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于倾听、采纳他人合理的建议,情绪管理、善于用人
例: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刘邦善用汉初三杰夺天下,项羽刚愎自用、自刎乌江。兼听则明。
2、良好的倾听者并不是沉默不语,而是他有办法让你说出更多的话
例:白岩松和崔永元。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白岩松是主播,善于理性剖析、分析、得出结论;崔永元是访谈类型。两人的风格不同导致所主持的节目也就不同,而白岩松和崔永元在我们今天所分享的事情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白岩松在进行抗震救灾访谈中把自己能说的都说完,只丢给对方一句“您觉得呢”,当着节目效果是不理想的。而崔永元在:郭大姐救人这一节目中,善于挖掘对方情绪u,自己往往只先说一句话,就可以诱导对方说很多,然后抓住某一点,点爆整档节目。两者想比,崔永元就是我们今天所分享的有办法让对方将出更多的话。
3、骂人的资本
当管理者由于某件事批评员工时,员工很容易生气,会觉得委屈抱怨,明明领导骂他是为了他好,但很少有员工想得明白,这样会使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变差。如果领导与员工是关系比较好,建立了情感账户,员工就会觉得领导是为他好。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领导与员工间是否建立了情感账户(基本的尊重与信任)。
例·:马斯克,在公司巡视时,员工冲上来在他面前汇报大量信息,他都会专注倾听并尽可能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对它的信任日益增加,越来越拥有骂人的资本。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维系方式,这种方式有一个媒介叫做“情感账户”,如果你一味的索取,那么你们之间的情感账户就会余额不足,两个人关系也就自然而然的会破裂。
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所以从小就会孜孜不倦的教育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小孩三四岁以前,父母很少打骂,因为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可以包容。
但是孩子稍微大点,很多父母就会换一种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本是没有错的,很多人却忽略了一点,只告诉孩子什么不该做和什么应该做是不够的,还要理解他关心他。父母很容易犯一个错,那就是过高的估计自己和孩子之间情感账户的余额。
所以才会出现许多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会因为很多误会,不沟通,情感账户只取不存而产生隔阂,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代沟。
团队长与团队伙伴
在微商行业同样的,团队长也会犯一个错,总觉得团队伙伴是因为自己的帮助赚到钱,改变了命运。于是就觉得代理理所当然应该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却忽略了微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甚至一些团队长为了自己的利益,给代理压货,不仅没有好好维系与团队伙伴之间的感情,还不断压榨。时间久了就导致团队长不大,代理流失快,为无良品牌方做了嫁衣,害人害己,团队崩盘。
养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想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这只鹅每天都会下一个金蛋。但是养鹅人不满足,他觉得每天养鹅太麻烦了,还要买上好的饲料喂。于是就选择把鹅肚子剖开,想着把金蛋一次性拿出来!
但是剖开发现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结果鹅也因此死掉了!养鹅人省去了照料鹅的繁琐工作,也从此失去了每天一个的金蛋。
与人相处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好处,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让彼此的情感账户余额充足。情感账户的建立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双方都在付出,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宜早不宜迟,虽然说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早开始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孩子于父母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银行账户”,叫情感账户,只有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往这个账户里存储足够的余额,等孩子长大了才有的“花”。
这句话就说明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孩子还处于幼年,很多道理都不明白,也不知道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他们唯一表达自己的方式就是通过哭闹,闹腾,所以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父母是占据主动的,父母要用好这一主动权,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何为用好这一主动权呢?
就像上文这句话中说的一样,父母应该往亲子关系的情感账户中存入足够多的“爱的余额”,只有爱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地,爱是幼儿安全感,自信,信任感的重要来源,没有爱的孩子,是没有能力建立起这些能力的,所以说父母最好的教育是给予爱呢,现在也可以说,培养亲子关系的关键也在于爱,爱是亲子关系的催化剂,让一个不会说的孩子和一个掌握主动权的家长更加亲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亲子关系的培养还要注重相互尊重。当然这里的相互尊重也是建立在父母首先学会尊重孩子之手。爱孩子的家长一定是尊重孩子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忍心去任意的剥夺孩子自由的权利,他们愿意跟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才是走心的交流,孩子也会更加信任父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愿意在父母面前打开自己的心门,这样就会让亲子关系很和谐。
其次,父母要信任孩子,不要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将孩子定义为无能力的傀儡,要给孩子机会自我发挥。
以命令和指责开始,注定鸡飞狗跳
周末两天可以陪孩子二十四小时或更多,外出吃饭、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大都会气氛很融洽。回到家里,沟通就开始变味。
“怎么又躺下来,怎么还不写作业?”
