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第1张

坏脾气、易发怒,在独生子女中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a有些孩子稍不顺心便发脾气;有些孩子做作业稍遇困难就急躁、心烦,甚至哭泣;有些孩子和同伴玩不了多久,便不欢而散;有些孩子因为计划临时有变动而发脾气,甚至把整个计划全毁了,即使是他喜欢的活动也“在所不惜”……

  不良情绪对儿童的影响很大。不良情绪阻碍儿童的智力活动,影响儿童学习生活的效率;不良情绪会导致儿童人际关系的不佳;不良情绪也会导致儿童对自我的不满,从而影响儿童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是不容忽视的课题。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儿童发展良好的情绪。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协调的亲子关系

  家庭中和谐的气氛,家庭成员协调的关系,使孩子内心安宁,情绪稳定,感到安全。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使儿童感受到愉快和满足。心境良好的儿童对各种变化、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高,能有效应付各种情况,保持平衡良好的情绪。

  二、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生活中积累的情绪如不能得到宣泄,其内心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游戏、运动是儿童疏泄情绪的良好方式。父母还应该培养儿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孩子的情感词汇。

  三、教会孩子控制情感

  让孩子明白,每个文明人都必须学会控制情感,谁也没有权利任意发脾气。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能学会控制情感。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某些需要不要及时给予满足,有时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学会延迟需求,明白自身的局限性。教会孩子控制情感,首先要教会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变化在身体上的反应,了解自己陷入某种不良情感前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加以控制。还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控制情感的训练。

一、快乐的情绪可以相互感染。

孩子的快乐,能够给家长带来快乐,孩子也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得获得更多的快乐。快乐的与人交往相处,能使孩子养成健康的个性,从小善待他人,信任他人。

二、孩子营养充足、身体健康、状态好,才能快乐。

平时给孩子准备的食物营养搭配要合理,少吃高油脂、多糖的食品,那些食品对孩子的健康没有好处。经常带孩子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把孩子身体调养成最佳状态,病态中的孩子哪能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呢。

三、营造出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家庭中健康成长,成年后也能更容易获得幸福感。父母精心的照看孩子,不能因为工作或烦心事而冷落了他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愉悦的心情,和孩子分享快乐,善于表达爱,这对孩子未来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四、在孩子面前卸下伪装,不能太过于刻板。

孩子们喜欢风趣、自然、体贴的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不压制他们的情绪释放,让孩子们有机会的开心大笑,喊叫。过分压制孩子的情绪,会使孩子变得太乖,做事情小心翼翼,失去孩子天真的活性。

五、注重和孩子的互动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经常的亲吻和拥抱孩子,注重亲子互动,多花些时间来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运动,让孩子体验、分享亲子间的快乐,对孩子健康情绪的良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等。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协调的亲子关系。家庭中和谐的气氛,家庭成员协调的关系,使孩子内心安宁,情绪稳定,感到安全。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使儿童感受到愉快和满足。心境良好的儿童对各种变化、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高,能有效应付各种情况,保持平衡良好的情绪。

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在生活中积累的情绪如不能得到宣泄,其内心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游戏、运动是儿童疏泄情绪的良好方式。父母还应该培养儿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父母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情绪不稳定,常常爆发,动不动就大吼大叫甚至动手,孩子很难不处于紧张和恐惧中,长大以后很容易参照父母的方式处理问题,甚至缺乏对世界最起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父母情绪平和友善,孩子也会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看待世界的感受也更加宽容,情商也会更高。

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待人接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答案:儿童在出生时就有原始的不分化的情绪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婴儿的情绪反应逐渐分化为愉快的积极反应和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即表现为喜爱和高兴或厌恶、恐惧和发怒。1岁半以后,婴儿情绪的分化更为明显。到了幼儿期,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一般特点。成人要在了解这些儿童情绪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 儿童的情绪情感。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教养方式,做到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相结合。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情感是在具体的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情感。

(3)成人的情绪自控

家长与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导师,是幼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成人要给幼儿以愉快、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应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也不吝惜爱。当幼儿犯错误或闹情绪时,首先应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冷静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与态度。

(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每个孩子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冲突,遇到挫折,从而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严重的不良情绪困扰,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化,及时了解,并设法进行疏导。对于情绪经常出现波动的幼儿,教师既不能放弃教育要求,也不能简单急躁地对待。而应该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原因和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随机相宜地采取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逐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1锻炼培养婴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要为幼儿提供独立行为锻炼的机会,要大胆让幼儿去实践,父母可给予帮助、鼓励,但切不可包办代替。

2为幼儿运用言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进而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

父母要多与儿童交谈、聊天,尽管是犹如自言自语,但对启发幼儿积极主动言语有很大帮助。父母可以在幼儿稍大些时给他讲故事,对幼儿提出问题等等。另外要做到对幼儿的问题要一一回答,使幼儿从成人回答问题中获得言语技巧。这样幼儿言语活动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

3促使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是情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活动和情感品质的培养都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幼儿从原来简单的满足和不满足所带来的愉快和不愉快的肤浅情绪反应,开始出现比较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如对人、对物的了解态度,有选择地喜欢和他亲近的人交往,对喜欢的玩具玩得兴致勃勃,并在与亲人交往中产生愉快、幸福的内心体验(内心体验就是指心理上的感受),逐渐产生对他人的同情感(如看到小动物死了表示出伤心、同情等),这时家长要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活动的培养,如应该爱什么、恨什么等等,促使幼儿逐渐出现最初的责任感。如为了做一个好孩子而听妈妈的话、不乱吃零食等。

