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怎么建立情感连接与孩子同频道,能让孩子不再粘人?

父母要怎么建立情感连接与孩子同频道,能让孩子不再粘人?,第1张

对于家长来说有一个喜欢黏人的宝宝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这就像是你喜欢的蛋糕里面多加了糖,或者是你炒的菜里面多放了油让你腻的发慌,然而蛋糕可以选择不吃菜可以选择扔掉但是对于孩子家长不能选择视而不见。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呢?一部分家长因为无可奈何所以放任自流,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原因是给予孩子的爱太多所以选择冷漠相对。但实际上这些方法都不对,孩子对于家长的这种黏人行为只表达了一种信息即孩子缺爱以至于他们无法建立一种安全感。如果孩子不能从家长身上感知到家长对于他们的爱,那么即使家长和孩子在空间上距离很近孩子也不会因为这样而变得不再黏人,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孩子建立一种情感链接,让孩子能够感知来自家长的爱。

我的宝宝曾经也是如此。在他醒着的时候我必须随时待命,而在他睡着的时候即使我是蹑手蹑脚的离开,他也迅速醒来然后叫一声妈妈。我曾经一度问自己是不是我给予他的爱太多以至于他变得娇惯,但当我将这件事向我的老师朋友控诉时,她的一句话如一盆冷水浇醒了我,她对我说你的孩子明显是缺爱啊。在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是我很想大声反驳,我放弃了我的工作去陪伴他、带他去各种地方玩还给他买各种好吃的他怎么还会缺爱呢?

但当我仔细回想我和宝宝的日常相处时我发现朋友的这句话并不无道理,我在他一脸期待的找我玩时对他敷衍的说一句妈妈有事;我在他拉着我去玩时不耐烦的说妈妈在炒菜自己去玩;我只会在他委屈的大哭的时候才会放下自己的事去抱抱他。我认为我是在专心致志的陪伴孩子成长但其实我只是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我和孩子的空间距离很近但心的距离却很远。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便是和孩子建立起一种情感链接,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的爱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变得不再黏人。那么家长和孩子建立这张情感链接的方法有哪些呢?有以下两点:

第一,学会聆听

宝宝在没有完全掌握语言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可言,为此家长们很难理解宝宝具体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这个让家长很是苦恼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俯下身去聆听宝宝说的每一句话,从他们所述的话语中找出他们需要你满足的要求。

第二,进行翻译

宝宝跟家长进行苦恼无非就两个目的:一是你是我最爱的人,我想要把我的感受告诉你,二是我说出来我的感受,你能不能读懂。当家长带着这两个目的去思考孩子说出来的话时,家长很容易就能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将自己的爱正确的传达给孩子。

那么在了解了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的方法后,家长们可以通过善用游戏力来和孩子重建情感链接。那什么是游戏力呢?

游戏力

游戏力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提出的,它是一种通过儿童游戏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以此让孩子和家长建立一种亲子间连接的方式。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这一部作品中指出,想要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就要和孩子处于同一频道,进入孩子的世界。

在知晓什么是游戏力后,家长通过以下四点和孩子重建情感链接。

第一,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孩子天生具有玩的特性,而且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收获到快乐还可以迅速的收获友谊,因此和孩子拉近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而如果家长想要和孩子重建一种情感链接就要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增加和孩子玩游戏的次数和频率,与此同时也要多对孩子表露出自己的关注和爱意。当家长口头上答应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但真正实施起来时却是只顾忙着自己的事情时,即使家长和孩子玩游戏的次数和频率增加也不能和孩子拉近关系从而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意并重建起情感链接。

第二,创建游戏秘语

如果说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拉近彼此关系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创建一种属于亲子间的游戏秘语则是维持这种亲密关系的重要步骤。当孩子和家长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秘密时,不仅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被迅速拉近,而且这种特殊的秘语会让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情绪,从而让孩子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感链接。

