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讲演缘起于一次和朋友的微信聊天。微信里我们说到过几日就是中秋节,想讲一次关于月亮的诗词。确定之后,为了这次中秋雅聚,我开始准备。当时第一首跳进我脑海的诗,就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诗讲的是知音之情,我虽然在海的这一边,你在天的另一边,但当月亮从海上生起时,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同时看到月亮。这让我联想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这次讲演的主题目也是借了这首诗的题目《望月怀远》,副标题是《浅谈古典诗词里的月中情》。古代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很多,第二首我想到的就是,苏东坡《水调歌头》,这首是写给弟弟子由的词,词的序文里不是写了兼怀子由的嘛!所以有讲的亲情,手足之情。知音情没有血缘关系,手足情有血缘关系。这两首诗词从不同角度借着月亮讲世间的真情感,真性情。而我想到的第三首就是叶嘉莹先生的梦中得句,这首是借着月亮讲自我完成的升华,这种难以言说,却必须要讲出来的感情,我们到时候讲这首的时候,细细的来品味一下。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先讲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我们可以想见:从纵的空间看,天是那样的高远;从横的空间看,海是那样的辽阔,所以给人一种非常旷远的感觉。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登高就可以怀远,晏殊《浣溪沙》词里头不就说:“满目山河空念远”。我站在高高的山上,满目所及都是我们祖国的大山大河,而我所怀念的远人,你在哪里?我们还可以见面嘛?这里的“空”字,就把这沉溺的感情马上拉了回来,你是“空念远”,是白白的念远。你怀念,你的远人就回来了嘛,或者你就可以飞越山河,去到远人的身边了嘛,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下一句写的也是那么的无可奈何。“落花风雨更伤春”,落花是自然,所以我落花也就落花了,你为什么还要有风雨,那不是更加伤春了嘛?
古人就有伤春悲秋之说,伤春落花一般都是指女子的思念征夫,而悲秋大多是指男子的不得志。屈原《离骚》说:“日月忽其不奄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就是屈原著名的美人迟暮之论,美人是指有品格,有理想的人。而这样的人不怕年老,怕就怕到了年老之时,还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陈子昂的《感遇》诗里就说: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所以,我实在想说:中国的诗词真的很奇妙。从楚辞屈原《离骚》的感概,到陈子昂的感慨,他们所传达的都是因为美好生命的凋伤而引起我们生命的共感。我的年华,芳华就要尽数的零落了,而我的理想,我的芳意,到底完成了没有。而这些高远的理想,美好的感情,喜爱的人都是我所怀念,我所思的。我们不常常说,因为得不到,才怀念的。所以当张九龄乘这船,望月怀远的时候,他所思念的远人,也与他看着同一个月亮。当我对着月亮怀念你的时候,我绝对相信你也在对着月亮怀念我。如果两个人是真正的知己,就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一份经得起考验的感情。杜甫写过一首《月夜》,他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长安忆。那时他正因安史之乱被困在长安,而他的妻子则远在乡下。当他看到月亮,想起妻子,可是杜甫不是这样写,而是说,我的妻子今天晚上在闺房中独自望月时,一定会怀念我。而她身旁的小儿女,又如何懂得母亲怀念父亲的感情呢?