“五分钟过了,手机还赖着不还给我”
……
孩子开始出神,一副你说什么我听不到的样子,万般无赖交还了手机,意犹未尽。可能开始言语反击。
“不是给你了吗,吼什么啊吼!”
当你被激得火上浇油,决定动手拉这个没有半点朝你期望去反应的小家伙时。
“你打我,啊,你弄疼我了!”
……
音量分贝上升到一百多,语言指责加上肢体动作,家庭剧开始了鸡飞狗跳的表演。
是的没错,甚至你家的狗观望一会儿后,决定加入战团,咬住和它相对不亲近家庭成员的脚或拖鞋,还发出呼呼的声音……
连狗都感觉到了火药味,这不就是暴力沟通吗?
体会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读过《非暴力沟通》,你知道这本书最有价值,最关键的是这八个字“ 观察、感受、需要、期望”。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我们如果选择的是直接指责和发出命令(这是本能),这个时候TA本能感受到你的控制和指责,自然开始防御反击,变得有如你想的一样“逆反”。
上面的例子,如果你用观察-感受-需要-期望的模式去沟通话,可能就是另外的样子。
“回家到现在,我注意到你用了十分钟手机,然后躺在沙发上也有段时间了。”(观察)
“你说过回家就要写作业的,是不是这周的周记让你觉得很痛苦,不想开始这个痛苦的写作?”(体会孩子的感受)
“是的,我好怕写作文,担心写不好,写不到六百字…”(孩子可能会开始回答你的问题)
“作文开始写有时候是很难下笔,你想一次就写得很完美是吗?这确实有点难,很多人都难做到。老师说了可以修改的吧?”(确认孩子的需要)
“嗯,可以用修正带。”
“面对困难只要你开始动手写,就成功了一半,你会发现你可能有很多内容要写的…”(说出你的需要和期望)
这个是我理解的非暴力沟通进行方式,不要那么教条,严守八字的顺序。只需要牢记: 做到观察事实不带评论评价,可以多次确认孩子感受和需要,说出TA的心里话 。基本上就可以情意想通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沟通你就会发现变得顺畅起来。
另外,你也可体会下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然后试着说出来,在说出你的期望之前说出来。很可能就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体谅。
传统文化让国人习惯隐藏自己内心,所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很困难,但我们一定克服,要有意识的去做 。你会发现说出来,对方可能马上理解你了,大家都轻松了。
积累你和孩子的情感账户
有时候,你在需要的时候才以上述方式去沟通,孩子会觉察到你功利的目的,一样不理会不配合。
确实, 非暴力沟通不能当成纯粹技巧去使用,要发自内心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你是在真正关心TA,而不是控制和说服 。
这里有个比较形象利于理解的实践,那就是保持你和孩子的情感账户长期要有盈余。
在和外人人际交往中,你可以理解为礼尚往来,这样你和对方的情感账户才做到了收支平衡,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在家庭成员之间这种内部长期关系中,其实一样重要,而这特别容易被忽视。
在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中尤为明显,如果亲子交流中无外乎“你该收拾下房间,用功读书,该做点家务事……”这些事。
那么你和孩子的情感账户很快就耗光透支,在你的孩子面临重大问题决策时,不会再向你敞开心扉。你和TA的交流是封闭的,这会带来长期负面的影响。
任何时候做一些往相互情感账户里储蓄的事情,都不嫌多,即使是家人之间。
后记:家有开始进入叛逆期的小女,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反省自己和提高自己,才能其乐融融。这算是一周沟通反省和学习领会总结吧。
这本书是我在樊登读书会里面听到的,当时就买了这本书,发现成为妈妈后,对于和孩子有关的话题都会特别上心,因为第一次做妈妈,真的太需要学习了。
《读懂孩子的心》是分三大章讲述的,每一章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去探索。从“无条件的爱的力量”到“与孩子一起成长”以及最后的“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樊登老师(本书作者)用他的智慧巧妙的把很多亲子教育类书籍的精华内容都融入到了这一本书里,所以这是一本化繁为简的精版书籍,反正我很喜欢,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
别以教育的名义伤害孩子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原生家庭里遗留的问题,而这些更应该通过学习去化解。犹如书里的一段话: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教育方法没有一劳永逸的,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向孩子展示出了自己的决心和学习的乐趣。父母的自尊水平上升,就不容易拿孩子出气,进而孩子的自尊水平提升,就会有更好的自律水平。一个家就是这样从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的。
虽然我还不是最好的妈妈,我还是有很多自己的问题,而且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迁怒到孩子,但我心里特别认可书籍里的这段话,我一直在学习,也慢慢在进步,真的要特别谢谢我的女儿,她就是天使般的存在,教育的初衷说是为了孩子,但最后成全的都是父母。
无条件的爱的力量
无条件的爱,这是多么美好的期盼。我记得当迎接这个新生命到来的时候,初为父母的我们是欣喜的,当她呱呱坠地的那刻起,我们觉得只要她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其他的都不是那么重要。我想天下父母应该都差不多如此吧……