第三,接收孩子的信息

孩子与成人不同,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多是新奇有趣的。因此当孩子用行动向家长表明他发现的新奇东西时,不要第一时间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去考虑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明确的接收来自孩子内心世界的信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家长理解从而感受到家长的爱并产生一种安全感。

第四,认真回应孩子

当孩子认真的跟家长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时,如果家长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情从而敷衍了事,那么孩子的内心会充满失望。家长需要认真对待孩子想要展现的东西,当孩子得到家长认真且明确的回应时,他会感受到来自家长的认同感和尊重从而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肯定和认可孩子同样是让孩子肯定和认可家长的爱,从而建立起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种情感链接。

想要感情升温,你要明白哪几点“情感连接”

我老公不愿并原谅了我,他说道只要他和好如初它会像以前一样对我好,并可以当事儿没发生过。但我现在就是对她提不起劲,大家外地,每日尽管会聊天但总感觉没有什么想聊的,很乏味,他常常给我发信息我都不想回。有哪些有效的办法可以让我更改这类现况?要我再次动了心?答:在解释前,我要共享一个小故事。赵国有户人家有一个女儿,长得很美,恰好18岁,已经是能够嫁人的年纪。

这时候,有2户人家上门为自己儿子求亲。东家的儿子长得难看,可是东家非常有钱;西家的儿子长得挺帅,可是西家很穷苦。甚是刁难,于是把这一决定权交到闺女,让自己做出选择。闺女想想一天后,总结出了回答,因此寻找父亲说:“我能不能在东家用餐,去西家入睡?”尽管女孩的挑选看上去不负责任,但是却是人性最真实挑选。女孩喜欢找长得帅,家中又富有的人完婚,可这样的人过少。

因此只有“委屈求全”:我能不能和帅的完婚,和有钱用餐?对于你来说,你的老公是东家的儿子,只带来了用餐功能的。你想找一个西家的儿子处对象,因此你爱上了另一个男人。这便是人性,人性没有对与错差别。尽管人性没有对与错差别,但也只是女性角度人性反映,不是男人的,男生都有自己的‘人性’。针对你丈夫来讲:我真的很爱你,可是而你

却爱上了他人,不好,我得抢回来,我是你的;直到真抢回来以后,你‘观念抛下锚’这件事情,将会成为他心里永恒的疤(假如还有人体的),绿帽子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一个污辱;如果你想要再次动了心,就需要像对待西家的儿子一样,不必使他想起这件事。一旦使他想起这一疤,你所得到的只会是报仇。

前几天,孩子因为发烧在儿童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儿子隔壁床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因为病情严重,医生要求孩子做个脑部核磁共振。

妈妈抱着孩子去相关的科室来来回回跑了三趟,孩子就是死活都不愿意做。孩子抱着妈妈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我怕,我不去!”妈妈很不耐烦地恐吓孩子:“那就是个机器,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去,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下,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抱着妈妈不肯撒手。妈妈一脸不悦的表情,用力推开了孩子,跑到了病房外。孩子看到妈妈离开了,哭得撕心裂肺,鞋子都顾不上穿,跑下床哭着喊着要去找妈妈,那场面看了让人觉得揪心。

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情绪失控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种种不当的行为更是固执、任性的表现。比如:带孩子去逛超市,孩子嚷嚷着要买玩具,大人不买,孩子哭闹不止、撒泼打滚,搞得父母一脸懵逼、措手不及。

对于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经常采取的应对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01 “情感隔离”型

这类父母通常面对孩子的情绪,都是摆起一副冷峻的面孔,任凭孩子撒泼打滚、哭声震天,也能保持淡定的姿态。这样的父母,在自己与孩子之前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用情感隔离的方式保护自己,以避免自己卷入孩子激烈的情感体验中。

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去买文具,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女孩哭着喊着要让妈妈抱,可妈妈就是不肯抱她,扔给她两个选择——要么自己走,要么坐手推车。任凭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引来路人围观,妈妈就是执意不抱孩子。

