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原生家庭都是有直接的关联的, 高敏感人群在现实中这种临产案例还是比较少见的,以下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1一、高敏感人群的特点
Borchard认为,“敏感”不是两个极值,更像是一个变化的区间。有些人的敏感程度可能在这个区间更高,表现得比别人更加细腻、脆弱。心理学家夫妇 Elaine N、 Aron 和 Arthur Aron 把这些人称为「高度敏感者」,简称HSP。
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大约有20%的人群属于「高度敏感者」,他们会对刺激产生高度敏感,很容易被自身情绪淹没。例如,普通人和陌生人打电话或者交流,内心并不会有什么波澜。但是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这会让他们情绪发生巨大波动。
Aron 夫妇认为,高度敏感者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是因为他们能够感知到非常细微的刺激。这些细微的刺激会让他们开始进行深入联想,然后引发情绪反应,最终刺激过度。
例如,在一次部门例会中,有一个同事无意说了你一句:“我发现你有些拖拉。”普通人听了或许会当作没听见,又或许在心里想关你什么事。总而言之,普通人是不会把这位同事的话放在心上的。
但是高度敏感者很容易展开这样的联想:
首先,“Ta为什么说我拖拉?”
接着,“Ta说发现?我是有哪些事情表现得很拖拉吗?那些事影响到Ta了?”
继续,“唉,都是一个部门的,以后还有工作上的交接,这可咋搞?”
最后,“好烦,我的人生太难了,太灰暗了,好痛苦……、”
基于上面,相信大家开始慢慢了解「高度敏感者」了。
他们存在这些负面特征:
1、 容易被自身情绪淹没
经常由于外界复杂、混乱的信息,导致他们内心产生更多的痛苦和焦虑。
2、 易受他人情绪影响
他人的情绪就像是他们的自身情绪,让他们产生额外的情绪负担。
3、 十分关注细节
对于细节的看重,导致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也可以说他们像是一个不健康的完美主义者。
但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正负两面的,所以他们也有正面特征:
4、 有很强的细节感知力
他们会很容易察觉到普通人忽略的细节。
例如,音乐、交通或者人说话的一些声音,以及大自然的的色彩和气味。
5、 富有同理心
因为对他人的情绪和处境十分敏感,所以他们能够比普通人更能同情他人的遭遇和感受。
6、 具有创造力
Therese Borchard和Barrie Davenport都认为,高度敏感者非常有创造力。
因为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情绪和感知。例如,一些作家、画家、音乐家,就是“高敏感”的人。
虽然高度敏感者有着极强的创造力、洞察力和同理心,但是在大多数人心中,他们的形象并不好。这是为何?
主要是因为他们存在以下3种误解:
●高度敏感是情绪自控能力缺陷的表现
因为现在主流文化倡导情绪自控,所以强烈的情绪反应,会给人留下不成熟、弱小的不好印象。但发布在2015年《人格与个体差异》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度敏感者常常可以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觉察和分析。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英格兰地区选取了166名存在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学生。然后在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中的高度敏感者,能够很快调整自己的认知。在此后12个月的随访中,这些高度敏感者抑郁症状逐渐减少,而其他人并未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高度敏感者都是性格内向、社恐的人
由于大部分高度敏感者需要独处时间,所以并不热衷于社交,导致人们误以为他们都是内向不善社交的人。
实际上,Elaine Aron通过研究发现,高度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十分乐于与人交往。
●高度敏感者都是女性
因为在大众认知中,女性才会比较细腻、敏感。可在高度敏感人群中,男女数量比例相差并不大。所以一些高敏感男性会因为他们悖于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期望,被认为性格柔弱、没有男子汉气概。
二、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度敏感者的产生呢?