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入学、做作业、考试,我们那些初衷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聪明、爱学习、成绩好,慢慢的我们会期望的更多。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充满了担心、害怕、不安全,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好像不爱我了,因为我太调皮、我没有把玩具放回原位、我做作业总是拖拉、我这次考试分数不好,这时候孩子感受到的已不再是无条件的爱了,他们想着是怎么去应付来自爸爸妈妈的质问与责罚,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解决这些本应该去完成的事情。而我们很多时候却不自知,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忘记了那最早最初对于孩子的那份最最纯粹的爱。
这是特别普遍的一种现象,而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好在我进步了,渡过了这个我不自知但已伤害到孩子的阶段。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才是教育的根本,如果我们都能用正确的态度去教育孩子,那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解决的,给予孩子信任、自由和爱,一切都不会是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只要我们在正确的路上,到达终点那只是时间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家长永远要指点孩子,而是家长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做父母比知道怎样去指点孩子更重要。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希望我们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让孩子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与孩子一起成长
这一章节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正面管教》里的内容,而这些我和女儿平时的互动中也经常用到。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整本书贯穿一种态度——和善而坚定,或者叫“温柔而坚定”,或者是“温柔但有边界”。指父母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并且孩子跟着父母能够学会生存技能,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法。
我记得怡宝小不点的时候是不喜欢看电视的,一直到四周岁以后才开始看动画片,我给她用电脑放动画片看,每次要求都是一集,选择的都是十分钟左右一集的,不可以多看,这是我们定的规则,违反了就需要延长间隔下次看动画片的时间。有一次她连着看两集多,我表示这样是不对的,然后下来一个多星期都没有让她再看动画片,当时她也哭闹了,我抱着她复述了我们当时定的规则,她撅着嘴巴说她知道自己错了,那次以后再看动画片都是一集结束就关电脑,其实这个过程中我是有担忧的,会悄悄看有没有到时间,而怡宝却很坚定的做到了,所以更多时候是我们父母设限了,我们更应该学习。
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
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别需要耐心与智慧的事情,掌握和孩子的沟通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要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感受,我们对于孩子的缺点很敏感,对优点反而马马虎虎就放过去了,其实更多时候,我们应该寻找孩子一些进步的地方,并及时去肯定她,如果持续这样做,孩子会变得更加阳光开心。
不管发生什么事,首先要跟孩子强调的是父母对他的爱,有了无条件的爱做基础,再增加更多的沟通和了解。人和人之间是有情感账户的。尽量让自己往孩子的情感账户里多存上一笔丰厚的存款,使之成为支持孩子一生的财富。
我家是女儿,对于女儿我特别喜欢文章里的一段话——妈妈像岩石一样给女儿稳定和坚定的支持,而爸爸像直升机一样将女儿带到新的高度。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现在教育出现的问题就是把复杂系统的问题用简单系统的方法解决,而孩子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有他的思维方式,有他的判断标准,有他的梦想和追求,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不断学习,真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引用樊登老师的一句话:“如果父母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与大家共勉!
恋爱对平常人来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是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是一个很难去正视的问题,因为他们有——恋爱恐惧症!那么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身上,是不是就一点恋爱恐惧症的影子都找不到呢?从小面的小测试里你就能知道!
测一测 恋爱恐惧症你有多重
吴迪 (26岁 ,工作在北京的帅哥):我今年26岁,之前经历过多段情感,每次在确定恋爱关系的时候,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特别害怕,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完全爱上对方,对方是否能全心全意地爱自己,会不会欺骗自己,会不会伤害自己,或自己会不会被拒绝等。之前因为自己受到过一些伤害,所以对情感总是处于恐惧害怕的状态中,医生我这是怎么了?希望您能帮助我。
吴迪的简短信息反映出其有恋爱恐惧症,恋爱恐惧症是其在经历过或者看过某些事情以后对恋爱产生一种害怕,不信任的感觉。 想摆脱这习惯,却担心陷入那状态,害怕关系的确立,担心一旦确立了关系之后既往的感情就一去不返。
害怕着没有永恒,其实或许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看看下面的症状你有几个?
