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过文化苦旅这本书么?讲的什么?概括一下。

有人看过文化苦旅这本书么?讲的什么?概括一下。,第1张

余秋雨 著

此书通过中国大陆的自然景物描写一代中国人心灵的纠结。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美学的书,深入浅出,用干净漂亮的白话文字,来描述中国深沉的文化,以及抒发自我的情感。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历中国各地,追寻古人足迹,体会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程。这些文章,是游记,也是中国文化史。

目录

原版初序

新版小叙

第一部分 梦如起点

牌坊

寺庙

信客

第二部分 中国之旅

我的山河

都江堰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西域碦什

废井冷眼

杭州宣言

黄州突围

山庄背影

宁古塔

抱愧山西

风雨天一阁

第三部分 世界之旅

漂泊者

这里真安静

鱼尾山屋

北欧寒夜

远方的海

写经修行

第四部分 人生之旅

谢家门孔

巴金百年

佐临遗言

寻石之旅

文化之痛

天人对话

为妈妈致悼词

祭笔

中有详细介绍

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我最爱的是散文。将我带入文学世界的,也正是散文。而这个机缘巧合下的指明灯便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遇到《文化苦旅》之前,我是一个沉溺在言情小说里无法自拔的沦丧少女,从小到大的正经读物除了课本,便只有小学时的《课堂内外》以及高中时的《读者》与《意林》了。

遇到《文化苦旅》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比言情小说更好看的书。自此,通过《文化苦旅》打开了通向散文的大门,再通过散文打开了文学世界的大门。

我与《文化苦旅》的机缘始于高二。彼时,舍友有一位学霸的男朋友,在她十七岁生日那天,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本《文化苦旅》。光看这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书名,就让人望而却步,舍友哭笑不得,可直男的礼物总是让人不忍责备。最后左右无用,便寻了一垫桌脚的用处,也算是告慰学霸的拳拳爱意。

数月之后,房东良心发现,终于为我们换了一张新桌子,它也终于功德圆满,重见天日。接下来的事情,我觉得就好像是命中注定:寝室四个人,偏偏是我俯身拾起;明明灰尘遍布,我竟也鬼使神差的翻开了看。

然而,这一看之下就不得了了: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优美的文字,这文字怎么可以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读之畅然,感之叹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头扎入《文化苦旅》的世界。它成了陪伴我整个高三的枕下读物,每天题海战术做得再晚,也必须留下点时间看上几页。

高中已过去很多年,我离《文化苦旅》而去也已很多年。我几乎忘了这本书的真实样子,已不记得当年所感所叹到底是因为散文的文字魅力,还是余秋雨老师传达的文化魅力。它已变成历史的注脚,只让我记得我来着哪里。

最近,网上买书,为凑满一百块,偶然见之,没有多想便加入了购物车。只是买来数日也未曾翻开。今日得空,便从小叙读起,全当回顾当年的心理历程。

余秋雨老师的《新版小叙》,是从一则笔记开始的,大意是:旅世游子,因人气健旺而遭多方记恨,屡次传来秽言凶讯,家人虽未亲见,但被死去次数多后,难免信以为真,狠心割舍后,游子却又器宇轩昂而归的故事。

起初,我大为疑惑,然而深读之下,我方大惊失色。原来,《文化苦旅》苦的不只是文化本身,苦的亦不只是与我的相识之旅,苦的还有作为文学读物的波折问世。

“当时国内的多数媒体,还不清楚诬陷和诽谤是刑事犯罪,因此都围绕着它,连年倾泻,恶语滔滔……”

“此书盗版数量至少是正版的十八倍……”

“那么多报刊一直在伪造它的种种错误,顺便把我也一起伪造,一起作假……”

……

我面红耳赤。我的指明灯,我的启蒙老师,我竟不知它有如此波折的身世,我惭愧至极。我也实在想象不出,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何在当年会被全世界指摘?我愤概难平。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文化苦旅》了解了中华文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文化苦旅》爱上文学。但我知道《文化苦旅》的读者一定遍布整个华人世界,一定遍布各个年龄段。然而,这‘一股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完全不已广大读者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余秋雨老师在《黄州突围》篇里所说: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 。

然而,也好在,‘一种散落四处的文化良知开始汇集起来’,二十几年后,几经波折,这本书终于得以再续,全新回归。而我,经过八年的时光荏苒,也有幸再次与它相遇。

这次的相遇却仿佛是初见。是真正意义上的初次认识,也是再读之下全新的心情与感悟。常读常新,它是真正的经典。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碟躞,以此为归。”这是小叙结尾。

而恰好手机里播放的《梦西湖》也正处于结尾处:“古往今来,天上人间,你是最美的传奇。”

