

上片写牡丹花开。

词人先不写花开,而是从远处一步步写转来。“杜鹃声老”是写时间的推移,“过花信风”也是写时间的推移。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啼叫,所以诗人往往把它同花落或春归联系起来,如温庭筠《菩萨蛮》:“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洪迈《踏莎行》:“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都是表示春天就要过去的意思。第二句“过花信几番风”正着说应该是“过几番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叫“花信风”,古代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由小寒到谷雨共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按每五日一候共得二十四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以小寒的“梅花信”为最早,谷雨的“楝花信”最晚,“牡丹花信”也在谷雨节,列倒数第三。可知这两句已经是在暗点牡丹了;同时,时间的推移也表明词人内心等待之久、盼望之殷。花开后要用帷幕在上面遮上,四周也要植起栏杆,以供游人赏玩。“青红”指牡丹的绿叶红花,此处代指牡丹。白居易《买花》诗曾写暮春长安赏牡丹花的盛况时说:“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与陈词这几句所写情形相似,但陈词这里也是写实,不一定是用典。这里用对比鲜明的青、红二色显然也是在明点牡丹了,那牡丹花刚刚开放,就象乍入馆娃宫的西施在初试新妆,头上的金步摇还未戴稳,一副宜颦宜笑、千娇百媚的模样,所以值得词人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壶,值得用重重帘幕来挡风护花。馆娃宫,春秋吴国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故曰馆娃(吴人谓美女为“娃”)。这是用此,写牡丹之娇艳。至此,把牡丹花写完,由远而近。牡丹花开在暮春转夏、百花渐稀之时,所以要加一倍地珍惜,这才是发端时写杜鹃写花信风和上片歇拍处“消得”云云的内在联系,也是下片抒情的引因。思路非常缜密。

下片写赏花。

同友人一别就是几十年,相逢时已鬓发斑斑成了老翁,回想起少小在一起时的情景,这时间过得多快啊! 过片这数语并非闲笔,而是暗暗地把对花的珍惜绾入对人生的珍惜。转得巧妙。“少小”二句化用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意。花不会常开,人也不会常在,下面反反复复就是从这一层意思上发挥的。先写人:持杯秉烛,在天香院落,共赏浓艳芬芳的牡丹花。“天香”,指牡丹,唐李正封咏牡丹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见唐代李濬《松窗杂录》)。但这几句更是袭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意思,道出了赏花的真谛,也点破了盼花、赏花、惜花的内涵。次写花:花也怕春早早归去,所以尽情地、从容不迫地开着,不愿凋谢,直至翠绿浓阴之时。这是写花的多情。最后又归到人上:在花前拼得一醉,梦中也要随着蝴蝶飞来飞去去追逐芳香的牡丹花。情感不可抑止,喷涌而出,用语也较直白起来。但恰恰是在这直白里又蕴含着曲折,所谓“梦随蝴蝶西东”不就是《庄子·齐物论》上讲的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吗那么,这其中又似乎表示着词人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19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