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与家庭

爱情、婚姻与家庭,第1张

(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爱情的特点:

1,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含同性恋。

2爱情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没有爱情体验。

3,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4,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5,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二)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1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异性的去寻找对方来伴同和宽慰。

2利他,恋爱中的人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3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还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1取样与评估,男女双方选择交往对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以及相互抵消后的盈余。

2互惠,随着双方互惠增多,两个人的亲密感随之增强。

3承诺,双方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收益,关系相对固定,开始1对1的频繁交往。

4制度化。契约使双方的关系具有排他性。

(四)爱情的形式

[]李(LeeJ)等人概括出了6种形式的爱情。

1浪漫式:一见钟情。

2好朋友式:爱情是一种深厚情谊,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3游戏式

4占有式:

5实用式:找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或实际需求的人。

6利他式: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爱的人受苦。

[]哈特菲尔德提出的爱情形式

激情爱,恋爱初期

伙伴爱,婚姻后

(五)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专栏:激情爱的理论

哈特菲尔德认为,激情爱的实质是个体的紧张和唤起状态,被贴上了爱情的标签。爱情是生理唤起和心理标签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

情绪=刺激生理唤起认知标签。

英雄救美

美女紧张(情绪)=刺激(危急状态)生理唤起英雄从天而降(认知标签)

专栏: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

印度学者古普塔研究发现,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的减少。而父母之命而结合的夫妻,开始爱情水平不高,但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超过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

(一)婚姻的定义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

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婚姻动机有三种,经济、繁衍和爱情

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

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

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第二,经济第三。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1爱情型。两种类型:一类是由美貌与性吸引导致的结合。另一类是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为基础的结合。

2功利型,是以爱情之外的出身、学历、财产、社会关系等条件为基础的结合,当夫妻双方的收益与成本基本平衡时,双方感到满足,婚姻能持续,若不平衡则会导致危机。一方或者双方寻找婚外情,从而导致关系破裂。

3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平等合作型的夫妻双方平等的分担家务。分工型的夫妻双方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工,料理家政,家庭生活较为和谐稳定。

4建设型,夫妻双方在共同目标下勤恳的生活和工作,遇到的问题是,精神生活不够丰富,当达到目标后,一方可能变得满足,继而懒散导致关系出现裂痕。

5惰性型,夫妻双方会迅速的对婚姻失去热情,不愿进行新的尝试,只希望按老样子生活,这对婚姻有涣散的作用。

6失望型,夫妻双方对婚姻有很高的期待。当对方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感到失望。

7一体型,夫妻双方在较长的共同生活中相互体贴、合作。夫妻关系稳定美满不足之处是较为封闭,如一方离去,另一方寂寞难忍。

离婚就是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夫妻彼此心理的不协调、背离或对立,会造成双方的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往往是离婚的原因和前奏,而离婚往往是心理冲突激化的结果。

(一)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

1需求不满。

婚姻是双方为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的伴侣关系,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婚姻就很稳定,若不满足,就会感到心情不舒畅,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争吵和持续的冲突。

需求不满的表现:

a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

b一方或双方在性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c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如温存和体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d,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常满足

e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的需要与兴趣的差别太大。

2价值观念的不一致

双方各执己见,生活中碰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在言语上往往互相指责,行为上背道而驰。

3“自我”的远离

自我远离主要表现在:

a两个自我的基本利益相异,各趋己利。

b夫妻的婚姻动机都是利己,

c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d对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使婚姻具有的促使双方心理健康的功能丧失

e双方心理调适的过程缓慢,难以进入心理和谐的状态。

4夫妻的性差异。

(二)离婚的原因。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离婚原因

1低龄结婚,2未婚先孕,3恋爱时间短,4家庭有离婚史,5婚前性经验6夫妻不平等,7性生活不和谐。

(一)家庭的定义

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其特点主要有:

1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姻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血亲 。现代社会注重婚姻质量,姻亲日益显得重要。

2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成员之间有较多的面对面的交往,有直接的互动与合作

3与其他社会关系比较,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

(二)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1家庭的结构

[]家庭结构要素有:

a家庭成员的数量。

b代际层次,

c夫妻数量。夫妻是家庭的核心,有几对夫妻就有几个核心。核心越多,家庭越不稳定。

[]家庭的结构模式有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组合而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或以上的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其他家庭。上述三种类型外的家庭如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等。

核心家庭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结构模式。

2家庭的功能

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财等各种经济活动。

性的功能,夫妻性生活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夫妻之间的性关系是社会认可的性关系。