恋爱恐惧症状表现:
症状一:怕爱上别人。
症状二:怕爱上别人后会深陷。
症状三:怕受伤。
症状四:害怕被拒绝。
症状五:害怕在最爱的当下失去。
症状六:怕恋爱失去一切。
症状七:怕伤害别人。
症状八:怕被约束了自己一颗爱自由的心。
症状九:怕恋爱后,就再也回不到以前。
症状十:怕自己爱对方比对方爱自己还多。
症状十一:害怕因为恋爱而浪费大量业余时间。
症状十二:害怕因为恋爱而失去以前单身时候的自由和个人空间。
恋爱恐惧的方式因人而异,根据恋爱进行的阶段,大致分成三类,即恋爱前恐惧(拒绝型恋爱恐惧)、恋爱中恐惧(焦虑型恋爱恐惧)及恋爱后恐惧(又称受伤型恋爱恐惧)。
拒绝型恋爱恐惧
症状:一旦嗅到有爱情的气味,便自然反应地退避三舍,常常害怕感情走到尽头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因此宁愿在机会来临之时却步不前。同时,此类人会由于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恋爱过程中得到的享受。
分析:这类人通常较为内敛、不自信和敏感。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只好选择弃权。套用一句话就是,“为了不让别人拒绝我,我就先拒绝别人。”
不自信的他们可能在童年早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或者打击,当每一次创造和尝试都受到成年人的打压时,儿童的他(她)就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或者,他们在成长中经历过家庭不幸的悲剧,成人后表现在爱情上便为不自信,不信任,严重者患上了拒绝型恋爱恐惧症。
敏感的拒绝型者,通常善于观察和感受,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人因爱情而受伤害,他们会把这种情况强加于自己未发生的爱情上,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苦情戏,自己则扮演了剧中凄美得一塌糊涂的主角。
药方:建立自信,除了观众、主角你还可以做导演。对于能够大胆恋爱的人来说,自信是向对方坦露自己内心的勇气,也是接纳别人的心的宽容。自信者可自如地面对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不断尝试,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做自己生活的导演,而不甘心只做那个按照别人剧本演戏的主角,或者,只作为观众。不尝试,永远没有胜算,没开始就宣告失败,你接受这样的安排吗?
焦虑型恋爱恐惧
有人会想,已经沉浸在恋爱喜悦中的人,还谈什么恋爱恐惧?但是我们也许都留意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即使在热恋当中,亦会时刻计算着付出和得失之间的差距。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他的逻辑来为他不断付出,自己却在私底下小心计算着所得,一旦偏离自己的轨迹,就诚惶诚恐,焦虑不安。
症状:这种人通常患得患失,对彼此的爱情关系缺乏信心。因此,他们对自己伴侣的一举一动有超越常理的高标准,并有明确的感情大纲。相恋的过程中,这种人通常体察毫发,一旦对方行为不在“大纲”之内,就抓狂起来。
分析:这类人的内心深处因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焦虑。在恋爱中,他们时刻计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算爱,怎样做就是忽视我,都有清晰的评判尺度。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时常让人们觉得他们是高傲的公主或王子,实质上,他们的自尊是那么虚弱,需要追求者不断献殷勤和卑躬屈膝才能使他获得支撑自我的安全感。在他们看来,一旦对方为自己的付出(包括感情和行为)减少,他们对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就会发生紊乱,结果是他们觉得自己在对方面前变得越来越“廉价”。相反,伴侣无止境的付出却能使他们自尊心倍增,他们是爱情上典型的“守财奴”。
在局外人看来,这种人身处亲密关系之中,但事实上,那种怕被抛弃、怕不能被肯定的焦虑感却始终使他们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必须从别人的付出与肯定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只付出不计较收获的人基本属于稀有动物。
药方:想爱情获成功,必须学会往“情感账户”中存款。
每个在恋爱中的人都非常关注对方是否真正关心和爱自己,在他(她)心里,其实已有一个衡量的指标,比如你在某件事情上的反应,如果让他满意,他就会给你加分,否则就会扣除分。我们把这个加减分的机制称为“情感账户”,如果加分,就认为一方往账户里存款,如果扣分,就是提款。可以这样理解,焦虑型恋爱恐惧的人,基本上是一个只提款不存款的人。当他们每要求对方做一件事,就等于他们往对方的感情账户中提款。在整个恋爱的过程中,他们就是这样不断提款,却极少往情感帐户中存款,使自己在对方的感情账户中不断透支。但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账户允许你只取钱不存款,就算你持有的是透支额度再高的信用卡,银行始终有一天会向你提出还款要求的。
受伤型恋爱恐惧
有些人经过一次或者几次爱情挫败后,就会把伤痛时刻铭记于心,在日后的生活中,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便不敢再次投入恋爱,更不愿意付出真情。我们因此将这一类型的恋爱恐惧症称为受伤型恐惧症。
