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是本来就跟李纨走的非常近,两人也算是相知相守的妯娌。
两人素来就是客客气气的妯娌,在一起的时间也比较长,互相道着家长里短,对彼此的身边的事情也非常熟悉,久而久之,本来并不相熟的,两人由于时间长了,处出了感情,所以对身边的小细节以及个性上的拿捏都看的很准。虽然两人是平辈,但在年纪和上,尤氏的经验显然要比李纨更老道一点。
秦可卿死后,尤氏装病,让贾珍站在众人眼皮底下去处理所有的事情,尤氏也是过来之人。尤氏素来对于丈夫贾珍和媳妇儿秦可卿之间的一些传闻,心里明白的很。是一家人,每天都要见面,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他们之间眉来眼去的一些风月之事,尤氏也是装着不知道。
有些事情不清楚最好,看着像真的事情,其实也未必是真的。就像传闻中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是真是假,也只有当事人才能明了,尤氏本身并不想去捅破这一层窗户纸。所以对于李纨逃避式的做法,心里也是像镜子一样门儿清,毕竟也是过来之人,李纨所逃避的压力,她也是可以切身体会得到的。
尤氏本不想把这些话说得太清楚,而入画的事情让她非常生气,所以看到李纨才会讽刺了她几句。本身像查抄大观园这种得罪人而不落好的事情,很多人都是避而不及的,就像精明的王熙凤那样,虽确实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顾及家中的琐事,所以要请假一段时间,但其实其中的利害关系,她可清楚的很呢。
而李纨何尝又不清楚呢?香锦囊事件让她觉得不耻,在自己管事的期间出现这样的事情,脸上毫无光彩,本就是不落好的事情,遇到这种事情就好像被别人逮到了把柄,浑身不自在。
也是李纨的个性使,作为贾珠的遗孀带着儿子,始终在感情上是游离在荣国府之外的,她看着好像是大家口中亲切的嫂子,但是在情感上,她始终将自己归类为外人。
因为妙玉很清高,如果有小厮和宝玉一起去,她不一定会给红梅。栊翠庵是妙玉所住的地方,而栊翠庵中则种着很多好看的红梅,在冬日的雪天中,甚是好看。而当时的宝玉因为在诗社中,做不出好诗,被罚去栊翠庵乞红梅。而在他离去后,李纨想要派人跟着,林黛玉却阻止了,因为小厮跟着宝玉,宝玉反而不能乞到红梅。
1李纨与妙玉的不对付。李纨是贾宝玉哥哥的遗孀,她很少会跟着这些**们一起玩闹,不过诗社的活动,她倒是参加了好几次。说起李纨这人,她是一个耐得住性子的人,是典型的寡妇形象。而妙玉的清高性子,是看不上李纨的。李纨当然也看不上妙玉,甚至是厌恶的。她喜欢红梅,却不想与妙玉打交道,所以才在诗社上提出由贾宝玉去乞红梅。宝玉受罚乞红梅也由此而来。
2妙玉的怪癖。说起妙玉这个人,贾府中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怪人,就连林黛玉也觉得妙玉这人有怪癖。比如她不愿意和其他人公用物品,只有宝玉曾经用过她的杯子。妙玉平常也只与宝钗、黛玉、宝玉,还有一个从小相识的邢蚰烟来往。这几个人是她觉得的不俗的人。正是因为她拒绝与俗人来往,李纨才厌恶她,而黛玉也知道她的怪癖,才不让李纨派人和宝玉去栊翠庵。
3妙玉看重宝玉。说起来,妙玉对宝玉的态度实在是太好了。她愿意用自己的杯子给宝玉喝茶,在宝玉生日的时候送粉色的帖子。而在宝玉来栊翠庵的时候,一开始她在收梅花上的雪水,并不想搭理外面的人。但一听到是宝玉,便立刻收起了,还亲自带他去房间,让他坐下休息,给他暖炉暖手,还给他倒茶水。
妙玉这么殷勤,连宝玉都觉得受宠若惊。他在说妙玉煮的茶越来越有情有义了,宝玉估计是觉得妙玉这样的殷勤很少见。妙玉一听竟然脸红了,露出害羞的模样,宝玉以为自己说错话,便打算直接乞红梅。妙玉才知道宝玉来的目的,甚至有点生气。而宝玉则是一番打趣,才从妙玉那里乞到了红梅。
其实从妙玉接待宝玉的行为上看,她对宝玉肯定是有爱慕之情的,自然是看重宝玉的。黛玉心思细腻,早就发现了妙玉对宝玉的不同。宝玉一人去,妙玉还可能会给红梅,如果是小厮一样在场,妙玉不一定会给红梅。
因为她觉得小厮太俗,不肯让小厮拿红梅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她对宝玉如此热情,自己也觉得不妥,从宝玉乞红梅离去后,妙玉又送了一瓶红梅给诗社的其他人就能看出来。