接着两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里的情人是指多情的人,锐敏的人。李商隐就是这样的人,他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当时锦这个乐器,明明就是二十五根弦,而你就是比别人锐敏,而且还是无端的,无缘无故的生起这样的悲伤的感情。南唐的李后主也是这样的人,其词曰“林花谢了春红,”这一林子的花,谢了就谢,与你后主何干?你为什么还“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的恨,你的愁,为什么有那么多,像一江之水那么多,滚滚不尽。也就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敏锐和多情,才留下了那么多的好作品。而张九龄这个多情人不像他们二人那样感情的一生发就收不住,张氏就有所节制。他说:我怨恨这个夜晚那么漫长,我对你的思念也从晚上开始一直到早上。何以见得?接着两句就讲: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写的很细致,他说,我把蜡烛熄灭,就看到满屋子都是月光。在这里,“怜”不是可怜,而是怜爱的意思。这一句写的是望月的深情。接着,“披衣觉露滋”,他披上衣服到外面望月,不知不觉夜已深,当露水渐渐打湿他的衣服时,他才感觉到秋日深夜的寒意。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盈”是满的意思,他说,我怎么能够把这轮美好的月亮用手满满地捧起来,送给我所怀念的那个人呢?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月亮怎么可能抓住?月光又如何捧起?可这些都是我以为最美好的东西,就想送给我怀念的远人。《古诗十九首》中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里的“遗”字音(wei,四声)给的意思。你看这个人还是在远方。这里的芙蓉,芳草是可以送的,但是路途真是山长水阔,不过人的感情就是那么的微妙,东西可以送,不像月光那样的礼物,道路也不长,就在你眼前,可是你也送不了。因为那种难言之隐,无以言说的感情,真的很奇妙。张九龄最后说,我既然不能送这样美好的月光,那就算了吧,不过,我“还寝梦佳期”,“佳”是美好,“期”约会。那么我希望自己能够梦中与你有个美好的约会,能与你相见。
接下来我们所读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因为篇幅过长,又因时间关系,我们只选读最后几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讲这几句前,我还是想先简单的讲讲苏东坡这个人,他是一个集诗,词,文,书法全能型的人才,思想上又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所以他笔下的诗词散文,都透露这旷达的精神。之所以他那么旷达,或许也与他的经历有关。他一生被贬谪三次,最后的乌台诗案,差点断送了他的性命。所以他在《定风波》词里可以写下这样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管什么样的风雨磨难困苦,我都不害怕,因为我有“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旷达心境。
而这首词就是他被贬谪到密州所作。他在序文里写到,自己欢饮达旦,喝酒喝到了天亮。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就是他弟弟苏辙。
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很好理解,月亮有阴就有晴,有圆就有缺的时候。花有花开花落,人也是如此,有悲就有欢。这样的事情,自古有之,但是不可能什么都是好的,没有遗憾。所以说:“世间安得双全法。”有这样的法门嘛?显然是没有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实在令人感动。他说,他的愿望是人长久。不过现在很多教科书上说的长久都是感情的长久,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里的长久,是人长久,人长寿的意思。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嘛,花好月圆人长寿。为什么苏东坡再最后有这样的愿望?他和弟弟远隔千里,实在难以见面,共叙幽情。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交通是及其不便利的,不像现代坐个飞机,动车什么的。所以他才祈愿我们可以人长久,因为只有人长久才可以千里共赴这美好的婵娟。婵娟也就是月亮的意思。
《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里就有差不多的感情。全诗如下: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我所怀念的远人,你离我而去,而且还是硬生生的与我别离。屈原《九歌》里有这样一句:“悲莫悲兮生别离。”比悲哀更悲哀的是,生别离。死别离是当下的难过悲伤,而生别离是给你一种希望,觉得我们还能相见,但又不知道归期是何时?