症状:对爱情感到悲观失望,感觉人不可信任。他们可能常作“恋爱军师状”,但在爱情的色彩中,他们看到的却是乌云密布,而不是天蓝水绿。他们会煞有介事地告诉身边的人,爱情带给人的种种苦难,并以自己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经典例子苦口婆心地告诫对方,要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爱情。或者他们只是感情的边缘客,把游戏人生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
分析:没有人的躯体上是完全没有伤疤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把这块伤疤作为过往岁月的唯一印记,只有受伤型恋爱恐惧的患者如此。他们在经历一次或者几次失败之后,就把此间的经验推广普及,当每一次爱情机会来临时,他们都不会忘记选择与另一场恋爱擦肩而过。更有甚者,他们不但否定自己的恋爱,还用同样的方式否定身边的人的恋爱,并作将心比己状。在他们看来,自己一次失败就等于自己永恒的伤痛,亦应该成为别人的爱情的忠诚告诫。
经此失败后,这种人将会朝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视异性为洪水野兽,一旦遇上避之则吉。另一部分人从此弃爱忘情,或爱情中不敢全部投入精力,不停的试探对方,直到对方离去才后悔莫及来真心的,可大多数为时已晚,毕竟不是很多人都懂得心理学。
药方:被击倒不是失败,放弃尝试才是最大的失败。
如果在第一次没有获得冠军的时候就黯然离场,100米跨栏12点9秒纪录的创造者便不可能是刘翔。每个人做每一件事,在成功之前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遭遇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便是你能坚持下来,并且再接再厉。恋爱的道理也是一样,成功之前有一个不断尝试——甚至可以说是“试错”的过程。这次的“错”也许就为下一次的“对”作铺垫,可是,如果只把这一“错”看作永远的错,那么这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为了一棵枯树,放弃了整片森林。
恋爱恐惧症的显现,其实都可以在事实生活或者影视里找到索引,它们有的单独出现,也有的交错在彼此里,夹杂着露出端倪。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有介于拒绝型和焦虑型的共同特征,因黯然自己的身世,所以内敛而不自信,为了掩盖,就显现出孤傲来,惧怕伤害,也极度敏感和脆弱,点滴的细节,都伤神伤心,活生生累出一副病身子来。
用身体写作的木子美,就是典型的第3类症候群。仿佛不屑于寻常的爱情,取而代之,只有用性爱去感受自己的价值和存在(以生理宣泄来获得安慰和安全)。为了保持这种安全感,她唯有不断地追逐性爱,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即不安全感——缺乏感情基础的性爱——更大的不安全感,以所谓的情感距离和态度,来掩盖不敢投入的真相,而事实上这样的人生,有多苍白和无助,冷暖自知。
受伤型恋爱恐惧的极端人物,要数《东邪西毒》里的独孤求败,因着感情的伤分裂了人格,无法面对自己被否定的结局,自我认可的方式除了追逐武功极限,也只落得个终身找人比试来获得肯定的悲剧。而一生频繁更换伴侣的海明威,也难逃忧郁和焦虑的纠缠,最终以一颗子弹,结束他的人生。
无论事实有多少种演绎,也都只是恋爱,任何事物的结果都有对半比率,爱情也不例外,它不会因为那个恋爱的人是你, 而单单就让你赢得最完美的爱情,不是幸福,可能就是伤痛,概率对每个人都公平。重要的是,你如何去争取那个幸福的比率,一味地放大苦痛,从来就是自欺。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对你微笑,而爱情也没有真理,只要你敢于幻想。
心理治疗
A、认识治疗法:医生必须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惧,首先就必须要先知己。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概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B、系统脱敏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这种方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
C、暴露疗法:这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病情治愈速度快。缺点是患者必须有一定的身体条件,否则会令患者过度恐惧而出现昏厥。因此,在进行暴露疗法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配备一定抢救设备。
D、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惧怕的异性或事物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进行治疗。
E、情景治疗: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的场景,不断重温发生症状的情节,让你敢于面对这种场面,从而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催眠疗法
通过催眠个案进入其潜意识,了解其发病的原因,进而从个案的潜意识中清除其内在恐惧根源的一种深度的心理治疗,强大有效。
药物治疗
一般中重度患者先用药物控制焦虑或惊恐发作,再用行为疗法消除对恐惧对象的回避。
教你如何减压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人因为没有看到赵本山的小品而遗憾。春晚前两天赵本山还坚持边吸氧边排练,无奈身体欠佳最终决定退出春晚表演。虽然全国观众在今年春晚没有看到老赵的小品,但我们相信身体康复后的他会为观众朋友们奉献出更多更优秀的节目。累了,就应该尽快休养生息,毕竟健康是最宝贵的!
