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Norman在2002年提出产品设计的”情感化“理念,随着“体验经济时代”来临,“情感化”业已成为当前互联网产品主要的设计趋势之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是人格的核心,产品真正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情感需求,带给人们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我们应从“功能控“思维怪圈中出逃,将注意力转移到用户的情感化需求,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产品中,达到美感和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 那我们在设计时该如何进行情感化设计本文从情感化设计认知模型出发,解析引发愉悦情感化设计的元素。
情感归根结底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与人们自身的期望有关。很多时候,只要人们内在的期望能够得到满足,其内心便会不由得生成一种愉悦的情感,若这样的期望与情感没有得到满足时,又会在内心形成失落感。正因如此,在当前的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了情感化表达,其应用思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形态的情感化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产品的形态作为一种外在表现,对人们的视觉刺激感很强。在这个科技进步飞快、产品日趋多样的社会背景下,产品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在产品的设计中更加注重形态的审美性和文化性,注重以产品形态去展示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价值取向,以此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更富情感化的外形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从情感层面引发共鸣。
2色彩的情感化
情感化还表现在产品的色彩上,丰富且独到的色彩设计能够将产品的魅力大大提升,使其造型更加合理与特别,从而给人们带来稳定的情绪和愉悦的精神。可以说,色彩的情感化给产品设计带来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能够快速传递各种信息。比如,婴儿的内衣多选择柔和的浅色,儿童玩具则五颜六色且有着高明度,这些都是色彩情感化的合理使用。
3材料的情感化
材料对于产品来说是其物质基础,其不仅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独特的美感,而且还可以衬托产品的品质,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会对材料进行合理运用,缩小产品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比如,毛绒玩具的造型只是其价值实现的一大方面,之所以能够如此受欢迎,还在于其柔软的材质所发挥的情感载体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使用者的情感寄托。它在使用者感到孤独时的陪伴作用以及情绪消极时的听者角色都让它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4 技巧的情感化
产品设计的情感化除了依托外在的形式、色彩、材质等元素外,还可以借助技术技巧进行情感化的表现。正因如此,设计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各个元素进行创造性组合,以更加明确的形式展现具体的功能特征。比如,烟盒的设计一般是独立的,烟灰缸的设计也是独立的,但设计师并不一定要始终坚持这一设计思路,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加灵活的设计,将两者组合在一起进行造型形式的创新。这样的巧妙组合能够打破传统,给使用者带来与众不同的新鲜体验。
内容来源:李云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J]包装工程 2021,42(14):318-320+328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满足了物质功能要求后,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有活力、有情趣、物质与精神共繁荣的生活方式。情感化设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人类的情感基本情绪有5种: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除快乐之外,其余都是负面情绪。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设计师通过设计作品使人产生或兴奋或悲伤、或愉悦或恐惧的各种体验,依此发挥情绪的驱动、监察等作用,从而干预人的认知、行为和判断。
本质上情感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自然选择所保存的性状,必定是对人类生存有利的性状。所有情绪都有其正面意义,因而负面情绪并不应被人类摒弃,是完全值得人类重视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设计师只要善加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更好地与受众交流。
悲哀是指所爱的人或事物的丧失或盼望的事物的幻灭,而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悲伤的程度取决于失去事物的价值或原本期盼的热切程度。它是一种保护性的情绪,能促进深沉思考的反应,能更好地从失去中取得智慧,从而更珍惜目前所拥有的。