接着又说,你是相去日已远,而我是衣带日已缓。我不仅是消瘦不堪看,而且我还想你想的是朱颜老去,你看这真是,思君是令人老。接着又说,我对你的思念还没有结束,我的岁月年华因为在想你的时候,也倏忽而过,一下子就到了暮岁时节。这种种的悲伤,难过,我们还是别说了“弃娟勿复道。”“弃捐”二字出自班婕妤的《怨歌行》,这首诗里,她把自己比喻成捐扇。她说:我当时还是“新裂齐纨素,”最新,最好的细娟,我把它“裁为合欢扇。”从此我也是“长入君怀袖”,然而我“常恐秋节至”,害怕秋天的到来,因为“凉飙夺炎热。”而你果真,就把我“弃捐箧笥中”我们的“恩情中道绝”中道,就是中途,我们的感情中途就结束了。所以“弃捐”本身就有那么多的意义和情感在里面,不过这些情感都是悲哀的感情。所以我们不要再说了。
最后一句“努力加餐饭。”这真是神来之笔,如此之简单,如此之朴素却能表达人类的对爱的最好诠释和祝愿。那就是你要好好吃饭。这里我要讲讲我自己,这些年我鲜少与父母住在一起,所以每次我母亲与我电话,最后几句总是:“你饭吃了没有,饭要吃的饱,到点了要吃饭。早饭一定要吃,你都不吃。不要饿肚子,胃会饿坏掉的……”诸如此类云云,那时候总觉得厌烦,现在想来,这个世界关心我吃饭问题的人,只有我父母了吧!其实在这个温饱完全解决,已经要实现小康的年代里,为什么对爱还是停留在吃饭问题上,后来我想,这是我以为,不见得就对。我以为,对自己爱的人肯定是希望身体健康,而检验身体是否健康,第一标准,就是你胃口好嘛?我们总说这个孩子胃口好,身体就好,你看长的多壮实。那些挑食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总是显得特别瘦小。《行行重行行》是这样,苏轼也是这样。他们总是期望,我们都可以保全自己,生命还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再相见,如果有一个人死了,那么这场千里共婵娟的约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为什么《古诗十九首》能在中国的诗文里有那么高的位置,是因为《十九首》真的是能言千古之下人之共情也。这十九首诗歌,真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钟嵘《诗品》里说:文温以离,意悲而远。虽然悲伤,但是不停留在悲伤里,还有深远的情感。你看《行行重行行》里,前面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的伤怨之情。到最后却来一句祝福,愿你长寿安在,也劝自己保重自己,努力加餐饭。
这样的艺术特色,情感特色,在其它的乐府诗歌里也出现过。比如《饮马长城窟行》里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客从远方来,遗(音wei四声)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言。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我出征在外的远人,他托人送来了一封家书,信是放在鲤鱼形状的木匣子里,我叫我的孩子,打开这个匣子,里头果真有一尺的素书。长跪就是有点像日本人的样子,都是跪坐着的。因为当时的汉朝还没有现在的高桌子,椅子。以前的人坐,都是跪坐的。那么这封信写来,当然是很庄重的,所以我就立直身子,跪着读信里的内容,那么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呢?就两句,第一句好好吃饭,多多吃饭,第二句,长相忆,不仅是我常常的想念你,回忆你,你也一定常常想念我,回忆我。这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本来是略读,可的确受叶嘉莹先生的影响,我刚刚也跑了很长时间的野马,现在我要把这匹野马拉回来,来读最后一首叶嘉莹《梦中得句杂用义山诗足成绝句》
一春梦雨常飘瓦,
万古贞魂倚暮霞。
昨夜西池凉露满,
独陪明月看荷花。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叶先生先生移居台湾时,曾经晚上做梦,梦到的诗句。她说自己醒来后,要再凑三句,凑成一首完整的诗,不过怎么写,都写不好。一直到1971年,她当时已经在温哥华了,她用义山诗也就是李商隐的三首诗里的三句,加上自己的那一句,完成了这首诗。我们先从字面上理解,她说,春天蒙蒙的细雨洒落在大殿的青瓦之上,用天上美丽的云霞来为我证明,我这万古的贞魂,纯洁的魂魄。昨天晚上,我在西池的水边,天上洒下满天的露华凝,确实有所寒意。而我独自陪着明月看这一池子的荷花。
以上是字面的意思。如果我们读过这三首李商隐的原诗,我们就知道,叶嘉莹先生为什么会选用这三首诗的三句。第一句这一个春天里的蒙蒙细雨飘落不尽,风雨在古典诗词里代表就是困苦和患难,叶嘉莹先生的一生也是经历了种种患难和漂泊。这样的细雨落不尽,我并没有屈服和倒下,因为我要用天上的云霞来证明自己的贞洁。昨夜的西池凉露满,露水打湿我的衣服,确有寒意,不过我还要陪着天上皎洁高远的明月,看着美丽的清洁的荷花。前面我说:我独自陪着明月,但又何尝不是明月陪着我。因为我的追求,我的理想,受到了那么多的争议和讥讽。这样的困苦中,我有我的坚定和持守。就算有很多人不理解,还有明月不嫌弃我。
叶嘉莹先生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句诗:“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因为只要你一入世,你就会受到很多无辜的非议,这样愁苦就会像海一多。而你千万不要假借修禅之名行逃避之实,躲在深山里。而且大隐才隐于市。如果你真的有勇气,选择面对这一切,那么你就要做好准备。坚定你的持守,你的品格。因为你所有的困苦,患难都是那一池子的淤泥幻化而来,淤泥越多,所承载淤泥的池子也就越大,而那么美丽的荷花开的也就越多,越美。
最后的这首关于月亮的诗,在前面最开始我就说了,这是一首自我升华完成的一首诗。是对结庐在人境的我们所提供的一种生活方式,指导我们如何的坚定持守和自我完成。
关于月中情,从知音情到亲情,再到跳出群体,独立完成自我,坚定持守和追求事业的这种顽强的感情。这三首诗,就讲到这里。我或许讲的还不是很好,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感情是真的。自从今年被欧阳修《蝶恋花》词中的“照影摘花花似面,”所震撼。进而想要努力的完成自我意识之觉醒,后我又断断续续的听了,读了很多诗词。我实在觉得,诗之教化:温柔敦厚,如水不争,威武不屈。这种虽弱不争,然有滴水之功,坚定持守的精神和美德,叶嘉莹先生称之为弱德之美。
好了再讲,就远了。今天先到这里。
2020103
徐鲁展于大拙堂南窗下。
古典诗词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典诗词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学习古典诗词的心得体会:
欣赏和写作点诗词,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寄情托志,交流情感,从而获得审美的情趣。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质,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会受益匪浅。