众所周知,当人长时间处于劳动强度较大,且伴有心理压力时,可能会出现为认知方面的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差、表达能力减弱、情绪波动、寒战和夜间盗汗、呼吸变短、肠道激惹症状(腹疼、腹泻、便秘)、嘴唇和眼睛干燥、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休息和治疗,身心会产生更严重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消除过度疲劳的方法有很多,休息、放松有益于症状的减轻,一旦感到自己疲倦了,千万别硬撑着,休息好了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也能保护身心健康。具体方法如下:
消除脑力疲劳法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能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饮食补充法
一是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取量,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菌藻类、奶类等可以中和体内大量的酸性物质(乳酸),以缓解疲劳;二是增加些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尤其是海鱼),如鲭鱼、鲑鱼、银白鱼、青鱼和鲱鱼;三是多摄取富含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钙、镁等抗压力的营养素的食物,B族维生素是缓解压力、营养神经的天然解毒剂;四是注意摄取含有辅酶Q的食物,如鲭鱼、麦麸、芝麻、豆科植物、沙丁鱼、菠菜和花生等,能增强耐力,对于身体内所有的细胞能量的产生是很重要的;五是食用一些补气、补血的药膳,如黄芪、党参、人参、西洋参等,以补气虚、减轻疲劳,恢复体力。常用以补助的菜肴有:黄芪桂圆童子鸡、补虚正气粥、归参鳝鱼羹等。
休息恢复法
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科学健身运动方法:运动是防治性疲劳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运动可活动筋骨,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消除局部疲劳。而运动恰恰就是现代人最缺少的一课,出门依赖交通工具,上下楼靠电梯,没有机会运动,“四体不勤”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更主要的是许多人从来没有主动运动的习惯,每天能量的消耗都集中在工作上,难怪体能每况愈下。美国哈佛大学长期的追踪研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能活动,如爬楼梯、散步或打扫卫生,比完全不进行体力活动的人能减少27%的死亡风险;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可延长2小时以上的生命。运动方式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物理疗法
可采用自我按摩和接受他人的按摩,使用震荡、棰击、击打及桑拿浴、蒸气浴、水流循环按摩和药浴等方法,促进人体肌肉放松。
消除精神疲劳法
首先应讲究心理卫生,加强品德修养,自己的心胸要开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闷在心里,比如找知心朋友谈谈心;其次是把握好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有些人上午生气勃勃,有些人晚间精力充沛,找出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极为重要,这样可以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后悔的心理解药
参加一位企业家的生日宴会,席间有好几位企业家聊着聊着,大伙儿就聊起了最近的股市。有人得意洋洋地说自己选股的独到眼光,及可观的获利状况:“我老早就看准这只股票,在没人买的时候就大量买入,这波可让我赚翻了……”
这时,只听餐桌一角落传来一声惨叫,吓了大伙一跳。一回头,看到一位女性高管朋友语带哀怨地说:“哎呀!好几个月前我也认为这只股票会涨,我还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叫他们快买,结果自己一忙,却忘了买,看它涨得这么凶,这下真是悔不当初……”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有人做出了结论。
一说起后悔,许多人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后悔经验:股市投资该买的没买,该卖的没卖;谈婚论嫁时错过了最心爱的对象,选择了不该选的伴侣;职场生涯放弃了更有发展的岗位,进了状况不佳的公司……仔细一想,若斤斤计较,真是人生无处不后悔!呵呵。
不知你是否想过,后悔的情绪其实对我们影响甚巨。由于后悔,我们会无法感受收获带来的快乐(例如:股票虽然获利,但后悔没卖在最高点;婚姻还算甜蜜,但后悔错失最爱的伴侣等)。这时因为后悔心情在作祟,所以我们容易陷入强烈的自责及失落感(若当时做出其他选择,现在的我就会更好了……)因而完全无暇做出客观的评估:其实现状还是很不错的,该为自己的所有而感恩欢呼。
此外,太过强烈的懊悔情绪,也会让你我在生活中失去前进的动力。在投资上曾做出后悔莫及的决定,或在婚姻上曾有过悲惨失败的结局,这下就如同曾被洪水猛兽侵袭一般,让人记忆深刻,未来就再也不敢轻易进仓,或谈婚论嫁了。
而心理学家们对“后悔“这一情绪,可是永不后悔地进行研究及探秘,呵呵!除了它对一个人的生活情绪影响甚巨之外,后悔也是我们所有情绪当中唯一一个仅与决策相关联的情绪。也就是说,只有在涉及到选择或是决策问题时,你我才会体验到后悔的情绪。而做决定,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智慧,因此你我当然得慎重以待“后悔”情绪。
研究显示,我们大概在六、七岁会出现后悔的情绪,5岁以前的儿童则不具备后悔的感受能力。而越习惯做比较的人,则越容易出现后悔的情绪。其实这很容易理解,股票卖出时,把自己和他人的收益做比较,或把自己现在及原本可能有的收益做比较等等。比较越多,懊悔就越多。
而后悔也分两种,其一是“回顾性后悔”。当我们回顾过去的决定,设想当时如果做了不同决定,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比现在更好的结果时(如果当时我那么做就好了!),产生的就是“回顾性后悔”。而另一种则是“预期性后悔”。当你我想到未来所做的决定有可能会造成令人失望的结果时(万一做错决定就惨了!),就出现了“预期性后悔”。而这两种后悔情绪,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当下的行动及未来的决定。
许多股民及房产投资者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后悔心境,也往往因此让情绪主宰了理性,反而更容易做出不合理的决定。
该怎么做,才能将自己从后悔情绪中拯救出来?