02“暴力应对”型

这类父母本身脾气急躁,容易情绪化。在面对压力时,情绪波动较大,面对孩子的吵闹,更容易心烦气躁、发脾气。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承受父母的批评、责骂。

前两天傍晚,听到楼下传来孩子的哭喊声——“爸爸,别打我,我要妈妈!”孩子喊叫的声音整栋楼都听得见,一打听才知道孩子爸爸脾气不太好,最近又失业了,开起了出租车。爸爸忙了一天,回家听到儿子又哭又闹,还把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搞坏了,气得抱起孩子就打。

03“忽冷、忽热”型

这类父母心情好,拿孩子当宝,心情不好,拿孩子当草。他们心情好,遇到孩子哭闹,还能抱抱孩子,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逗孩子开心。在外面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回到家就把脸拉得老长,看到孩子哭闹,火蹭蹭蹭地往上窜,三分钟就炸毛。

同事娜娜的老公就是这样的人,前两天单位领导给他穿小鞋了心情不爽,一回到家就“葛优躺”。老婆一个人忙着做饭,还得照顾孩子,他全当没看见,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一只碗,他就揪着这点小错误不放,口口声声骂孩子“没用”,还惩罚孩子“面壁思过”。

没过几天,升值加薪了,回到家看见儿子调皮捣蛋、撒泼打滚,他也不嫌烦了,抱着儿子又是讲故事,又是读绘本,那叫一个亲热。

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不管你是哪种父母类型,都只是停留在事的层面,没有进入关系,更没有进入孩子的内心,连接孩子内心的“渴望”。因为他们没有搞明白孩子的情绪为什么会阴晴不定、说变就变。

孩子的情绪失控与大脑的结构和发育有关

孩子的大脑就好比一个正在建造的房屋,每一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都是趋向变化和完善的,脑的发育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与疾病等。

《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出了被称为“Brain C”的三个关于大脑的基本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脑是变化着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脑干和边缘系统组成了通常被称为“爬虫类脑”的底层区域,它存在于头骨内大概从鼻梁到脖子上端这一高度的切面上。

构成上脑的部分叫大脑皮质,它存在于前额后头的位置,是大脑的最外一层,这一部分不像负责几个基本功能的原始大脑,上脑有一长串的关于思考、情绪和交际的功能清单——

•全面的决策和筹划能力

•身心管理能力

•个人洞识

•灵活性和适应性

•共情能力

•道德观

一个婴儿刚出生时,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虽说在外形上已具备了成人脑的形状,也具备了成人脑的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

同时,大脑的发育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发展秩序和规律,不同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的区域和水平各不相同。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要完全发育好,要到25岁左右。所以,当一个3岁的孩子情绪失控,要他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哭不闹,就等同于让一个3岁的孩子具备25岁的大脑,是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事

孩子的情绪失控与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有关

很多父母在养育和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不好好吃饭、坐姿不端正、写作业拖拉、不认真等等“不完美”的表现,动不动就“横眉冷对”、“河东狮吼”,轻则批评、责骂,重则大打出手。

比如:妈妈辅导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写作业,看到孩子口算错了好几道、写字不仅速度慢,个个还歪七扭八,提醒了孩子两句:“你看,这几道口算都做错了,字也没写在田字格中间,认真一点儿,把做错的题重新算一遍,字擦掉重写!”孩子听了,按照妈妈的吩咐做了,可修改过的作业还是一团糟。

这时,妈妈立马原地爆炸,开始怎么看儿子怎么不顺眼,于是指着孩子的鼻梁骂:“你看看你,写个作业都写不好,写的字像狗啃的,提醒了好几次,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

接下来,孩子的情绪上来了,拿起作业本往桌上一扔,甩出一句:“我不写作业了,你天天就知道批评我,反正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妈妈一听,火更大了,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把儿子拉过来就是一巴掌。

