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孩子焦虑心理

如何缓解孩子焦虑心理,第1张

 孩子在幼儿园中产生焦虑,除了环境的因素外,更多的是父母的因素所导致的。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者过度溺爱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父母关系的不和谐也是一大因素。

  一、怎样缓解孩子的焦虑心理

 1、家长困惑:我的孩子在进入大班后,由于有了一些作业,他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高,而且由于老师有时候会批评一些没有回家看书的小朋友,他就很担心自己,经常会问我:“我的英语单词还没有记住,怎么办?”“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好,怎么办?”“时间不够了,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作好呢,怎么办啊?”甚至于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也会很焦虑的问我很多遍“我老是想尿尿,怎么办?”“我睡不着,眼睛闭着休息,可以吗?”……面对这些每天都会重复的问题,我虽然都同他说,没有关系,不要担心,可是这似乎都没有改变他的心理状态。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容易焦虑的孩子能够自信些呢?

 专家解答:孩子的这个状态除了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有关,也可能和孩子对老师的认识有关。可能孩子对于和老师的关系相对敏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总是担心不能满足老师的要求,因此感觉到焦虑。家长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对孩子的想法分析一下,针对孩子的内心,来帮助孩子缓解他的焦虑。

 学者认为,孩子紧张焦虑的成因非常复杂,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环境引起的。

  二、孩子的焦虑的原因

  1、先天气质起一定作用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的宝贝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见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长大一些后,他们中的一些依然表现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有些父母很纳闷,自己带孩子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孩子这么“磨人”?在这里,先天气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环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大多具有焦虑气质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容易焦虑,或情绪易急躁。不难想象,遇事经常紧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3、父母要求过高

 如今,更为多见的焦虑是父母通过对孩子实行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高标准,孩子的表现很难让父母满意和认可,他们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4、过度保护和溺爱

 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使他缺乏独立性发展,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就拿小雨来说,她从小就是家人宠爱下的`“小公主”,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委屈,就连上幼儿园,也是姑姑工作的地方。1年前,姑姑随丈夫出国定居,小雨有一阵子不想去幼儿园,后来勉强去了,就开始咬起指甲来。家人的过度包办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能力的锻炼机会,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5、父母关系不和谐

 也有很多孩子的焦虑影射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比如父母在婚姻关系上有裂痕,他们自己不愿意面对,而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时也会下意识地配合父母,表现出一些焦虑的症状,使家里的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

  三、儿童焦虑症的表现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临床上可分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为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间短,表现为突然出现强烈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广泛性焦虑症为广泛持久性焦虑,焦虑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患儿上课紧张、怕被老师提问、怕成绩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时深感不安,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亲人不在时拒不就寝,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勉强送去时哭闹并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过度焦虑反应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和不切实际的烦恼。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担心学习成绩差、怕黑、怕孤独,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安、焦虑。患儿往往缺乏自信,对事物反应敏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社交性焦虑患儿表现为与人接触或处在新环境时出现持久而过度的紧张不安、害怕,并试图回避,恐惧上幼儿园或上学,有明显的社交和适应困难。

我认为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应该先建立安全感和稳定的环境。孩子的分离焦虑常常出现在面临离开父母或独自面对新环境的情况下。以下是几个应对孩子分离焦虑的有效方法:

给予安全感: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感是重要的第一步。父母应保持亲密的互动、温暖的陪伴和体贴的关怀,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和明确的规则,让他们知道可以依靠父母。

提前准备:如果孩子即将面临离开父母的情况,如上学、幼儿园或夜间托管,提前做好准备是必要的。逐渐引导孩子适应离开父母的时间,可以先从短暂的离别开始,逐渐延长时间,以减少分离焦虑的程度。

温和过渡:在孩子离开父母时,提供一个平稳的过渡环境。这可以包括让孩子与新的照顾者建立联系,确保他们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注。逐渐建立起孩子和新环境的亲密感和信任。

鼓励表达情感: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情感的机会。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或不安,父母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绘画、写日记或与父母交流。

建立分离和重聚的仪式:创造一种分离和重聚的仪式,让孩子知道离别只是暂时的,他们会再次与父母团聚。例如,可以在离开之前和回家后给予孩子特别的问候或拥抱,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

避免强化分离焦虑:父母不要在分离时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反应,这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焦虑。相反,要保持镇定和乐观,传递积极的情绪和信心给孩子。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分离焦虑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或者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寻求专业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学家可以提供针对孩子分离焦虑的专业支持和治疗。

专业帮助的方法可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游戏疗法或其他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绪,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并逐渐减少分离焦虑的症状。

此外,家长也可以参与治疗过程中,学习如何支持孩子应对分离焦虑。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重要因素。

总之,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需要建立安全感、提前准备、温和过渡、鼓励情感表达、建立仪式、避免强化焦虑,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综合的方法和关怀,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培养他们的自信和适应能力,促进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分离焦虑是儿童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应对:1 建立安全感:建立稳定、温暖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情感支持。确保孩子知道父母的爱和关心是稳定的,并且他们可以依靠父母。2 逐渐分离训练:逐渐引导孩子适应分离的过程。可以从短暂的分离开始,例如在家里的另一个房间里待一会儿,然后逐渐延长分离的时间。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可以帮助孩子适应离开父母的情况。3 创造安全的分离环境:在分离时,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和熟悉的环境。可以给孩子带上一件熟悉的物品,如毛绒玩具或毛毯,以提供安慰和安全感。4 建立分离的仪式和预期:建立分离的仪式和预期,让孩子知道父母会离开一段时间,但会回来。例如,可以和孩子制定告别仪式,如亲吻、拥抱和告别语,以减轻分离焦虑。5 鼓励独立和自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能够处理分离和新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适合他们年龄的活动,并赞扬他们的成就和努力。6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倾听和理解,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理解。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分离焦虑严重且持续影响其日常生活,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学家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支持。重要的是,理解每个孩子是独特的,应根据他们的个人需求和发展水平来应对分离焦虑。耐心和持久的支持将有助于孩子逐渐克服焦虑,并建立健康的分离和适应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3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