例如:公益广告《如果你不使用,请关掉它》反映了如果人类过度使用能源会引起自然灾害的问题。画面只有房间里在使用着的产品和有可能导致出现问题的画框,非常明确地告诉了受众是什么东西引起了什么问题。而预防这个问题发生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 -- 如果你不使用,请关掉它。
黯淡的色彩、灰暗的光线、空旷而无生命的画框、僵硬几乎无变化的线条和轮廓,以对这种结果的悲哀促进人们思考,使人类能更好地从失去中取得教训,从而更珍惜环境。
恐惧是指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恐惧在全部情绪中最具压抑作用,它会引起逃脱和退缩。从生理适应的角度看,它能保护人们逃避危险。它使人类获得本不能得到的信息,它使人类迅速作出反应,并在必要条件下选择逃避不甘愿付出本来自己认为需要自己付出或者觉得付出的大过得到的。它促使人类对所期望的东西重新进行评价及对实现期望采取的方法进行重新调整。
例如:安全行车公益广告,作品中使用真实的人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并未把画面处理得很血腥。虽然并没有过于恐怖的画面出现,车如塑料般支离破碎的样子还是给人带了深刻的恐惧。
此作品正是希望以恐惧的情感提高可能潜在存在的危险,让人们对安全行车有个深刻印象,促使人们加深对不安全驾车行为的顾虑。
厌恶是一种反感的情绪。不仅味觉、嗅觉、触觉或者想象、耳闻、目睹会导致厌恶感,而且人的外表、行为甚至思想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有些人类行为也让人无法忍受,你也许会因此而感到憎恶。
例如:生产皮草的过程是极其残忍的,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华贵的皮草成品而没有机会知道惨绝人寰的生产过程。PETA正是针对这点,制作了这组反皮草运动的宣传广告,广告中动物都失去了光鲜的皮毛,惨不忍睹的肌肉裸露在外,促使人们直视这一残忍的实事。画面中的模特拒穿皮草,也是想说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个问题,希望以此让人厌恶这种不人道的商业行为。
本文介绍了3种负面情感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然而在更多的设计过程中,这些负面情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正面情绪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提高创造性;负面情绪则会加深思维的深度,帮助人们集中精力在认知上,避免注意力分散。推荐阅读:公益广告注意事项!
正确合理地将其运用到设计中,能使作品自身的情感化语言更好地与受众交流沟通,用情感化的表现方式达到一种非生命的作品与受众的沟通,使平淡无奇的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一种极为微妙的情感,从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在阅读《设计心理学》和《about face 4》,对情感化设计这一块比较有感触,摘抄了一些作为笔记记录
本能是情感最直接处理的层面
· 开始深入一个产品的交互之前,人们会首先对视觉和和感觉方面做出反应
行为是情感处理的中间阶段
· 行为占据了使用产品时候的大部分时间,我们现在的“交互设计”几乎全部都在解决这一层面的情感认知和处理
· 行为层次可以增加和约束较低层次的本能反应和较高层次的反思反应
反思是情感最不直接的处理过程
· 包含有意识的思考和对以往经历的反思
· 这个层次的情感认知和处理只能发生在记忆中,而不是通过和产品的直接接触和使用产生的
要我们考虑“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感觉”,做这个层次的设计时,强调了产品给人的初步印象,着重于产品的外观、触感等。
比如
· 外观好看(主观上的)
· 感觉灵敏、能够掌控产品
· 有趣
· 确保安全性和敏感性
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能反应的设计要结合特定情境来考虑,它并不只是美学设计,比如设计一款ATM机的时候,就要让用户看到它感到它是安全可靠的,而不是时髦好看
在做这个层次的设计时候需要我们考虑“用户想做什么”,他带着一个怎样的动机和目标打开这个产品?
比如
· 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 搜寻我喜爱的歌曲
· 完成最划算的交易
上面的三个动机,很容易联想到我常用的三类产品,社交类的微信、QQ,音乐播放类的酷狗、Q音和电商类的淘宝、京东。只有当我们确定了用户打开产品的动机是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设计行为,这些行为与产品的使用及体验相关,包括了功能、性能以及可用性三个点,并且它们是步步关联递进的。
· 产品的功能定义了它能做什么
· 产品的性能体现在它如何完成所定义的功能
· 产品的可用性体现在用户是否能够清晰理解产品如何工作并且达到预期目的
一个产品只有触发了用户的反思层次,才会存在感觉、情绪和知觉,才能和用户的思想情感完全交融,但是用户对产品的反思容易受到文化、经验、教育和个体差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考虑为反思设计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用户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人生目标
比如
· 过美好的生活
· 成就自己的抱负
· 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
反思层次的设计是产品整体设计、战略和品牌的关注点,设计者需要将用户的人生目标转换为高层次的系统功能、正式的设计概念和品牌战略
这周我们分享《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的读书笔记,我们先用一张思维导图明白这本书说了哪些内容。
作者以 本能、行为和反思 这三个设计的不同维度为基础,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深入地分析了 如何将情感效果融入产品的设计 中。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而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