孩子之所以会闹情绪,顶撞妈妈、甩作业本,是因为妈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以不当的管教方式激活了孩子“下脑”中的神经元,引发了孩子激烈的对抗情绪。

情绪失控的行为,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尤其是小孩,在不懂得情绪为何物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因为控制不住情绪,像个“火药桶”般,到处宣泄着情绪。

马上就要进入到青春期的小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往他从来都不会顶撞父母的,父母在教育他的时候,他都是乖乖的听父母说的话。可就是在最近小吴变得特别的暴躁和不耐烦,就是父母在说他的时候,只要时间超过了十分钟,孩子就会紧握着拳头,然后不断地喘着气,似乎随时都会爆发。

有一次,孩子出去玩,玩得有点晚才回家。他的父母看到后,就忍不住说小吴:“现在还是读书的阶段,你怎么可以玩到这么晚才回家?你说说你都去干嘛了?”

听到父母这样说话,小吴顿时就不开心了。“怎么?我只要读书就好了吗?难道玩一下也不可以吗?我的考试又不差,那我只要把分数考给你们看就好啦,你们管我这么多干嘛?”越说越生气,最后小吴特别生气的把门一摔又出去了。

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1、父母的不理解

父母是成年人,孩子是未成年,一个是经历了很多事,一个是几乎什么事情都没有经历过。这就导致了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和孩子聊天,那么孩子就会理解不了父母所说的话,久了容易会变得叛逆。

2、对情绪的理解太少

情绪变化多端,不懂情绪的孩子,他们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任凭自己的情绪随意的发泄。一个对情绪有所了解的孩子,他会知道生气对自己不好,然后会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出现任由自己生气的行为。

3、试探父母的爱

在《育儿大师》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变得极其的暴躁和不耐烦,会经常摔东西,对父母发脾气,而这些行为都是因为他想要试探父母对他的爱。

有的孩子他们会觉得如果自己在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仍然很有耐心的陪伴着他,那就证明着父母是爱他的,孩子就会从中获得爱。

孩子情绪失控有什么危害?

1、特别容易陷入低迷的状态中

当一个人进入到负面的情绪中时,容易一直处于这种负面的情绪出不来。就像一些孩子因为一件事情,早上很不开心,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容易导致孩子一天都变得不开心。

2、会特别的没有安全感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总是容易因为一点事情就陷入难受的情绪中。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同时也会失去安全感,变得孤僻不爱说话。

父母该如何做好情感连接,改善孩子的情绪?

1、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

情绪是不能去判定好坏的,父母不能给孩子传输这样的一种观念,就是告诉孩子他不能难过,不开心的话就要立马变得开心起来。

这是在压抑情绪以及自己的心事久了必然会有副作用。所以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父母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允许孩子拥有负面的情绪,不去打击孩子。

2、感受孩子的心情,与孩子进行同频的聊天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要把自己也当作是小孩,用小孩的思维来和他聊天。同时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要去感受孩子此时的心情如何。

3、引导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在面对不同的情绪时,他都应该对这些情绪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就是认识情绪,父母可以通过情绪疏导法来帮助孩子来认识。比如孩子此时的心情低落,父母可以先问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了,然后等孩子说出来以后,父母再去复述一遍孩子说的话,接着表达出他此时的心情是不是很低落。

孩子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如何。接着,父母还可以提供一些方法给孩子,比如说不开心了你有想过怎么去解决吗?父母建议你可以去睡上一觉。给建议主要是为了防止孩子,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失控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要和孩子硬碰硬,还有忽略孩子的感受,花点时间耐心的引导一下孩子才能帮到他

当然是要与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在寓教于乐中教的孩子!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亚健康恢复指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相信很多父母也会遇到孩子大吵大闹情绪失控的情况,那是不是每次孩子任性的要求父母都要答应呢?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孩子情绪失控的现象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尝试着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