总的来说,如果是有小厮在,妙玉会觉得宝玉和俗人一起,所以不愿意让俗人碰红梅,也可能觉得自己送宝玉红梅的行为不合礼数,不愿意给红梅。
探春对亲妈和亲弟无疑是有感情的。
我们认识探春,往往从他理家开始,这时他对赵姨娘的态度及行为,让很多人觉得冷酷无情。其实慢慢比较一下,探春对吴新登家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应该发现,探春在处理吴新登家的,不知怎么处理赵国基的事,和赵姨娘的一味多要银两之事,完全是站在“理”的角度上去处理的,而没有掺杂个人的好恶与情感。
对吴新登家的试探,他是一眼识破了机关,并且找到了如何处理赵国基死后的费用标准,让吴新登家的领教到她探春在处理问题上,是不殉任何私情的。
对赵姨娘的无理要求,他也有理有据地予以驳回,从而回避了赵姨娘血缘关系上的亲情干扰,也在众人之中竖起自己在管理方面的威严来了。
应该说贾探春在处理赵国基这个问题上,他对吴新登家的态度和对赵姨娘的态度都是理性的、客观的,并且是一致的。这里只能说他吴新登家的和赵姨娘,不知情理自找无趣了。
但这不能说,贾探春对赵姨娘和弟弟贾环就没有感情,这可以从间接方面寻找证据。
在赵姨娘争要给赵国基多的钱的时候, 李纨说探春是要拉扯赵姨娘的。虽然当时被探春所否定,但是应该讲,李纨还是看出他们的端倪的,那就是探春对赵姨娘的情感,也包括对贾环。
再有平儿处理玫瑰露事件的时候,平儿之所以选择软着陆,在很大程度上,他是要照顾到探春的面子,因为他直接处理会使探春难堪的。可探春为什么难堪呢?就是因为她对赵姨娘的那种情分还在。
当然,探春希望赵姨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走正确的道路,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让赵姨娘在自我成熟和自我救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如果仅靠他人,那是不会长久的,还应该自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教女人如何成为一个淑女《二》
女性风情平平淡淡才是真,爱打扮是女人的天性。女人在打扮上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和大量的金钱,为了要在男人面前显示她的美丽,引起他的注意,得到他的欣赏。一位心理学家说:时装和首饰店是令女人神往的地方,也是女人光顾最多的地方。因此,世界上最畅销的买卖就是经营女人的服装、化妆品和美容品。女孩子,以及结了婚的女子都无不与服装店有着着不解之缘。时尚的裙子始终是服装店老板赖以牟取暴利的热门货。
经过对女人心理特点的研究说明,女人绝不仅仅是为自己和自己的丈夫而着意打扮,她们也是为了在同性之间炫耀自己的美丽。女人想听到丈夫的赞美之词的愿望,远不如想从其他姐妹们口中争夺华丽词藻的愿望强烈。特别是当她们聚集一处,明显地感到周围注视着自己的目光咄咄逼人、嫉妒之情溢于言表的时候。
她们之间竞争的情况各不相同,因为女人跟女人也不一样。天生丽质的女人并不太注意过分打扮自己,因为她知道自己是美丽的;模样中等的姑娘就比较注意打扮自己,讲究外表,她也比较注意观察比她更漂亮的人。正因为她发现自己不如人家漂亮,才加紧苦苦打扮,以求用服饰和粉饰来取长补短,尽量与人家争艳。
淑女对打扮有着不同的理解。她们认为女人魅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修养和智慧。一个有教养的淑女虽然也会去关心一些新式服装或者流行时尚,但很少有天天变换发型、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的。因为她们懂得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特点要比外表的修饰重要得多,那些特点对男人具有更恒久的吸引力。再者,她们也明白,生活中还有许多别的东西,比一味追求美艳更具魅力。她们那优雅的言行举止,对生活中问题的处理方法,性情个性,等等,所有这一切特点都将在男人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记,这些远比女人眼圈的色彩、发型的新颖、连衣裙的美丽等外露直观的东西更深沉。
