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方法,第1张

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方法如下: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一些成人常常对孩子说:“你不行!”“太笨了!”“没出息!”这些否定性的评价会使幼儿经常处于负面影响下,孩子情绪消极,没有活动热情。

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幼儿总是愿意把自己的见闻向亲人诉说。幼儿感受到和教师亲近,对教师信任时,也总是愿意向教师诉说。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婴幼儿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的暗示。

幼儿发展评价六种方法:

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变化,身心条件的利弊等进行适时的评价,并反馈信息。

作品分析法:收集幼儿学年中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描述、数学、美工和音乐作品,可以看出幼儿的发展形式,确认幼儿进步的情形。

相对评价:在幼儿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对象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相比较进行价值判断。

内差异评价:把评价集合中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想比较,或者把一个元素的若干侧面相比较而进行的价值判断。

观察法: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幼儿发展信息的方法。

幼儿发展的评价内容: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用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

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识。

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

幼儿表达情绪情感的主要途径是语言。

情绪通过表情、语言、体态进行传递,也借助色彩、图像、声音、文字使人们感受到。所谓情绪表达能力指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效果,特别是有建设性效果的情绪能力。

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互动情境中正确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情绪表达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让人理解。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首先,情绪表达能力对幼儿的认知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积极的情绪表达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消极的情绪表达如恐惧、痛苦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人们常说:“孩子是凭兴趣做事”“儿童是情绪的俘虏”,“高不高兴”“愿不愿意做”,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极大。情绪直接支配、左右着儿童的行为。

2、其次,情绪表达能力是幼儿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绪表达直接反映着幼儿的处境。如通过愉快表示处境良好,通过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幼儿通过情绪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移情维护同伴关系等。

3、最后,情绪表达能力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表达对良好性格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容易激怒,有的幼儿多愁善感,这些与他们平时的情绪表达方式有很大关系。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如,“破涕为笑”。

2、情感比较外露

如,孩子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或者幼儿小时候受一点委屈就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但是长大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受多大委屈,对于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工作中为了不让自己时而的负能量感染同事,有时候强装微笑等。

3、情绪极易冲动

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4、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幼儿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扩展资料

幼儿期的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小班年龄小,所以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材料中大班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的逐渐加强。

小班的幼儿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到了幼儿晚期即大班幼儿,他们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材料中,大班幼儿打针也怕疼,却忍住不哭,且打完针后还在小弟弟、小妹妹前表现出“不疼”、“不怕”的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9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