为什么孩子会经常出现情绪失控

孩子经常性出现情绪失控其实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发育是有规律的,一般会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发展秩序和规律,不同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的区域和水平各不相同。一个人到25岁之后,大脑才算是完全发育好

因此,小孩的右脑占据主要负责地位,而左脑思维较为弱,所以孩子就会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这也正是孩子自控力弱的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大脑的发育程度外,父母的教育也会影响孩子,从而使得孩子经常性的出现情绪失控,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吵闹时,会掺杂进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也会容易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声责骂甚至施以暴力,时间久了,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对待负面情绪的方式。

孩子情绪失控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1孩子习惯性的情绪失控不利于孩子社交,容易伤害到其它小朋友。

2情绪失控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心态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3孩子经常的情绪失控会逐渐让孩子形成冲动的性格,暴躁的脾气。

4孩子情绪失控会影响亲子关系,容易与父母对抗顶嘴,不利于和谐家庭。

5情绪失控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精神疾病,如:强迫症、狂躁症等。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父母怎么建立起"情感连接"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呢?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也存在着不同的想法,但是,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艰难,只要做好以下几步就可以。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心理学也有提到:孩子的多的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来源于孩子眼中的父母的行为的模仿。孩子是一张空白的纸张,而父母就是填补空白的其中一种颜色的画笔。因而,当父母有愤怒情绪的时候,父母处理愤怒情绪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如果父母从来都没有在孩子面前表达愤怒的情感,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也绝不能表达愤怒。而父母总是以大声、破坏的方式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的孩子往往在表达自己的愤怒时都会这样做。

所以,父母当自己存在愤怒情绪时,要学会用健康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不让孩子知道自己不会愤怒。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多点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愤怒的,让孩子知道愤怒可以这样表达出来。

换位思考,达到与孩子的"共情"。

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很多父母都会以领导的身份命令孩子停止哭闹,但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有的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指令,反而会与父母对抗、顶嘴甚至打起来。

因此,"反馈式倾听"要求父母切身体会孩子们在带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硬扣在孩子们的身上,然后去指责孩子。

在孩子的情绪还未得到缓解和平和的时候,父母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情绪时,就可以把自身带入孩子们的角色之中,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遇到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时,自己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然后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一边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边给予孩子安抚。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全脑教养法》中说到:"聆听与关注,认清孩子情绪",书中还引用了一个小故事:一天晚上,蒂娜的儿子刚回房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说自己睡不着,接着孩子就发出了一连串的抱怨和不满,孩子说的这些看似毫无逻辑无理取闹的话语,实质上是缺乏左脑的逻辑排列,孩子的右脑在捣蛋,导致孩子情绪波动大,无理取闹。

倘若这个时候,我们用自己的左脑理解孩子的右脑思维,那就是在和孩子较真,很容易就和孩子硬碰硬了,所以,我们要先关闭自己的左脑,用右脑倾听孩子的情绪,像例子中的蒂娜那样,一边拍着他的背,一边用安慰的语气跟孩子说:"有时候真的很难受,对不对?但你知道的,我永远不会忽略你的,你一直在我心里,你要明白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就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自己的情绪,慢慢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父母就可以用左脑的逻辑思维为孩子分析事情,引导孩子想出解决办法。

多带孩子外出活动或者运动。

哭泣也是孩子内心情绪自我释放的方式,有些父母会经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子女的陪伴和关心。孩子遇到问题,也不敢找父母谈心和沟通,日以继日的长期积淀,孩子就会在某个小事情的触发下把小情绪爆发出来。

所以,父母在平时的休息时间可以多点带孩子外出游玩,培养一下亲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扩宽孩子的视野。带孩子去做运动也是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运动不仅可以锻练身体,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要先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好,以一种平和安慰的态度开导孩子,倾听是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途径,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时候,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份强势,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见解,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6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