以词达意,时空交叠,恍然如梦,泪雨潸潸。

PS:单引号里的内容摘自余秋雨的《黄州突围》。

      顺着余秋雨的《中国文脉》,继续阅读其另一本散文合集《文化苦旅》。记忆力是直线下降,一年不如一年,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靠脑袋记看来是不行了,就想着把看过的书用自己的话简要记录一下,以便日后重温。

“牌坊”――中国女性解放与教育在农村的兴办。

“寺庙”――佛教在民间与教育的连接与融合。

“我的山河”――“我”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

“都江堰”――李冰与都江堰与道教与青城山的故事。

“道士塔”――莫高窟守门人王园箓道士、印度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人士蒋孝琬三个男人与莫高窟藏经洞及经卷流失大英博物馆的历史故事。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壁画、佛像及由来。

“沙原隐泉”――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

“阳关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域喀什”――各大文明沟通的巨大平台。

“废井冷眼”――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古塔。

李白醉书渤海国,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八宝琉璃井”。

“杭州宣言”――杭州的美丽及杭州西湖的治理与大诗人白居易、苏轼。

“黄州突围”――“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被流放黄州,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走向成熟,成熟的多重定义,然后诞生了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山庄背影”――清王朝康熙的强健、乾隆的好大喜功及清廷后来的气数已尽。王国维先生的文化自杀。

“宁古塔”――古代东北流放地

“抱愧山西”――“走西口”的豪放与气度

“风雨天一阁”――范钦及整个范氏家族对“天一阁”藏书楼在风雨中的坚守,一直到乾隆皇帝下旨向皇家藏书阁献书,范钦本人及其后代对整个中国文化的贡献。

“鱼尾山屋”――喜马拉雅山山脚下尼泊尔民居

“北极寒夜”――考察欧洲及欧洲文化的迷醉,总结为“七个一”:一行字母,一张图表,一个古塔,一片墓地,一群闲人,一块石头。

“远方的海”――坐船过海去欧洲考察,途径海上巨浪飓风,遭遇恶劣天气,与妻子在孤岛的风雨小屋里共同度过,不管小家大家都一起并肩守护。

“谢家门孔”――东山谢晋,七八十年代中国著名导演,四个孩子只有大儿子谢衍智力正常,却在五十九岁时因病先他而去,其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低智,在这个错乱的精神漩涡里,谢晋生活重压可想而知,但这并不妨碍他一部部惊世作品出世,成为一代文化巨匠。他的远祖是东晋著名宰相谢安,曾指挥“淝水之战”,其孙子是著名诗人谢灵运,谢灵运的侄女谢道韫又是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她的才学又在其丈夫之上。

“巴金百年”――真正见证百年中国历史的中国作家,“文革”期间也未能逃过磨难,但在高龄之后又担任文化要职,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同时疾病的困扰也时时伴随着他。

“佐临遗言”――萧伯纳的嫡传弟子黄佐临,中国戏剧的重要开创人,在“七七事变”后赴国难,在上海参与指挥拍摄过许多部重要**。

“寻石之路”――“石一哥”的来龙去脉,对“石一哥”的质疑、寻访、接受。

“天人对话”――与已故长辈及有怨之人的对话。

“为妈妈致悼词”――对妈妈的热爱、理解及送别。

“祭笔”――与笔的渊源。

特此注释:“苦旅”的苦不是指旅途之苦而是指创作之苦。(作者意)

1、苏轼励志故事第一则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2、苏轼励志故事第二则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3、苏轼励志故事第三则

相传,北宋年间,苏轼因被陷害朝政被贬到汝州,任团练使。初到汝州,看到这里到处穷山恶水,苏轼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员,经常闭门谢客。

一日,他在衙门里觉得闷,便独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梦山。踏着两山夹峙树林生的林间小径过了紫逻口,穿过水流哗哗的汝河桥,随着熙熙攘攘笑语喧哗的滚滚人流,苏轼走到云梦山下。只见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钟楼巍巍桃角飞檐,宝塔俏丽,屹立寺中,在绿树掩映下,云梦寺深藏不露,古朴静雅。苏轼顿时悟道,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又是鬼谷讲学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访出来,也算是一个他乡知已了。

于是他折下一银树枝当拐杖,化装成一个土老冒儿走进寺院。这时已近中午,睛空万里,骄阳似火,苏轼走了半日口喝难耐,便走在寺内讨口茶喝。他看见寺内一个小和尚手拿鸡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给香案扫尘,苏轼忽发异想,先试试这云梦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内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吗于是,他大大洋洋踱进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还没顾上说口渴,谁知那小和尚一看见他,忙停下手里活计,双手一合施一礼说:“阿弥佗佛,请施主暂在殿内消汗,贫僧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给施主送上您点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苏轼坐在香案前惊得目瞪口呆。一会儿,一壶泡得浓香扑鼻的杜仲茶献了上来,苏轼静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苏轼还敢去和云梦高僧高谈阔论吗他顿时泄了气,喝完茶以后,他连身份也没敢亮出来,忙匆匆随着进香的人流去观党云梦仙境,然后便直出云梦山去了。