这也并不是说,受过教育、有教养的淑女就忽视外表,而是说她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在平淡中见真奇。淑女也化妆,但不会浓妆艳抹;淑女也穿新潮时装,但决不会刻意表现自我,而是着装随意、自然,渗透着自己的情趣爱好;家是她们的栖息地,她们用电话与外界联系,对工作环境中很多令人紧张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大悲大喜的感情冲击,经常会使她们手足无措,弥合创伤的能力明显不如新潮女性;她们是忙碌的都市里最后的“真情女人”,至少她们还肯为爱做出牺牲;在她的映衬之下,白领女性是被社会格式化的美人,多少有点千篇一律。
淑女有着平平淡淡的真容真貌,她们不作秀,不矫情,不炫耀,不张扬,不流俗,她们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善待别人,善待自己”,信奉“美在自然”。她们是看不见风景的房间,一年四季总是这么单调着,没有疾风苦雨;她们是幽兰,蕙质兰心,在草丛中默默地锭放着;她们是真女人,她们的心心,能将整个世界包容,没有惊涛,没有旋涡,安详、静谧。你不用设防,不用回避,她们不是镜中月水中花,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故事;她们的真容也许并非完美,她们依然平常淡然处之,因为在她们看来,本色是一种美。这就是淑女的生活理念。
《红楼梦》里,李纨是那种恪守妇道、平平淡淡过日子、独善其身的传统淑女典型。李纨因为有个好儿子贾兰而最终凤冠霞帔,结局是金陵十二钗中命最好的。李纨出身名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诗书之家的传统使她有了读书的机会,但父亲并没有对她刻意培养,“无才便是德”就是对她的最高要求。
所以,李纨从小读的书也只有《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受的教育就是做符合传统道德的贤淑女子。贾珠在世时,她夫妻两人的感情如何,曹公未明说,我们从李纨有时流露出的对贾珠深深怀念的情愫来推测,二人应该是鸾凤和鸣、琴瑟相谐的。但是自从贾珠死后,李纨就把自己的情爱封闭了起来,“惟知侍亲养子”,带领小姑子们读书做针线。
虽然不知道她是否曾得到贾珠的宠爱,但知道她虽然为贾珠生了一子,但仍贤惠地包容着贾珠的妾。或许她当时的生活,对她来说应该是平静、安逸的。但贾珠死了,留给她无尽的寂寞岁月。她悲伤过后,将自由给了他的妾,却把自己全部的青春给了她的儿子——她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李纨没有黛玉、探春那样的出众姿色,但是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才情。她比王熙凤平和,不锋芒毕露,但她也并不是一味老实,上上下下的人没有人敢看不起她的。
曹雪芹从没有描写过李纨的容貌,但判词的扉页上却有着她美丽的身影,那是一个“凤冠霞帔的美人”。她把稻香村管理得井井有条,受着众姊妹的尊重。在下人的心目中,她心善面软,是一个活菩萨;在众小姑子眼里,她是一个作诗吃酒,能和大家玩到一块去的大姐姐,一个随和的好嫂子,在她身上看不到节妇常有的那种矜持劲儿。在贾母眼里,她“带着兰儿静静地过日子”,是一个好孙子媳妇。贾母除了认为她好,还觉得她“寡妇失业的”可怜,平时领的“补贴”让她拿最高的,此外,还给她园子让她收租子。所以,如果不考虑李纨的情感生活的话,她的日子过得还算是过得去的。
在李纨看来,维护一个美好的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在待人接物方面,她便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一种随和与超脱的态度。王熙凤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不经意间透露了李纨持家的精明。李纨是封建社会大家族的贤妻良母,如果放在今天,她肯定是许多现代淑女中的姣姣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