首先,若是对过去的行为悔不当初,最佳的方案就是改变参照点。原本是把现在的股价和历史高点股价相比(例如:卖出时18元,而历史高点则到过40元),这时就应该快快换个参照点,之前不也曾跌到12元过吗?这么一想,心中就会萌生“幸亏没有更糟”的念头,而让心情指数止跌回升。
另一有效的做法则是合理化自己当时的决定(例如当时所有人都还看涨,金融风暴也尚无影踪,我的决定已不算太差……),并试着贬低其他可选方案(即使我做出了不同的决定,很可能结果也是一样糟糕)。这么一来,就能在瞬间拯救自己,不再悔不当初。
世上也许没有后悔药,但只要你我懂得心理调节,就能让后悔的心情随风而逝,精神抖擞地迎接下一个理财决定。
习惯一 · 积极主动
培训收益
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是人类的四大天赋,也是职场人士天然具备的重要资源。但是,只有通过运用高效能的思维框架(例如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人的效能受情绪、心境、刺激和外在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本讲帮助学员掌握心态管理的技巧。
本讲重点
1、人类四项独特的天赋。
2、消极被动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危害
3、面对工作压力和环境的变化: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反应方式?
4、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于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影响途径
5、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
6、如何扩大你的影响范围;
1)面对可直接控制的问题的处理原则
2)面对可间接控制的问题的处理原则
3)面对无法控制的问题的处理原则
7、管理工具:
-积极主动的“刺激与回应”模式
-影响圈
-时间线
习惯二 · 以终为始
培训收益
以终为始是一个人应有的职业习惯。以终为始的基础是想象力——设想的能力、看到愿景的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创造目前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能力。以终为始意味着,每天、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开始之前,你都要对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构思(即愿景),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任何机构和单位都需要具有“以终为始”素质的职业人。机构愿景或者企业愿景有赖于具有个人愿景的人去落实。本讲帮助学员建立个人愿景和制作个人使命宣言的技巧。
本讲重点
1、以终为始的思维优势
2、千里之行始于目标
3、什么是愿景?
4、所有的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
4、你有多少种角色
—你是谁?你从何得知你是个怎样的人?
5、心智创造需要善用你的左右脑
7、谁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领导
8、怎样编写个人的使命宣言
9、管理工具:
--see-do-get
--逻辑架构
--拟出个人愿景的模板
--拟出个人使命宣言的模板
习惯三 · 要事第一
培训收益
为了生活更加平衡,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时也可以拒绝。但是哪些事情必须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后,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优先事务?本讲帮助学员掌握优先处理要事的技能。
人们普遍的习惯是急事先做。本讲帮助学员理解这样的道理:“在多数情况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不紧迫。”
目前在培训市场上流行的时间管理课程,属于传统的第三代时间管理理念。传统时间管理的理论,以时间、规划、控制、效率为重点,讲求事半功倍,属于一种强调效率和控制的思维。七个习惯课程讲授的有关时间管理的全新思维方法,是一套讲求关系建立,不注重行事日程的思维方法,它属于第四代时间管理理念。
可以设想这样的情境:在以目标为导向的时代,当两个目标乃至数个目标同时存在时,那么这些目标的优先级该怎样安排呢?换句话说,有限的时间资源究竟该优先给予哪个目标呢?本讲会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本讲重点
1、确定“要事”的原则是什么?
2、效能与效率的区别在哪里?
3、以原则和关系为导向的时间管理法则
4、怎样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
5、时间管理的四个象限及其特点。
6、怎样将事情或任务有效分布在四个象限中?
