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

艾青诗选,第1张

作品名片

体裁:现代诗

成书时间:1979年后

文学地位:《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关键词:解放前、解放后

考点速览

名著讲解

读后感

好词好句

精选真题

作品名片

体裁:现代诗

成书时间:1979年后

文学地位:《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关键词:解放前、解放后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作品名片

体裁:现代诗

成书时间:1979年后

文学地位:《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关键词:解放前、解放后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内容梗概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中心思想

《艾青诗选》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内容评价

在诗歌理论上,艾青主张内容和形式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革命感。艾青的诗歌多以土地和太阳为中心意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处处体现出对乡村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对光明、温暖与美好事物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是在传达光明与希望,更是在播撒忠诚与永爱。

①艾青出生时难产,被认为“克父母”,一到三岁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家,《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方面写出“大堰河”的勤劳、宽厚,另一方面突出她为自已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②《煤的对话》 写于1937年的紧要关头,诗人意用诗歌唤醒民从,让民众奋起抗争。

③《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表达诗歌情感线索的两句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④1938年初,艾青经陕西潼关,因诗人端木蕻良感叹“北方是悲哀的”而引发思考,写下《北方》这首诗,表达诗人对(“土地”)的复杂感情。

⑤长诗《向太阳》,借歌颂太阳,表达对诗人驱逐黑暗和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⑥《黎明的通知》是提前号召所有人觉醒起来,行动起来,为迎接黎明做好斗争与准备。

⑦《鱼化石》诗中,点明中心主旨的句子是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⑧《光的赞歌》不仅是大自然的光,更是诗人对一切光明的追求。

⑨《芦笛》这首诗是在诗人在上海监狱里,借着铁窗外的灯光所写的,借以控诉那个没有自由的世界。

⑩《我爱这土地》选用“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评价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好词好句

1 有人害怕光,有人对光满怀仇恨,因为光所发出的针芒,刺痛了他们自私的眼睛。

2 历史上的所有暴君,各个朝代的奸臣,一切贪婪无厌的人,为了偷窃财富、垄断财富,千方百计想把光监禁,因为光能使人觉醒。

3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6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7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8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去问南来的燕子,去问轻柔的杨柳。

9 我到过许多地方?生命的洪浪此起彼落,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而谁在溯游在水之中央守住梦想的温床

10 在川流不息的日子里我守住梦想。守住灿烂的阳光正如守住涉足远行的方向。

11 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他最喜欢的最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12 谁的泪水退回内心?谁的汗水落地成河,数这座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乡。

  这首诗表面上字意浅直,实则诗味深长,晦涩难懂。从诗名副标题和正文的某些字眼,人们很容易把它看成爱情诗,事实上它是一首哲理诗。这可以从诗人的自白中得到应证。诗人曾对本诗作过这样的注释:“鱼成化石的时候,鱼非原来的鱼,石也非原来的石了。这也是‘生生之谓易’。近一点说,往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我们乃珍惜雪泥上的鸿爪,就是纪念。”它们似乎在告诉人们,无论在你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什么,那曾经有过的美好的东西,不管时空如何变幻,仍然会象雪地上清晰的爪印,象永恒的鱼化石,在内心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对本诗的诗意我们可从两个层面上把握:从浅层面上看,这首诗通过某个人,或者某个非人的生物在讲述着一个曾经有过的过去的故事。其中有往日生活的想象、困惑,也有对往日的追思与留恋。从深层次上讲,诗人从鱼化石中获得的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羡鱼与悲己的哲理。鱼化石是无生命的,但诗人却把它视为有灵性的活物,与之对话,甚至艳羡它特有的“怀抱的形状”,向往它:永恒的柔美的“水的线条”。当“你”、“我”都远了,成为历史,也就成了哲学意义上的永恒。

  �

  艾青的《鱼化石》也是一首哲理诗。但与卞之琳同题诗耽于历史、语意表达的深奥晦涩不同,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

  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四层。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第三层(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第四层(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

  艾青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把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辩结合起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本诗则是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富于启示性和暗示性的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这样既避免了象征、暗示的晦涩,又不致说理枯燥,从而达到平易与深邃、象征与哲理的有机融合。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命存在,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在“文革”时代许多人包括诗人在内不是都有过类似的梦魇般的遭遇吗但诗人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苦涩咀嚼上,而是在历史的教训中揭示出启迪现实,昭示未来的客观真理——“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抒发了“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的胸襟。

#课件# 导语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 无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就是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

 2、能大体梳理诗人情感变化过程吗?

 3、能画出诗的节奏,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

 三、品读段落,正确理解诗意。合作讨论(1-5)段;

 1你能找出“鱼”与“鱼化石”究竟有哪些异同吗?

 2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猜测有依据吗?