欣赏古典诗词是一种艺术享受,亦是一种文化修养。我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值得看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她就像浩瀚的大海,而我们就像一叶扁舟,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探求;她又像一个万紫千红、绚烂夺目的万花园,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细细来品尝,但我们可以撷取其中最为绰约多姿、为后人传颂的名篇来吟诵。
古人云“诗言志”,即指诗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的;古人又云“诗缘情”,就是说诗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古典诗词又常常在非常凝炼的文字中以生动的形象寄寓非常深刻的哲理,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探求。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有沸腾的生活,火热的激情,正可以利用古典诗词这种短小灵活的形式,抒发情怀,相互启迪。
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转自 美丽清江汉语言非常优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感性美和理性美两个方面。感性美是指语言的外在美,像色彩美、形象美、音韵美、滋味美、建筑美、修辞美等,理性美是指语言的内在美,像逻辑美、义理美、情感美、趣味美、意境美等。而在古典诗词中,汉语言的这种美感体现得尤为鲜明。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当然首先要透彻地理解语言,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并对其表达作用有所感悟,惟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去理解、鉴赏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语言美,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语言特色如清新、朴实(朴素、质朴、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典雅等。1.语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 显与隐(明快与含蓄);B 直与婉(直抒胸臆与委婉曲折);C 刚与柔(豪放与婉约);D 庄与谐(严整与幽默)。2.语言的语体色彩。包括:E 文与白(文采绚丽与文风朴实);F 散与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语言是有性格的,正是这种性格,让人们在读苏轼《念奴娇�6�1赤壁怀古》时,看到的是“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情景;而在读柳永的《雨霖铃》时,看到的则是“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同时,语言又是有语体区别的,从而使语言有了俚俗与典雅之别。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辞色”角度去领略去鉴赏。如北宋晏几道的《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gāng,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首词语言明快、典雅。上阙用“殷勤”“拼却”“舞低”“歌尽”等词,下阙用“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是梦中”等语言,直接而鲜明地将当年相聚时的欢乐、别后相忆及再相逢的喜悦几近直白地表达出来。但作者又善于铺彩设色,如用“彩袖”“醉颜红”“杨柳”“桃花扇”“银釭”等词语、意象,又善于经营工巧雅致的句子,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语言显得典雅。正如古人评价的“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得之天然”。二、修辞方法主要指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等,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考点中规定的八种修辞方法。此外,在诗词中,还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双关、顶真、反复、用典等修辞方法。修辞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比喻、比拟、借代、引用主要使语言形象生动,排比、对偶、夸张、顶真、反复主要增强语言气势,设问、反问使语言张弛跌宕,双关、用典让表情达意委婉含蓄,它们各有其妙,各有情趣。所以,修辞的使用要根据语境需要,效果分析也要充分考虑语境。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作者还很讲究炼字,诗中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三、炼字即作者着意选用的、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一)注意那些活用的词。如周邦彦的《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风”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二)注意那些含有修辞方法的词。如杜甫的《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首联十个字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月夜图。“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从山后破云而出之状,“明”字正好表现水月相映、夜明如昼之景。它们把月写得晶莹璀璨,仪态万千,给这两句以至整首诗抹上了一层神奇、妩媚的银光。苏轼以为“古今绝唱”。再如,北宋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满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起舞。