7、要事第一的策略——有效授权
8、管理工具:
—第二象限工作法
—紧迫指数测试。
—要事第一的六步骤流程
习惯四 · 双赢思维
培训收益
双赢思维是在一切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断寻求互利的一种思维模式。怎样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同事之间是否真心乐于分享?跨部门之间的协作是否以利人利己为目标?这些都是每个类型的组织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本讲的重点。
本讲帮助学员认识到,双赢品格是双赢人际关系的基础。双赢品格特征是: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任何有成就的组织,都焕发双赢品格的光芒。本讲还帮助学员建立“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的意识。
当对方缺乏双赢思维时,你怎样创造双赢局面呢?这也是本讲学习的重点。
本讲重点内容
1、六种人际关系模式的特点。
2、为什么说多数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模式是“赢输思维”而非双赢思维?
3、情感账户对双赢人际关系的意义
4、什么是情感账户中的存款与取款
5、什么是双赢品格?
6、什么是富足心态
7、什么是匮乏心态?
8、当对方没有双赢思维的时候,你如何创造双赢局面?
9、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高体谅与高勇气的平衡
10、构建双赢人际关系的策略——利人利己五要领
习惯五 · 知彼解己
培训收益
高情商员工的特点是什么?本讲帮助组织机构建立这样的标准。
另一方面,自传式回应是每个人都有的弱点,也是组织机构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本讲帮助学员建立“以寻求理解为宗旨去聆听别人的习惯”。通过学习,学员还将了解到,聆听的目的不是为了“回应”而是为了“理解”对方。本讲将训练学员掌握四种有助于聆听的管理工具。
本讲重点内容
1、完美沟通的标准;
2、人际交流的最大障碍是“自传式回应”。
3、自传式回应与同理心回应的区别
4、沟通的基本原则—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的习惯)
5、在聆听中需要扮演的两个角色;
6、倾听的五种境界;
7、管理工具:
—沟通中的回放技巧
—冰山模型
—印第安发言棒
—同理心回应的五步骤
习惯六 · 协作增效
培训收益
协作增效又称统合综效。
协作增效是建设性合作的习惯,意味着你能与他人共同创造一些个人单干时达不到的业绩。协作增效的实质是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人们一旦经历了真正的统合综效,他们就不再放弃。
本讲帮助学员掌握下列观点:在你能充分利用他人的优势之前,你首先要承认并尊重他们的差异。本讲将测试学员对待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态度——排斥、容忍……还是尊重,或赞美?每一种态度都将对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珍视差异并不代表全盘接受或认同。本讲不但帮助学员理解“有分歧才有收获”的道理,还将向学员传授创造性的利用彼此差异、寻找第三替代方案的“解题模型”。
本讲重点内容
1、协作增效的精髓;
2、协作增效与集思广益;
3、协作增效的难点在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高情商的人际关系模式是珍视差异;
5、协作增效就是发现第三替代方案。
6、管理工具:
—创造第三替代方案的解题模型
—水平思维(平行思维)
—九型人格模型
习惯七 · 不断更新
本讲重点
1、什么是持续更新的习惯
2、什么是人类的四大天赋才能
—身体才能
—智力才能
—情感才能
—精神才能
3、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精力管理四大策略
家长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如何才能做个好家长,教育好子女呢?
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放松了教育,这也是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极少数家长只管“抓钱”,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弃了家长应尽的天职。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曾经举办了“教子有方”十佳家长评选活动,这10位教子有方的家长所以能取得很出色的教子效果,共有特点之一便是对教育子女都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一位名叫卞丽训的母亲,当她得知孩子因视网膜先天发育异常将终生失明时,这位母亲下定决心,要把她的儿子教育好。在她的精心教育下,儿子各方面发展都很健全,曾被评为“第三届百名中国好少年”、“中国好儿童”,并获得多种奖励。
提高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这一说法不够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
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说:“为了培养孩子诚实,我在孩子面前从来是说话算数的。”这位母亲就是用身教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育儿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方法不当,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剧。有人说,家长不懂得儿童心理特点,没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方法,其后果是肯定教育不好孩子。
创设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精神环境的创设:
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双方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会感到温馨和幸福。如果夫妻不和,家庭中经常吵吵闹闹,孩子的心理就会感到很不安全、压抑和焦虑。孩子产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由于缺少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母亲不良的教养态度。
其次,家长要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中经常充满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如利用假日开展家庭娱乐活动,利用双休日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游玩等等。孩子生活在充满欢乐和谐的家庭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亲子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充满亲情的关系,这也需要家长作出努力。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仅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一颗童心,即能站在儿童角度去体察童心的需要,并能怀着一颗童心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间能做一些情感交融,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和爱,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快,有话愿意和父母说,会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也更有利于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