情感化设计,是指旨在抓住用户注意、诱发情绪反应(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以提高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
人类大脑活动分三个层次:
本能层次 : 先天的部分;
行为层次 : 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
反思层次 :大脑的思考部分;
每一个层次在人的整体机能中起不同作用,每一个层次要求不同的设计风格。
1 本能层次的设计——(关注视觉)
(1)外形---我们在设计中,一定要注重产品的外观,和触感。好看,顾客才会买。
(2)情感因素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应当尽量 利用本能设计去减少用户的考虑时间 ,避免用户反复思考设计中,需要正、负情感相互转换。例如:利用优雅、舒适的环境,使员工放松心情,开阔思维,当遇到状况时,可响起警铃,使员工感到焦虑,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状态去解决事情。
(3)总之,在设计中,越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可能越让人接受并习惯。
例如: 在剧院起火时,人的本能是会集中精力冲向大门,所以门的设计尤为重要,做成向外推的模式比较合理。
2 行为层次的设计——(关注操作)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行为层就是我到达了这个网站怎么来玩,怎么玩得爽快,有什么产品我可以玩。行为水平的设计可能是我们应该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 性能 。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
关键就要看两点:
是否能 有效 地完成任务,
是否是一种 有乐趣 的操作体验
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优秀行为层次设计的4个方面:
功能——应优先考虑。首先要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
易懂性——产品良好的反馈有利于解决事情。
可用性——以人为本
感受——产生产品内涵的主要原理
对于产品研发这块, 一是改进,二是创新 。相对来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是比较容易的。观察顾客如何使用现有产品,发现问题,并改进。设计师想要最终了解用户那些未被满足和未明述的需求是非常困难的。通过进行测试,开发初步的产品原型,然后观察试用情况。
3 反思层次的设计——(关注情感)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反思说的设计主要包括产品给人的感觉。它描述了一个什么形象,它告诉其他人它的拥有者是什么品位。
反思层最好的成语是 ”触景生情” ,用户在一个互联网产品当中能获得认识、并且总结、反省、品位的传播、认可等等一些,可以称为反思层。
美,是属于反思层面,并且受知识、文化影响,比如我们互相觉得对方的表情包真难看。从反思层面来看,产品不仅是其所有功能的集合,它们真正的价值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建立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我们所选择的产品,它的价值远不在于美观实用,它和我们之间建立了情感联系,它代表了我们的审美、性格、爱好。
反思层次的活动也常常决定着一个人对某件产品的整体印象。所以在设计中,只有在产品/服务和用户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通过互动影响了自我形象、满意度、记忆等,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 成了情感的代表或者载体。这样一个产品,才能深入人心。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该如何结合好这三个层次?
例:视频游戏市场
为了抢占传统视频游戏市场,厂家改进方案:
本能层——改进控制台和键盘的物理外观。女性化、专业商务化、文化内涵型等等。
行为层——设计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并以快速反应为中心,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反思层——突出产品形象,进行情感连接。
在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本能层的 外观 (光好看有什么用!),也更要注重行为层的 用户操作体验 (光性格好有什么用!),同时也要在产品中加入反思层的 情感设计 (关键还要有激情!!!),将这三个层次结合起来,产品才会更打动人。
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以人为本",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解决难题,吸引顾客,当然不能让顾客看出。
例: 团体成员设计 vs 个人设计
**《魔兽》
我相信不少魔兽迷看完都是失望至极,甚至愤怒,因为它完全不够没有表达清楚魔兽本身。但难道一定是设计师不会制作吗?不,它只是团体设计的结果而已。一部影片,参与人员几人到几百人,各方有各方的利益,每个人都提出点建议,最后就变成了“魔兽”。
当要设计一个对大众口味的产品时,我们更倾向团体设计,以人为中心,经过测试,再调整。但对于艺术品,我们则需要对最终产品有个清晰的概念,并按此概念进行产品研发,这样艺术品才不会令人失望。
总结
生活处处皆学问!Donald A Norman的理论分析带给我很多思考、很多新的想法和视角,这会改变我对设计的认识。比如:我在挑选商品时,会特别注意它的 用户体验 ,但我发现大部分都还有改进的空间。我也会注意到那些价格昂贵的商品,基本都是三个层面的设计结合得非常好。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设计的情感要素也许比实用要素更为关键。好的产品关注功能,优秀的产品关注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