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传诵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风”起“弄影”,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又与终篇的“落红”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三)注意数量词。如(僧)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四)注意形容词。如吴文英的《鹧鸪天�6�1化度寺》。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下阙开头一“窄”一“宽”,对比中表达出思念故乡、却又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五)注意叠音词。如王驾的《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得更充分。(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有时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来更生动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如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而第三句“泪眼不曾晴”的“晴”字,本来形容天气,移用过来,把作者满腔哀怨、整天满目思乡之泪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的情感。“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两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拟人化词语“乱委”表现浪花随意腾起;用沙鸥自由翱翔与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作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就把少女流落异乡、有家难归的难言伤感流露笔端。因为这首词用了一些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语,显得妙语横生,妙意满目。古人赞它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四、句式。主要是诗词中的特殊句子形式,这类句子会造成特殊意趣。(一)联象句。即全用名词意象组合而成的句子,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如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中颔联就是联象句,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作者亲临抗金一线、北望中原、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以及丰富的愤激和辛酸。(二)倒装句。即为平仄、押韵和谐,词语错置,造成一种特殊优美意趣的句子。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清明。以“秋”字来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颈联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倒装之后,说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归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这样就增强了诗歌的悬念。又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下阙“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应为“三月暮雨横风狂。黄昏掩门,无计留春住”,倒装突出风狂雨暴的情景,也表现出作者想掩住“黄昏”时光,以留住春光的心情。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五、节奏和韵律。诗词句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或明快热烈,铿锵有力;或跌宕多姿,韵味悠长。诗词句用韵和谐,形成绵绵不绝的韵律感,读来觉得气韵生动。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节奏和韵律需要多吟咏,多玩味,细揣摩,分清节奏,读出韵律。六、语言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一)评价(定性)即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或怎么样。如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炼字特点、表现方法(如化动为静、化静为动等)。(二)分析即诗词中具体如何体现、怎样表达的。分析一定要中肯、具体,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如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请对诗中‘老’字和‘压’字加以赏析。(老”字用了拟人方法,写出了秋风的萧瑟,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压”字化抽象为形象,梦本无重量,作者用一“压”字,把幻觉写得真切,具体可感。)语言鉴赏题作题时,不能仅仅答出语言特色,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作出具体分析。因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它要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另一方面,因为涉及到思想内容,有时也就涉及到写作方法。答题时,有时可以兼顾写作方法(对比、衬托等)和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像“(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中对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一词的分析就兼顾到这一点。七、举例阅读赏析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简析“青山一道同风雨”一句语言特色。参考答案此句主要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作者说友人远行,有青山和他一路共同分担风雨,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劝慰朋友不要悲伤、激励朋友勇往直前的情怀。