 3你能用重音读出这两者的不同吗?(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强修饰语、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4、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降临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写出来。学生小组讨论,(痛苦、挣扎„„)并用语言表达。

 教师范例:当无边的灾难降临的时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我好想逃,逃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是我无力挣扎。

 在漫漫而悠长岁月中,我尝试了所有努力:恨过,哭过,笑过,沮丧过,悲伤过,痛苦过,付出过,到ZUI后还是被抛弃、被埋没。孤独与寂寞折磨着,伤心与难过比任何时候都多!我所剩的只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模糊不清的回忆……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理

 1、“鱼化石”为什么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教师出示链接材料:艾青,原名蒋海澄,1941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号召力,被誉为“火把诗人”。

 (自由的创作期——活着的鱼)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

 (摧残与沉寂期——遭受天灾)直到1976年复出后,重又执笔,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震惊诗坛,享有广泛的声誉。(复活与期——把能力发挥干净)相同的经历,不同的表现形式,艾青想表达的,用他自己的话:“没有创作的自由就没有艺术的生命”。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他以隐喻的方式写出了自己以及同时代知识分子

 2、你认为,诗里的鱼是谁?天灾指什么?

 学生回答:鱼就是诗人的化身,天灾指的是作者经历的政治运动。正是基于这种深入的思考,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诗的意象和诗人的思绪相撞击,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作家丁玲在看了这首诗后,她说:“这是写艾青自己嘛!”

 五、反思自我,畅谈启示

 1、我们了解鱼的经历变化,作者从中得出怎样的启示,悟出怎样的道理呢?生命离不开运动:这里的运动指自由,没有自由等同于死亡。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死亡没有来临之前,把能力发挥干净:说明要敢于斗争,要敢于抗争,哪怕是死亡。

 2、追问:哪个词语能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受?凝视:表明作者是经过沉思,想了很久得到的。这显然是作者对过去的反思。

 3、追问:可作者却说:傻瓜也得到教训,傻瓜该如何理解?傻瓜:头脑有病的人、头脑简单,说明这个教训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思考的。也说明这是一个时代的、人人都明白的、大家共同遭遇的命运。

 4、这首诗在选人课本后,ZUI后两个分句有改动,比较一下哪个诗句更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诗人直率地提醒人们要接受教训,这是许多人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教训。同时也是一种战士的情怀,只有敢于抗争,才不会从蹈历史覆辙,因而具有强烈的警策作用。联系前面对于鱼化石的刻画和描写,就可以感到诗人的提醒更强有力了。

 再次深情地朗读读课文,读出诗人的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

 六、借事理,总结全文

 这首诗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正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正像诗人自己所说:“这些年变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这就清楚地说明,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就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哀怨、个人的命运,而是想着许许多多人的。因而,这首诗的含意就具有了很强的典型意义和概括力,同时,也就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作业布置:

 1、读完诗歌你的启示是什么?用诗的语言表达。

 2、随笔:发挥想象力,把《鱼化石》扩写成记叙文《鱼的故事》,扩展诗的容量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勘栩鳞鳍”4个。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自主地积累句段。

 3、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并能把鱼化石的形成过程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化石吧?你们想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化石的诗歌,它是作家艾青的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化石形成的过程。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然后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看鱼化石,认识鱼化石。(媒体出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过渡:听完了课文录音,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听明白了什么?

 (大致了解:化石是古代的动物变的;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化石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等……)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交流。

 要点:(媒体出示)“鳞”是前鼻音,书空右半部分的笔画;

 “鳍”的右边不是“者”字,要看清字形,“鳍”的意思是:鱼类的运动器官。

 三、学习诗歌,指导朗读

 1、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完成练习。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师巡视指导……)

 3、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出来。

 (生交流朗读,师帮助归纳总结)

 4、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指导他们读出语气,体会当时的恢宏气势和感觉。

 (可以选择个人读、接龙读、比赛读、叫号读、领读和全班齐读等形式……)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媒体出示)

 (1)指导学生理解“旺盛、自由、栩栩如生、动弹、凝视、发挥”等词语的意思,并且将词语放在句子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体会。

 (2)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引导总结。

 “旺盛”的意思:生命力强。

 “自由”的意思: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栩栩如生”的意思: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动弹”的意思:(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凝视”的意思:目不转睛地看。

 “发挥”的意思:把内在的能力表现出来。

 6、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化石形成的过程。(媒体出示)

 7、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内容熟读积累,准备全班交流。(媒体出示)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1、读词语:(媒体出示)

 爆发勘探栩栩如生叹息动弹凝视即使死亡

 2、请你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化石?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怎样的环境中,怎样形成的?

 五、拓展练习,资料整理

 1、抄写词语

 爆发、勘探、栩栩如生、叹息、动弹、凝视、即使、死亡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全班范围内进行诗歌的收集和有关化石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准备交流。

篇三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2个,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自主地背诵积累。

 3、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练习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雨花石”

 1、你认识它吗?

 2、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另一种石头:鱼化石。

 3、揭题34鱼化石介绍作者艾青

 二、自学生字,读读课文

 1、自学生字

 2、划出不理解词语

 3、同桌交流

 三、检查并指导

 1、字:鳍与嗜爆与瀑

 2、词:栩栩如生旺盛

 四、学习诗歌

 1、一读诗歌:用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哪几小节写有关内容?

 重点朗读:⒈⒉⒊节

 边读边体会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魂的场景。

 2、二读诗歌: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鱼化石形成的过程吗?

 3、三读诗歌:学了这篇诗歌,你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质疑延伸

 搜集有关化石形成方面的资料供大家赏析。

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鱼化石》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卞之琳《鱼化石》 请点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2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