生育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种族繁衍的重要保证。

抚养与赡养功能,主要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双向的义务与责任。

教育功能,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

感情交流功能,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休闲与娱乐功能。

3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a社会与环境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风尚,人文环境以及所在的地域等,都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b家庭成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环境素质、生理与心理素质等。

c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家庭成员之间既要有适当频率的接触,又要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

3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只适用于核心家庭,通常把它划分为6个阶段。

1、情感交往功能

家庭必须满足成员的感情需求,以维持家庭的整体性。对于每个家庭成员而言,各种心理态度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感情的激起与发泄、品德和情操的锤炼、爱的培植和表现以及精神的安慰和寄托都离不开家庭。

2、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融于群体中的过程。家庭正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孩子从家庭成员中学会语言、社会行为和技巧、对正确和错误的理解等等;从而能适应社会。

3、生殖功能

家庭是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基本单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于这一功能,人类和社会才得以延续。

中国家庭生育功能的发挥面临挑战:

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不少研究发现调整后的政策并没有带来预期人口出生率的大幅提升。在当前人们受教育时间拉长、生活成本和养育成本提高、婚姻不稳定、追求个人价值实现背景下,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或者只生一个孩子,一定程度上成为个体的理性选择。

在家庭内部,要求女性承担更多责任的传统性别分工依然延续,0~3岁托幼服务机构的数量与质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在婚姻无法给女性提供安全保障且高离婚率的社会背景下,她们也难有意愿多生孩子。

研究表明,当今社会有十二种家庭形态:空巢家庭、拼客家庭、核心家庭、丁克家庭、陪读家庭、留守家庭、传统家庭、单身家庭、再婚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残缺家庭。

1、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的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子女全部在外工作和生活,长期不能与老人团聚,家中只留下一对老夫妻或一个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空巢家庭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同时老人的寂寞孤单也成为社会家庭情感的一大问题。

2、拼客家庭:这是现代城市中出现的一种似家非家的家庭形式,家庭成员其实只有一个人,但却有其他非亲非故的家庭成员与之共同一起居住和生活的家庭形式。

3、核心家庭:一对亲生父母和大龄儿女共同在一起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

4、丁克家庭:这是现代城市白领青年夫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指一对有生育能力的青年夫妻坚持不生育,并且从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夫妇的家庭形式。虽然丁克家庭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无论是在夫妻生活中还是在社会认知程度上,都会产生无法避免的情感问题。

5、陪读家庭:为了孩子某种学习或生活的需要,由父母或直系亲属陪伴,来到城市学习或生活的家庭形式。

6、留守家庭: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留下年迈的老人陪伴未成年的孩子学习和生活,或根本没有大人陪伴,只留下未成年的孩子独自学习和生活的家庭形式。调查表明,当今我国的农村和城市中的“留守儿童”为数不少。这些儿童的父母常年工作在外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将儿童留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身边。“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必要的母爱父爱而使这些儿童不能健康成长,从而会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7、传统家庭:也叫联合家庭,这个大家庭几辈人共同的生活在一起,常常以四世同堂为荣,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组合形式。

8、单身家庭:这种家庭形态在现代城市的年轻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个男人或女人独自的生活而形成的家庭形式。

9、再婚家庭:一个离异的家庭与另一个离异的家庭重新组合起来,共同一起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

10、主干家庭:一对父母和已经结婚的儿女,两个家庭共同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形式。

11、单亲家庭:一个离异的父亲或母亲独自带着一个或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形式。

12、残缺家庭:一个完整的家庭因某种意外原因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由剩下的父亲或母亲带着一个或几个孩子生活的家庭组合形式。

1、罗森塔尔效应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2、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3、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

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4、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5、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机械地照搬“增减效应”。因为我们在评价人时,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很多,仅靠褒与贬的顺序变化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倘若我们评价人时不根据具体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都采取先贬后褒的方法,往往会弄巧成拙。

——罗森塔尔效应

——超限效应

——德西效应

——霍桑效应

——增减效应

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通常一代指20年,但代际关系的两代,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辈或祖父母辈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关系。代际差异产生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既可发生于家庭中,也可以是社会范围之内的。家庭范围之内的代际交换是家庭代际关系的重要规律,即父母一代给予子女一代以经济或服务性帮助,而子女则给予父母一代以感情上的慰藉和尊重。但是,这种交换往往是不平衡的,会产生代际矛盾。社会范围之内的代际隔阂的消除或弥合,往往表现为新意识代替或变革旧观念。代际关系的处理一般采用调适、合作、同化和了解等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52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