1、遗传基因
在针对高度敏感者的多种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对人的敏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2、童年的情感忽视
研究发现,儿童期的“情感忽视”对一个HSP的孩子影响更大。
在情感忽视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忽视,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困惑、受挫”的情绪。久而久之,Ta便会认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不重要的,没有人会来帮助Ta 。然后Ta就会把所有的情感和思考放在心里,慢慢变得深思熟虑。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Ta内心情感的变化。
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2怎样对待高敏感的孩子
试着走进彼此的心,真诚地交流
因为高敏感的孩子天生和别人不一样,他可能生来就不喜欢被人亲亲、抱抱,或是对一点微弱的刺激就反应过激,这时,你需要去适应你的孩子。不要因为怕伤害他就故意压抑你的感情,或者为了迁就他就放弃管教。我们更多的是要真诚地交流,表达彼此的内心,让他们知道父母可以倾听和理解Ta,让Ta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比别人慢半拍,不要催促他
因为你的孩子慢只是比别人想的仔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正在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这个时候被你打断,他们一定会心情沮丧。
孩子适应难,要为Ta预留退路
很多敏感的孩子会很难适应新环境或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交流。这时,我们可以先给孩子提供一些熟悉的信息,如换新幼儿园时,你可以和孩子说:“你的好朋友乐乐也在新幼儿园,你们可以一起在幼儿园玩。”
或者在出去玩时,事先给孩子留好退路,“我就在这儿等你,不想玩了就过来找我。”这样的“留后路”方式可以让孩子把这些“有利”条件也加入自己的思考中,而不会让他过度陷入很负面的思考,越想越害怕,而直接拒绝新事物、新环境。
要教会敏感孩子说“不”的权利。
对于敏感的孩子,经常遇到一些小的批评就反应过激,所以父母要告诉他们也有不接受批评的权利,让他们不要一直陷在自责中。
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38个描述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是高敏感人格哦~
感受力强,倾向于感性地对待事物
你是不是经常被别人说“有想法,思想深刻”?那你也许就是高敏感人群。高敏感人格 倾向于更深刻地感受事物,他们更易对事物产生情绪化反应。
泰德·泽夫博士在《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书中写到:他们喜欢在深刻层面掌握事物,他们有敏锐的直觉,会深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换言之,当别人遇到困难,高敏感人群表现出同情心和大量关心,因为情感深入,当别人难受时,也能体会他们的痛苦。
这有助于你 保持思维开阔,你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理解别人的遭遇。
更喜欢独自锻炼
高敏感人群会避开团队运动,因为他们 对别人观察自己的每个动作感到不适。
泽夫博士认为,大部分高敏感人群 倾向于能独立完成的运动,比如跑步、徒步或骑行,这些运动可以在达到健身目标的同时,远离喧嚣,并且摆脱外界环境的刺激。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高敏感人群喜欢团体运动。如果他们的父母和朋友 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会让他们 更容易融入到集体中,并且在团体活动中获得优异表现。
培养一个高敏感人的关键是,帮助他们适应本身不会喜欢的活动,这样会让他们对冒险行为产生安全感。
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决定
因为 担心做错误或糟糕的决定,敏感的时候, 即使没有正确或错误的决定,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决定。
比如,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决定吃什么,因为倾向于权衡所有的选项,即使已经有主意,想点的菜,还是控制不住去想“如果”,然后根据介绍把菜单上可能的选择再过一遍。
因此,在涉及到做出改变生活的重大决策上,比如想要搬到哪个城市,或者想要从事的职业,你可能感到力不从心,被每一个可能产生的潜在结果淹没。
关注细节和小事
你 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变化很敏感,你会注意到细节。比如别人新染指甲的颜色或者是台灯上一个新添的极小的裂痕。高敏感人格的你,很难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你易于体会言外之意。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观察细节是一种习惯,因为每件事都强烈影响着你。
你高度注重礼节
当高度敏感时, 会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以及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
你 会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希望做事给他人提供便利,避免造成麻烦。即使在小事上也花费很多心思,比如说购物时,从哪里拿的东西会放回原处,以免给工作人员制造不便;比如高敏感人群会在晚饭结束后,考虑服务生的服务并慷慨的留下小费。当自己没有表现出最好的礼貌时则会感到不舒服。
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
尤其是过去有许多糟糕经历的人群,如果高敏感人群在生活中遇到很多负能量,多年的积累可能会发展成焦虑或者抑郁。
根据艾伦博士的说法,当在环境中感到不安时, 神经系统为了提醒潜在的危险,而经常在焦虑的状态中运作。当它长期习惯于此后,你会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
所以父母对高敏感人群的培养至关重要, 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度。如果父母让你因敏感而感到羞耻,那么可能会阻碍你以有效的方式理解和利用敏感性帮助自己成长;如果因为敏感而关心过度,则可能会导致你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过渡和适应新的环境。
恐怖和暴力**不是你的菜
当你高度敏感时,暴力和恐怖**会过分刺激你,寻求刺激者可以从中获得肾上腺素的飙升,但对你来说,意识到想要拒绝恐怖**并没有任何错误,而且 你的神经系统会反射开心的信号,因为你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你是很好的团队合作者
高敏感的人 思考的更加深刻,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能分析情况,找到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并利用这些让团队运作更有效率。
除此之外,他们还 能在做决策时,分辨优势和劣势。然而成为最后做决策的人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相反,你更适合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帮助促进讨论,而不必做最终采取行动的人。
所以, 利用好的方法给予适当的鼓励,能成就高敏感人群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因为他们可以感染同事,在遇到问题时也能保持思维开阔。
看完这些,你们是否对高敏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呢?你觉得自己是高敏感人格吗?