春游曲 (唐)韩愈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有:①注意炼字,“万”和“一”对举,突出地表现了万树杏花一齐盛开异常灿烂的美景。②映衬。“满园”杏花的“深浅色”,和一池“绿波”相互映衬,景色分外明艳。③整首诗语言明快而绚丽。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赏析“飞”字的妙处。参考答案“飞”字妙在化动为静,月本来运动不那么明显,仿佛不动,用了“飞”字,写出晓月运动极为迅速的特点。“飞”又明写月而暗写浮云,浮云飘飞,使时隐时现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树丛里迅飞,所以,一个“飞”字,既是写月,也是写云。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简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两棵小松;用“数粒秋烟”比松针,用“鳞”喻树干,用“琴声”比风吹动松树发出的声音,把书院中的两棵小松写得有色有姿有声有韵律。卜算子�6�1齿落 (南宋)辛弃疾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和蕴涵的义理。参考答案语言特色:口语化的朴素,如“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是典型的口语,显得直白;风趣幽默,如“狗窦从君过”,说牙豁得像狗洞,你们可以从中钻过。义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刚直者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却活得很好。清平乐 (南宋)晁元礼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有人认为,“搓得”一词用的生动传神。你认为如何?试加以分析。再简评一下这首词的音律。参考答案“搓得”用的传神在于:用拟人,把春风吹柳,写成像有人在揉搓、抚摸柳枝似的,使柳树长出嫩黄的新叶。音律:整首词用“柳、就、候,门、魂、昏”押韵,显得音韵和谐。谐。
梦醒时分,大地一片静默.无数的寒冷与孤独向我袭来,勤劳的太阳,我能再有一个梦吗?在美梦中飞翔,飞向心灵的故乡--盛世唐朝.感受,感受最美丽的精彩.
--题记
我爱盛唐,因为那儿有看也看不完的风景名胜;我爱唐朝,因为那儿有数也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我爱盛朝,因为那儿有说也说不完的功臣名将;我爱天朝,更因为那儿有最璀璨的文化财富--唐诗宋词.
我读李白,能读到面对怀才不遇,与敬亭山恋恋不舍的豪迈;品李白,能感悟在金陵酒肆中与友人忠贞不喻的友情;想李白,猜不透太白酒中陈酿的人间无常变化的逍遥...
李白,一位飘荡在人间的仙.
还有一位才女李清照,娓娓动人,浪漫柔情.
她像一朵开在雪中的花.纯洁高雅,还有一点点暗香浮动."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一缕缕忧伤扣打我的心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一阵阵悲壮响彻我的心谷."只恐溪头蚱蜢舟,载不动,几多愁."又是怎样一帘帘断肠徘徊我的心怀.
最爱莫于稼轩与东坡的珠联壁合!稼轩虽在官场上"醉里挑灯看剑"的失意,也有"路转溪桥忽见"的喜悦.苏轼忍受"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中也吟地出"日炎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异曲同工,巧夺天工.如次大气,如此其贤,今夫岂欲释之乎?
文字如风,那么诗词就是那最凉爽的清风,迅速的拨开我们心中的乌云;文字如雨,那么诗词就是那最缠绵的雨,轻轻地洗净我们蒙灰的心灵,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真谛!
当暮色渐蓝,你那里可是新月一湾?枕畔该有一段故事,一串梦幻?我们用心数着相逢的日子,听风,总像你的手,在叩打门环.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古典诗词,作为中文特有的一种文体,不仅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也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靓丽瑰宝。千百年来,那些历久弥新的古典诗词,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社会风貌,自然山水,伤情别离,朝堂政治,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诗词的魅力在于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的精神中熠熠生辉。古典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哪怕身在今天的我们,时隔千年,去温读这些精炼优美的诗词,依旧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发的感情,勾起的每个人心里的无限诗意。
诗词被称作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它以最精炼的文字,最抒情的文字直达人心底。时而婉约到极处,时而又豪放到极处,细细品味间,让人沉醉心迷。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
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诸如珍爱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求新机遇、新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人顽强执着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拳拳爱国心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历经时代的演绎和岁月的磨砺,更加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当你读诗的时候可以感受闲情雅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句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写的,刚读到“静”字的时候,我仿佛进入了寂静的森林,落入耳旁的只有桂花飘落的声音,闻到了桂花的阵阵清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