苏轼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气,难道这汝州还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还真有文比孔丘、武赛子龙的能人,他遍览群书熟知云梦古今,又搜肠刮肚拟出《咏云梦》诗八道,便再赴云梦山想与云梦僧一决高低。

这天,苏轼穿戴整齐官袍官衣,领着大小随从12人,前夹后拥又赴云梦山。走到寺院门前,只见一座云梦寺张灯结彩,十几个僧人分列寺门两旁,两幅长幡由两个小僧人举着列在队前,苏轼抬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学士游云梦鬼谷生辉,

练使赋佳作汝河增光。”

苏轼大吃一惊,急步上前与云梦众僧一阵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见殿内一张八仙桌上摆着十二只茶杯,还为他另备一张香案,放着文房四宝,很明显,云梦寺早有准备等待他来挥笔赋诗呢

苏轼十分吃惊,当云梦寺主持请苏轼挥毫命笔的时候,苏轼一定要让云梦僧说出他们神算的奥秘,小和尚笑着说:“那天你手柱拐杖为木,风尘仆仆为土,就是一个仁字;你头顶草帽,两手甩开,两腿夹杖巍巍而立不是一个“茶”字吗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苏轼说:“那么今天呢”

云梦寺主持说:“今天知晓你要登云梦山就更没有什么秘密了。云梦山之颠有御药园,御药园上有观天台,在台上天尚可观,练使官样打扮而来,我远远已从观天镜里看见了你,并且山上早有传闻,苏学士荣任汝州团练使,我们自然应有所准备,为练使接风了。”

苏轼闻听后惊愕不已,他想,自己饱读诗书,在当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梦山里竟被一个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观天台窥视知我要来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对我这么了解,早有所备不得不使苏轼十二分地佩服。于是苏轼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汝河河清清,云梦梦长长,鬼谷谷渊渊,古今难思量!”

从此以后,苏轼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学问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读万卷书,认真做学问,写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你是否因为一句话而读完整本书。

1我从来不相信任何霸权言论,只愿意观察山河大地的脸色和眼神。

2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机勃勃。

3我对人类前途的展望,是一种宏大而美丽的悲观。

——《我的山河》

1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2宗教的力量和时间的力量足以让那些燥热的心灵冷却下来,产生几分敬畏。他们突然变得像个孩子,一路撒野下来,到这里却睁大了眼睛,希望获得宗教裁判和时间裁判。

3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挟,被声浪所融,被一千年不灭的信仰所化。

4整个画面出现了扬眉吐气般的欢乐,那只能是唐代。

5欢乐,就此走向了经典。走向了经典还在欢乐,一点也没有装腔作态。

6我立即明白,真正的欢乐不可能重复,就像真正的人性容不得刻板。

7但是,模仿的热闹只能是单调。

8在没完没了的轮番折腾中,文化之气受阻,边缘之地只能消耗荒凉。

——《莫高窟》

1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

2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3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4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贴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5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亲近。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6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以粗犷以明丽。

7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时,明晨,即可借明净的水色把耳根洗净。当她看够了泉水的湛绿时,抬头,即可望望灿烂的沙壁。

——《沙泉隐泉》

1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

2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薄薄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3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几行墨迹?

4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陈开来的坦诚,一切都在花草掩映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使每片土地都疑窦重重。

5阳关的雪,竟越见凄迷。

6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如壮汉啸吟,与自然浑和,却夺人心魄。

7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心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阳关雪》

1喀什的每一寸空气,都熔铸过男子汉低哑的喉音。

2历史,很容易被遗忘,却又很难被彻底遗忘。

3无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跪身,又有多少地方需要我们谢恩。

4只需窥得其中任何一角,就足以让世人凝神屏息。

——《西域喀什》

1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倒错,因此也就有了冥思的价值。

2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3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

4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5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

6中国历史上,许多人的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

——《黄州突围》

1一个名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2这不是变节,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开始认同。

3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4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把这些留给历史学家们吧,我们,只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

——《山庄背影》

1这片土地,竟然会蕴藏着这么多的甘甜吗?

2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

3有了朋友,再大的灾难也会消去大半;有了朋友,再糟的环境也会风光顿生。

4从宏观来说,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部分流放者从伤痕累累的苦痛中挣扎出来,手忙脚乱地创造出了那些文明,并不能给流放本身增添色彩。

5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6毫无疑问,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宁古塔》

余秋雨先生的哪句话拨动了你的心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5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