无论你是否是高敏感人格,我们都要认识到, 高敏感人格是天生的,它不是什么缺陷,同时也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只是一种人格特征罢了。如果你的身边有高敏感人群,请不要将他们的“反应过度”当做玩笑来看,因为他们真的比你更加敏感。
对这些人来说,人生似乎不仅需要承担自己的情感,还需要额外承担他人的情感,有时候想要视而不见,却关不上自己那异常敏锐的“雷达”。
除情绪外,高敏感人群对任何细微的外部刺激,包括声音、气味等都具有极高的觉察能力,他们能够更彻底地处理外部信息,并对正面或负面的刺激产生强烈的反应。
情绪化共情能力特别强的人大脑的脑岛附近灰质含量要高于正常人群。
这就是说,异常敏感和过分共情可能是天生的。
但除此之外,这种对他人情绪过于敏感的性格特征,更多地是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过度共情能力”是在这种环境中习得的,它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是一种保护机制。
它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他人情绪的细微变化,从而在第一时间准备好应付——这样它们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减少所受的伤害。
与此同时,他们的强烈反应并不是在“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而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不安和焦虑,这种状态会让他们面对别人的激动情绪。
正如其名称所示,在这种环境下,看护人对孩子们的要求往往太严厉,太苛刻,甚至不切实际。
做错事或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孩子会受到批评和惩罚,但当他们表现出色时,很少能得到他们应有的鼓励和认可。
除了口头上的指责和外在的惩罚外,常见的批评方式更多地是使用情感暴力。
举例来说,父母可能会在孩子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后表现得非常烦躁沮丧,经常叹气或干脆不跟孩子说话,借此向孩子表示:“你很坏,我很失望”。
实际上,把批评转化为一种无言的情感比直接指责更能让人喘不过气。
共情并不能让我认为对你有帮助的事情发生,相反,同情心可以让你“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思考别人的想法”。
共情是一种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东西。
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我们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家人共度时光。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太熟悉的人产生共情。
同情心是最能让别人感觉到被理解和被爱的表达关爱的方式。
在共情中,我们与他人以及人们之间建立了联系。
就像霍夫曼教授所说的那样,共情能力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共情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对感情敏感的人俗称小心眼。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敏感的人医学上对性格敏感的俗称小心眼的人,敏感的其特点是内向、固执,虚荣心强,一部分人还兼有胆小的特点,敏感是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感情高敏感源于伤害,因为每一次的伤害都会留下伤疤,而再次经历情感总是害怕被伤害,所以自我保护装置启动,于是就开始的在感情的敏感,或怀疑对方感情不真,或幻想对方会不会抛弃自己,或许……!
恕我直言,亲密关系的雷点你都占了个遍。但当今社会,像题目中描述这种雷点并存的群体大有人在,也难怪一个个都摇旗呐喊“单身保平安”,因为自身能力实在是招架不了亲密关系的复杂程度。好在这几个雷点,都有着某些共通点,所以也有着相似的突破点这就让问题的解决思路十分清晰,自然也会好解决许多。那么,“高敏感人群”、“自卑人群”和“回避型依恋者”,在亲密关系中的共通点都有哪些?
受害者心理受害者心理,指凡事更容易带入弱者形象,并且总是寻找被人伤害的证据,敏感多疑,擅于猜忌。即使两人相安无事,高敏感一方也总觉得自己是投入更多、成本更高的那个人,从而更加患得患失,也更容易走向低位,不知不觉中委曲求全。
高频率的试探,试探对方的耐心和感情别看回避型的特质看似疏离,其实它的本质也是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而印证关系稳定性的方式同焦虑型依恋一样,就是试探,只不过是悄无声息的试探。一旦试探结果不好,回避型依恋会更倾向于自我封闭,更加疏离,但往往也正是因为这种缺乏沟通,会滋生误会,导致回避型依恋总是在亲密关系中积累失望,为离开做出充分准备,而这一过程往往对方并不知晓。
缺乏安全感,往往不能端正态度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妥协和偏爱无论是自卑低位,还是回避型依恋,其实根源都是缺乏安全感。在亲密关系中,不相信对方会从一而终喜欢自己,不相信两个人能跨越风浪阻碍走得更远,甚至做好了有朝一日被抛弃、被背叛的准备。也正是因为内心极度脆弱,在面对问题时,很难承担起自己角色的责任,也很难理智。他们更多需要对方的妥协和无条件退步,来证实自己是被偏爱的所以有时候,在对方眼中,他们会无理取闹,甚至蛮不讲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