4对幼儿进行意志行为的培养与锻炼:

新出生的婴儿由于意志活动尚未产生,因此稍有不适即啼哭。1周岁后,随着言语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需要,渐渐产生了意志活动,如能有意地进行所愿意的游戏、跑跳等各种活动,为了做好这些,能主观控制住自已“淘气”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意志活动的最初表现。有的2-3岁幼儿为了达到去动物园看猴子的目的,可步行2-3华里而不让抱着,父母和成人在这时应该对幼儿所表现出的意志活动加以鼓励,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的条件。

5注意力和记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幼儿期儿童的注意、记忆等心理活动开始形成。父母在此时可有意识的锻炼儿儿童的记忆能力。 如使用幼儿喜欢的玩具、游戏有意识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注意力集中;用生动活泼的小人书、画面给幼儿讲故事,要求他们记住故事内容,经常反复地重复故事内容以锻炼记忆力。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每个孩子在他成长过的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父母给孩子的影响会陪伴孩子一生,但是你知道对于孩子的情绪应该怎样教育吗?下面朵朵分享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方法。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1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举个例子:

 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我举手了可是老师没有喊我!

 你可以回答:这样啊,好遗憾,失去了表现的机会,所以你很生气、很委屈吧?

 首先可以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大概我知道了,结果不满意。

 其次暗示他,结果是既成事实,没法改变,很遗憾;

 再次提醒他,接下来首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结果:

 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接着引导孩子从中学会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班45个人,你举手45次才有1次被叫到的机会,不要灰心,继续举手才有机会。

 最后引导孩子从中学会换位思考,有所收获:其他同学也是每举45次手才有一次被叫的机会,你得到了别人就会失去,以后被叫到“得意”的时候不能忘形,免得引起他人嫉妒。

  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允许他表达情绪

 首先询问孩子生气的原因,其次表达对他心情的理解,然后告诉他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表达自己的情绪。

 可以打打枕头、在路边踢踢石头、听听音乐平静一下等等,只要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都可以来使自己好受点。

 让孩子不要长时间出于负面情绪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放到如何解决问题上来。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的方式

 高兴了可以笑但要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不取笑他人、不把自己的笑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生气了可以“拉脸”或直接告知对方我生气了,但不动辄拿友谊做代价;

 悲伤了可以哭但要分场合、知道羞;

 害怕了就大声叫但别总是一惊一乍……

 希望每一个发脾气、有勇气表达自己真实情绪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温和的接纳、正确的指引,发展出正常的人格,找到真实的自我。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2

  孩子的情绪控制方法

  一、情绪发展的特点

  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

  主动性: 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由于某种外来刺激而引发的情绪冲动逐渐减少,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成人不断的教育下,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及生活规范的约束下,4-5岁幼儿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

  稳定性: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4-5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他们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渐减少。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内隐性: 随着语言和心理活动随意性、丰富性的发展,4-5岁幼儿逐渐能他们能用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绪情感,渐发展起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比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极力控制掩饰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后见到亲人会才会表达他们的不满。

  二、情绪理解发展进入关键期

  1、移情能力迅速发展

 4-5岁的幼儿己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感。有移情能力的幼儿,更倾向于将移情唤起转变为对悲伤者的关心,最终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如:当幼儿看到一个同伴因损坏而失去了一个有趣的玩具而感到悲伤时,他会想到:如果自己失去了这样的玩具,也会悲伤。这时的悲伤是自我中心的移情,将同伴的情境移到自己身上。同时他也会想到,他是我的同伴,他悲伤,所以我也悲伤,并应该帮助和安慰他。此外,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情绪的词语、例如高兴、害怕,难受、生气、喜欢、恨、爱、讨厌等,他们经常利用这些情绪词语描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体验,他们也能用各种情绪性语言去安抚别人或影响别人的行为。

  2、情绪理解依存于社会知识

 4-5岁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处于社会知识依存型阶段,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己有的社会知识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刻板的推测井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4-5岁幼儿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但是这个事情的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都还较自我中心,容易以自已的想法去推断他人的情绪情感,在认识他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

  3、理解信念和情绪的关系

 4-5岁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信念有关的情绪,能够推测到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情绪感觉依赖于这个人对此事件的感觉、信念和愿望。具体表现为许多幼儿已经能正确地判断许多基本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例如“晓晓很高兴,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妈妈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军军哭了,因为他摔了一跤。”这些原因往往是可以觉察到的外部事件。幼儿也能认识到,由于人的情绪不同,可能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一个生气的幼儿可能会推搡攻击别人,而一个高兴的幼儿则会对别人十分友善。幼儿已经发展了引人注目的情绪理解能力,开始能解释、预测、影响别人的情绪,这使幼儿能和小伙伴、成人积极交往,友好相处。他们还能够区分情绪的外显行为和内心真实情绪。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绪伪装的认识能力。

  4、情绪理解具有单中心性

 4-5岁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还是很有限的,往往是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和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情绪线索则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只关注一种突出的情绪信息,表现出思维“单中心性”的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9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